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行Let's Go(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历史 History

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在距今两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如哈密的三道岭和七角井、吐鲁番盆地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痕迹。

公元前1500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同时也开辟了千古传诵的丝绸之路。

从6世纪开始,突厥在阿尔泰山地区崛起,并击败柔然,建立了西至咸海、东抵大兴安岭、横亘中亚的突厥汗国。隋开皇三年(583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二部,新疆属西突厥。

唐贞观三年(629年),唐朝佛僧玄奘自长安途经西域赴天竺(今印度)取经,使得佛教从印度传入了西域和内地,成为西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唐时期,边塞诗逐渐成为潮流。岑参和高适为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新疆创作了大量的经典边塞诗作,成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明朝初年,为防范漠北的鞑靼和瓦剌侵犯,明廷在哈密等地区设置卫所。15世纪后半期,西北诸卫所全部丧失,明朝放弃新疆,退守嘉峪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取“故土新归”之意,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冲破沙皇俄国的阻拦从几千里外的哈萨克草原回归故土,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东归赞歌。

清咸丰元年(1851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近代新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俄伊塔通商章程》。到1877年底,清军陆续收复了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占的天山南北诸地,史称“清军收复新疆之战”。清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省,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新疆政治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新疆”正式代替了“西域”这个古老的名字。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文化 Culture

“丝绸之路”使得新疆举世闻名;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香妃墓等人文景观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趋之若鹜;手抓饭、羊肉串、葡萄干、哈密瓜等众多美食让人垂涎三尺;五彩斑斓的喀纳斯、薰衣草飘香的伊犁、波光潋滟的博斯腾湖和天池,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这块神奇土地的魅力。

边塞诗

西域是一块神奇而又瑰丽的土地。古往今来,这里高峻的群山、辽阔的草原、神秘的戈壁瀚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风土人情,以它独特、粗犷、雄奇、博大、浑厚的风采,引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诗情,逐渐形成了以描写塞外风光、边疆军民生活为内容,来表达作者复杂情感的边塞诗。

早在汉代初期就出现了边塞诗。“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乌孙公主歌》就是一首最早反映边塞生活的诗。边塞诗成为潮流是盛唐时期的事。由于国势隆盛,为国立功的氛围弥漫了当时整个社会,昂扬的情绪铸成了边塞诗独特的力量感和进取精神。在唐代群星灿烂的诗坛上,边塞诗成了一支重要的流派。尤其是具有边塞生活体验的高适、岑参等人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新的创造,使古代边塞诗达到了一个最高峰。

边塞诗的又一次兴起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当时政治影响下,随着开发屯垦新疆事业的高涨,不少诗人来到了新疆,创作了最初的写边塞景、记边塞事、抒边塞情的一批诗作。

从此,边塞诗的马蹄奔驰在新疆的崇山峻岭、戈壁沙丘,伴随着每一个浑圆的大漠日出日落,从未停止过步伐。

佛教石窟

新疆是中国穆斯林信众最集中的地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人、哈萨克人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但您也许不清楚,早在一千多年前,这里的居民全都是清一色的佛教徒,并且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佛教石窟艺术,只是到了11、12世纪以后,随着伊斯兰教势力的逐渐渗入,佛教才在当地渐趋衰亡直至最终退出新疆的历史舞台。

新疆是佛教系统地传入中国的第一站,闻名于世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的早期洞窟受到新疆石窟佛教艺术的强烈影响。总体而言,新疆石窟可划分出三种艺术风格: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龟兹风主要以克孜尔石窟为典型代表,具体特征为塔庙窟、大像窟和侧道式僧房窟,对后来河西及中原地区开窟造像的出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汉风则为中国内地的艺术形式,具有代表性的是库木吐拉石窟及新发现的阿艾石窟,汉风窟是佛教由东向西回传的重要例证。回鹘风的具体代表为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因回鹘佛教深受唐代佛教影响,所以和汉风窟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在洞窟的建筑形式、壁画的色调及供养人面容、服饰等方面又显示本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阿凡提

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悠闲地云游世界。伊斯兰文化中的智慧代表阿凡提先生出场了。一说到阿凡提,新疆人民对他的故事无所不知。至于他是民间创作的人物还是真有其人,一直以来也没有定论。

在以葡萄闻名的吐鲁番有座阿凡提故居,从阿凡提故居石碑上的介绍可知,他生于1777年6月5日,死于1876年6月5日,享年整整99岁。阿凡提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读完私立小学,11岁开始学习古兰经,17岁时就可以翻译阿拉伯语言书籍。由于当时吐鲁番王、巴依、富商、宗教对百姓的种种欺诈压迫和残酷剥削,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阿凡提对百姓的遭遇深深同情,对剥削者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于是便勇敢地站出来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用自己的智慧、锐利无比的语言,在幽默的玩笑中,无情地讽刺地主老财,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因此得到了最底层广大人民的热爱与敬仰。

