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疫情全面冲击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和微观个体

疫情的影响是全面的,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来自供给和需求两方面。

供给方面,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物流、生产、销售、回款等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干扰,企业停工减产。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

需求方面,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受到严重冲击。第一,防控疫情需要隔离防控,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消费需求大幅降低,2020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见表1.1)。第二,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生产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房地产、制造业、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16.1%。第三,疫情全球大流行,外需疲软,外贸受阻,第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13.3%。更为关键的是,经济预期恶化,市场信心不足,若政府不妥善应对,总需求将持续下滑,疫情冲击将更加持久和深远。

表1.1 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资料来源:Wind,恒大研究院。

二、对中观行业的影响

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充分显现。一方面,短期来看,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因人员暂停流动而受到直接冲击;中长期来看,疫情在全球蔓延,家电、汽车等高度依赖外需和全球产业链的行业将受到波及。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移动游戏等少量行业由于大众在疫情期间消费与娱乐方式的转变而获得发展机遇,医疗医药相关行业更是直接受益。

餐饮行业成为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 721亿元,其中15.5%来自春节期间的消费旺季。但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群聚集,2020年春节期间大量餐饮场所暂停营业,营收锐减。根据2020年2月12日中烹协报告,相比2019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到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为七成到九成;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2020年第一季度,餐饮收入6 026亿元,同比下降44.3%;限额以上餐饮收入1 278亿元,同比下降41.9%。餐饮业依赖现金流,而且中小企业占绝对主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1日,5%的样本企业表示已经没有现金支撑企业运营,79%的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过3个月。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3月26日,商务部表示餐饮行业复工率已达80%。但短期餐饮服务仍以外卖为主,居民和营业场所对于堂食服务仍然谨慎,营收完全恢复仍需时间。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全国生活服务业商户复工率达80.9%,但消费复苏率仅50.9%。

旅游行业预计全年负增长。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0.1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万亿元。春节是除“十一”和“五一”之外的重要旅游黄金周,2019年春节假期七天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为4.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 139亿元。但2020年春节期间居民纷纷中止出行,国内主要景点被关闭,大型文娱活动被取消。3月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景区逐渐恢复运营,但进度缓慢。截至3月16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的3 714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对外营业,复工率约30%。中国旅游研究院3月底估算,2020年第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分别下降56%和15.5%,全年同比减少9.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下降69%和20.6%,全年减收1.2万亿元。到2020年底,预计全国游客人数下降至50.7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降至4.6万亿元。

电影行业第一季度近乎颗粒无收。春节档在全年票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春节档票房58.6亿元,约占全年票房642.7亿元的9.1%。2020年春节档原本饱受期待,但受疫情冲击,主打影片全部撤档,院线全面暂停营业。2020年春节档票房收入从疫情前市场预测的80亿元,降至不足2 400万元,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此外,电影业复工缓慢,3月27日,国家电影局仍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电影行业面临巨大的资金风险,中上游影视公司前期制片发行投入巨大,但未能通过票房收入回笼资金,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又可能耽误后续复工复产,或形成恶性循环;终端院线场地租金、员工薪资等刚性成本较高,停业影响也易引发资金链断裂。

交通运输行业出现春运低谷。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0年春节前预测,2020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30亿人次。但受疫情冲击,旅客出行需求减少,部分城市封城封路,交通运输不畅。春运期间(1月10日—2月10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3.8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下降43.1%,其中节后下滑幅度更大,1月25日—2月10日全国累计发送旅客同比下滑81.9%(见图1.1)。此外,疫情期间出行需求下降,很多网约车司机收入下降甚至归零,网络汽车租赁企业由于资产比重大、维护成本高而面临巨大压力。3月疫情稳定后,全国封城令陆续解禁,为保障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服务加快恢复。

图1.1 疫情冲击交通运输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恒大研究院。

房地产行业遭遇暂停销售压力。受疫情影响,2020年1月26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号召全行业暂时停止售楼处销售活动,1—2月商品房销售大幅缩水,销售金额和面积同比分别下降35.9%和39.9%。疫情直接影响房企开复工,导致房地产投资负增长,1—2月新开工面积与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下降44.9%和22.9%,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6.3%。由于销售回款减少,开复工受阻,1—2月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减少17.5%,其中定金和预收款减少23.9%。3月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售楼处开始有序开放,线上的销售与购房手续办理渠道打通,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开始逐步恢复。

