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市楼
明清时期的许多大小城镇通常都有东西门相对和南北门贯穿的十字大街撑起城内交通网的骨架,并在十字街心设钟楼或鼓楼,但平遥则并非如此,南北两门并不相对,南大街和北大街错开了好远,最后分别交汇在东西大街上,而且城内也不设钟鼓楼,倒是在南大街北部建有一座市楼。
平遥市楼跨建在南大街上空,为三重檐歇山顶两层木楼阁,平面呈正方形,通高18.5米,一层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明间的东西隔墙上开拱门洞,做出十字大街的效果,楼身造型纤秀典雅,远追宋明风韵。二层设平坐勾栏,平坐宽大,下托重翘五踩斗栱,为楼阁整体做出优美的束腰效果,深广为五小间,出回廊,每组栏板之间另设辅助支撑出檐的立柱,设置隔扇门窗,内部供奉关帝和观音。顶层檐下设华丽的单翘重昂七踩斗栱,顶上覆黄蓝交错的琉璃瓦,南面楼顶拼成“囍”字,北边为“寿”字,鸱吻上还插有如金步摇一般的神鸟宝树铁刹。
市楼始建年代已无可稽考,现存者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重建,之后又多次重修,相传一楼的路面下还覆盖着一眼金井,因而市楼也俗称金井楼,现在楼南侧一层檐下就悬挂着“金井古迹”的匾额。市楼是平遥古城内的最高建筑,耸立于连片的平房之上,显得格外挺拔高峻,远远地和南北两座城楼等几个制高点相呼应,勾勒出了古城的天际线。
明清时期平遥商业繁荣发达,是晋商的大本营之一,也是南北货物的流通集散之地,那种贸易繁荣商贾云集的时代,绝非今日以观光为目的的满街游客可比,以诚信仁义起家并最终汇通天下的晋商票号,更是成为中国银行机构的先驱,为山西商界创出了上百年的好名声。这一幕幕与时代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场景就在市楼下上演和谢幕,人们当初在街市上筑楼以监护市井,而几百年来市楼也成为傲立于时代洪流中不熄的灯塔,见证了人事的更迭和国家的兴衰,成了联系古今的纽带、古城的象征。可惜今天有的商家只会肤浅地追逐表面利益,为此甚至使出种种蛮横和欺诈手段,虽然还打着“晋商”的幌子,却把最本质的诚信仁义丢到了脑后,不但不能给晋商传统增光,反而自毁招牌,前后对照,令人唏嘘。我多年来几次画过市楼,其中一幅作品就被当地某油茶商家盗用做了产品包装,还申请了包装设计专利,并且堂而皇之地将广告打得到处都是。我偶然在公交站的广告牌上看到,从此走上了漫长而艰难的维权之路。我不但要和奸商周旋,而且也感受到了地方保护主义那张沉重大网令人窒息的力量,每思及此,内心就深感纠结,常叹息于晋商传统的没落乃至于此,让我这个拿全部热情来热爱山西的外乡人情何以堪?我精心绘制的平遥市楼最终被平遥商人侵权,这是一种多么辛辣的嘲讽啊!
平遥县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