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竹枝词二首(选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


[1]唱:一作“踏”。踏歌是一种民间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为节拍。

[2]晴:谐“情”,为双关隐语。


这首诗作于长庆二年至四年诗人谪守夔州期间。诗的女主人公显系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女子,其内心世界是微妙而丰富的。尽管其情早有所钟,但对方却尚未明确表态,所以她一点芳心不免多方揣度。诗人巧妙地采用融人情于物态的手法,将其复杂心理生动而又曲折地显现在字里行间。

首句渲染环境。杨柳绽青,江水平堤,见出这是极易撩人情思的早春季节,环境若此,季节若此,无怪女主人公要产生缠绵悱恻的“怀春”之情了。次句借歌声为媒介,揭出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指向——“郎”无疑是她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在这般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季节中,渴望着爱的甘霖的她,忽然听到了“郎”那动听而又费解的歌声。她苦苦地思索和琢磨:这歌声究竟表达了什么呢?能不能据此断定他对自己一往情深、恰如自己对他那样呢?答案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似乎纯系刻画景物,其实正是对人物特定心理的一种巧妙折射。明人谢榛认为这两句“措辞流丽,酷似六朝”(《四溟诗话》),所谓“六朝”,是指六朝乐府民歌。六朝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以“莲”谐“怜”、以“碑”谐“悲”、以“篱”谐“离”等等。的确,诗人这里是效法六朝乐府民歌,以天气的“无晴”与“有晴”,谐人物的“无情”与“有情”。春末夏初之际,南方的天空中常常出现如是的奇景:这边乌云翻卷,雨帘低垂;那边却红日高照,一片晴朗。诗人便以这一气候特点来写照女主人公的心境,她的始而惊喜、继而疑虑、终而迷惘,都融合在这“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物态中了。她多么希望心上人的态度能更加明朗些,源源不断地向她发出爱的信息啊。然而,也许为了考验她的真诚,对方的歌声却偏偏如此暧昧,害得她忐忑不安、费尽猜详。这些,虽然作者没有直接表述出来,可读者却不难意会。正因为采用这种移情入景、欲吐还吞的抒情方式,全诗显得情思宛转,余味无穷。这里“物态”是美的,“人情”也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