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
企业的生产过程,简单地讲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或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它的基本内容是人的劳动过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范围里,由一定数量的工人劳动完成的。具体到服装生产过程,主要是指作业人员运用服装机械设备和各种器具,从准备生产某种服装的产品开始到成衣出厂的全过程,包括服装款式设计、生产准备、裁剪、缝制、整烫、包装等一系列劳动加工形成服装产品的全过程。
一、生产过程的组成
由于产品结构和工艺特点的不同,不同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形式不完全相同。但是,不论哪一种生产过程形式,都需进行与产品生产过程有关的其他活动,如生产技术的准备、机械设备的维修等。按照生产过程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服装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指产品投产前所做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如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服装材料的准备、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调整劳动组织、设备的布置等。
(二)基本生产过程
基本生产过程是指为完成某种服装成品所进行的、直接的生产活动,包括服装面料和辅料的排料、裁剪、缝制、整烫直至包装出厂的全过程。
按照工业企业工艺加工的性质,服装基本生产过程可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生产阶段(局部生产过程),即裁剪、缝制、整烫、包装阶段。每个生产阶段又可按劳动分工和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工种和工序。
工序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指在一个工作场地上,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对一定数量的服装裁片进行的生产活动。工序是构成作业系列(流水线)分工上的单元,在服装缝制生产过程中,一件或一批相同的服装裁片,按照一定的顺序经过许多工作场地,可以称每一个工作场地内连续进行的活动就是一道工序,超出一个工作场地的范围,就是另一道工序。通常操作人员个人接受生产的范围可以作为最小的工序单元。每一个工序又由若干操作组成,每项操作又由若干动作组成。工序既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又是产品质量检验、制定工时定额和制定工艺规则的单位。
(三)辅助生产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需的各种辅助产品的生产过程及辅助性生产活动,如设备维修、包装材料加工等工作。
(四)生产服务过程
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服务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如服装企业中的面、辅料的采购和供应,原材料、半成品、生产工具等的保管与收发,产品运输等。
以上生产过程中的四个部分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技术准备是前提,基本生产过程是主体,辅助生产与生产服务过程是围绕着基本生产进行的,并且每个企业都包括上述生产过程的四个部分。在服装企业中,缝制过程又是基本生产过程的核心,包括从准备裁片到缝制结束的全部生产过程。
随着生产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总的趋势是企业生产过程越来越简单化,而企业之间生产协作和经济联系日益增加。例如,我国现今的服装行业中,有许多以设计工作为主的时装公司,其批量产品的加工则由专门接收批量生产任务的制衣厂完成。
二、生产过程组织的原则
生产过程组织,是指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环节、工序的合理安排,以最佳的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使其在空间上、时间上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合理组织服装产品生产的目的是要使服装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最短,时间最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及设备能充分发挥作用,经济效益最佳。因此,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和各个工序的流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消除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时间,以充分利用机器设备和劳动力,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运转,减少损耗。许多措施,如按照工艺流程顺序合理布置车间以及车间内的各类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理念等都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二)比例性
比例性又称协调性,指生产过程各工艺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以及各工种工人的配置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即相互协调以适合生产要求,这样可以充分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服装产品的品种、产量以及原料、加工设备和工艺方法的不断改进,生产过程的比例将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完善,建立新的协调比例关系,保证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
(三)节奏性
