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训项目标准化指导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始终围绕实践教学创新(代序)

新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1999~2005年争先恐后升格后的野蛮生长阶段。这个阶段高职人才培养基本处在自由发展状态,对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怎样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技术人才以及高职办学特色等问题,都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提出“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加强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部在文件中附加了《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两个附件,此后又连续下发了学校办学标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一系列文件,要求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这对高职院校摆正办学航向、摆脱本科压缩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观、走出一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之路”起到了廓清、引导作用。

二是2005~2011年办学水平评估与示范引领、规范人才培养工作阶段。由于高职院校升格过多过快,难免良莠不齐,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社会上对高职教育仍然存在不小分歧与偏见。高职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还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引导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高职院校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引导企业进校组织实训,同时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年,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选择一批人才培养工作开始凸显、办学实力强劲、发展后劲足、具有“地方性、行业性”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使之成为改革、管理、建设、发展的示范,引领全国高职院校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2011年以后后示范时期内涵建设寻求人才培养质量突破阶段。可以讲,在示范建设阶段,我国基本上遴选了约三分之一的高职院校进入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进行重点建设,但并未能全面解决高职人才培养本质问题。为解决部分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方面依然抓不住合作本质、找不到有效载体,部分高职院校在通过示范或骨干院校建设计划后对高职往何处去的问题认识不足、经受不住升本诱惑等盲动问题,国家提出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高职教育发挥职业教育体系的引领作用,强化集团化办学的成效,探索中高、高本联合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改革,举办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实际工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布高职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引导高职院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梳理高职教育的发展脉络,可以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等方面的努力方向。人才培养质量取决社会对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评价,而这需要经过科学和反复的训练,需要依靠项目完整、设施完备、组织高效、过程规范的实践教学,这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根本所在。

经过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广西高职出现的问题不容小觑,专业重复率高、资源浪费严重、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合理关系,专业建设低水平徘徊,社会服务能力不足;部分行业举办的院校优势特色未能得到有效彰显,一些有特色的专业规模小、招生困难。为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实行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在教学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2013年广西实施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特色高校立项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只有专业建设有特色,那么与之关联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就会发生正向变化。我校入选2013年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类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对一所高职院校来说,特色就是历久弥新的独有品格的凝聚,是高职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它根植于这所高职学校教育模式的创新、与众不同的专业结构与体系。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基础,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一般来说,特色所在必是优势所在,一所高职院校的特色就在于其专业优势特色,特色专业集中反映了专业的市场性、行业性,彰显了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体现了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其最具有活力的就是区别其他学校的实践教学特色,它依托学校质量文化,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标准,能解决高校发展同质化、专业建设同质化、人才培养千人一面的严峻问题。

2008年在迎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时,我们系统总结出了升格高职以来的人才培养工作的特色,即“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以“学”(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传习)为核心,对照“岗”(岗位工作能力、职业技能标准),校企合作以DUCAM方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人才培养质量受到铁路基层站段高度肯定。学校入选广西特色高校立项建设单位,正处于由行业管理向政府管理、行业支撑的体制特色深化阶段,处在办学扩能增量、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阶段,处在行业大发展和区域经济跨界合作的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学校从顶层设计入手,狠抓专业结构体系调整、特色品牌专业改革发展、实践教学标准化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优化,逐步形成了由单一型铁路专业结构向服务社会的“铁路专业+”特色结构体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评价也呈现出多元化结构态势。

一是构建了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铁路专业+”的行星状专业结构体系。学校由铁路行业企业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后,为适应管理体制变革,强化服务社会功能和面向社会培养人才,实施了办学模式创新。其重要意义在于,以整体性的制度设计,确立以铁路行业为核心,以主干铁路专业为支撑点,以铁路专业技术为延伸链,形成多个同类技术专业群的结构体系,主干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设施和企业合作资源,可以为延伸专业提供强大的发展支持,主干专业与延伸专业可以互相倚靠、互为补充,突破既有的专业壁垒和学科专业边界,实现跨界融合、资源共享,达到同频共振、同步发展的功效。目前除轨道交通传统专业群外,电子信息、汽车与机械制造、土木建筑、商贸物流专业群也形成较强专业优势。

二是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院一品”特色专业建设,制定专业改革发展路线图。紧紧围绕“四个合作”,各学院对接一个或多个大企业,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研究、课程内容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技能项目探讨以及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指导,并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打造具有企业特质的专业品牌。以主干专业制定改革发展路线图,摸清主干专业现有办学基础,对专业发展目标、教学条件与设施配套建设、课程体系与课程资源化建设进行优化设计,精心设计每年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成的发展目标,形成清晰的专业发展路径。

三是强化以质量文化、职业健康理念和标准流程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三个标准化内涵建设,即实验实训项目标准化、实训室建设标准化、实训行为标准化。实验实训项目标准化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素,是规范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的重要文件,它是一所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具体表现,它也是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具体抓手,更是平凡中见教学特色的载体,全面优质地完成这项工作困难很多、过程较长。实验实训项目标准化要求综合各特色专业所有课题的实验和实训项目,分别制定实验指导书和整周实训大纲、计划书与指导书等标准文件,标注适用专业、所属课程、课时、学分等通用数据。其中实验指导书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准备、实验仪器仪表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内容简介、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报告、实验思考题等六个方面;学校把整周实训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要求制定课程大纲,其内容包括: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基本要求(包含实训学时安排表和技能考试要求)、本实训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等四个方面。实训计划书主要包括使用的实训设备、实训耗材、实训授课进度计划表(周一至周五每半天的实训内容及考核安排)。实训指导书包括:实训目的与实训任务、实训预备知识、实训仪器仪表使用、实训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实训的组织管理(含实训进程安排)、实训项目简介、实训步骤指导与注意事项、考核标准和实训报告、附件等方面。在实训项目内容标准化制定中,学校要求融合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国家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职业技能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优化整合各门课程中重叠训练内容,对碎片化的能力训练内容重新组合优化,特别重视设计能让学生参与一个完整的技术技能训练过程项目,在实训的组织管理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意识。三个标准化分别从制度文件、硬件条件和人的行为角度,对学校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诠释,是对质量文化和质量标准的一次有效实践,也是人才培养工作内涵的创新。

四是优化“学、训、赛、节、评”实践教学载体。实践教学无处不在,也无处不是。它既可以在课堂上、实训室中,也可以在校园、在企业,既可以体现为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结合,也可以蕴含在技能节与技能大赛当中,但归根结底,实践教学要最终体现社会需要,体现在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上,体现在毕业生能否在企业中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可以说“学、训、赛、节、评”五位一体,是学校近年来实践教学创新的重要载体。

特色高校立项建设以来,学校通过狠抓特色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创新,共获得7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企业服务能力提升专业,7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示范建设实训基地,4个重点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开发30门课程。学生参与国家、自治区及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丰硕的竞赛成果,其中获得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7项,是自治区参赛队伍最多、选手最多、成绩最好的高职学校。近年来,学校新生报到率名列全区同类高职院校首位,毕业生就业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美誉度和影响力均名列全区前茅。

最近学校要结集出版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标准化项目,希望我为这本册子写序言,我考虑再三,并认真反思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广西特色高校建设的背景和我校近年来特色建设的过程,归纳了我校狠抓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创新的特点与举措,谨以此代序。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周群

二〇一六年八月一日于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