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保护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六节 半夏

Banxia

PINELLIAE RHIZOMA

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又名三叶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根入药,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主产于四川、甘肃、湖北、河南、贵州、安徽等地。半夏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萎蔫病、壳二孢灰斑病、链格孢黑斑病。

一、半夏灰斑病

(一)症状

叶面初生淡绿色小点,后扩展成5~10mm的圆形、近圆形、椭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隆起、较宽。中部灰白色、淡灰褐色,很薄,上生很多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后期,易破裂,形成穿孔。

(二)病原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Ascochyta sp.真菌。分生孢子器,黑褐色、褐色,球形、近球形,孔口明显,壁薄,大小89.6~161.2μm×80.6~152.3μm。分生孢子,无色,双胞,长椭圆形,短杆状,隔膜不明显,大小4.7~9.4μm×1.8~2.4μm。另外,还有一种菌其分生孢子器黄褐色,孔口明显,色深,大小40.3~103.0μm×40.3~94.1μm。分生孢子,双胞,淡褐色,隔膜明显,隔膜处隘缩明显,较宽,大小5.9~8.2μm×24~4.1μm。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组织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借风雨传播,有再侵染。6~7月为发病盛期。灌水过多,降雨多、湿度大,发病重,播种密度大、郁闭、通风不良,发病重。

(四)防治措施

(1)栽培措施 收获时认真清除病残组织,集中烧毁;适当降低播种密度,以利通风透光;施足底肥、合理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10%恶醚唑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先用药剂封锁发病中心,再全面喷药。

二、半夏萎蔫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球茎。植株发病后,地上部分叶片发黄、萎蔫、枯死。球茎干腐、粉质,自顶部向内扩展变灰白色粉质状。

(二)病原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镰孢属Fusarium sp.真菌。该菌菌丝无色有隔,粗1.18~3.55μm;小型分生孢子多,单胞,椭圆形、近圆形,大小5.88~9.41μm×2.35~4.12μm。大型分生孢子,直或弯月形,两端渐细,具2~4隔膜,多为3隔膜,大小24.7~36.46μm× 3.53~5.29μm。单瓶梗,大小16.46~27.0μm×2.32~2.94μm。

(三)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侵入寄主侵染为害。

(四)防治措施

(1)耕作栽培措施 实行5年以上轮作,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消毒;收获后认真清除病残组织,集中销毁。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磺酸盐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乙酸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灌根部,用药液75kg/667m2

三、半夏黑斑病

(一)症状

叶面初生褪绿小点,扩大后呈椭圆形、近圆形病斑,直径多为1~1.2cm,边缘褐色,中部灰褐色,略现同心轮纹,上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图7-41)。

(二)病原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分生孢子,淡褐色,倒棍棒形,多为中上部较宽,下部渐细,喙较长,具3~9个横隔膜,多为5~7个,纵、斜隔膜极少。孢身49.27~94.06μm×8.96~15.68μm,喙长40.3~94.06μm×1.34~1.79μm,最长达125.4μm。分生孢子,梗粗短,淡褐色,较直,具1~2个隔膜,大小23.52~41.16μm×7.06~8.23μm,顶端产孢痕明显。

(三)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萌发直接侵入或从植株伤口、气孔等部位侵入寄主形成初次侵染。初次侵染形成的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再侵染寄主,形成再次侵染。病害的发展与湿度关系密切,植株长势差病害发生重。

(四)防治措施

(1)栽培措施 收获时认真清除病残组织,集中销毁;施足底肥,平衡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2)药剂防治 发病初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百菌清·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

四、半夏病毒病

(一)症状

症状类型多,叶片出现花叶,皱缩,畸形,致全株矮缩;叶片出现不规则褪绿,黄色条斑及明脉等,有些植株为有隐症现象(图7-42、图7-43)。

(二)病原

此病由多种病毒引起。

(1)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粒体状,直径30nm,稀释终点10-4;致死温度70℃,20℃下体外存活期3~6天,有CMV-Y、CMV-S和CMV-Q等株系。可汁液传播,桃蚜、甜菜蚜等传播,也可经鳞茎传播,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45科124种植物,很多蔬菜、花卉都是其寄主。

(2)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病毒粒体球状,直径26nm,致死温度58℃,稀释终点10-5~10-4,体外存活期25℃下2~3天。桃蚜等蚜传播,汁液可传播。寄主范围广泛,侵染19科126种双子叶植物。

(3)芋花叶病毒(Dasheea mosaic virus,DMV)。病毒粒体线状,大于60nm。蚜虫传播,球茎可带毒传播。

(三)发病规律

带毒球茎是病害重要初侵染来源,其他寄主也是初侵染来源。经蚜虫和汁液传播。所以,田间蚜虫多,农事操作频繁,有利于病害传播。

(四)防治措施

(1)培育无毒种苗建立无病基地 通过热处理结合茎尖脱毒培养无毒苗或以种子繁殖,获得无毒苗;在高海拔地区建立无病种子基地,以供应大田生产。

(2)治虫防病 蚜虫发生初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1%啶虫眯2500倍液、40%氰戊菊脂乳油6000倍液及25%阿克泰乳油5000倍液。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10%混脂酸水乳剂100倍液及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王蓉 丁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