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过三代: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香港和内地推动融合、交往与合作的呼声日隆。为了响应这一呼声,学术界推行了不少共同研究,彼此合作,取长补短,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本书两位作者在进入21世纪以来接触日多,更因研究志趣相投而不断提升合作层面,最后有了合著此书的共同目标。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探究家族企业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直吸引我们研究兴趣的,是家族企业(内地一般称为民营企业,本书一律称为家族企业)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其发展特质与出路到底有何与众不同。其中的关键,是家族企业近年成为中外社会的一门显学,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欧美经济长期疲不能兴,而家族企业则是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容低估的动力来源;原因之二,是中国内地的家族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传承发展及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尽管在探讨家族企业的发展问题时,不少人会“向西望”,认为西方的经验最值得借鉴,但我们认为属于中国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其家族企业的发展经验,更具参考价值。香港自1841年开埠进入殖民统治后,社会和政治相对稳定,只有1941年12月24日至1945年8月15日的3年8个月短暂日军掌控时期,出现巨大波动,稳定的外部环境为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不少家族已在香港扎根数代,企业亦已经历百年,所以有了数代的传承经验。而香港既是华人社会中最西化的地方,同时又是最能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例如,某些《大清律例》中的内容,直到香港回归前才废止)。香港拥有的西化养分可以为我所用,又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所以,本书聚焦于香港华人家族企业,并以此进行重点分析。

进一步说,虽然对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切入点各有不同,但从什么角度思考,仍十分关键。深入的案例分析有助于对不同因素的互动进行透彻理解,所以我们遴选了多个具代表性的家族企业——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有单一业务的专业化公司,也有综合业务的多元化公司;有本土化公司,也有国际化公司……从不同角度作多面向的剖析、考察和检视。我们相信,虽然这样的研究方法,从某些层面上看有其不足之处,但其特有的优点,也是十分明显和宝贵的,能够弥补当前学术界在这个研究领域的不足。

虽然我们定下了清晰的研究目标,亦有充分的研究经验和研究网络,但是要结合中国香港、内地,以至国际政商格局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再结合家族企业与近代中国历史的曲折多变,准确无误、不偏不倚地将其勾勒出来,绝对不是一件易事。面对这项挑战,我们碰到了不少令人沮丧的困难和障碍。幸好,在各界友好人士及机构的鼎力协助下,这项艰巨的任务最终得以完成,我们在此谨向各位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们向《家族企业》杂志社社长李佩玉老师、总编辑金碚老师、出品人王立鹏先生、副主编杨品文女士等表示谢忱,我们得到真诚邀请,自《家族企业》杂志创刊即发表专栏文章,定期发表的压力刺激了我们笔耕不断、坚持研究。本书大部分文章,在2015至2016年间曾在该杂志上首次发表,部分内容日后更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所以必须在此真诚鸣谢。

其次,我们要向研究助理张咏思小姐、张晶小姐及夏羽峰先生表示感谢,为了搜集有关的资料,他们不断在各地图书馆、档案馆或政府有关部门间来回奔走、上下求索,经常对着那些老旧的报纸或微缩片,逐点逐滴地筛选有用的数据。正因他们的耐心工作和不断努力,本书的内容才能如此充实,情节才能如此完整。

当然,我们更要感谢李洁萍小姐、庄玉惜小姐及陆观豪先生等在不同时期阅读书稿,给予不少宝贵意见,减少错漏,令本书内容更为丰富、翔实。至于黄绍伦教授、孙文彬博士、官文娜博士、周文港博士和梁佳俊博士等,则在不同层面给予支持和协助,令我们很感动,所以必须致以衷心谢忱。

另外,我们要向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香港特别数据藏馆、香港历史档案馆、公司注册处及香港高等法院遗产承办处等机构表示感谢——如果没有他们提供的各种宝贵数据,这项研究的成果实在不可能如此丰富、充实。当然,我们还要向一些不愿透露姓名但又曾经直接或间接施以援手的人士致以真诚的谢意,感谢他们的耐心分享、真诚合作和无私奉献。

最后,我们必须感谢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张妙清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教授和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梁其姿教授给予的重要帮助,使我们的研究最终得以完成。当然,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某些本来计划深入追踪的构思最终没法落实,诚为可惜,期待日后再作跟进。

虽然得到各方友好人士和机构的大力帮助,我们仍因没法完全掌握政局的急速转变、历史的曲折漫长、企业的兴衰传承和人生的顺逆起落,可能会出现一些糠粃错漏。对于某些疑而未决、模糊不清的地方,我们虽然多方努力求证,但仍然没法做到完美无瑕,这是我们不想看见却很难避免的,希望读者有以教我,指正批评,让我们日后的研究可以更为扎实和丰富。如对本书有任何意见,请致函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或电邮vzheng@cuhk.edu.hk,直接与我们联络。

郑宏泰 高皓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