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史:中国古代名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韩信

一个从小爱好武艺的穷孩子

秦朝末年,在淮阴(今江苏淮安市)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衣服破旧、四处流浪的穷孩子,带着一把宝剑,有空就练剑术。他就是西汉初被刘邦封为齐王,后来又降为淮阴侯的韩信。

韩信从小丧父,家里很穷,因为出身贫贱,当然做不了官。他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又没有产业,所以经常东吃一顿,西混一碗,过着乞食的生活。一开始,他寄食在下乡南昌亭长的家里,时间长了,亭长的妻子对他很反感,就设法给他难堪。有一天,她很早就起来做饭,全家提前把饭吃完了。韩信按往常的时间来亭长家吃饭时,见人家已经吃完,也没有给他留饭。韩信感到了这是对他的不欢迎,心里很恼火,但也不好向人家发脾气,从此不再去亭长家吃饭。

韩信离开乡下,流浪到淮阴城里,生活仍然无着落。他饿得发慌,就到城旁的河沟里钓鱼。当时有几个老太太在那里洗衣服,其中一个好心肠的老太太,见韩信没有饭吃,很可怜他,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部分给韩信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受到这位老太太的施舍,很感动,就对这位老太太说:“有朝一日,我必然要重重地报答你。”老太太听了很生气,骂韩信说:“你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挣饭吃。我是看见你可怜,才给你点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他听了很惭愧,立志要有所作为。

淮阴城里有些青年很看不起韩信,经常当面污辱他。有一天,一个青年见韩信又带着剑走来,就当众骂他说:“你身材长得这么魁梧,又经常耍刀弄剑,其实你是一个胆小鬼。”韩信没有理他,这个青年就进一步向韩信挑衅说:“你如果有胆量,就拿剑来刺我;如果贪生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不愿意在这些无赖面前争英雄,就忍气吞声,趴在地下,从那个无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当时在场的旁观者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胆小怕死,太没有勇气。

韩信并不是从小无大志的人。他母亲死的时候,虽然家里很穷,只能将她草率地安葬,但韩信还是为她找了一块又高又宽广的墓地,准备以后在母亲的墓旁可以安葬万家,为她作伴。后来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他回到家乡,找到施舍给他饭食的洗衣老太太和下乡南昌亭长,对他们表示了感谢,并且任命那个让他从裤裆下爬过去的恶少年为中尉,还将他介绍给部下说:“这是一个壮士。以前他污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把他杀了吗?我不是没有那个勇气和胆量,而是认为没有那个必要,所以才忍受下来。”这说明韩信虽然从小就喜爱剑术,但他练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个人之间的打斗,而是有着更大的目标。

参加反秦起义队伍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这年九月,项梁和项羽叔侄俩在会稽(今江苏苏州市)响应陈胜的起义,也举兵反秦。为了北上抗击秦的主力,项梁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渡过淮河,进兵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苦于生活无着的韩信,带着剑投奔项梁,参加反秦起义军,当了一名小兵。后来项梁战死,他又归属于项羽,做了小小的郎中(侍卫)。他借着自己接近项羽的机会,经常给项羽献计献策,但都没有被项羽所重视。韩信觉得自己的才干得不到发挥,就想另谋出路。

秦始皇、秦二世双诏版(残)

秦朝被推翻以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被迫去南郑(今陕西南郑县)就职。刘邦动身时项羽只让他带三万军队,但有几万人自愿跟着刘邦去南郑。这时,久不得志的韩信,也从项羽那里逃跑,投到刘邦麾下,随他到了南郑。刘邦因为对韩信不了解,所以只让他当了一个名为连敖(管理粮草)的小官。后来,韩信与其他十二个人犯了法,都要被处死,那十二个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的时候,刘邦的亲信夏侯婴正好从这里经过,韩信便大叫道:“汉王不是想取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听了很惊异,过去一看,喊叫的人气貌不凡,就把他放了。经过交谈,夏侯婴很喜欢韩信,就把他推荐给刘邦。刘邦让他当了治粟都尉(管理粮饷),仍然没有受到重用。

后来,韩信认识了刘邦的重要谋士萧何,经过几次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几次向刘邦推荐,都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当时,刘邦的部下大部分是关东(今河南、山东一带)人,他们跟刘邦到南郑后,思念故乡,不习惯那里的生活,纷纷逃亡。韩信觉得刘邦不重用自己,有才能得不到发挥,也逃离了南郑。

