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实务教程:基于SPSS 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社会调查研究及其资料采集

1.2.1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

任何一项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无论其规模大小、时间长短都要经过确定研究目的、调查方案设计、实施资料搜集、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反复多次的调查资料再搜集和再分析,直至得出正确研究结论的这样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过程中,从确定研究目的、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资料搜集、进行初步分析、得出中间成果,到进行再分析的每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的,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前提,只有完成了前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开展下一环节的工作。这样一来,容易造成误解——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不仅是依次进行的,而且是一维的,单调递进进行的。实际上,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各个环节虽然是依次进行,但不是简单地一维性的单调递进过程。社会调查研究活动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复杂性。社会调查研究活动需要不断地返回到出现问题的某一环节,补充信息、修正错误、进行再认识。图1.1是对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一般过程的一个简单图解。

图1.1 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一般过程简析图

在图1.1中,概略地描述了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反映了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各个环节的反复校正和逐步完善的要求。

例如,在资料搜集环节若发现按照原定的调查方案无法取得充分的资料,不能满足具体的社会调查研究目的时,就应返回到调查设计环节,对调查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以获取充分的资料,满足达到社会调查研究目的要求。在中间成果和再分析环节也是同样,通过初次整理分析得到的中间成果,以及再分析环节上,若发现按照原定的调查方案无法取得充分的资料,不能满足具体的社会调查研究目的需要,仍然需要返回到调查设计、资料收集等环节,对调查方案及其具体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假如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某一阶段发现问题出现在调查设计之后的某一个环节上,也可返回到调查设计之后的这个环节,重新进行资料搜集,或者再次对采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重新进行资料搜集主要是针对调查质量问题,例如抽样框过于陈旧,登记性误差过大,无回答严重等;对采集资料再次进行整理分析主要是针对数据登记整理有误,基础计算和资料分组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及进行修正和纠偏等。

由图1.1可知,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通过中间各个环节的反复校正和逐步完善,在一维性的单调递进的开环系统中,加入了不断修正和反复补充的反馈回路,构成了具有多重、多次和多样的信息反馈下的闭环机制,使得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学习,自我适应的稳定系统。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存在多次反复,需要在认识活动的进程中,不断地校正和完善,反复地补充和修正。

1.2.2 社会调查研究的资料来源

社会调查资料的来源,可以通过两个视角来分析。其一是从资料采集方式的角度,其二是从资料的使用者角度。如图1.2所示。

图1.2 社会调查资料来源示意图

由图1.2可知,从资料采集的方式来看,社会调查资料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来源:一是专门组织的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二是社会活动过程之中产生并记录的资料。

专门组织的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是人们主动的有意识的资料调查行为,也是社会调查研究中讨论的主要内容。专门组织的社会调查是按照社会调查的需要而开展、根据社会调查的目的专门设计、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实施、需要花费专门的调查费用、所获得资料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可以满足具体社会调查研究对于资料的具体要求的调查。

在人们日常的社会活动过程之中产生并记录的资料,其生成和登记与专门组织的社会调查无关,是人们在日常的社会交往、经济交易、市场活动,以及实验和实验过程中形成的。例如在超市、网络电商的买卖过程中产生的交易信息,可以反映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的结构及其变动的情况。随着信息社会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断深化,这类资料呈爆炸性增长,成为社会调查资料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来源。对于社会调查资料的高效检索和科学处理,成为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效运用这类资料的关键所在。

