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心理学:读懂性格背后的心理真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过分苛求要不得,“二八法则”是必修课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剩余的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的顾客可能带来80%的利润。同样,“二八法则”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例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案例19 销售大师弗兰克辞职前转败为胜的惊人发现

20世纪最伟大的销售大师之一、美国人寿保险创始人弗兰克·贝特格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很多年前,我刚开始推销保险时,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觉得很气馁,开始看不起自己的职业并打算辞职。但在辞职前,我想弄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业绩不佳。

我先问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我拜访过那么多人,成绩却一般。我和客户谈得好好的,到最后成交时他们却对我说:“我再考虑一下吧!”于是我又得再花时间找他,说不定他还改变了主意,这让我觉得无比颓丧。

我接着问自己:“有什么解决办法吗?”在回答之前,我拿出过去12个月的工作记录详细研究,上面的数字让我很吃惊:我所卖的保险有70%是在首次见面时成交的,另外有23%的是在第二次见面时成交的,只有7%的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见面时才成交的,而我竟把一半的工作时间都浪费在这上面了。这个发现让我激动不已,也燃起了我创造佳绩的激情,把辞职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该怎么做呢?不言自明:我应该立刻停止第三、第四、第五次拜访,把空出的时间用于寻找新顾客。执行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在很短的时间内我的业绩上升了一倍。

这就是二八定律对人们带来的巨大改变。弗兰克发现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效益并不明显的7%上,所以业绩平平,在二八定律的影响下,弗兰克立即改变了工作方法,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寻找新客户,而这些新客户为他带来了80%的工作收益。

完美主义者总是将自己的精力过分分散,渴望事事成功,最后却一事无成。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而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事情总会多于自己能解决的事情,渴望完美解决问题往往是首尾不能兼顾。

“二八法则”为完美主义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20%,放弃效率低下的80%,这样不但能够集中精力解决最重要的事情,还能让自己摆脱难以完美解决的痛苦感。

就像对果树进行剪枝才能让它更好地生长一样,对自己的“工作树”进行适当的剪枝,也会让自己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效益。完美只是一种无谓的苛求,既无法给自己带来物质上的效益,也无法给自己带来心灵上的满足。

其实,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失败者并非没有才干,只不过他们杂乱无章的念头太多,而且没有及时清除,这些东西势必会束缚他们的发展。如果他们消除了那些七零八碎的欲望,然后专注于20%的关键事务,就一定会大有所成。一个人不可能从事所有的事情,如果他事事都想“知道一点儿”,都想做得极其完美,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也许有人认为不断进取和追求是斗争的力量,但我们强调的是“剩下的20%”;如果你是一名销售员,那么从现在开始,试着从每月100次客户拜访中寻找那关键的20次;如果你是政治家,试着将与你握手的100个人中的那关键的20%找出来。总之,别再苛求自己,按照二八法则你也可以获得80%的完美。

心理透视

“二八法则”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尤其是对完美主义者来讲,他们既无法判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也无法心安理得地放弃那些次要的。所以,完美主义者在尝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报以坚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