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纺织品图案设计与应用(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古典图案

一、纹章图案(图2-5)

图2-5 纹章图案

纹章图案最早始于中古时期的英国。古代欧洲人常常用纹章来作为一个家族、团体、城镇、学校或企业等的一种图案标志。这种标志常常象征这一集团的权力、生命力和集团间的关系。所以鹰的形象在纹章中的出现是屡见不鲜的,于是具有鹰的形象的纹章被称作“Eagle”。15世纪,欧洲佛朗达斯地方把这种纹章移用到印花的麻布上。后来他们将带有各种象征性图案的盾牌再配上一些植物与动物的图案,使这种图案不仅是纹章图案,而且成了复合图案。20世纪70年代,这种图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当时的流行花样。设计师们把纹章与戴着各种古代欧洲盔甲的武士、古代的兵器或动植物图案结合在一起,仿佛在诉说一段长长的历史故事。这种图案常常用多色钢笔勾线或用少套色铜版画技法来表现,图案细致严谨、穿插生动、宾主呼应。80年代初,很多地区的男式T恤采用这种图案。

二、朱伊图案(图2-6)

16世纪,欧洲航海家从东方带回了印度花布。在印度花布的影响下,1648年,作为东西方贸易门户的马赛开设了西欧第一家棉布印染工场。印花棉布的结实、耐洗、价廉物美很快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1760年,德国人Oberkampf Mill(奥贝尔·康普,1738~1815年)在巴黎附近小镇朱伊开设了一家棉布印染工场,其美丽精致的花布立刻把人们吸引住了。由于朱伊镇靠近凡尔赛宫,王妃贵妇们纷纷到朱伊镇争购印花布。

1783年,Oberkampf的工场被授名为“王立工场”,朱伊镇很快成了欧洲染织中心和法兰西经济与文化的象征。Oberkampf工场生产的印花布被称为“朱伊花布”。

图2-6 富丽凝重、雍容华贵的朱伊图案

Oberkampf工场成功的主要原因:其一是进行了技术上的改革,用铜版印花取代了木版印花,1797年又开发了铜辊印花;其二是聘请当时的一些著名画家为工场设计,开创了新型的花布图案。在图案设计中充分发挥了铜版印花精致细腻的特点,摆脱了欧洲印花绢丝花样一味对印度图案的模仿。运用西洋绘画中的透视原理与铜版蚀刻画的技法来表现印花图案,是朱伊花布的首创。图案主要采用两种题材:一是用单色的配景画,主要以南部法兰西田园风景为主题,有时还穿插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描写中国风俗和风景的题材;二是在椭圆形缘饰内配以西洋风格的人物或希腊、罗马神话及传说中的神和动物等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图案。这种具有独创风格的图案被称为朱伊图案,其图案富丽凝重、雍容华贵,曾经风靡整个欧洲,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再度流行,目前在欧美国家仍受许多消费者的喜爱。

三、巴洛克图案(图2-7)

巴洛克风格产生的时代背景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对新世界的探索,中产阶级的兴起和中央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宗教改革运动的起伏斗争。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的特征,同时洋溢着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气韵,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各种旧艺术风格的常规。它被18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来嘲笑17世纪意大利盛行的一种奇异的艺术或文学风格,认为它完全背离了现实生活和古典传统,于是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后为史学界所沿用,不仅指文艺复兴之后的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包括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重要成就反映在教堂和宫殿的建筑和装饰上,它所追求的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巴洛克的工艺美术主流是围绕建筑而兴盛的染织工艺、木工艺和玻璃工艺等。在整个17世纪,它们都在充分利用文艺复兴工艺美术成果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

16世纪末,天主教教会“多伦多会议”决议指明把罗马装饰成“永恒的都市”“宗教的首都”。于是大规模的装饰计划开始了,巴洛克风格成为这次装饰计划的楷模,教皇尤利乌斯亲自参加这项计划。这一风格席卷了整个欧洲,持续整整一个世纪,所以有人把整个17世纪的美术称之为巴洛克时期。后来这种风格一直深入欧洲所有的文艺领域而出现了“巴洛克文学”、“巴洛克音乐”等。

