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实施
一、认识会计电算化
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与会计科学相结合的产物。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的举动,引起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预测和会计决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起步比较晚。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1981年8月,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到会计实务,也对某些传统的会计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它不仅涉及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等)的理论与实务研究,而且还融入了与其相关的所有工作,如会计电算化的组织与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立、计算机审计等内容。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计算机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会计实务的一门会计边缘学科。
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概况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比较晚,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如下4个阶段。
(1)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1983年以前,只有少数单位将计算机技术用于会计领域,且主要是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开发和应用,如工资计算、仓库核算等。在这一阶段,会计电算化发展比较缓慢,其原因是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缺乏,计算机硬件比较昂贵,且会计电算化这一新兴事物没有得到高度重视。
(2)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7年)。1983年以后,微机在国内市场上大量出现,多数企事业已能够买得起微机,这为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企业也有了开展电算化工作的愿望,纷纷组织力量开发会计软件。因此,在这一阶段,会计电算化处于各自为战、闭门造车的局面。会计软件被各企业一家一户地自主开发,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稳步发展阶段(1987~1996年)。这一阶段,财政部、各地区财政部门,以及企业管理部门逐步开始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市场已从幼年走向成熟,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市场和会计软件产业,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软件产品;很多企事业单位逐步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纷纷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或自行开发会计软件,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面,全国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专门制订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计划,会计专业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
(4)竞争提高阶段(1996年至今)。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会计软件市场逐步成熟,市场竞争激烈,各类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竞争中进一步拓展功能,部分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公司在成功推广应用管理会计软件的基础上,又开始研制并试点推广MRPII和ERP软件。
3.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应用,到会计实务变更,再到会计理论突破的过程,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内容比较广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
(1)从其信息系统的角度看,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人员、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会计规范。
① 人员。人员是指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如会计主管、系统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凭证录入人员、凭证审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等。
②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进行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存储及输出的各种电子设备,如键盘、光电扫描仪、条形码扫描仪等输入设备;磁盘机、光盘机等存储设备;打印机、显示器等输出设备。
③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是根据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项任务的实际需要而研制开发的软件,即凡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实际的问题而开发和研制的各种程序,都可称之为应用软件。会计软件就是一种应用软件,它是专门用于会计数据处理的软件。
④ 会计规范。会计规范是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的各种准则、岗位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
(2)从其发展过程看,会计电算化主要分为会计核算电算化和会计管理电算化两个阶段。
① 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电算化主要是指这几个方面运用会计核算软件,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
② 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和其他经济数据,借助计算机会计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帮助会计管理人员合理地筹措资金、运用资金、控制成本费用开支、编制财务计划、辅助管理者进行投资、筹资、生产、销售决策分析等。
(3)从其工作的角度看,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其工作的内容也大大丰富了。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有关内容都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和规划、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立、会计人员的培训、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管理、计算机审计等。
4.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1)处理工具电算化。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处理工具由传统的算盘、计算器转变为计算机。处理工具的变化使得会计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以及数据处理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使得在手工方式下无法完成的许多工作得以快速地完成。