节奏性又称均衡性,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有节奏地进行生产,保证在相等的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产量大致相等或稳步增长,生产进度均匀,负荷充分,避免前松后紧、时松时紧的现象。要实现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必须保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同时还需做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四)平行性
平行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道工序在时间上实行平行作业,不仅表现为产品各个零部件的平行生产,如领、袖、口袋等的缝制生产,而且还表现为各工艺阶段的平行生产,如裁剪、缝制、锁钉、整烫、包装等的平行生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必要条件,只有组织平行交叉作业,才能真正达到生产过程的连续不断,进而有效地缩短服装产品的生产周期。
上述四项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生产过程组织的比例性和平行性保证生产连续性,而过程组织的比例性、平行性和连续性又为实现生产的节奏性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三、生产过程组织
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内容是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任何生产过程必须占有一定空间,在空间上需要哪些生产环节,这些环节之间如何配合,才能实现生产过程的目的,这就是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同时,服装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在制品在生产单位之间的传输必须占用一定时间,在时间上需要这些环节之间密切配合、相互衔接,才能尽快出产品,这就是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服装生产的空间组织主要原则是正确确定服装产品生产过程在空间的运动形式,即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在空间的分布和原材料、半成品的运输路线,并根据生产和管理的需要,研究企业内部必须设置的生产单位以及按何种布置形式组织生产的问题。
1.工厂的总体布局
工厂的总体布局要根据厂址和厂区的环境,把工厂的各个部门、单位进行合理配置,使之成为一个符合生产和管理要求的有机整体。这里不仅要确定各生产车间、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的位置,还要考虑各种通道和管线的布局,同时要留出必要的场地以满足消防、绿化以及生产发展的需要。
工厂的总体布局将长期影响企业生产的效果,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下列原则:
(1)合理划分厂区,按不同功用和性质,把同类生产车间和建筑物布置在一个区域内。例如,统一供汽的工厂,缝制、整烫车间应在离锅炉房较近的地方,满足用汽需要。
(2)工厂的厂房、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应根据生产需要合理安排,使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路线尽可能缩短,避免和减少交叉和往返运输,以缩短生产周期,节约生产费用。
(3)布置应尽可能紧凑,以减少工厂占地面积,节约投资和生产费用。
(4)考虑企业未来发展,工厂总平面布置应有预留地,并尽可能缩小一期建厂用地范围和缩短生产路线长度,以减少用地开拓费用和生产费用。
(5)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运输条件,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生产过程的流向和运输系统的配置应满足货物运输路线的要求,保证物料输入和产品输出的方便。
(6)考虑职工的生活设施与环境的协调。注意厂区的绿化、美化,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为职工留出面积不低于最低限度的生活设施范围,如更衣室、食堂等。
2.生产单位的组织
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即是确定各基本工作、辅助工段、生产服务部门及工作地(设备)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运输路线,它决定着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和协作关系,决定着工艺过程的流向以及原材料、在制品在厂内的运输路线等。它对于工厂总平面布置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也有影响。
服装企业内部生产单位的设置可按下列三条原则进行组织。
(1)按工艺原则设置。按照生产过程的工艺特点来布置生产单位,车间是完成生产过程中工艺的一部分或者只承担一定相同工艺的一种专业化组织。例如,服装厂按裁剪、缝纫、锁钉、整烫、包装等工艺种类来划分生产区域,通常称之为专业化车间生产。
按工艺原则组织车间的优点是:
①相同或相似的设备集中在一起,能充分利用设备能力和场地。
②工艺上专业化程度高,便于管理。
③组织灵活,对产品变化的适应性强。
按工艺原则组织车间的缺点是:
①产品加工线路较长、运输点多,物品搬运的辅助劳动量大。
②生产过程中停留、等待时间多,在制品多,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
③各生产单位之间协作关系较多,管理工作量较大。
(2)按对象原则设置。即按产品品种划分生产区域,也就是一个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区域内进行,通常称之为封闭式车间生产。
按对象原则组织车间的优点是:
①可缩短加工路线,减少物品搬运的辅助劳动,缩短生产周期。
②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中断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可简化各专业车间之间的协作,便于生产管理。
按对象原则组织车间的缺点是:
①设备布局相对比较固定,对产品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②在生产任务不饱和时,不能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作场地。
③任何一个工位工序的操作中断,都会造成整个车间生产速度下降或停滞、待工。