17世纪这一艺术风格在法国发展到顶峰,所以又被称为“路易十四样式”。在路易十三与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国力鼎盛,成为欧洲的霸主,巴洛克的豪华、奢美正好符合他们的需要。为了适应这种富丽的宫廷装饰,法国宫廷服装也出现了娇饰、浮华、夸张的巴洛克风格。以往以统一、调和为标准的审美观逐渐瓦解,代之而起的是极度装饰,过多的边饰、繁复的褶皱及富有动感的波形。

图2-7 巴洛克图案

巴洛克图案的最大特点就是贝壳形与海豚尾巴形曲线的应用。后期的巴洛克图案采用莲、棕榈树叶的古典图案,古罗马柱头茛苕叶形的装饰,贝壳曲线与海豚尾巴形的曲线,抽纱边饰、拱门形彩牌坊等形体的相互组合。后来,巴洛克图案的异国情调显得越来越明显了,特别是中国风味的注入,中国的亭台楼阁、仙女、山水风景以及流畅的植物线条、曲线形和反曲线状茎蔓的相互结合,使其图案逐渐向洛可可图案演变。

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在西方工艺美术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洛可可风格工艺美术的一个声势浩大的前奏,是向欧洲近代工艺美术过渡的重要标志。

四、洛可可图案(图2-8)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具有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和艳丽的色彩作装饰构成。这种风格虽然起源于法国宫殿,但由于吻合了王公贵族们的审美需要,于是很快就在18世纪的欧洲诸国宫殿中盛行起来。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首先从社会背景来看,18世纪中期,法国的工商业获得了大力发展,已成为当时除英国以外欧洲最发达的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的进步,为洛可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王公贵族穷奢极欲,在法国到处建起了华丽的宫殿,而其内部的装饰则一反巴洛克的豪华壮观,体现了宫廷女权高涨时的特点,即注重繁缛精致、纤细秀美的装饰效果。这时路易十四时期的一切规范已被抛弃,新的艺术风格获得了广泛发展的社会条件。

其次就装饰艺术自身的规律而言,洛可可风格的形式实际上是巴洛克艺术刻意修饰而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晚期的巴洛克艺术已经在某些方面呈现出洛可可艺术的端倪。尤其是在整个欧洲工艺美术中,巴洛克和洛可可既有时间上的先后继承,也有十分相同的宫廷艺术的一致性。

图2-8 洛可可图案

另外,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在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特征中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陶瓷工艺、染织工艺、木工艺及金属工艺等无不如此。因此,在欧洲,洛可可风格又被称作“中国装饰”。中国的亭台楼阁、秋千仕女、工笔画的花鸟风月,扇子、屏风、青铜等古董,中国传统图案中的龙、凤、狮子等大量题材出现在印花织物图案中,而中国的刺绣品对后来的洛可可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洛可可艺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工艺美术无疑得天独厚。尽管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的宫廷性质使它带有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的缺陷而瑕瑜互见,但它足可与巴洛克工艺美术一起被认为是欧洲工艺美术发展史中继古希腊、罗马以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洛可可时期染织工艺的中心是法国,此时的法国织锦工艺在巴洛克的基础上出现了历史的高峰。高档家具的衬垫、室内壁毯和服饰对织锦需求量很大。法国18世纪染织工艺的时代特点较为明显地反映在纹样的变更上。在18世纪初染织品的纹样还基本上保持着巴洛克时期的特点,从18世纪30年代开始,洛可可式的染织纹样大体形成。它的特点是,对自然的植物纹样的表现、在构成上对非对称性的处理以及更多地表现出了绘画性的特点。18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了方形连续纹、蛇纹和贝壳纹等,特别是带有情节性的人物风情题材,显示了洛可可绘画艺术对染织纹样的影响。

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的成就不仅为欧洲工艺美术增添了辉煌的一页,而且也为世界工艺美术史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它在工艺美术技巧上的突破和制作技艺上的精湛,将工艺美术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洛可可风格在法国持续了整整一个多世纪,波及整个欧洲大陆,其形式美的观念与装饰美术手法,至今仍给予艺术创造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