阿凡提倒骑毛驴滑稽幽默的形象以及他那些使人忍俊不禁的笑话,数百年来在全国各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而在维吾尔族人民中更是家喻户晓。关于阿凡提的逸闻、趣事,成为广大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鲜果之旅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盛产各种瓜果,优良品种多达百种。甜瓜(哈密瓜)为著名特产,以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此外,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库尔勒的香梨、阿图什的无花果、和田的红葡萄、叶城的大石榴等都享有很高的美誉。

要说哪种新疆瓜果最出名,葡萄无疑会名列榜首。金秋时节,到新疆旅游,走到哪里,都会看到满街摆卖的各种各样的葡萄。另外就是新疆的甜瓜——哈密瓜,据说这个名字还是来自乾隆皇帝的御赐。

可以说,新疆瓜果实在是多,一年到头几乎不曾中断。这个水果下市,另一种水果便会上市,一年四季都有享不尽的口福。在新疆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瓜果的顺口溜:吐鲁番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苹果顶呱呱,阿图什的无花果名声大,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喀什樱桃赛珍珠,伽师甜瓜甜掉牙,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库车白杏味最佳。一年四季有瓜果,来到新疆不想家。

艺术 Art

木卡姆

“木卡姆”这个词源于阿拉伯语,指的是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及整个伊斯兰文化圈内拥有的一种乐舞形式。十二木卡姆更是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是融维吾尔民歌、器乐、说唱、歌舞为一体的大型歌舞套曲形式。

“木卡姆”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十二木卡姆中共有340多首器乐曲和歌舞曲,其中就有大量的古典歌曲、民间歌曲、舞蹈配曲和即兴乐曲。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唱词包括哲人箴言、先知告诫、乡村俚语、民间故事等,其中既有民间歌谣,又有文人诗作,是维吾尔族人民智慧的生动表现。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音乐形态丰富多样,有多种音律、繁复的调式、节拍、节奏和组合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感染力。

歌舞

新疆有“歌舞之乡”之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绚丽的舞蹈,到新疆旅游,经常能看到各民族兄弟姐妹载歌载舞的场面。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都能歌善舞,远在汉唐时期,西域乐舞就已载入史册。

新疆各民族的歌舞都有自己的特色。维吾尔歌曲多以曲调委婉、情感炽烈、伴奏乐器丰富多彩而见称,不少乐曲具有叙咏性、伴舞性的特点。维吾尔舞蹈则以动作柔和、回旋轻疾、形神谐调、表情丰富而引人入胜,如民间盛行的麦西来甫(歌舞娱乐聚会),就是将本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熔于一炉的群众自娱形式。维吾尔族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是集歌、舞、乐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

哈萨克族酷爱即兴歌唱,特别在高山、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喜欢怀抱东不拉(二弦琴),自弹自编自唱。歌词多运用诗的韵律,形成音乐与文学的统一,阿肯弹唱会是哈萨克人最感兴趣、最欢迎的活动,有数百甚至上千人身着盛装来到会场喝彩助威。哈萨克人的舞蹈,舞姿刚健,步法简朴,展现了马背民族豪爽、真挚的性格。

在新疆,不管是在节日喜庆的广场、街心,在田间、牧野的休憩处所,还在普通人家的葡萄架下,只要琴声一响,手鼓一敲,大家便开始翩翩起舞。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热烈奔放的情感常常让观看的人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边唱边跳。

建筑

新疆历史上曾生活过不同语系的多个民族,多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及人种的不同,各地的建筑文化也各具特色。新疆建筑文化中最有特色的是故城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

交河故城是新疆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古老城邦建筑遗址,因此以“露天建筑博物馆”之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位于吐鲁番的交河故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地面建筑,它并没用砖、石等建筑材料,而是在自然形成的土台上向下挖凿而成,这是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观。

在伊斯兰教建筑中负有盛名的是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一个融维吾尔族风格和伊斯兰教色彩于一体的古建筑群,由清真寺和寺前广场组成。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穆斯林就会到清真寺前的广场上跳起萨玛舞,场面十分壮观。同样位于喀什市的阿帕克霍加墓,传说是清乾隆帝的爱妃——香妃之墓。陵墓整体用绿色琉璃砖贴画,间有蓝、黄色琉璃砖,造型美观、色调典雅。

新疆各民族的民居建筑基本上是两大类型,即上栋下宇型和帐篷型。农民与城镇居民多住上栋下宇型建筑。

南疆干旱雨水少,居住在那里的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民族的民居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的平顶形平房。庭院种有葡萄、果树、花草,独门独户。房屋的平顶可作晒台,晒瓜果、粮食,房间分客厅、卧室、厨房、库房等。