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刘邦打一声招呼,就连夜带人去追韩信。有人不了解内情,赶快向刘邦报告说:“萧何也逃跑了!”刘邦听说萧何跑了,觉得他太不够朋友,非常生气。但是两天以后,萧何又突然回来了,他去见刘邦,刘邦看见他回来,又喜又气,就质问萧何:“你为什么要逃亡?”萧何解释说:“我哪里会逃跑呢?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刘邦问:“你去追谁呀?”萧何说:“我去追韩信。”刘邦听说堂堂的丞相萧何去追一个逃亡的治粟都尉,心里很不以为然。他骂萧何说:“逃亡的将领已经有几十个,你都没有去追过一个,现在你说去追韩信,这不是骗人的话吗?”萧何向刘邦解释说:“那些逃亡的将领都是平庸之辈,并不难得,而韩信却是难找到第二个的奇才。你如果想长期当汉王,用不用韩信也没有关系;如果欲得天下,当皇帝,就离不开韩信这样有智谋的人。希望你决定今后的去向。”萧何的这一番言语,正切中刘邦的要害,他赶紧表白说:“我也想向东发展,哪能长期在这里当汉王呢?”萧何见刘邦的心动了,就赶紧推荐韩信说:“你如果有向东发展的计划,能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为你出谋划策;如果没有远大抱负,不重用韩信,他终究还会逃走的。”刘邦见萧何这么器重韩信,就顺口说:“就让他在你的下面当个将领吧。”萧何说:“让他当一般将领,不能充分发挥其才干,他也未必肯留下。”刘邦又说:“那给他个大将呢?”萧何立即赞成说:“很好。”刘邦见萧何同意了,就想马上召见韩信,通知任命他为大将的事。萧何见刘邦办事这么草率,说明他对韩信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就又建议说:“你素来对部下傲慢不讲礼节,本来大家对此就有议论,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又像招呼一个小孩那样随便,一点儿也不认真严肃,这样韩信会认为你不尊重他,还是留不住韩信。为了表示对任命韩信为大将的重视,你就应当隆重地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设置坛场,按照礼节,亲自授给他大将的印信,这样才可以争取韩信不逃。”刘邦同意后,就下令让部下准备任命大将的一切礼仪,各个将领听了,都认为可能是提拔自己为大将,所以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任命的大将竟是大家都瞧不上眼的韩信,全军都很吃惊。

刘邦的重用

刘邦虽然任命韩信为大将,但他心里对韩信的才干还是半信半疑。他试探韩信说:“萧何几次向我推荐你的才干,不知你有什么高见?”韩信没有正面回答刘邦提出的问题,而反问刘邦说:“你东征的对象是不是项羽呀?”刘邦老实回答说:“是。”韩信又反问道:“你自己估量与项羽相比,谁的力量强?”刘邦思考一会儿,老实地回答说:“不如项羽。”韩信用几个直截了当的问题进行反问,使刘邦认识到自己的弱点,然后比较分析刘邦和项羽各自的长短之处,提出刘邦变劣势为优势的办法。

韩信对刘邦分析说:“我也同意你的看法。总的来说,项羽的力量比你强。但是我曾在项羽那里当过部下,对他有所了解,发现项羽也有很多弱点。第一,项羽个人勇敢善战,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不善于驾驭良将,所以虽然一人可顶千人,但只是匹夫之勇;第二,项羽对部下还比较关心和尊敬,说话也和和气气,对患病的人,送吃送喝,分忧解难,但是对有功的部下,应该封赏爵位的时候,又很悭吝,只知行小仁;第三,项羽虽然自封为楚霸王,号令天下诸侯,但他违背了楚怀王最初约定的‘先入关中王之’的誓言,大封亲信,引发内部的矛盾,大家对他的做法都不满意;第四,项羽为人残暴,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引起百姓的不满,他虽然称霸了,但是民心不服,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韩信进一步对刘邦分析说:“如果你针对项羽的弱点,反其道而行之,重用天下的勇士,还有什么不能被你消灭的呢?把你占据的地方分封给功臣,谁还会不听从你的指挥?利用将士思念故乡的心情,东征还有什么攻不下的地方吗?而且项羽在关中分封的三个王,都是秦的降将,他们曾经杀害过很多反秦的人民,投降项羽后,部下的二十万降卒,又被项羽活埋了,他们出卖了部下而被封为王,关中的父老对这三个人早已恨之入骨。相比之下,你的军队在进入关中后,纪律很好,没有骚扰百姓,还废除了秦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所以得到了关中百姓的拥护。本来你应当做关中王,这是百姓都知道的事,项羽让你做汉中王,关中的百姓对此很不满意。”

