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诛灭了淮南王司马允的党羽,司马伦加紧了篡位的步伐,孙秀提议给司马伦加“九锡”,在司马伦的屠刀前,自然没有人敢提反对意见,全票通过。
公元301年正月,司马伦准备要登基做皇帝了,他派堂叔司马威去司马衷那里索要皇帝玺绶,别看司马衷平日里傻乎乎的,但他也知道身上的玺绶是个好东西,好说歹说就是抱着不放,司马威没办法,只能武力强夺,几乎把司马衷的手指头掰断才好不容易抢下来。
自作孽不可活,如果司马伦像贾南风那样,让司马衷当幌子,自己把控朝政,想必还能维持一些年头,终老而死不是没有可能,但他选择“篡位称帝”这种自毁合法性的举动实在愚蠢,这样一下子就把自己摆在了整个司马家族的对立面。大家都是兄弟,凭什么你做皇帝。这些司马王爷过去起兵是造反,现在起兵则变成了“讨伐篡逆”,一场不可避免的皇族大动乱就此拉开了帷幕,而正是赵王司马伦亲手打开了潘多拉的罪恶之盒。
司马伦顾不了这些,过把瘾就死也不错。更何况这也不一定完全是他的主意,很可能是孙秀的另一个策划案,因为司马伦称帝,孙秀便成为开国元勋,而以司马伦的智商和年龄,孙秀从此可以完全主宰整个王朝的命运。
司马伦这个新皇帝的表现,闭着眼睛都能想出来,没有任何政治智慧的他,只会听从孙秀的建议。到头来还是老一套,便是用大加封赏来笼络人心,就连追随过他的奴仆、士卒、杂役也都获得爵位,以至于官帽上的饰物貂尾不足,便用狗尾代替,这便是成语“狗尾续貂”典故的由来。
司马伦用他无下限的做法把士族群体彻底得罪,那些名门望族怎么可能与这些鸡鸣狗盗之徒在朝堂上平起平坐,整个朝政的两大基石,宗亲和士族,司马伦一个都没有维护住,因此他离灭顶之灾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首先举起反旗的是齐王司马冏,本来在清除贾南风的事变中,他是司马伦的同盟军,但事成之后,他只得了个游击将军,提着脑袋干了一票,居然只有这样小小的回报,心中当然不满。孙秀看出了司马冏的情绪,怕他留在京城生出事端,便让司马衷下诏将他外调到许昌。
司马冏打响了第一枪后,因为司马伦和孙秀太不得人心,所以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等起兵响应,没过多久,已经聚集了二十多万人马。司马伦、孙秀听到消息,惊恐不已,一方面派禁军出战,另一方面找了一帮人在宫里跳大神,把希望寄托在鬼神的保佑上。
一切都于事无补,堡垒先从内部攻破。
当年关闭宫门阻止司马允的禁军将领王舆首先窝里反,率领营兵七百余人从南掖门入宫,先杀掉孙秀,然后逼司马伦退位,紧接着迎司马衷回到宫中,百官一齐跪下,三呼万岁。
司马衷在百官中发现了那个抢他玺绶的司马威。他指着下面的司马威喊道:“就是这小子,当初和朕在殿上打架,夺走了朕的玉玺,差一点还弄断了朕的手指,不可不杀!”兵士立刻上前,像拖死狗似地把司马威拉出殿外。司马威早没了当时的威风,只能拼命喊饶命,但一切都晚了,他很快便死在乱棍之下。
司马衷到底傻还是不傻呢?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司马伦的结局像极了被他所杀的贾南风,他被关进了金墉城,不久前在这里他用金屑酒毒杀了贾南风,如今该自己尝尝这种酒的味道了,不过这位王爷虽然篡位做了皇帝,但在死神面前表现得却毫无气节,比贾南风差得太远。
他手捧酒壶大哭,一直念叨“孙秀误我!孙秀误我!”,就是不肯喝下,监刑官等得不耐烦,命几个人上去摁住司马伦,捏着鼻子将金屑酒灌入口中。不一会儿,司马伦便一蹬腿,七窍流血而死。他的四个儿子也全部被斩首。从司马伦篡位当皇帝到喝毒酒身亡,不过一百来天。
如果说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的死,是拉开中国历史最大的皇族内讧——八王之乱的序幕,赵王司马伦的死则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司马伦成为第三个倒在血泊中的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