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保护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十一节 柴胡

Chaihu

BUPLEURI RADIX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以根入药,具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柴胡病害主要是根腐病、斑枯病、锈病和根结线虫病,其中以根腐病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为严重。

一、柴胡斑枯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部。罹病植株在叶片上产生直径3~5mm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中央稍浅,有时呈灰色。严重时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1/3~2/3,叶缘上卷,严重时叶片枯死(图7-89、图7-90)。

(二)病原

病原为壳针孢属柴胡壳针孢Septoria bupleuri Desm.,属于子囊菌无性型。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大小56~84μm×52~74μm。分生孢子针形,基部较圆,顶部较细,无色,稍弯曲,大小12~25μm×3μm,1~3个隔膜。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不断引起再侵染。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一般7~8月发病严重。叶两面产生分生孢子器,随病残叶在土壤中越冬,重茬、高温高湿田发病重。

(四)防治措施

(1)耕作栽培措施 收获时认真清除病残组织,将病株残体运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掉;与麦类等其他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药剂防治 发病前喷施1:1:150的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防治。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二、柴胡根腐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柴胡主根,侧根也有发生。发病初期,根部靠近地表端表皮变褐,并伴有纵向裂口,一般呈条形、椭圆形或菱形。发病初期的柴胡病株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发病后期病部裂口稍膨大、变脆,裂口遍及根部整个外围,深及木质部,变褐或发黑并造成水分、养料输送中断,使根腐烂,最后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二)病原

柴胡根腐病主要是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 App.et Wollenw.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复合侵染所致。

(1)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丝体乳白色,气生菌丝发达,不易产孢;在麦汁培养基上生长稍慢,菌落呈灰白色,气生菌丝稀疏,易于产孢。从麦汁培养基上挑取少量菌丝,镜检发现大量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大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椭圆型,1~3个隔膜,大小14.9~36μm×3.3~4.4μm,分生孢子梗长,分生孢子簇生;小分生孢子数量多,卵形、长椭圆形或短棒状,无隔膜,大小4.3~5.6μm×2.3~3.0μm,由侧生分生孢子梗产生;厚垣孢子近圆形,顶生或间生。

(2)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蔓延生长,气生菌丝呈白色绒毛状,不易产孢。从PDA培养基上挑取少量菌丝,镜检发现大量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伸长、不分枝;小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肾型,单胞或双胞,数量大,呈假头状聚生;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型,两端较钝,顶胞稍弯,具1~6隔,其中3隔膜占总数的99%以上;厚垣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或粗糙,顶生或间生于菌丝中。

(三)发病规律

柴胡根腐病一般每年5月即有零星发生,6月中下旬随着雨水增多发病逐渐加重,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当年生柴胡即有发病,如不采取措施,第2年发病情况加重。高温、高湿、多雨年份发病重;反之,则发病较轻。连作、重茬田块发病重。

(四)防治措施

(1)选择未被污染的土地种植,忌连作,最好与禾本科植物轮作;种植前可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4kg混拌20~30kg细沙土,于播种时把药土施入垄沟内,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7~8月增施磷、钾肥,增强其抗病能力;雨季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

(2)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生石灰消毒。发病初期用30%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2%农抗120水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三、柴胡锈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茎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上产生浅黄色小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背面出现浅红褐色稍隆起小疱斑;后期表皮破裂,散出橙黄色粉末(夏孢子),严重时叶片干枯,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根的质量。有冬孢子产生。

(二)病原

病原为柴胡柄锈菌Puccinia bupleuri Rud.,属于担子菌门、锈菌纲、柄锈菌属真菌。夏孢子椭圆形、近球形或倒卵形,大小13~22μm×11~17μm,淡黄色或黄褐色。冬孢子圆柱形或棍棒状,顶端圆形或平截,基部略狭,2~4室,大小61~84μm×12~20μm,壁光滑,柄短或近无柄。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温暖地区夏孢子也可越冬,作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第2年侵染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大量夏孢子,接着引起多次再侵染。一般5~6月开始发生,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5月始见,阴雨天,相对湿度大,大雾重露,植株生长衰弱,通风不良田易发病。

(四)防治措施

(1)秋季采收后及时将田内杂草和柴胡残株清理干净,运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掉。

(2)实行轮作,定期与其他农作物轮作;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柴胡的抵抗能力。

(3)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