(2)信息载体磁性化。传统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信息保存在纸质介质上,信息的保存数量和方式都受到介质的影响;而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没有具体的形态和格式,且信息的保存数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信息载体的变化使得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不能直接用肉眼查看,信息的查询不能离开计算机系统甚至原来的软件系统。同时,由于计算机网格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送给很多信息需求者阅读使用。
信息载体的变化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对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磁性介质的特点,对信息的篡改在存储介质上可以不留下任何痕迹。
(3)账务处理程序统一化。传统账务处理程序在实施电算化以后将逐步统一,许多具有手工处理特点的程序和方法将不复存在。例如,手工处理时为便于形成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而将凭证划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这一程序在电算化条件下变得毫无意义。
(4)人员结构多样化。实施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要在计算机上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掌握会计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会计部门除了要有传统的会计人员外,还需要配备计算机维护和系统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5)数据处理集中化。分散在各个会计岗位上的数据由计算机统一处理,避免了分散、重复数据的更新异常,有利于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也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
(6)内部控制程序化。内部控制是指为了防止错弊出现而采用的方法、措施和制度等。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许多内部控制工作由计算机程序完成。例如,通过对凭证、账簿和报表的设置可以实现严密的人员权限控制,使操作者能进行阅读、修改和打印,或只能具备其中部分权限,而数据校验、账账核对等工作可以根据数据程序设定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5.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它的出现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职能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处理全部或主要是靠人工操作。因此,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低、错误多、工作量大。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把会计数据按规定的格式要求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便自动、高速、准确地完成数据的校验、加工、传递、存储、检索和输出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由于计算机对数据处理的速度大大高于手工,因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
(2)能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在手工操作情况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无论在信息的系统性、及时性还是准确性方面都难以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得到及时、准确的输出,即可以根据管理需要,按年、季、月提供丰富的核算信息和分析信息,按日、时、分提供实时核算信息和分析信息。随着企业互联网(Internet)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可以被迅速传递到企业的任何管理部门,以便企业经营者能及时掌握企业自身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
(3)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素质,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原有会计人员一方面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各种经营管理知识,参与企业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较好的会计基础和业务处理规范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工操作中不规范、易出错、易疏漏等问题的解决。因此,会计实现电算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4)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实行会计电算化,无疑可以使广人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劳动强度,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这就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工作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更大作用。
(5)促进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不仅是核算工具的变革,而且也必然会对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程序、对象等会计理论和技术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科学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6)推动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就企业而言,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会计信息约占企业管理信息的60%~70%,而且多是综合性的指标。实现会计电算化,就为企业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就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二、认识并安装会计软件
1. 会计软件的定义及发展
会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会计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会计软件的发展经历了以下过程。
(1)模拟手工会计记账核算软件(1978~1996年)。1978年,中国首次在会计中运用计算机,当时领导中国会计软件市场的是先锋、万能、安逸等软件公司,虽然在现在看来,这些软件公司也许就是手工作坊。当时的软件业市场也许都不能称之为市场,毕竟在那个时候,大部分企业还不是很适应计算机这一新鲜事物,对于会计记账软件也比较排斥。但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开发和生产会计软件的企业迈开了自己最艰难的第一步。当时,对于会计软件的运用只是处于摸索阶段,对会计软件的要求也比较低,只要能实现记账功能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各路能人齐上阵,为我们演绎了会计软件业发展的“战国时代”。但是,由于当时的软件都是基于DOS系统的,而且微机并没有进入各大行业,大家只是用小型机进行运算,这些会计软件最终只能是代理记账的工具。但是,会计软件的出现还是让人们看到了不错的市场前景。
(2)模块化的会计账务处理软件(1996~2000年)。这一阶段最重大的事件是Windows系统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软件的先驱们由于不适应这个系统而慢慢被淘汰了。而此时,作为软件业后起之秀的金蝶和用友凭着敏锐的洞察力抓住了这个机遇,开发出了各自基于Windows系统下的会计软件,在当时的软件业牢牢站住了脚跟。随着用友U8系统和金蝶K/3系统的发布,这两大软件巨头的地位渐渐确立了起来。