家电行业面临内外需萎缩的困境。国内疫情严重冲击家电行业,2020年1—2月,家电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累计同比下滑30%,冰箱、洗衣机和家用空调销量同比分别下滑24.6%、25.5%和35.1%。3月原本是家电行业销售的关键节点,但受疫情影响,国内规模最大的家电展会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推迟至2021年。另外,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家电出口国。在产能方面,中国家电协会估算,中国承担全球70%~80%的空调、微波炉和50%~65%的冰箱产能。在外需方面,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19年中国家电产品出口额为777.7亿美元,出口规模连续三年增长。2020年1—2月,受国内疫情影响,家电出口活动受限,而3月以后海外疫情蔓延,外需将持续削弱,高度依赖出口的家电行业面临巨大挑战。

汽车行业面临全球产业链断裂的冲击。2020年1—2月汽车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31.8%,较2019年12月大幅下滑42.2个百分点,其中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轿车和新能源车产量同比下滑41.3%、49.8%和62.8%。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2月,中国汽车产量和销量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滑79.8%和79.1%。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汽车业的负面冲击亦不容小觑。一方面,全球需求趋弱,3月31日麦肯锡预计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受疫情影响将下滑29%,中国市场销量将下降15%,短期内不可恢复。另一方面,汽车产业链较长,环环相扣,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对接链条涉及上万个零部件,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截至4月,北美、欧洲和亚洲汽车生产大国的绝大部分汽车工厂均处于停摆状态,国外大型零部件供应商自3月底也已陆续停产,全球工厂陷入“关停潮”。中国汽车业与全球工厂联系紧密,据海关统计,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交易额为367.11亿美元,其中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的交易总额达到246.45亿美元,占67.1%。全球产业链断裂将加剧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冲击。

上述仅是所受冲击最为显著的行业,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所有行业都会受到或大或小的波及。当然,也有少量行业,如生鲜电商、移动游戏等在疫情冲击中获得了发展机遇,医疗医药相关行业更是直接受益。疫情期间,由于出行不便,居民“被迫”使用电商平台采购生鲜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为保障安全,以阿里巴巴、苏宁为首的多家生鲜平台都在第一时间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京东、每日优鲜等平台还设立“无接触配送存放点”,生鲜电商实现了在疫情期间的正常运作,销售额大幅增加。根据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数据,苏宁菜场的“到店模式”在疫情期间迅速凸显,全国销售增长达650%;京东到家平台于2020年1月27日—2月13日总体销售额同比增长450%。本次疫情阻碍了大众的外出娱乐活动,居家游戏成为大多数人的娱乐方式之一,短期内移动游戏行业获得巨大流量。艾瑞咨询调查显示,疫情期间的游戏用户有12.7%表示“平时不太玩游戏,是疫情的原因才开始玩的”,72.8%的用户表示“平时也玩,但疫情期间玩得更多”,80%~90%的用户表示“疫情过后也会继续玩游戏”,超过一半的用户表示“可能会持续玩较长时间”。

三、对微观个体的影响

疫情对不同微观个体的冲击程度不一样,从受冲击的程度来看,民企大于国企,小微企业大于大企业,农民工大于正式职工。

疫情打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计划,企业生产和营业停摆,收入和现金流中断,但是房租、工资、利息等费用刚性支付,蒙受了巨大损失。经营中断可能导致订单合同违约、资金周转困难,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上下及横向传导,引发局部性危机。

员工收入与企业经营效益息息相关,尽管人社部已下发通知要求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但当企业效益下滑时,员工的薪资、奖金乃至就业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受冲击较大的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及中小微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弹性薪酬制的员工,例如外卖、快递、滴滴以及部分制造业等计件工资的工种,他们基础保障低,收入波动大,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人群。

中小微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提高居民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弹性薪酬制的员工数量庞大,但是社会保障和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近年来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就业压力加大,叠加此次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和弹性薪酬制员工等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关注和扶持。如图1.2所示,2020年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6.2%和5.7%,3月分别为5.9%和5.7%,仍处于历史高点。

图1.2 疫情推高失业率

资料来源:Wind,恒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