刘邦下一步的棋应当怎么走呢?韩信给刘邦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劣以及刘邦转弱为强的办法后,认为应当马上出兵东征,可以不费力就占领关中地区,然后再进一步与项羽争夺天下。韩信的这一番分析,有理有据,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也指出了对方的优势和短处,并提出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变弱为强的具体办法。刘邦听了,对韩信的才智非常佩服,觉得到现在才认识了韩信,太晚了点。他就接受了韩信的计划,积极准备进行东征。

刘邦像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刘邦趁项羽忙于镇压关东地区诸侯叛乱之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出其不意地出兵关中,很快就平定了三秦地区。接着东征关东,在项羽主力东去的情况下,攻占了其首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这时刘邦被自己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结果在项羽率精兵反击时,全军溃败,他自己只率领几十骑逃出了重围。刘邦逃到荥阳(今河南荥阳西南)后,由于萧何从后方送来了兵员和粮饷,韩信也收集一部分溃散的士兵来荥阳相会,才击退了项羽的追兵,刘邦这才喘过一口气来。

安邑之战

刘邦在彭城失利后,原来降附刘邦的诸侯,纷纷又倒向了项羽。魏王豹这时也以探望母亲疾病为名,回到封地,与项羽订立盟约,背叛了刘邦。刘邦派人劝说魏王豹无效,就在汉二年(前205年)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攻打魏王豹。魏王豹用重兵把守蒲坂,想阻挡韩信渡河。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在黄河东岸,同西岸的临晋相对,是黄河的主要渡口。韩信如果从临晋强渡黄河,必然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为了迷惑魏王豹,韩信在临晋部署兵力,摆了渡河的船只,做出要从临晋强渡黄河的样子,吸引魏王豹的主力。暗中却在临晋北面的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埋伏重兵,以木瓮作为渡河的工具,出其不意地强渡黄河,迅速占领了安邑(今山西运城东)。魏王豹赶紧把守卫蒲坂的主力,调过来迎击韩信的军队,结果战败,自己也做了韩信的俘虏。韩信很快就平定魏地,并改为河东郡。这样不但使刘邦的势力扩大到今山西中部和东南部的地方,而且从北面解除了对关中地区的威胁。韩信安邑一战的胜利,对刘邦势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井陉之战

项羽分封诸侯时,封张耳为常山王,赵歇为代王。陈余因为没有被封为王,便赶走了张耳,仍迎赵歇为赵王,自己为代王。后来,张耳投奔了刘邦。韩信攻下魏地后,刘邦就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北上进攻投靠项羽的赵王和代王。

韩信首先在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大败代军,俘虏了代的相国夏说,然后东进出赵。陈余虽然为代王,但他一直在赵国帮助赵歇治理王地。听到夏说战败被俘的消息后,陈余、赵王歇就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集中二十万兵力,严阵以待韩信的军队。井陉口是太行山的险要关隘,易守难攻,这里是攻打赵国的必经之地。韩信下魏破代之后,刘邦已将其精兵调往荥阳以抗击项羽的主力,韩信手下的军队虽然号称数万,实际上只有几千人能够上阵作战。赵国的谋臣李左车向陈余献策说:“韩信的军队击败了魏,接着又击败了代,现在乘胜攻打赵国,其锋不可挡。但是现在韩信的军队远离后方,后勤供应肯定十分艰难。而且井陉口这个关隘,并排行不了两辆车,骑马也不能成列,韩信的军队要通过这么狭窄的山路,粮食辎重必然跟不上来。恳请给我三万人马,从小道绕过去,袭击韩信的辎重,切断他的后援;你则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如此一来,韩信的军队就前不能进,后不能退,粮饷的供应又被切断,附近的荒野找不到粮草,不出十天,必败无疑。”但是陈余书生气十足,断然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他认为,正义在自己一方,用不着搞什么计谋。他引经据典地说:“兵法上都写着,十倍于敌人,就要采取包围的战术;二倍于敌人,就要与敌人决战。现在韩信军队虽然号称数万,实际只有几千人,又经过长途跋涉,将士已经疲倦不堪。对这么少的军队,都不敢去攻击,以后遇到大的军队,又怎么办呢!那样,人家就会耻笑我是个胆小鬼,谁都敢来欺负我们了。”