(3)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管理软件(2000年至今)。2000年以后,会计软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记账工具了,更引入了企业管理理念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管理理念。企业的进销存系统、物理管理系统,甚至包括人力资源系统,统统包含在企业的会计软件中。同时,会计软件的发展越来越扁平化。新中大公司的“URP”思想和金算盘公司的“e”思想在此时的管理软件市场中各占半边天空。
2. 会计软件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将会计软件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软件的适用范围,可将会计软件分为通用会计软件和定点开发会计软件。
通用会计软件是指在某一范围内普遍适用的会计软件,通常又分为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全通用会计软件和适用于某一行业的行业通用会计软件。
定点开发会计软件也叫专用会计软件,是指仅适用于处理个别单位会计业务的会计软件。
(2)根据软件的提供方式,可将会计软件分为商品化会计软件和非商品化会计软件。
商品化会计软件是指为销售而开发的会计软件,具有通用性强、初始化工作量大、系统庞大、对硬件和软件环境要求高等特点。
非商品化会计软件则是用户为满足自己业务处理的需要而开发的会计软件,或由业务主管部门开发后提供给下属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
(3)根据提供信息的层次,可将会计软件分为核算型会计软件和管理型会计软件。
核算型会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应用软件。
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对核算型会计软件功能的延伸。它是在全面核算的基础上突出或强化了会计在管理中的监督控制作用的会计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全面会计核算、购销存管理、财务分析与财务监控等。
3. 安装前注意事项
用友ERP-U8是一个企业综合运营平台,用以解决各级管理者对信息化的不同要求。用友U8.72软件包括以下产品:企业门户、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分销管理、零售管理、决策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集团应用、企业应用集成。以下以用友U8.72软件为蓝本,讲解会计软件的安装。
(1)操作系统。安装用友U8.72之前,电脑的操作系统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① 安装操作系统的关键补丁:Windows 2000对应SP4+KB835732、Windows XP对应SP2、Windows 2003对应SP2、Vista对应SP1。
② 使用Windows Update进行其他所有微软补丁的更新(推荐)。
③ Window 2000的注册表空闲空间请保持在50 M以上。
④ 英文和繁体操作系统,必须安装简体中文语言包(通过Windows安装盘进行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U8产品。
⑤ U8.72全面支持64位环境,推荐安装和使用服务器端产品(包括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安装之前,需要先手动安装U8.72所需的基础环境补丁和默认组件。
⑥ 如果在Vista操作系统上安装运行U8.72产品,建议至少配置2GB以上内存。
(2)数据库。安装用友U8.72之前,电脑的数据库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① 数据库支持SQL Server 2000(包括MSDE)[SP4及以上版本补丁]、SQL Server 2005(包括Express)[SP2及以上版本补丁]和SQL Server 2008及以上版本。
② 简体中文数据库默认安装即可。
③ 在繁体和英文操作系统上安装相应语言的数据库时,请选择“自定义安装”,设置“服务器排序规则”,设置为简体中文(PRC),安装成功后显示为Chinese_PRC_CI_AS(注:一旦安装完毕,此设置不可修改,只能在安装数据库时进行选择)。
④ 在繁体和英文操作系统上安装数据库后,必须先将操作系统的默认语言修改为简体中文(PRC),否则将导致U8.72数据库服务器无法使用。
⑤ 支持数据库的多实例使用,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有默认实例(包括对应的关键补丁)存在,否则将导致U8.72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失败。
(3)浏览器。支持微软IE浏览器IE6.0+SP1或以上版本(如IE7)使用U8.72的WEB产品。
提示
对于计算机设备名称(标识号),建议使用字母、数字组合,不要用“-”“?”“*”等特殊字符。安装产品之前请将各种杀毒软件的防火墙和实时监控系统关闭。
4. 会计软件的安装步骤
(1)运行U8.72安装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
(2)自动弹出“欢迎使用用友ERP-U8管理软件”界面,可以进行查看“安装手册”、“下一步”和“取消”操作,如图1-2所示。
图1-2
(3)确认许可证协议,如图1-3所示。
图1-3
(4)检测是否存在历史版本的U8产品,如图1-4所示。
图1-4
(5)提示并开始清理历史版本的残留内容(清理MSI安装包时间较长,请耐心等待),如图1-5和图1-6所示。
图1-5
图1-6
如果因为安装过程(包括卸载、修改或修复过程)异常而中断安装,进而导致安装失败,则在清理完毕后会提示重新启动,如图1-7所示,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没有执行此操作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第(6)步,重新启动的机器再次执行第(5)步后进入第(6)步。
图1-7
(6)录入用户信息,如图1-8所示。
图1-8
(7)选择安装路径,默认系统盘的“U8SOFT”,并限制不允许安装在根目录下,如图1-9所示。
图1-9
(8)选择安装类型。安装类型分为标准、全产品、服务器、客户端和自定义5种,如图1-10所示。在该对话框中,还可以选择安装的语种。除标准和全产品外,其他类型的安装都可以自行选择需要安装的产品内容,并根据需要选择计算机需要的空间和可用空间。
图1-10
① 标准安装:除GSP、专家财务评估之外的“全产品安装”。
② 全产品安装:安装全部客户端产品、服务器产品和组件。
③ 服务器安装:分为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加密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的安装,可以选择安装,如图1-11所示。应用服务器的安装不再细分产品。Web服务器仍选择产品安装,推荐全部选择。
图1-11
④ 客户端安装:按产品组到产品进行细分,可选择产品进行安装,如图1-12所示。
图1-12
⑤ 自定义安装:包含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所有产品和组件,可选择进行安装,如图1-13所示。
图1-13
(9)环境检测。根据上一步所选择的安装类型及其子项检测环境的适配性,当基础环境和默认组件都满足要求后,单击“确认”进入下一步,检测报告会以记事本的形式自动打开并显示出示检测结果,可以保存(基础环境需要手动进行安装,默认组件可以通过“安装默认组件”进行自动安装,也可以选择手动安装),如图1-14和图1-15所示。
图1-14
图1-15
(10)记录日志。可以选择是否记录安装每一个MSI包的详细日志,默认不勾选(勾选将延长安装时间,并占用部分磁盘空间,正常情况下不推荐使用),如图1-16所示。
图1-16
(11)开始安装,如图1-17所示。
图1-17
(12)询问是否重新启动,最好选择“是,立即重新启动计算机”,如图1-18所示。
图1-18
(13)如果选择安装的应用户服务器提供数据源的配置界面,则可以测试连接性。单击“下一步”按钮后开始初始化数据库。如选择安装的是数据服务器,在初始化成功后,会弹出系统管理登录界面。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管理。若检查有未建账,则自动进行建账。应用服务器不再提供系统管理功能,如图1-19所示。
图1-19
三、手工记账与电算化的衔接工作
1. 会计软件的试运行
(1)试运行的目的。会计软件的试运行是指在会计软件使用的最初阶段,人工与计算机同时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因而又称为人机并行或试运行。试运行的主要目的如下。
① 检查核算结果的正确性。试运行阶段,手工会计处理与计算机处理同时进行,可以检验手工运算结果与计算机运行结果的一致性。
② 检查核算方法的正确性。试运行阶段应及时查询、打印有关账簿和会计报表,可以检查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是否得当、能否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等。
③ 检查人员分工的合理性。会计软件的应用节省了人力,并引起会计工作的重新分工。初次使用会计软件时,可能出现分工不合理、岗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通过试运行,可逐步积累经验,做到合理分工、协调一致。
