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那些真正含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9章 唐僧

唐僧肉之长生不老

西游记里很让人好奇为什么吃了唐僧肉会不老?这是个什么逻辑?

然而要注意的是说吃了唐僧肉不老的都是妖怪,妖怪阴盛阳缺,唐僧十辈子一滴元阳未泄,阳气极重。所以妖怪得到唐僧的阳气后能延寿,能修仙。而得到唐僧元阳之气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吃了他,这种做法可以延长妖怪的寿命,另一种就是和唐僧成亲,这种做法可以使阴阳调和而提升修行。

而人自身本就含阳,人的肉身就是阳,所以唐僧肉对人无效。

神仙是阴阳稳合,所以神仙是更不需要唐僧肉。

所以结论是唐僧肉只对妖怪有作用,所谓吃一块唐僧肉长生不老那是对妖怪而言。至于书中神仙,凡人延寿之法主要是修行。

全文中唐僧给人的感觉就是虚伪,狡猾,软弱。这让人很恶心唐僧,但是我想大多读者都没意识到唐僧的命运其实很可怜。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分析唐僧前世,他前世是如来的徒弟金蝉子,被贬之后才成了唐僧,被贬的原因是如来讲座时他打了一下盹,之后做了十辈子的和尚。人称十世好人,一滴元阳未泄,也就说他10辈子连飞机都没打过,梦遗都没有。

是谁让他成为十世好人?是他自己?非也,很明显他自己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是佛门一直在掌控着他的人生。当初身为金蝉子在如来讲座时打盹,说明他本来对佛法的迷恋程度没有那么痴醉,所以导致被贬,结果被贬后被佛门安排做了十世和尚,也就是说唐僧被佛门控制了十辈子,如果佛门对唐僧这十世有洗脑的话,那么唐僧的脑袋都被洗瘫了。

从唐僧前世今生来看是一入佛门深似海。

再看唐僧家世,唐僧父亲陈光蕊是状元郎,被封为江州州主,母亲是丞相之女。唐僧这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官二代啊。

而另一点上,前文提过唐僧是观音挑中的取经人,是注定要做和尚的。

那么矛盾来了,要成为取经人,必须是高僧,若要成高僧,必须从小就开始念佛。

可是怎么让一个官二代从小就去寺庙念佛呢?

若想让唐僧从小出家为僧,最妥的方法就是让唐僧父母遭劫了。

所以唐僧父母的劫数是必然发生,最大的幕后黑手极有可能就是观音,在唐僧父母遇害这件事上,即使不是观音所谋,观音也有见死不救。

为什么说观音不是主谋就是见死不救呢,先看一段来自附录的原文。

光阴迅速。一日,刘洪公事远出,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叹,忽然身体困倦,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

在唐僧母亲满堂娇刚产下唐僧时,寿星就对她说他是奉观音法旨,特送此子(唐僧)于她,嘱咐她要小心保护好唐僧,并且还承诺他们一家会日后团聚。

这里表面来看疑问重重,若抓住一个重点就毫无疑问,这个重点就是唐僧必须成为取经人。话说回来,既然唐僧这儿子是观音寿星特送,难道就没有神佛关注唐僧的出生?他们不怕唐僧半路夭折吗?

所以没有神佛看管还未出生的唐僧是不可能的,肯定有神佛暗中关注唐僧。

而且这个时候观音还没有完成如来交代的任务,此时观音的主要任务就是等唐僧出生,所以观音肯定会看管唐僧或派人看管。那么既然有神佛看管唐僧,唐僧父母遭劫的时候那些看管唐僧的神佛不正是见死不救。

再看上段原文中寿星对满堂娇还承诺日后他们一家会团聚,报仇雪冤。

这段话可能才是满堂娇日后能够忍辱20年的原因。也就是说有了寿星的承诺,满堂娇心理有了底,有了期望,才坚持了20年。

可是另人费解的是当唐僧成人,报了仇后,一家团聚时,满堂娇却自杀了。

文中写满堂娇自杀的文字只有一句“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

这结局令人匪夷所思,为什么苦尽甘来,事情都完结的时候唐僧母亲自杀了?

难道是唐僧母亲与唐僧父亲感情并不好?

现在谈谈满堂娇于陈光蕊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感情到底好不好?

首先表明满堂娇对陈光蕊是一见钟情。

原文:不期游到丞相殷开山门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适值陈光蕊在楼下经过,小姐一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绣球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赞礼,将小姐配与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毕,又拜了岳丈、岳母。

满堂娇在抛绣球找夫君时,正好陈光蕊路过,姐一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注意文中顺序,先写到人材出众,再写到新科状元。表明她是先看中了这个人,然后这个人的状元光环再加分。文中直接写到她内心状态,心内十分欢喜。之后就故意砸中光蕊。利马下嫁成亲,期间没有任何矛盾。

要想到满堂娇是丞相之女,嫁给皇亲国戚都是可能的。为何要抛绣球撞天婚?文中没有说过满堂娇长相美丑,所以断定为一般,那么她撞天婚的原因就有两种可能,1.此时的满堂娇还是一个姑娘,一个被宠坏了的千金,爱瞎闹。2.就是为陈光蕊准备的。

那么满堂娇对陈光蕊的感情究竟深不深呢?