北疆的汉族、锡伯族等民族民居多为“人”字形建筑。房屋多为一明两暗,墙体用土坯或砖砌成,外面抹泥。西为大间,老人居住;中为堂屋,东为儿孙住房。窗户为格子雕花大窗,锡伯族在住房内设有三环炕。

帐篷是游牧民族的居所,俗称“毡房”。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均住毡房。毡房是一种适应游牧生活的活动房屋,迁徙时可拆卸组装,十分方便。哈萨克族的毡房外形呈圆柱形,顶为穹形由围墙栅栏、撑杆、顶圈架、扇门、宽带及围毡、顶毡、门毡等组成。

节日 Holiday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那里主要居住着一些少数民族,有很多不一样的民俗风情。新疆有很多少数民族节日,每到八月的时候,新疆吐鲁番都会举办葡萄节,吐鲁番举行葡萄节主要是为了纪念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它全长有4000多千米,在新疆就占了一半,所以新疆一直把丝绸之路作为其主要贸易通道。

开斋节

斋戒被伊斯兰教称为五大功修之一。穆罕默德曾说过:“斋戒,一半是忍耐。”按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九月为斋月。斋月期间要封斋,除老弱病残者、孕妇及小孩外,所有穆斯林都得入斋(把斋),即从拂晓至日落前不能饮食,吸烟者暂时戒烟,夫妻不得同房。穆斯林认为,守斋(闭斋)一个月,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五功(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之一。到了晚上,当封斋将要结束时,清真寺开斋的钟声就会“”响起,人们就可以饮食说笑,左邻右舍可以团聚一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饥饿时,随便走到素不相识的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斋月最后一天需看到新月(月牙)则斋戒期满,次日即为开斋节。

开斋节的庆祝活动,盛大隆重。早在开斋节到来之前,人们就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选择节日期间举行婚礼。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是古尔邦节。临近古尔邦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主妇就忙碌起来了,她们将家里打扫干净,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贺节的亲朋好友和远方的来客准备好充足的美食。按照传统的规矩,穆斯林在古尔邦节这天清晨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上坟缅怀先人。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当地的礼拜寺参加聚礼,场面特别壮观。

穆斯林从清真寺做完礼拜之后,便回到家里杀牛宰羊,煮肉做饭,施舍穷人,招待来宾。古尔邦节期间大家都要相互串门贺节,每到一户,主人必会为客人端上来一盘清炖大块羊肉,而客人即使吃得再饱,也得尝尝主人家的羊肉。喜爱歌舞的新疆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到处是一派欢乐的景象。大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墓地去祈祷,怀念并祝福死去的亲人。

吐鲁番葡萄节

每年8月下旬,吐鲁番都会举办吐鲁番葡萄节。葡萄节期间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诸如专题文艺晚会、民族歌舞、消夏晚会、名优葡萄酒品尝会、风味小吃一条街、科技、商业一条街,葡萄瓜果一条街等。

敖包节

每年6月阿勒泰地区会举办敖包节。过节的地点选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各家各户都携儿带女团聚在中间植有被尊为“神树”的敖包周围,焚香点烛,每人往树上绑一根布条,再抱一块石头堆加在敖包上,然后各自拿着从家中带来的食品,由年长者带领绕着敖包边念经唱歌,边不断向上撒食品。三圈过后,向敖包跪拜磕头,祈求上天降福人间,祈求风调雨顺,牲畜兴旺。

礼毕开始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并宰羊煮肉、载歌载舞,然后全村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吃烤肉、喝奶酒,共同欢度节日。

龟兹文化旅游节

历史上,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多浪文化和龟兹古国都在阿克苏境内,多浪、龟兹是古丝绸之路诸多文化的代表。

每年6—8月阿克苏地区举办龟兹文化旅游节。节庆期间,将上演疆内少数民族独特的歌舞艺术如阿克苏赛乃姆、库车赛乃姆、阿瓦提的多浪木卡姆、多浪麦西来甫来等民族歌舞,以及叼羊、斗狗、赛马等民族体育活动。

语言和礼节 Folk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会之地,南腔北调的人在这里会集交融,因而到新疆旅游,不管你来自哪里都不必担心语言不通的问题。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当地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有许多禁忌,这些禁忌对于穆斯林来说根深蒂固,如在饮食上,穆斯林严禁食猪肉、动物的血液和自死物,伊斯兰教徒还禁止喝酒;在生活中,穆斯林禁止赌博、禁止说谎、禁止窥探他人隐私;穆斯林在做礼拜时,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能喧闹等。来到新疆切记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一定要充分尊重穆斯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禁忌,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