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纺织品图案设计与应用(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纺织品图案的发展

我国纺织品染、绣、织、印的技术历史悠久。在距今约2万~5万年之久的山顶洞人居住遗址(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枚骨针。它代表了缝纫工具的发明与缝纫时代的开始,也可以说是绣花针的始祖。早在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知道将青鱼眼骨和穿结用的线染成红色,以作为装饰品美化自身,这应是原始艺术的萌芽,也可看作是染色技术的萌芽。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原始部落已能将毛线染成红、黄、褐、蓝等颜色了。

中国刺绣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其风格表现壮丽雄魄,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的变化刚柔曲直,绣纹主要有龙、凤、虎等与神话或民间信仰有关的珍禽猛兽。

商周时期,染色技术已有了相应的提高和发展,其中专门从事纺织品加工的作坊就已经有了精练、漂白、染色、手缋等工艺。染色方法也有了一次染和多次染(套染法),已能利用三原色原理套染出多种色彩的纺织品。殷墟出土文物中的方格纹和菱形织纹的残绢,证明了商代的织造工艺已能织出平纹和斜纹织物了,长沙墓中出土的丝织品,则见证了在周代末年已有精美的锦绣织物。

春秋战国时期,丝织物图案已非常复杂,多彩织锦渐趋兴盛,刺绣工艺进入成熟阶段,如山东齐鲁的细薄丝织品和五彩绣品已是闻名全国,湖北江陵出土的战国晚期丝织品中(图1-3),以多种彩色丝绣出的蟠龙飞凤、龙凤相蟠纹和龙凤虎纹已非常精美。这个时期凸版镂空型版、印花技术出现了,这一技术的产生,对提高纺织品的档次,增加纺织品的花色品种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1-3 战国晚期彩丝绣龙凤虎纹丝织品

秦汉时期染织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汉代刺绣已有很高水平,在马王堆出土了大量西汉丝织品和刺绣用绢、罗的绣料。这个时期,人工拉花机业已基本定型,拉花机使丝绸织物品种大增,色彩绚丽多彩,为开通丝绸之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源,创造了中国丝织品的辉煌。凸版印花技术也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印花敷彩纱和金银印花纱,采用凸版印花加上彩绘制作的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图1-4)已相当精美,其图纹细腻,印花接版准确,说明当时已成功地掌握了印花涂料的配制和多套色印花技术。在新疆民丰,东汉墓发掘出土的“蓝白印花布”也进一步说明汉代印染工艺达到了精巧的程度。

图1-4 汉代马王堆帛画

隋唐时期,艺术创作可称得上是最兴盛、最辉煌和最灿烂的时期。织锦上的花纹图案较前朝更多了,从隋唐到宋,织物组织由变化斜纹演变出缎纹(图1-5),使三原组织趋向完整。

图1-5 宋锦

当时,织物图案的制作工艺不仅有织绣,还有战国时期和汉代的凸版、镂空版印花技术,以及夹缬(图1-6)、蜡缬、绞缬等方法,这些都是我国最早的防染印花方法。当时已有了“五色夹缬罗裙”的记载,可见我国印染工艺在一千多年前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刺绣除了被广泛应用外,针法也有新发展,是一个技术运用和艺术表现综合融会的发展时期。这时已善用分层退晕抢针方法设色,装饰题材主要是花草禽鸟搭配而成的图案。常见图案有连珠纹、宝相花纹、晕涧纹等,构思风格融合壮丽与秀美、传统与当代、本民族与外民族的图纹。

图1-6 夹缬纹版及成品

宋代,朝廷设有许多官局专司丝织纹样的管理,纺织品花纹和色彩富丽而繁多,以牡丹为图案资料主要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当时仅采用的牡丹样式就有两百多种,其组织方法也打破了过去对称的结构形式,在织锦图案上多采用穿枝牡丹和西藩莲。这个时期,中原地区植棉技术的提高,促进了棉布生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蓝印花布的发展,木板镂空印花也逐步转为油纸镂刻漏版印花,提高了效率也使纹样更趋精美。