深,而且很深。可以说她很爱那个男人。

哪里看出来的呢?

在陈光蕊遇害后,满堂娇以为自己也难逃一死就准备殉情,结果歹徒刘洪一把拉住后说,“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这里的一刀两断的意思不是如同我们现在理解为别离的意思。这里的一刀两断就是文字原意,把一个人一刀砍成两断。

所以“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顺从我是可以活命的,不然就是必死。

满堂娇得知顺从可以活命后就选择了顺从,后文说到了她选择顺从的原因。原文: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只因身怀有孕,未知男女,万不得已,权且勉强相从。

这里说的很清楚,满堂娇对刘洪恨之入骨,之所以顺从他,全都是为了她与陈光蕊的腹中之子。

再找出几处有关满堂娇情感的原文。

光阴迅速。一日,刘洪公事远出,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叹,

那殷小姐原来夜间得了一梦,梦见月缺再圆,暗想道:“我婆婆不知音信,我丈夫被这贼谋杀,我的儿子抛在江中,倘若有人收养,算来有十八岁矣,或今日天教相会,亦未可知。”在满堂娇心理谁是家人?

小姐道:“吾闻妇人从一而终。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面见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今幸儿已长大,又见老父提兵报仇,为女儿者,有何面目相见!惟有一死以报丈夫耳!”这句惟有一死以报丈夫耳是何等忠烈。

却说殷小姐哭奠丈夫一番,又欲将身赴水而死,慌得玄奘拚命扯住。

从上可以看出,满堂娇对陈光蕊的爱很深。而且爱屋及乌。

从而选择生是因为爱。为了他们两的儿子!

选着死也是因为爱。因为有爱才会有烈!

把视角调至满堂娇这里会发现一点,就是在满堂娇于一家团聚时会发现陈父子两年龄一般大,简直如同兄弟,因为将近18年前陈光蕊就死了,肉体被封存,如今被还魂而活。也就是说陈光蕊复活时是18年前的肉身,因此满堂娇这时比当年的恋人老了至少18岁。而一家团聚后唐僧执意从佛,从佛就得断其家念,撇下父母。这是什么样的一家团聚?所以满堂娇最终得知自己18多年对寿星承诺一家团聚的期盼,只是一个泡影。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让自己的儿子入佛,控制他们一家的人生。于是满堂娇从容自尽。

然而这一切的悲剧之因就仅仅是因为唐僧是预定的取经人!

这个故事里看出,贼人刘洪十分可恶。但是更让人刺心的是见死不救的观音,言有所瞒的寿星,知道母亲有自杀倾向而不留守尽孝的唐僧,还有那奔向仕途不安抚爱人的陈光蕊。到底谁最该死?

唐僧身上有一点是值得的理解,就是唐僧是被佛门掌控了十辈子,如同被彻底的洗了脑。在他脑里眼里佛最大。

种种迹象表明,最想让唐僧家破亲离的人是观音。

唐僧出生时,父母遭劫,被迫安身于寺庙之中,没有选着。

唐僧参与取经也是没有选着。因为他是观音预定的取经人。

我们来看唐僧被卷进取经的整个过程。

说到取经这档事就得说唐太宗的遭遇,原因是取经由唐太宗的水陆大会而来。

唐太宗为什么要举办水陆大会?这个说来话长。

最先是泾河龙王于袁天罡叔叔袁守诚打赌下雨之事,作弊而导致罪犯天条当斩。龙王求袁守诚指条活命之路,袁守诚告知龙王,明日午时三刻负责将他斩首的是人曹官魏征。去求唐太宗在明日午时三刻拖住魏征。于是龙王托梦求得的唐王答应了。

第二天唐太宗为救龙王,就拖住魏征下棋。结果魏征在下棋时睡着了。过了午时三刻,唐太宗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答应龙王的事。哪知魏征睡觉时,在梦中把龙王给斩了。结果龙王死后不服,状告唐太宗失信于他,同时也闹的唐太宗鸡犬不宁。

最终唐太宗将死,而此时,魏征却给了太宗一封书信要唐王把此信给阴曹崔判官崔吧,说崔吧可以带他回来。那崔判官在人世时是魏征的故友,魏征在阳世里还照顾着催判官的家人。于是唐王就去地府里走了一遭,在崔判官带唐王从地府回来时,路过枉死城,这里唐太宗看到了一群冤魂,是他曾经的杀戮所造成,这些冤魂们不能投胎。有无头的,缺胳膊少腿的,还有李建成,李渊,李元吉。他们都喊着要李世民还命,吓的太宗向崔判官求救。最终崔判官向太宗要得钱财疏通道路,将他带回阳间。并要他做个水陆大会,消除枉死城的冤魂。在唐太宗命唐僧举办水陆大会时观音出现了说唐僧所念的佛法是小三乘,无法超度冤魂。要想超度冤魂,必须得用大三乘佛法。唐王就问观音哪里可求的大三乘佛法,观音说大西天天竺国雷音寺如来那里求得。于是取经的事就开始了。

