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检验机构发展
为验证丝类产品适应织造和贸易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了丝类产品检验技术,并随着丝类产品生产和丝绸织造技术进步而发展和变革。丝类产品中最主要的是生丝,生丝检验经历了几次主要变革。
随着蒸汽技术的应用,工业化缫丝代替手工缫丝,产生了生丝器械检验。
自动缫丝技术代替立缫技术,生丝检验指标也作出了相应的变化。
不同丝织机械对生丝品质、规格的要求各异,尤其是高速无梭织机普及后,对生丝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生丝电子检验技术的研究和推进。
一、国际上生丝检验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一)欧洲
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中国丝绸产品就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与当时欧洲落后的工艺水平相比,中国丝绸是真正的“巧夺天工”,让西方人大开眼界。欧洲匠人很快便学会了养蚕缫丝技术,开始仿造中国丝绸。到16世纪之前,意大利、法国已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丝绸基地,丝绸当时成为欧洲皇室一种专用奢侈品,皇帝加冕、大婚都喜欢用丝绸,但主要的生丝原料来源于中国。好战强势的欧洲人不仅仅局限于拥有丝绸产品,他们希望得到好的生丝原料和对丝绸贸易更多的话语权,于是,1724年意大利的图利诺市创立了生丝检验所,此为最早的生丝检验机构。其后法国里昂等城市相继建立生丝检验机构,均系私立。1805年,法国政府在里昂设立第一家公量检验所,随后意大利、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亦相继设立公量检验所。生丝公量检验中,规定的回潮率(11%)系法国人Darsy等研究测定,于1840年经法国里昂商业会议同意,后逐步被各国所采用,成为国际公认的生丝标准回潮率。1906年,欧洲各国已有生丝公量检验所20~30家,而品质检验比较完善的有瑞士、法国、意大利等少数国家。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抵制,虽然,我国是生丝生产和出口最大国家,但生丝贸易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欧美日发达国家手中。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生丝检验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检验机构为瑞士苏黎世生丝检验所,该机构成为当时欧洲客户对我国出口生丝提出品质、重量异议或索赔的仲裁机构,随着欧洲丝绸生产的萎缩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生丝检验机构大规模发展,瑞士苏黎世生丝检验所的业务走向萧条,遂改变研究方向,逐步发展成为现国际著名的纺织品检验机构(TESTEX检验机构)。此后,欧洲少有检验机构从事生丝检验,仅有个别机构仍在开展生丝检验技术的研发工作,在中国技术的影响和推动下,2010年意大利COMO市丝绸研究所也购置了生丝电子检验设备,进行生丝电子的检验。
(二)美国
美国于1880年在纽约设立商办生丝检验所,1907年由政府合并成立规模宏大的生丝检验所,成为国家检验机构。当时美国的生丝贸易国主要是日本,为了贸易定质需要,日、美两国研究生丝质量检验技术并于1924年采用黑板机进行匀度检验,这是当时检验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至此,世界生丝检验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形成以匀度检验为中心的所谓“匀度万能”时代,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缫丝技术是以立缫为主,纤度控制比较难。美国在1926年基本奠定以器械检验为主的生丝分级检验方法,并于1929年在纽约召开的第一次国际生丝分级技术协会上,公布国际生丝分级制,协调产销双方主张,到目前为止的现代生丝检验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基于这种分级方式。随着美国产业转型,传统的丝绸加工已经退出美国产业,生丝检验不再是美国关注重点,生丝检验机构也随之消失。
(三)日本
作为20世纪初主要的生丝出口国和技术领先国家,日本于1895年在横滨、神户设立国立生丝检验所。1900年,神户检验所宣告废止;1923年,日本大地震后恢复并重新扩建;1926年3月落成,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善均为世界之冠;1928年实施公量检验;1929年公布生丝分级检查法,经修正后于1932年实施,以后又经过多次修正。自实施品质分级检验以来,该两所业务发展很快。横滨生丝检验所集中了雄厚的研究力量,对国际生丝检验有较大影响。几十年来,国际生丝检验标准及分级方法均采用日本方法,提交国际生丝协会讨论通过。由于业务的逐步萎缩,20世纪90年代末,神户与横滨丝检所合并。2000年以后,日本蚕丝会社联合横滨丝检所进行生丝电子检验技术研究,但由于其研究方向与中国研究的主流方向不一致,再加上日本国内丝绸业消失殆尽,其研究结果也中途夭折。
二、我国生丝检验机构的发展