明清时期,纺织印染手工作坊增多,印染工艺更为先进,镂空版印花技术继续保留,同时又发展了刷印印花工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拔染工艺也在这个时期得以开发。染织图案到元、明、清时虽然发展不是很大,但仍出现了一些织绣名锦,如“纳石失”金锦和利用发绣完成绘画之制作的“顾绣”。北京定陵博物馆保存的明代刺绣百子图的绣衣(图1-7),其中百子游戏形态万千,绣纹细腻。清代织绣工艺仍分为官营和民营两种形式,官营集中在南京、苏州和杭州,其刺绣产品出口至日本、南洋及欧美等地。中国刺绣产品精致灿烂,在全国各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绣工艺(图1-8),如苏绣、蜀绣、粤绣、湘绣四大名绣。

图1-7 明代百子图绣衣

图1-8 富有地方特色的刺绣工艺

和中国的纺织业一样,世界的纺织业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过程,而且一些国家的纺织印染业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纺织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公元前5000~公元前2000年,南美大陆安第斯山脉产生了高超精美的染织品,这个时期的染织品被称为前印加时代染织或前印加文化。图1-9、图1-10所示分别为印加图案中的半神半兽形象和常用的形式。

图1-9 印加图案中的半神半兽形象

图1-10 印加图案中常用的形式

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已经开始用木板粘上茜红印染花布了。公元前1400年左右,印花布产品在印度已非常盛行,并曾向中国贩运和销售。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印度就是印花工艺的发源地。

历史上残存的,至今最古老的印花织物,是从埃及4世纪的柯普特人的坟墓里发掘的(图1-11)。在同类的遗址中,还发现了6世纪的印花布,其印花技术比4世纪有了很大进步,这时已经能使用三色印花了。

图1-11 保存完好的埃及4世纪时期的儿童外衣和木制版型及印版残片

5~6世纪,埃及初期柯普特人的织锦形成东方基督教色彩的织物式样,被称为柯普特式样。柯普特染织从4世纪到12世纪,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沧桑。

公元4世纪,中国丝绸在罗马已具相当名气(图1-12)。

图1-12 4世纪的中国丝绸

公元555年,两基督祭司将蚕种、桑种藏于竹杖中带出中国,丝绸业得以在拜占庭推广与发展。波斯、中国、希腊、伊斯兰等地相互影响、补充,构筑了拜占庭独特的综合纹样艺术。同时,该时期出现的西方三大徽章图案对织物纹样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如英狮子徽章纹样、法百合徽章纹样(图1-13)和拜占庭鹫徽章纹样。

图1-13 徽章纹样

7~8世纪,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西进波斯、拜占庭。13世纪以后,中国题材的丝绸大量涌入意大利,促进了欧洲印花纺织品的发展。这个时期,先在德意志的莱茵河流域出现了印花纺织品,是当时具绝对权威的教会要求其下属的印花作坊以低廉的价格仿造东方的,尤其是中国的丝绸锦缎。继德国之后,意大利威尼斯成为印花设计中心。这个时期出现的边框线加传统风景、人物、田园风光的印花布(图1-14)色彩丰富,十分受欢迎。

图1-14 边框线加图案的印花布

13世纪哥特时代的意大利丝绸中心卢卡,就出现了大量东方怪兽、植物纹样等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题材广泛应用于织物上。

14世纪,卢卡开始仿制中国丝绸纹样,使中国题材西方化(图1-15),以适应欧洲人的欣赏趣味。织工们把中国绸缎的莲花纹改成蔓草纹,将凤凰改为西方式的中国形象,并把欧洲人不熟悉的题材变成他们熟知的形象重新编排和应用在织物上,以适合欧洲民族文化的特点。

图1-15 中国题材西方化的纹样

15世纪,由于西班牙丝绸融合了西班牙风格和哥特风格,以横条为主的纹样由多角星和鸟纹配合组成,并配有中东生命树,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纹样是从伊斯兰样式逐渐向欧洲样式转换的一个变化过程。

17世纪,整个欧洲地区掀起一股销售购买印度花布(图1-16)的热潮。尽管价格昂贵,但仍然形成流行趋势。萨拉萨花布的热销,给欧洲的文化与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图1-16 在欧洲流行的印度花布