由此可见,真正发出取经指令的是如来,真正谋成取经这事的人是观音。其他一干人等全是旗子。

唐僧在取经成佛整个过程都是被迫而为,从没有其他选着。

在唐太宗发布取经时。有位臣子说了一些反对意见。

唐王传旨,着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傅奕闻旨,即上疏止浮图,以言无佛。表曰:

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

臣子傅奕的话意是:西方佛法,不分君臣父子,则无忠无孝,以旁门左道,蒙骗愚蠢的人,过去的罪恶,未来之福,企图以念几句佛经而消过去之罪,获得未来之福。人的生死,本应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天听闻有人说世间一切美好事物都来源于佛。自三皇五帝之时,没有佛法,君明臣忠,国泰民安。到汉明帝首次立外族之神,导致西域前来传教,这种行为实乃是对我华夏民族是一种侵犯,所以佛法不足为信。

这段话对佛教完全就是一种批判。

批判的依据很明显,也很客观。

然而我好奇的百度了一下傅奕,原来唐初真有其人,这人很有意思,是反佛斗士。几乎一辈子都在反佛。

上文的傅奕那段话取自旧唐书,其原文是:

傅奕,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奕自代,遂迁太史令。奕既与俭同列,数排毁俭,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奕之率直。奕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置参旗、井钺等十二军之号,奕所定也。武德三年,进漏刻新法,遂行于时。

七年,奕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演其妖书,述其邪法,伪启三涂,谬张六道,恐吓愚夫,诈欺庸品。凡百黎庶,通识者稀,不察根源,信其矫诈。乃追即往之罪,虚规将来之褊。布施一钱,希万倍之报;持斋一日,冀百日之粮。遂使愚迷,妄求功德,不惮科禁,轻犯宪章。其有造作恶逆,身坠刑网,方乃狱中礼佛,口诵佛经,昼夜忘疲,规免其罪。且生死寿夭,由于自然;刑德威福,关之人主。乃谓贫富贵贱,功业所招,而愚僧矫诈,皆云由佛。窃人主之权,擅造化之力,其为害政,良可悲矣!……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馀户,产育男女,十年长养,一纪教训,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则妖惑之风自革,淳朴之化还兴。”

临终戒其子曰:“老、庄玄一之篇,周、孔《六经》之说,是为名教,汝宜习之。妖胡乱华,举时皆惑,唯独窃叹,众不我从,悲夫!汝等勿学也。古人裸葬,汝宜行之。”奕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尝醉卧,蹶然起曰:“吾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斗高僧。

有一个从西域来的和尚,擅长咒术,他念起咒语能让人立即死去,再念咒语又能让人活过来。如此的让人死去活来,轰动了天下,连太宗也感到莫名其妙,就挑选了几个强壮的骑士来实验。结果,还真灵。就把这件事情给傅奕说,傅奕斩钉截铁地说:“这是邪术。我听说邪不压正,您让他来给我念咒语,一定不会成功。”

于是,反佛斗士宫廷占卜师傅奕和西域高僧咒法大师就在皇帝主持下公开比赛。只见那位高僧念念有辞,再看占卜师傅奕是定力深厚,纹丝不动。过了不久,只听“咕咚”一声,再看,有人倒地。众人仔细瞧看,倒地的竟然是那位高僧。他身体僵硬,好象他是被外物击倒,一直不再复苏。原来他是害怕自己的把戏被揭穿,故意装死躺下。

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觉是那个和尚的咒术可能是催眠,而傅奕道法高,则定力深,气场强大,和尚催眠不了他。

说到这里我似乎跑题了,跑就跑吧,再扯远点。

就说历史里唐太宗是否信佛?

答案是否定的。

唐太宗到死时还想求得仙丹岂会信佛?

那么他当初为什么会让陈玄奘去取经?

这个问题的答案说来也好笑,早有真正的佛门人说出了答案。

曾有高僧批判唐太宗,借信佛之名取经,实为掠夺他国。

当初我听到这个批判恍然大悟,原来唐太宗安排取经,是为了开辟一条道路,如同汉朝的丝绸之路。

唐朝国力强盛,其他周边国家必当臣服,开辟新的道路,打通西域,绝对会对唐朝有利。

言归正传,归根结底,唐僧就是一个用既可怜,又可嫌的角色。

最无法容忍的是唐僧根本就没有思索过他一家人为何如此遭遇。

唐僧所有的智慧都表现在小聪明上,完全没有看懂局面的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