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 染料的分类与命名
一、染料分类
染料按它们的结构和应用性质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按结构分类
在染料的分子结构中都具有共轭体系。按照这种共轭体系结构的特点,染料的主要类别有:偶氮染料:含有偶氮基(—N〓N—)的染料;蒽醌染料:包括蒽醌和具有稠芳环的醌类染料;芳甲烷染料:根据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的芳环数的不同,可分为二芳甲烷和三芳甲烷两种类型;靛族染料:含有靛蓝和硫靛结构的染料;硫化染料:由某些芳胺、酚等有机溶剂和硫、硫化钠加热制得的染料,需在硫化钠溶液中染色;酞菁染料:含有酞菁金属络合结构的染料。
此外,还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类染料、二苯乙烯类染料以及各种杂环染料等。
(二)按应用分类
按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可将染料进行如下分类。
1.直接染料 这类染料因不需依赖其他药剂而可以直接染着于棉、麻、丝、毛等各种纤维上而得名。它的染色方法简单,色谱齐全,成本低廉。但其耐洗和耐晒牢度较差,如采用适当后处理的方法,能够提高染色成品的牢度。
2.不溶性偶氮染料 这类染料实质上是由色酚和色基在织物上经偶合而生成的不溶性颜料。因为在偶合过程中要加冰,所以又称冰染料。由于它的耐洗、耐晒牢度一般都比较好,色谱较齐,色泽浓艳,价格低廉,所以曾被广泛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色和印花。但由于部分色酚和色基对人体健康有害遭到禁用,加上染色过程复杂且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目前此类染料已很少使用。
3.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这类染料是20世纪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染料。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它可以用于棉、麻、丝、毛、黏胶纤维、锦纶、维纶等多种纺织品的染色。
4.还原染料 这类染料不溶于水,须在强碱溶液中借助还原剂还原溶解后方可上染纤维,再经氧化重新转变成不溶性的染料而牢固地固着在纤维上。由于染液的碱性较强,一般不适宜于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维的染色。这类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色牢度好,但价格较高,染色过程较烦琐,且不易均匀染色。
5.可溶性还原染料 它由还原染料的隐色体制成硫酸酯钠盐后,变成能够直接溶解于水,所以叫可溶性还原染料,可用作多种纤维染色。这类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染色方便,色牢度好。但它的价格比还原染料还要高,同时亲和力低于还原染料,所以一般只适用于染浅色织物。
6.硫化染料 这类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但能溶解在硫化碱溶液中,溶解后可以直接染着纤维。但也因染液碱性太强,不适宜于染蛋白质纤维。这类染料色谱较齐,价格低廉,色牢度较好,但色光不鲜艳。
7.硫化还原染料 硫化还原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制造方法与一般硫化染料相同,而它的染色牢度和染色性能介于硫化和还原染料之间,所以称为硫化还原染料。染色时可用烧碱—保险粉或硫化碱—保险粉溶解染料。
8.酞菁染料 酞菁染料往往作为一个染料中间体,在织物上产生缩合和金属离子络合而成色淀。目前这类染料的色谱只有蓝色和绿色,但由于色牢度极高,色光鲜明纯正,因此很有发展前途。
9.氧化染料 某些芳香胺类的化合物在纤维上进行复杂的氧化和缩合反应,就成为不溶性的染料,叫做氧化染料。实质上这类染料只能说是坚牢地附着在纤维上的颜料。
