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第一节 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
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
总学时数:90
学 分:5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本学习领域课程基于对纺织材料检测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具体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并确定学习任务,选择典型的生产任务活动作为情境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协调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修养。
本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素养培养课程。以培养专业素养为核心,结合纺织材料的鉴别、纺织材料性能检测与评价,以及纺纺织材料基本特性对纺织生产、产品质量和应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使学生获得纺织材料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纺织材料检测岗位所必备的专业技能,提高分析解决纺织材料选用、纺织品检测问题的实操能力和应变能力。
2.课程设计
通过广泛调研和积极的探索与教学实践,与行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课程设计思路如下:分析相关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参照行业标准,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基于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及课程考核标准制订。整个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本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根据纺织材料的外观形态特征识别常见的纺织材料。
(2)能鉴别常见的纺织纤维。
(3)能检测纱线或织物中纤维的类别及其混纺比。
(4)能对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进行检测。
(5)会对检测结果进行表征与评价。
(6)能根据纺织材料的特性指导生产实践。
2.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较好的自我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收集和加工信息并运用的能力。
(4)具有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5)具有独立评估工作结果及做出决策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
(2)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1.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
本学习领域课程以学习情境的设计思路划分:按照纺织品检测的相关内容,以岗位要求为目的,以在检测实施过程中的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具体典型的生产任务活动为学习情境的载体,各个学习情境之间呈平行关系,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入各学习情境中,总体学时分配及内容设计与要求见表2-1和表2-2。
表2-1 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课程整体内容
表2-2 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
续表
续表
续表
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表2-3)
表2-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续表
续表
续表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课程教学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以纺织材料的三大类别(纺织纤维、纱线和织物)的性能与检测学习情境为教学任务,以问题导向学习为重要手段,通过贯穿始终的小组交流讨论等教学表现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学生通过参加讨论、决策、实施和检查的整个工作过程,学习掌握新技能、积累新经验,同时提高解决问题和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再学习的方法能力。师生都应转变观念,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与技术咨询者。教学时应结合各学习情境、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以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练习、现场观摩等手段,灵活运用引导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专题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学习方法建议
本课程建议采用自主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建议: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推荐网上资源、教材、教参进行自主学习、开放学习。
(2)小组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组成4~5人的学习小组,小组可根据每个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拟订活动内容,定期开展小组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小组秘书记录并整理小组活动内容以及未能在自学中解决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供教师在课堂或课外进行辅导。
3.教材编写选用建议
建议以《纺织材料》为精品课程配套教材,该教材由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周美凤老师主编。
该教材具备以下特色。
(1)打破传统学科型知识体系,是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教材。
(2)内容编排与选取上,完全按照企业的工序流程安排,既便于教师讲授,又便于学生自学。
(3)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穿插图片,配备视频资料,图文并茂,有声有色。
(4)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情境和行业最新资讯直接融入教材,实现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
4.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 加强整个课程内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如PPT演示文档、演示录像、动画模拟案例、样品料库等,作为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2)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收集和链接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组织网络论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及同学互动的学习氛围,拓展学习活动的区间。
(3)有效利用学校实训中心的设备资源、实训室组织现场操作观摩。
(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观摩实习,收集生产企业生产与质量控制案例资源,了解熟悉生产现场的真实工作情境及工作过程。
(5)教学参考资料。
《纺织材料》(第2版),张一心、朱进忠、袁传刚等编。
《纺织材料》(第2版),朱进忠、杨建民、徐亚美等编。
《纺织材料学实验》, 朱进忠主编。
《纺织材料》,中国纺织总会教育部组织编写。
《简明纺织材料》,丁桂玉、李亚滨、杨弘、褚益清、王绍平、张毅等编。
《纺织材料实验教程》,赵书经等编。
5.教学条件建议
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室与实训室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利用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利用校内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现有机织工艺室、纺织实训室、纺织CAD/CAM实训室等九大实训室,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利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群,开展现场教学及兼职教师实践教学。依托行业企业,利用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单实施教学,校企项目合作等。
6.师资条件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很强的课程,要求专任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既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具有双师素质。同时,该门课程还应配备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的兼职教师,组成“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教师应具备以下要求。
(1)专任教师要求。
①具备纺织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②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任实训教师要具备纺织技术专业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含中级工)或工程师资格。
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④具备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⑤熟悉行业的技术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能及时将企业各项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新理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长期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有企业一线实践经历。
(2)校外兼职教师要求。具有纺织企业5年以上的纺织材料生产管理或品质管理经验,熟悉纺织品检测工作流程的技术专家或具有熟练技能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本学习领域课程考核与评价采用行动导向的方式,以理论考核与行动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即对牛仔布的工艺及质量进行分析,并展示相应的工作结果,即填写好的分析任务单。综合考核学生在技术、工作组织、工作安全等方面的能力。
考核与评价包括理论知识考核、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理论知识主要考核各个学习情境所涉及的知识点,分值约占40%。结果评价主要考核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考核工作成果的方式进行,分值约占40%。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团队合作、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考核与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分值约占20%。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对参与技能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应给予加分奖励。考核评价指标见表2-4。
表2-4 考核评价指标
续表
六、其他说明
合作单位:中山时进纺织原料有限公司
执 笔 人:周美凤
审 核 人:王维亚
编写日期: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