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全球产业链调查(《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独特地位与巨大市场是中国不可取代的优势

在中国集中精力防控疫情时,美国一些政客也在不断搞小动作,试图切断中国科技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以阻止中国获得技术的名义,破坏中国企业生产,阻碍中国产业升级。

美国一部分鹰派政客在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就开始加速探索切断中国高科技企业供应链的方式和方法。他们压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有两部分:一是大幅缩小中国在两国贸易中的顺差;二是从科技上对中国进行全面封堵,阻止中国企业向产业链的高价值领域升级。他们试图通过贸易协议达成第一个目标,而科技封堵则要进一步勒紧。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近期美国官员频繁提出各种方案,包括其国内和国际政策两部分。在其国内,他们计划修改长臂管辖原则,将管控范围从美国技术占比的25%降到10%,以阻止华为获得芯片,同时,还有人提出拒绝向中国销售新型客机喷气发动机。而在国际上,除了四处要求盟国拒绝使用华为产品外,近日美国要求成员国在《瓦森纳协议》中追加对可转为军用的半导体基板制造技术以及军事级网络软件的出口管制限制,以阻止中国获得半导体发展所必需的设备和技术。

那么,美国的计划会实现吗?非常困难。

首先,美国要想在贸易上与中国脱钩,就需要新的低成本生产供应国,而要取代中国,需要遵从市场规律,即竞争者必须有优势,否则,企业不会为了政治理由而迁出中国,让自己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比如,让在华企业迁往东南亚国家或印度,并鼓励美国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资。的确,因为中国近年成本上升,导致一部分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在过去几年,这是可见的现象,但是,这种转移并不是替代性的,而是合作性的,中国仍然在延伸的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中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整体成本低,这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独特地位的原因。美国一些政客或许试图使印度这样一个人口与市场大国取代在华生产,但是,他们同样会担忧印度成为第二个中国,成为美国新的竞争者。

其次,美国切断中国高科技企业供应链的成本让自己无法承受。因为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生产国,也是科技行业最大的消费国,没有哪个企业能够与中国市场脱钩而不影响自己的生存,美国执意与中国供应链脱钩的结果将是“去美国化”。比如,如果美国拒绝向中国销售飞机发动机,欧洲厂商很乐意替补。如果美国将管控范围产品的标准降低到美国技术占比10%,那么,他国企业为了与中国做生意就会减少美国零部件与美国技术的使用。事实上,美国的技术具有可取代性,而中国巨大的市场无法取代。

因此,美国国防部曾担心,如果对中国实施更严格的供应链管制,则会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妨碍它们的创新能力。特朗普日前也公开反对这些疯狂的想法,因为切断中国企业(比如华为、大飞机项目)的供应链,美国就无法与中国做生意。美国很难在缩小贸易顺差与供应链封锁方面同时成功,因为他们本身具有内在冲突。

当前,随着疫情的发展,美国产生了对依赖中国原料药物的普遍担忧。中国在原料药领域占据全球40%的份额,国内出口因疫情而大幅减少,会导致印度医药生产无法继续,美国也缺乏足够的药物。因此,很多美国人认为,有必要将一些特殊的供应链搬回美国,或者寻求中国供应链的替代方案。但如果这样的话,则会大幅提高美国的医疗成本,因此,中国的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效应,使得搬迁不具有商业价值。

总之,美国一些政客会继续在科技方面封锁中国,而切断中国企业供应链的做法会伤及自身且后果风险巨大。再加上美国内部在这些问题上存在巨大的分歧,鹰派并不一定能够掌握主导权。但阻碍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延缓中国科技进步,应该是美国政府会坚持的长久策略和共识。这种策略的代价也非常巨大,会坚定中国独立研发的决心。这也是美国企业所担忧的,比如谷歌日前正在向美国政府申请,允许华为手机使用其应用软件,因为华为已经决心做自己的HMS系统,这对谷歌是巨大的威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