10.缩聚染料 用不同种类的染料母体,在其结构中引入带有硫代硫酸基的中间体而成的暂溶性染料。在染色时,染料可缩合成大分子聚集沉积于纤维中,从而获得优良的染色牢度。
11.分散染料 这类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颗粒很细,在染液中呈分散体,属于非离子型染料,主要用于涤纶的染色,其染色牢度较高。
12.酸性染料 这类染料具有水溶性,大都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基团。可在酸性、弱酸性或中性介质中直接上染蛋白质纤维,但湿处理牢度较差。
13.酸性媒介及酸性含媒染料 这类染料包括两种,一种染料本身不含有用于媒染的金属离子,染色前或染色后将织物经媒染剂处理获得金属离子;另一种是在染料制造时,预先将染料与金属离子络合,形成含媒金属络合染料,这种染料在染色前或染色后不需进行媒染处理,这类染料的耐晒、耐洗牢度较酸性染料好,但色泽较为深暗,主要用于羊毛染色。
14.阳离子染料 碱性染料早期称盐基染料,是最早合成的一类染料,因其在水中溶解后带正电荷,故又称阳离子染料。这类染料色泽鲜艳,色谱齐全,染色牢度较高,但不易匀染,主要用于腈纶的染色。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各类染料已有七千多种,常用的也有两千多种。由于染料的结构、类型、性质不同,必须根据染色产品的要求对染料选行选择,以确定相应的染色工艺条件。
二、染料应用与选择
(一)根据纤维性质选择染料
各种纤维由于本身性质不同,在进行染色时就需要选用相适应的染料。例如棉纤维染色时,由于它的分子结构上含有许多亲水性的羟基,易吸湿膨化,能与反应性基团起化学反应,并较耐碱,故可选择直接、还原、硫化、不溶性偶氮染料及活性等染料染色。涤纶疏水性强,高温下不耐碱,一般情况下不宜选用以上染料,而应选择分散染料进行染色。
(二)根据被染物用途选择染料
由于被染物用途不同,故对染色成品的牢度要求也不同。例如用作窗帘的布是不常洗的,但要经常受日光照射,因此染色时,应选择耐晒牢度较高的染料。作为内衣和夏天穿的浅色织物染色,由于要经常水洗、日晒,所以应选择耐洗、耐晒、耐汗牢度较高的染料。
(三)根据染料成本选用染料
在选择染料时,不仅要从色光和牢度的角度考虑,同时要考虑染料和所用助剂的成本、货源等。如价格较高的染料,应尽量考虑用能够染得同样效果的其他染料来代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四)拼色时染料的选择
在需要拼色时,选用染料应注意它们的成分、溶解度、色牢度、上染率等性能。由于各类染料的染色性能有所不同,在染色时往往会因温度、溶解度、上染率等的不同而影响染色效果。因此进行拼色时,必须选择性能相近、配伍性较好的染料,这样可有利于工艺条件的控制、染色质量的稳定。
(五)根据染色机械性能选择染料
由于染色机械不同,对染料的性质和要求也不相同。如果用于卷染,应选用直接性较高的染料;用于轧染,则应选择直接性较低的染料,否则就会产生前深后浅、色泽不匀等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三、染料命名
染料不但数量多,而且每类染料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又各不相同。为了便于区别和掌握,就应了解染料的命名法。我国对染料的命名统一使用三段命名法,染料名称分为三个部分,即冠称、色称和尾注。
(一)冠称
主要表示染料根据其应用方法或性质分类的名称,如分散、还原、活性、直接等。
(二)色称
表示用这种染料按标准方法将织物染色后所能得到的颜色名称。
(1)采用物理上通用名称,如红、绿、蓝等。
(2)用植物名称,如橘黄、桃红、草绿、玫瑰等。
(3)用自然界现象表示,如天蓝、金黄等。
(4)用动物名称表示,如鼠灰、鹅黄等。
(三)尾注
表示染料的色光、性能、状态、浓度以及适用什么织物等,一般用字母和数字代表。
染料的三段命名法,使用比较方便。例如还原紫RR,就可知道这是带红光的紫色还原染料,冠称是还原,色称是紫色,R表示带红光,两个R表示红光较重。
目前,有关染料的命名尚未在世界各国得到统一,各染厂都为自己生产的每种染料取一个名称,因此出现了同一种染料可能有几个名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