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管理的产生
管理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不断进行有机合理的协调活动。
(一)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是有关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至关重要。而管理的好坏关键又取决于管理者本身,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才能与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凡是成功的单位,无不是管理者领导有方,那些经营遭受失败的单位,多是管理者的失误和无能。有关部门研究表明:90%以上的经营失败者是由于管理上的不熟练和缺少经验而造成的。
(二)管理的产生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管理是由生产的社会化和劳动分工引起的。在社会生产力很低,人们的生产活动尚未进行分工的时候,是不需要什么管理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组织较多的人一起从事共同劳动时,为使劳动者之间分工合理,步伐协调,有秩序、有成效地进行生产活动,管理便自然被提到日程上来了。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劳动分工越细,科学技术越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管理也就越重要。
当今,管理已成为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同时管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产技术规律、经济规律等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组织生产,集中统一指挥,这就是管理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方法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管理从一种独立的专门职能进而形成了一门科学。
二、管理的发展过程
企业管理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不是以某种管理的出现或某些企业采用的管理方法为标志,而是以社会上多数企业的管理方式为标志。
(一)传统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是指公元1900年以前,从18世纪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开始以前这段时间。这个阶段工厂的生产、工艺没有规程,工人操作没有标准,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新工人和传授技术。管理工作不仅由厂主(资本家)负责,而且还要由管理人员分工管理,但管理方式基本上仍是沿袭传统管理方式,即手工工场的管理方式,也叫做经验管理。这一管理阶段发展比较缓慢,大约经历了一百多年。
(二)科学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是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阶段,竞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企业进一步采用机器体系生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技术更加复杂,分工协作更加严密,要求生产本身加强组织性、计划性、纪律性,要求生产实行标准化、专业化、定额化等等。凭经验管理,靠脑子记忆已不能胜任,要有原始记录,要数据化,迫切要求管理的科学化,实行科学管理,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以美国的泰罗及甘特、福特等人为代表,为适应这种客观要求,创建了科学管理。在20世纪初各国企业已普遍推行,进入了科学管理阶段。泰罗对管理有五大贡献。①制订了标准化操作规程;②制订了合理的劳动定额;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④管理专业化;⑤重视职工教育,提倡集中培训。这一阶段管理,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
(三)现代管理阶段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社会生产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过程自动化、连续化程度空前提高,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间竞争越发激烈等。这就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管理科学开始进入了现代管理阶段。
现代管理的最大特点是把管理作为系统来考虑,即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现代管理科学的派别很多,归纳起来有两大派,即:技术管理学派和行为管理学派。
技术管理学派的特点,是把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如数学、系统工程学、电子计算机等,运用到管理上来,从生产技术上来研究如何加强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行为管理学派的特点,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正确理解人的行为,引导、改善人的行为,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提高工作或生产效率,达到最佳的组织目标。
我们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贯彻“以人为中心,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思想,探索有中国特色、有铁路特点的班组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