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专业认知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对本专业的发展情况有初步了解,掌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概念,掌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先导案例 专业认知教育缺失 新生入学忙转专业转出又后悔
开学还不到一个月,高校的多名新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纷纷向校方提出了转专业要求。在申请转专业者中,不少人是校方按考生的第一志愿专业录取的。有的学生是前脚刚从录取的专业转出,后脚又向校方要求转回原来的专业,理由是“没有考虑清楚就办了转专业手续,转出后又有些后悔,觉得还是原来的专业好”。
盲目转专业的闹剧,折射出我国专业认知教育的缺失。转专业本身没有错误,如果新生能够在了解各专业特点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重新选择自己更喜爱的专业,不失为一件好事。然而,许多同学对于专业认知非常缺乏,对于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就业方向概念模糊,只是道听途说,千方百计转入一个“热门”专业,而不能很好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等真正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或者不适合,又开始想换专业了。对于冷热专业的错误认知也导致盲目的换专业热。众所周知,专业选择和以后的就业密切相关,在转专业的学生中,大多数是转向时下热门的金融、会计等专业,认为进入热门专业就能够顺利就业。事实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越是热门专业就业越难,就业率远不如某些冷门专业。况且,眼前的热门专业四年之后可能社会需求饱和或者形势发生变化,成为冷门专业了。而社会需求较大的冷门专业几年后或许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在就业市场上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我国对于专业认知教育从高考填志愿开始就严重缺失,大部分学生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对于专业根本没有概念,也没有做过职业测评,分析自己的职业倾向。填志愿只能凭印象,还闹出认为矿物加工和矿物资源专业是挖煤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烧锅炉的笑话。有些人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费尽周折改换行业,浪费三年或四年的专业学习。有些人则一辈子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行业。
虽然有些人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专业,学什么专业无所谓,然而三年或四年的学习和训练,对于提高专业素养、打下专业基础还是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就业市场上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更受欢迎。因此,避免转专业闹剧的重演和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就应该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在大学填报志愿之前给予相关指导。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进行专业选择,避免选择的盲目性。
进入大学以后,大部分同学对于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在接触专业课之前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以便今后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学好各门专业课程,本专题将对我校商学院发展概况,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发展概况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介绍。
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发展概况
(一)商学院概况
我校商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800余名,占学校各院系学生规模的1/5;教职工60多人,是规模最大的院系。教师中,高级职称14名,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8名,中高级职称比例为85%,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0%以上。电子商务专业2005年度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会计、国际贸易专业2006年度被列为院级改革试点专业,并已经成为我院的骨干专业。
商学院整合社会和行业优势资源,瞄准市场高端岗位,重点建设国际贸易实务、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七个专业,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审计学、商务英语等专业专接本项目,联合培养本科复合型高端技能人才,满足了学生提升学历,继续深造的需求。
多年来,商学院秉承“品正、行端、技笃、智灵”的教育理念,坚持“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学院学生多次参加各层次大学生竞赛活动,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9项。
商学院学生的就业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对口就业率在90%以上。目前已培养10000多名专业高端人才,历届毕业生就业待遇和专升本录取率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商学院还与东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作,开设了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程管理、行政管理七个本科远程教育专业;还面对社会开展会计从业资格、涉外会计、电子商务师、国际商务单证员、导游、物流师、市场营销师、商务英语(BEC)、大学英语四级强化等培训班,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南通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导游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是江苏省同等院系平均通过率的3倍。
(二)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发展历程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沿革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987年开始两年制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专业的招生。
1999年开始本专业的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双专科的招生;同年,设立高职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
2000年,我院与澳大利亚堪培门学院(Kangan Batman Institute of TAFE)合作办学,设立国际贸易专业,后改为国际商务专业。通过中澳合作项目,我们详细研究了澳大利亚技术及继续教育(TAFE)体系,在我院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中较早地借鉴了TAFE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8年该专业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国际合作学院。
2008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开始设置报关与商检和单证两个专业方向,2011年又增加了跟单方向。2012年增加了贸易英语方向。现有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商检、单证、跟单、单证与货代、贸易英语)四个方向。每年的招生规模大概在140人左右。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共有21名,其中专任教师11人,兼职教师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6人,讲师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8人,博士生学历1人,双师11人,占100%。10名兼职教师均有多年的外贸从业经验,具有丰富的外贸一线的工作经验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的能力。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学院专业带头人1名,学院骨干教师4人,是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团队。
校内实训室有国际商务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网络贸易实训室等。同时与南通欧迪龙实业有限公司、南通力伟建筑设备有限公司、南通顺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通移动公司合作建立4个校内商务服务型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有南通甘露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江苏坤风纺织品有限公司、南通市新斯达贸易有限公司等8家。
2006年5月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被确定为院级教改试点专业,院级试点专业的确立进一步明确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经过6年的建设,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创新并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岗位工作以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以贸易流程为载体,构建了基于生活过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基”课程体系;通过引进、结合、培养等多种形式,打造出专兼结合、结构优化、配置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强校内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依托长三角发达的进出口业务,以南通地区合作企业的纺织产品、服装、机电产品等为业务载体,实施了“校内实训中心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专业特色明显。
(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1.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塑造人才核心竞争力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不仅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还注重学生多种能力与品质的综合培养。努力树立新职业能力观,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构件。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本专业学生参加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统考A级和江苏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率较高。
(2)本专业实行“三证制”,即毕业生除要求获得大专毕业文凭之外,还要求获得至少1个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中级及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取得企业的工作经历证书并作为毕业资格条件之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97%能取得相应中级(国际商务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顺利毕业。近两届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达98%。全部学生都取得了企业颁发的工作经历证书。
(3)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还依托商学院,以专业为背景,开展了一系列职业技能活动,包括: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大赛、单证制作大赛等,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专业学生还积极参加省级或全国的各类职业技能活动,如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大赛及外贸跟单员比赛,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表2-1)。
表2-1 专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2.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招生就业顺畅、和谐
(1)专业招生、录取率。学院制订了一系列招生、就业制度及管理规范,建立了招生就业网站,通过网站发布学院简介、开展招生宣传、就业指导,宣传就业政策、发布企业岗位信息等。同时建立招生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录取查询系统、考生在线咨询系统、数据上报系统等。在学生就业工作中,依据信息网、企业网、人脉网,三网合一的思路,搭建学生就业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
从近两年来,学生入学成绩情况来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招收新生入学成绩在同等学校中较好。同时报考上线人数大幅度超过计划招生数,新生平均报到率也较高(表2-2)。
表2-2 2012~2013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录取及报到情况
(2)毕业生就业率。2012~2013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各方向的就业率均为100%(表2-3)。
表2-3 2012~2013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3.企业认可学生能力,专业社会声誉优良
本专业积极开展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活动,由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专职辅导员负责,专业负责人、教务秘书、班主任、辅导员等积极参与,制作了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着重从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效果、专业知识水平教育培养、能力培养效果、身体素质、内在素质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制作了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调查表,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从思想政治道德表现、文化素质、职业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映出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和表现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累计为社会输送十届,共1062名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