④ 提高软件操作的熟练性。由于会计人员对计算机还比较陌生,初次操作时不熟练,有时甚至因操作失误造成软、硬件损坏等问题。通过试运行,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熟练程度,使其进一步掌握软件各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⑤ 建立比较完善的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通过软件的试运行,可以逐步掌握软件的运行机制,从而建立比较完善的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为正常运行打下基础。
(2)人机并行的方法。在试运行阶段,会计人员要进行双重劳动,但这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期间,通过进行手工与计算机结果的双向对比检验,能够考查会计软件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相关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和业务处理能力,并能在实践中建立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这是由手工会计系统转换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试验阶段,也是手工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相互适应的阶段。它的顺利进行,是此后一定阶段会计电算化系统持续正常运行的前提。
试运行的开始时间一般选择年初、年末或季初、季末等特殊会计时期,这样才能全面地比较人机数据,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错、纠错。
试运行的时间一般为3~6个月,最好能跨越一个会计年度。在试运行阶段前期,应以人工为主,计算机为辅;后期逐渐以计算机处理为主。
计算机与手工并行工作时期,可以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入的记账凭证,以代替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附于记账凭证的背面,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并装订成册,作为会计档案保存,并据以登记手工账簿。如果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结果不一致,则要由专人查明原因并向本单位领导书面报告。
并行一个阶段后,就开始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些制度。尤其对上岗操作软件人员的权限分配,应在申请替代手工记账前都能按规定设置完毕,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对替代手工记账后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也应有明确的要求和岗位考核。
2. 替代手工记账
(1)替代手工记账的任务。替代手工记账是指将各种基础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计算机设置和会计软件对输入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会计信息并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并根据需要输入各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即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这一过程。
替代手工记账仅仅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初始阶段,是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起点。其主要任务是完成数据处理初始化、计算机与手工并行和甩账验收等。替代手工记账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是记账、算账、报账处理方式的改变,更主要的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为会计信息的充分利用打下基础。
(2)替代手工记账的条件。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 使用的会计软件达到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
② 配有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或电子计算机终端,并配有熟练的专职或兼职操作人员。
③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同时运行3个月以上,并取得相一致的结果。
④ 有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4点。
a. 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
b. 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
c. 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
d. 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
⑤ 有严格的硬件、软件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3点。
a. 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转的措施。
b. 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
c. 修改会计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
⑥ 有严格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3)替代手工记账的审批,步骤如下。
① 提出申请。根据《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都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可归纳为两种形式:一是由财政部门直接负责对申请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进行审查;二是财政部门间接管理,由申请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并出具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审查报告,抄送财政、税务、审计、业务主管部门等,财政部门负责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审查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审查报告作出正式批复。
对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不论采用何种管理形式进行审查,依据的标准都是《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定》。
② 检查。负责替代手工记账验收的单位在收到甩账申请后,制订甩账验收计划,并通知被审单位。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是否达到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功能规范》的要求;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和运行环境的情况;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设置;人机并行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账、证、表;各种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贯彻落实等。
③ 审批。对已经通过替代手工记账验收的单位,审查部门应及时向该单位和有关部门提供甩账验收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验收的日期、会计软件名称及版本、验收方法、内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等。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对不足部分加以改进,再甩掉手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