(3)按综合原则设置。综合运用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原则来建立生产系统,根据企业工艺的需要,按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在一个企业内部或在车间内部合理运用上述两种布置原则,综合两者优点,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
3.生产线及设备的配置
成衣化生产采用分工序流水作业的形式,也就是常说的流水线(或流水生产),是指劳动对象在加工过程中,按照规定的加工路线和速度,像流水一样均匀不断地进行加工,直到生产出成品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方式,能起到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服装生产中,大多数缝纫车间的生产广泛采用流水作业的生产方式。
(1)流水生产线的基本特点是:
①工作地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②工作地按工序先后排列,生产连续性较高。
③产品按一定节拍投入和产出,生产均衡。
④流水线上各工序生产能力均衡而且成比例。
⑤在制品在工序问单向流动,能节约大量运输工作和费用。
服装产品多种多样,服装生产线的组织也是灵活多变的,但其基本形式不变,常见的按机器设置的排列形式不同可分为模块式流水线和课桌式流水线。
(2)模块式流水线:也称小组式流水线,是按服装的各部件(如领、袖、兜、大身等)将缝纫操作人员分成小组,衣片采用手递手式的传输方式,组与组之间没有联系,各模块完成各自相应的组件,如图3-1所示。
模块式流水线的优点是:
①机台组织灵活,可根据生产服装款式的要求,很方便地变换模块结构与模块的机台组合。
②在各模块中采用多工序操作,操作工人在第一工序接取缝活后,直到最后一个工序完成,大大缩短了在制品的传递路线和时间,也省去了期间取活、放活的辅助时间。
③系统工时平衡简单、容易,有关工序可穿插安排,工位时间利用率高,生产调度较方便。
模块式流水线的缺点是:车间的整体布局略显凌乱。
(3)课桌式(纵列式)流水线:也称纵列式流水线,是一种较传统的生产组合方式,即按制作服装的工序流程顺序排列工位和设备,每个工位完成一道工序,各工位顺序协作完成整件服装的缝制,如图3-2所示。
与模块式流水线相比较,课桌式流水线具有下列特点:
①机台设置较为固定,适合于款式变化较小、工艺较为简单、工序少、批量较大的服装的生产。
②机工、辅工原则上安排在流水台两侧,各工位协作生产,可能产生在制品在相同工位上重复传递或倒流现象,生产周期加长。
③机台排列整齐,空间利用率高。
以上只是生产线组合的两种基本形式,但并不是绝对相互独立的。随着服装科技的发展,为满足成衣业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现在的服装加工厂商更多的是将上述两种形式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系统。
(4)在配置机器设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明确划分生产线的主流和支流,人、物、生产信息的移动应取最短的距离,尽量避免交叉、倒流现象。
②机台配置应具有较大的灵活适应性,不应因服装款式、工艺的变化而发生设备配置混乱及需要再次调整设备位置。
③合理留放空间,以保证物料堆放、作业人员操作动作为最佳,同时保证运输通道的畅通。
④便于管理和产品检验。
机器设备的布局从理论上讲,希望采用没有传递距离的配置方法,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即便是很小一个细节上的变化都可能使整个布局发生改变,从而使传递距离和时间大幅度增加,生产效率下降。因此,生产部门应明确自己的生产结构,确定相对稳定的基本配置,结合有融通性的其他配置,使生产更加顺畅。
(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主要研究的是劳动对象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以及加工顺序的安排,即劳动对象在各工作地之间的劳动在时间上的相互配合与衔接,这对于生产周期的长短有直接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节奏性,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杜绝生产时间的损失和浪费,进而增加产量,加快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任何产品的加工,在制品的移动方式因其产量及加工工艺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导致其生产周期的不同。通常,批量加工产品的移动方式有三种。
1.顺序移动方式
顺序移动方式指产品在各道工序之间是整批移动,即一批在制品在前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成之后,才整批转送到下道工序加工。这种移动方式的特点是一批产品集中连续加工,集中运输,成批顺序移动,有利于减少设备的调整时间,便于组织,但存在在制品待加工、待运输现象,生产周期长。
顺序移动方式下,一批产品的加工周期按下式计算:
式中:T顺——顺序移动方式下的一批产品的加工周期;
n——生产件数;
ti——第i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
m——工序总数。
2.平行移动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是指每件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在制品在各道工序之间是逐个运输的,一批产品在各道工序上的加工时间是平行的。这种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短,加工过程中不存在待运输的情况,有利于减少设备调整,但当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不同时,设备有零散的等待加工的现象,且运输频繁,不利于提高功效,组织较为复杂,适用于批量较小,工序单件作业时间较长的服装产品加工。
平行移动方式下,一批产品的加工周期按下式计算:
式中:T平——平行移动方式下一批产品的加工周期;
t长——各道工序中最长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指在产品加工的各道工序中,采取不同的移动方式,有些工序必须各自单独移动,有些工序则要整批移动,以保证下道工序对该批产品连续不断地进行加工。这种移动方式是前两种移动方式的结合,既考虑了相邻工序的加工时间尽量重合,以缩短生产周期,又保持了该批产品在各道工序的顺序连续加工。当前道工序工时小于或等于后道工序时,则加工按平行移动方式进行;当前道工序工时大于后道工序工时时,则应使前道工序加工的零件数能保证后道工序连续加工时,再将这些完成零件一起转入后道工序。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一批产品的加工周期按下式计算:
式中:T平顺——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的一批产品的加工周期;
t短——每相邻两个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进行比较,选取其中较短的一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
例如:某批产品的件数n=5,本产品在各道工序上加工的时间t1=5min,t2=3min,t3=6min,t4=2min。则本批产品在各种移动方式下的加工周期分别为:
T顺=5×(5+3+6+2)=80(min)
T平=(5+3+6+2)+(5-1)×6=40(min)
T平顺=5×(5+3+6+2)-(5-1)×(3+3+2)=48(min)
如图3-3~图3-5所示,分别为三种移动方式的示意图。
从图3-3中可以看出:按照顺序移动方式进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就设备开动、工人操作而言是连贯的,并不存在间断的时间。同时,各工序也是按批连续顺次进行的。但是就每一个部件或产品而言,还没有做到立刻向下一道工序转移,连续地进行加工,存在着等待加工,因此生产周期长。
从图3-4和用举例中的数据计算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结果可以看出:平行移动方式较顺序移动方式,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前者为40min,而后者为80min,共缩短40min。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前后相邻工序的加工时间不等,当后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小于前道工序时,就会出现设备和工人操作停歇的一部分时间,因此不利于设备及工人有效工时的利用。
图3-5就是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示意图,从举例中的数据计算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结果可以看出,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比平行移动方式的长,但比顺序移动方式的短,它的综合效果还是比较高。
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的生产过程时间组织形式中,就生产周期的长短来说,顺序移动方式最长,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次之,平行移动方式最短;就生产的连续性来说,顺序移动方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都能保证生存的连续性,而在平行移动方式下会出现生产工作的间断。
一般来说,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一种较好的生产组织形式,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在选择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形式时,要综合考虑生产周期、零部件的搬运量、生产的连续性、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形式、生产任务的紧急程度等多种因素。
四、生产类型划分
生产类型是影响生产过程组织的主要因素,也是设计企业生产系统首先要确定的重要问题。区分生产类型有利于简化和深化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研究,合理组织生产。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场合,划分生产类型的方式很多。服装生产可根据产品种类、批量的大小和产品规格的要求等条件,确定最佳的工序组合、生产流程及机器设备的配置等方法。
(一)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
1.订货生产方式
根据用户要求的产品款式、规格、数量进行的加工称为订货生产,因为是“以销定产”,所以无产品库存问题,但订单来源不稳定,为保证交货期,有时还需配备较多的人员和设备。
2.预估生产方式
根据市场要求,由服装生产厂家自行决定产品结构和生产的方式称为预估生产,也称为以产定销,这种生产类型工作量稳定,可保证均衡生产,但易产生严重库存和占用过多资金的现象。
(二)按生产任务的重复性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划分
1.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其特点是:产品品种多,而每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很少,甚至只有几件或几十件。生产的稳定性和专业化程度很低,大多数工作地要担负很多道工序或单件生产。此生产类型一般采用通用的设备,要求工人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广泛的生产知识,以适应多品种生产的要求,生产的经济效益低。中小型服装企业属于此生产类型。
2.中品种、中批量生产
其特点是:产品的产量比大批量生产方式少,但品种较多,各种产品成批地轮番生产,大多数工作地要担负较多的工序。由一批产品改变为另一批产品时,工作地上安排的工序就要进行相应调整。目前,大部分服装生产厂属此类生产类型。
3.少品种、大批量生产
其特点是:经常重复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类似的产品,生产条件稳定,工序固定,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工人易于掌握操作技术,迅速提高数量程度;可以采用流水线等生产组织形式;计划编排比较细致、精确;计划执行易于检查和控制;生产效率高。专业西装、衬衫生产厂、军用服装厂等均属此种生产类型。
不同的生产类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显著的影响,见表3-1。从上述三种生产类型的特点可以看出,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决定了生产类型的特点,因此,提高生产类型水平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
表3-1 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