17世纪的染织美术继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风格,创造了巴洛克样式的织物纹样(图1-17)。巴洛克样式的织物纹样初期以自然花卉为题材,后期则以莲花、棕榈叶构成古典的流线涡卷纹与其他新颖奇特的题材相结合(图1-18)。

图1-17 巴洛克样式织物纹样

图1-18 绮想样式怪异纹样

18世纪,法国里昂发展成为世界丝绸织造业中心,里昂的丝绸织造业把优秀的图案设计家称为企业的灵魂。他们的功绩就在于把生动的花卉写生形象设计成精美而轻松的洛可可织物纹样并使其栩栩如生(图1-19)。

图1-19 栩栩如生的洛可可纹样

18世纪中叶,法国开始生产印花布。从此,欧洲印花工业才真正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著名的朱伊印花厂就是这个时期首屈一指的印花工厂,如图1-20所示为朱伊印花纹样。

图1-20 朱伊印花纹样

1780年,苏格兰人詹姆士·贝尔(J.Bell)发明了第一台滚筒印花机,从而使纺织品印花步入了机械化加工的时代。1830年,开发出滚筒网纹雕刻技术,印出的纺织品图案更加精细,色彩更加丰富。

19世纪初在法国出现了具有现代雏形的提花机,以纹板代替了人工拉花。

1810年前,世界印染业一直使用植物染料,这之后发现了色牢度优异的绿色染料,揭开了染色、印花工艺历史的新篇章。1835年,发现并使用矿物染料。1856年,发明了合成染料,奠定了现代染色、印花工业发展的基础。

1840年,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之后,帝国主义国家的机印花布开始进入我国市场,先后在我国上海、青岛、天津建立纺织印染厂,对我国的农村土布和蓝印花布形成很大的冲击。这时花布的风格,大部分带有东洋或西洋的色彩。

1931年后,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也相继在上述三个城市开创了纺织印染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厂家逐步增多,品种也有所增加,国内印染业才得以发展。

1944年,瑞士布塞(Buser)公司为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研究制造了全自动平网印花机。它的诞生,也为荷兰斯托克(Stork)公司的圆网印花机的问世打下了基础。同时,这些印花机的发展与应用,奠定了西方工业国家在现代纺织品印花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1949年后,我国的纺织印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个时期的印花方式一直还采用锌板镂空型版印刷技术和滚筒印花。1958年,上海率先在床单生产上将锌板印花改进成网动式平网印花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改进了印制质量。1973年,我国从斯托克公司引进了第一台RD-T-HD型圆网印花机;1987年,从瑞士引进了第一台V-5型特阔幅平网印花机,使创作者在图案设计中有了更开阔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印花效果更加精致,色彩更加丰富,花型排列更有特点,花型结构更加活泼。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英国维多利亚印花棉布兴起,图案设计师们以美国艺术家奥杜邦的《美国鸟类图鉴》为资料设计了大量且有异国情调的印花布图案。加上原有的棕榈、禽鸟、西番莲草、天竺葵、茉莉、唐草和哥特式纹样,图案题材极为丰富。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应用于纹织工艺,开发了纹织CAD,使意匠、纹板轧制摆脱了手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1983年,第一台电子提花机在英国问世,它去掉了外在纹板,把纹织CAD与CAM直接结合,实现了纹织工艺的历史性飞跃。

1967~1977年间,一种完全改变传统印花概念的印花方式诞生了,这就是我国90年代大量引进的转移印花工艺。这种印花方式的出现,不但控制了对自然界的污染,将生产与销售的关系处理得更灵活,而且减少了产品的积压,让设计师的创作思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印花图案更富艺术性,层次更加丰富,形态更加逼真。

近几年,又一种更加先进的印花方式——数码喷墨印花出现了。数码喷墨印花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处理设备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印制方式,它免掉了描稿、制版等工序,直接将图案输入电脑程序的一种印花方式。数码喷墨印花工艺更彻底地解除了对设计者创作思维的束缚,是未来印花技术发展的方向。

还有近几年开发的微胶囊印花方式,通过特种工艺,使附着在织物上包含着染料的微胶囊破裂后产生自然而缤纷的图案,这种把染色和印花合并为一个程序的生产方式,更加体现了科学与工艺紧密结合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