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17/31919817/b_31919817.jpg)
流淌不尽的亲情
乘上运河的船儿,徜徉在那条通向德清洛舍外婆家的河流,生命中流淌不尽的浓浓亲情就这样包围着我。在那个妈妈出生和长大的小镇里,似乎所有的人和事都和我沾亲带故,都和我有永远解不开的千千结,小镇的故事中总有一些细节和我有着某种关联。独特的小镇,风情古朴、淳厚,那种浓浓郁郁的人情味,厚实得像一团温柔的棉花,让你整日被似水柔情缠绕着,怎么也无法走出那份温情。
记忆的船儿逆着时代的河流穿梭,载着我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清晨,当我还惬意地裹着柔软温暖的丝棉被沉浸在香甜的梦境里时,外婆已经推开那扇“吱呀”唱歌的木门,踏着青石板路到街上给我买好吃的东西去了。外婆回来,篮子里飘着诱人的香味:热乎乎的肉馅软糕、刚出锅的油炸虾饼、手工做的酱油豆腐干、蒸笼里冒着热气的汤包……外婆笑眯眯地一个劲儿地让我多多地吃,每天都要把我的胃完全撑满。外婆家似乎永远和好吃的东西连在一起。走在小镇的街上,随时能闻到空气里飘浮着葱焖鲫鱼、油爆河虾的香味……
左邻右舍见到我去,也像自己家里来了客人一样,把平时自己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都拿出来,还一个劲儿地往我的怀里、兜里揣些土特产:风干的菱角、甘甜的番薯丝、可口的烘熏豆……还让我带回去给妈妈吃。在他们絮絮叨叨的亲切怀恋中,我重温了妈妈的童年,感受到妈妈童年时的喜怒哀乐。
现在,我走在运河边,岸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会勾起我无数的回忆,每一滴运河的水都会折射出外婆那亲切慈祥的笑脸。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过年过节、放寒暑假的时光,一踏上那条运河的船,快乐就一点点地向我走近。后来,外婆离开我们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也就不再那么频繁地穿梭于运河之上了。但多年之后的今天,当我再一次踏上运河上的这条船时,那种亲切感一下子找了回来。我仿佛牵着外婆的手走在石拱桥上,一边走一边听她讲着古老的故事……
小镇的石拱桥很有特色,散发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桥下小船穿梭,桥上的人纳凉、看风景。无数个夏日的夜晚,外婆常常带着我和姐姐坐在桥头边乘凉、讲故事、数着天上的星星,风吹过来带着桑葚果的甜味,这种童年的印象是刻骨铭心的,一辈子也忘不了。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游泳就是在外婆家门前的小河里。可笑的是,我看见小鸭子一跳下水就会游泳,以为人跳到河里也会马上游起来,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扑通”就跳下了河,眼看小小的我一边呛着水一边往下沉,岸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幸亏比我大七岁的姐姐此时已学会了游泳,她奋不顾身跳下来救我。马上就有人报信,外婆急匆匆赶来,一句话也不说我,抱起受到惊吓的我就回家。又是姜汤,又是糯米藕,又吃又喝的,我马上又活蹦乱跳了。外婆就是这样爱孩子、宠孩子,她从不会责怪孩子,在外婆家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避风的温暖港湾。
尽管外婆是那么宠爱孩子,但是,她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培养我们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这种从小就养成的品德和习惯,会让我们受益一辈子。比如,外婆教我们从小要有一颗同情心,关心和爱护那些弱小的人;学会与人分享,有好吃的东西常常分送给周围的邻居;比如外婆教我们做一件事要由始至终,不要三心二意;又比如外婆不让我们早晨吃生冷的食物,说是对小孩的肠胃不利,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这个习惯。外婆有一点文化,喜欢看书,我们从小也受到影响,喜欢捧一本书如痴如醉地看。外婆喜欢看戏,老是带着我到土地庙改建的大礼堂里去看戏,有京剧、话剧、越剧、绍剧等各种剧种。现在我依然喜欢戏剧,这种喜爱戏剧的情结可能就是童年受外婆的影响熏陶而成。
小桥、流水、青石板路,还有那扇一推便会“吱呀”唱歌的木门,让我重新回到了外婆家。我从桥上轻轻走过,依旧有外婆给我们讲故事时娓娓动听的声音,还能感受到外婆给予我们的家的温馨。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吃年糕……”这首富有亲和力的童谣,很经典地流传了好多年,如今,依旧在运河之上的桥头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