制丝在我国虽有数千年的历史,但真正使用蒸汽技术进行工业化缫丝则开始于清光绪初年,随着蒸汽缫丝的出现,中国也出现了机器缫丝技术,但在我国,无论是土丝还是厂丝的收购与出口,都没有统一、合理、公平的质量检验标准。农民向丝行交货或经过丝行贸易,都是通过收购单位的抄丝客人或抄丝员凭肉眼对生丝的色泽、匀度、条份确定丝质及其价格。至于出口丝的检验权,则全部操纵于洋行之手,根本没有严格的标准,合格与否,洋行可以任意决定。故意刁难中国厂商、无理退货或取消合约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损害华商利益。1919年初曾发生10家中国丝厂联名控告外商事件,各地丝商都希望尽快建立生丝检验所,以求公允。为提高中国生丝质量、防止日本生丝垄断美国市场,美国纽约生丝检验所负责人陶迪肩负美国利益分别于1917年7月、1920年2月两次来华与我国丝厂讨论建所事宜。1921年1月,中国丝厂代表丁奴霖、徐锦堂、吴申伯等人赴美与陶迪复议,并在纽约签约,在美聘请生丝检验技师。按照约定,陶迪于当年7月来沪,在上海开始筹建生丝检验所。1922年,该生丝检验所正式开展生丝检验任务,取名“万国生丝检验所”,这即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生丝检验机构。检验所由美国纽约生丝检验所派员监督,安装机器设备,按照纽约生丝检验所的检验方法开展生丝检验业务,出具证书载明质量,买卖双方凭单贸易,由此,我国生丝检验正式开展,时间上比欧洲晚了100多年。1929年10月,“万国生丝检验所”被国民党政府工商部上海商品检验局收购,在上海商品检验局内设立生丝检验处,同时由美国人白利南主讲、国人缪锺秀翻译主办了三期生丝检验短训班,在国内普及生丝检验技术;1930年,上海商检局生丝检验处制定了《生丝检验细则》,同年4月开始公量检验,但品质检验仍由美国人把持,直到1936年8月才全部收回检验权并实施品质检验。此后,凡由上海口岸出口的生丝,须凭商检证书作为记重论价的依据。1931年6月,广州商品检验局开始办理广州口岸的生丝检验,规程与上海相同。
1937年,抗战开始后,上海和广州相继沦陷,检验中断。1939年重庆商品检验局利用上海商品检验局内迁的一部分丝检设备成立生丝检验组。1940年4月开始公量检验,9月实施品质检验,继续开展了生丝检验工作。抗战胜利以后,上海、广州两局相继恢复了生丝检验。在上海军管会时期,建立了中国商品检验局,中国蚕丝公司派高级丝绸工程技术人员何春卉参加制定了中国第一个生丝出口检验标准,为我国丝绸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法律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检验机构已由原有的上海、广州、重庆三个逐渐发展到青岛、南京、杭州、乌鲁木齐、天津、武汉、西安、郑州、大连等十几个。检验设备及计量技术不断扩大和加强,检验数量迅速增长。出口商品统一由我国对外贸易部管理,并将生丝列入“现行实施检验商品种类表”内。凡列入“现行实施检验商品种类表”内的丝类商品,非经商检局检验不得出口,生丝出口通过各地商检局生丝检验,大大地维护了我国生丝出口企业合法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丝贸易的发展,生丝检验机构也主要集中在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内丝绸主产区无锡、杭州等也建立了其生丝检验机构,生丝检验技术和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在改革开放初期,生丝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我国政府对生丝出口采用施行法定检验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生产,使产品质量迅速提高,为我国出口创汇做出重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我国生丝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最高峰,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丝在国内消费逐步扩大,国内丝绸行业自办的生丝检验机构,如浙江杭州和湖州、江苏无锡等,但由于国内贸易是对口贸易,对检验需求不大,部分检验机构关门转业、部分转入中纤局系统,保留生丝检验能力的主要有湖州生丝检验所、山东生丝检验所。21世纪初,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广西、云南蚕丝业得到迅速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纤检局在柳州也办了生丝检验所。由于很长一段时间,生丝是国家主要出口创汇商品,生丝检验机构也基本陆续发展成为浙江杭州、江苏无锡、四川成都、广东广州、陕西西安、安徽合肥、重庆等几个主要生丝检验所,都隶属于当地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后随着机构改革隶属于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随着广西生丝产量的增加,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南宁建立了新的生丝检验机构;而上海、武汉、乌鲁木齐、郑州、大连、天津、青岛、山西等地生丝检验机构陆续关闭,陕西西安生丝检验机构搬到产地汉中。随着我国生丝质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2013年8月,国家适时调整“出口商品检验种类表”,将包含生丝在内的所有丝类产品重量和品质检验都调出了种类表,只保留出入境检疫要求。
三、生丝外其他丝类产品检验机构的发展
除生丝以外,其他丝类产品中,土丝、丝作为生丝的低级产品,与双宫丝都算在生丝检验体系中,一般的检验机构都可以进行检验;由于这几种产品的地域产业差异,四川、重庆在双宫丝检验技术方面比较全面;不是所有的生丝检验机构都有能力检验所有产品,捻线丝、绢丝属于加工类产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进入检验机构,一般具有棉纱检验能力的机构可进行本类丝类产品的检验。进入21世纪后,蚕丝被产业的兴起对绢丝产业造成冲击,导致绢丝产业几近消失,全国绢丝检验批量接近个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