由图1.2还可知,从资料使用者,即实施社会调查的研究者角度来看,社会调查资料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来源:一是资料使用者自己亲自进行社会调查,或者社会实验所直接获得的资料,属于第一手的社会调查资料,也称为初级资料;二是资料使用者并不亲自进行社会调查或社会实验,而是间接地采用他人进行社会调查以及社会实验时所获得的资料,属于第二手的社会调查资料,也称为次级资料。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往往需要分析研究现实问题所处的社会环境,具体事件发生的社会经济背景,需要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区域、行业、社会阶层、生活状况等宏观和中观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这些分析所依据的资料大多属于第二手的次级资料。例如,各类文献资料,各类年鉴上公开出版的资料,以及有关部门、机构尚未公开出版的资料等。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并记录的资料也属于第二手的次级资料。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离不开对于第二手的次级资料应用。如何科学地检索,有效地运用第二手的次级资料,始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现实的社会调查研究中,第二手的次级资料不可能完全满足社会调查研究所需,资料使用者则要进行专门调查方案设计,亲自进行社会调查或社会实验,以直接获得有针对性的第一手资料。资料使用者亲自进行社会调查或社会实验,则是社会调查实务所讨论的基本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一般的社会调查研究都需要开展专门组织的社会调查,以得到第二手的次级资料不能提供的专项资料,专门组织的社会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构成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核心信息。

另外,任何第二手的次级资料,归根到底都是来自于他人亲自进行观测登记所获得的第一手初级资料。了解第二手的次级资料是采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情况下观测登记的,资料的质量如何,是正确使用第二手的次级资料的基础。因此,对于所采用的第二手的次级资料的方案设计,问卷设计,抽样设计,误差控制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也是科学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要求之一。

1.2.3 大数据与社会调查研究

所谓大数据(Big Data)是指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多的一类数据集。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在他们的《大数据时代》中提出大数据是指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超大数据集。大数据具有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的5V特点。

大数据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信息处理的量化分析进程,几乎所有领域都不约而同开始了这一进程。尤其是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必然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在以云计算、云存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下,一些原本很难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开始容易被利用起来了。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将会为人类不断地认识世界,将会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那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对社会调查研究产生什么影响,或者说大数据与社会调查研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海量的第二手间接数据,极大地丰富了社会调查研究的资料来源,同时又对社会调查研究的资料检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料来源极大丰富了,问题就集中体现在如何从浩瀚的资料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满足社会调查研究所需的内容。

(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调查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提供了新的渠道。社会调查研究的资料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专门组织的专题调查,或者专门的实验检测获得,还可以更多地通过人们的日常社会活动所产生和记录的方式获得,进一步丰富了社会调查资料的来源,降低了获取社会调查资料的成本。

(3)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调查研究的现代资料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社会调查研究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手段进行资料的处理、分析和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传统资料分析方法,尤其是各种统计分析方法,例如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仍然是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依然是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手段。

(4)大数据所提供的是人们日常社会活动所产生和记录的资料,往往存在隐含的系统性偏误和登记性误差,抽样调查依然是获取社会调查资料,纠正社会调查资料偏误的必要手段。提起大数据,人们就会提到它的非抽样数据特征,指出大数据是一种全面的调查,不会存在抽样所导致的随机性误差。但是,一方面,大数据不是人们主动实施的社会调查活动,尤其不是某一项专门的社会调查活动有意识实施的调查行为,大数据的实际总体与社会调查实务研究的总体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当大数据的实际总体与社会调查研究的总体不一致时,就会由于总体偏倚而产生系统性偏误;另一方面,大数据不是由专业人员实施的专门调查,在其资料采集和登记过程中,难免受到环境、心理、技术和专业水准等众多因素的干扰,使得记录下来的资料与实际状况产生偏差,形成显著的登记性误差。因此,在实施社会调查研究时还需要采用抽样调查方法,通过专门的调查设计,借助专业人员的现场调查来获得某项社会调查研究所需的资料。并且,还需要利用抽样调查,来修正大数据全面资料中的系统性偏误和登记性误差。

(5)大数据有效地扩大了社会调查研究的信息来源,进一步提高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效率。但是,在本质上大数据属于社会活动过程之中产生并记录的资料的第二手的次级资料,不可能完全取代专门组织的社会调查。实施社会调查研究还需要依靠专门组织的社会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的调查资料,需要从具体的研究目的和调查总体出发,科学地进行调查方案设计,由研究人员亲自进行社会调查或社会实验,以直接获得系统的、全面的、准确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