井陉之战要图

韩信接到密探向他报告的上述情报后,非常高兴,便率军继续前进,在井陉口以西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半夜时分,韩信选派轻装骑兵两千人,让他们每人带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埋伏在赵军附近,嘱咐他们说:“赵军见到我退却,一定会倾巢而出,追击我们。这时你们赶快进入赵军的兵营,拔掉赵旗,换上红旗。”接着,韩信又向部将发令,让他们给将士们发点干粮,说:“大家先垫点肚子,等击败赵军后会食。”韩信又对将领们说:“赵军已经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他们不见到我的大将旗鼓,认为我还在军队后边压阵,是不会先攻击先头部队的,因为他们担心我一遇到阻击,就会撤出战斗。”为了把赵军从营垒中都引诱出来,韩信就先派出一支人马,面向赵军,背水列阵。赵军见到韩信军队背水列阵,都大笑不止,以为韩信不懂兵法。

韩信做完上述安排后,天已经亮了。这时他才率领大队人马,打着大将的旗帜,擂着战鼓,杀向井陉口。陈余见韩信的主力来战,马上指挥军队出击。激战一会儿后,韩信假装不敌,扔掉旗鼓,退入背水为阵的军队。陈余见韩信的军队已进入死地,倾巢出动,想一举击溃韩信。但是韩信的军队因为是背水为阵,没有退路,所以大家都拼命与赵军殊死搏杀。埋伏在赵国军营附近的两千汉军轻骑,趁机攻入赵营,很快拔掉赵旗,换上红色的汉军旗帜。进攻韩信背水阵的赵军,因为遇到强烈的反抗,一时还不易取胜,想回到军营再研究对策,可是一看军营里到处都是汉军的红旗,以为韩信的军队已经占领了自己的营垒,赵王已经变成汉军的俘虏,顿时乱作一团,赵军将领再也无法加以指挥了。韩信率领军队和进入赵军营垒的两千骑兵,里外夹击,很快大破赵军,斩杀陈余俘虏了赵王歇。赵、代各地被迅速平定。

井陉口之战结束后,韩信的部将在祝贺胜利的宴会上问韩信:“兵法上明明写着背水为阵是兵家大忌,而将军却让我们背水为阵,并且还说击败赵军后会食,当时我们都不服气。但现在竟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呀?”韩信解释说:“我的这种战法在兵书上也有记载,不过大家没有注意罢了。兵书上不是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战术吗?我们这支军队是临时组建起来的,一些将领我不太了解,士卒也缺少训练。率领这样的一支军队去打大仗,如果把他们布置在有退路的地方,遇到危险就会都逃跑了;只有把他们放在有进无退,绝处求生的地方,他们才会勇猛奋战,以求得生路。”诸将听了韩信的分析,大家都心服口服,很敬佩韩信高超的军事才干和战术素养。

不战而降服燕国

韩信很敬佩李左车的军事才能,所以在井陉口之战中,下令不准杀害他,有能将其生擒者,赏赐千金。后来李左车果然被活捉,将他送到韩信那里。韩信亲自给他解绑让坐,并尊他为老师,虚心向他求教。

韩信问李左车:“我下一步想北攻燕,东伐齐,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呢?”李左车客气一番之后,回答说:“将军在渡过黄河之后,俘虏了魏王豹,擒代相夏说,一天工夫就破赵军二十万于井陉,杀了陈余,名扬海内,威震天下,大家都愿听从你的指挥,这是你的长处。但是经过这一系列的战斗,你的部下已经非常疲惫,很难再进行大的战斗。如果你要用这支疲惫不堪的军队,去攻打据城坚守的燕军,恐怕一时难以破敌,时间拖久了,粮饷也得不到供应。如果连比较弱小的燕国都攻不下来,比燕强的齐国必然会奋力反抗。如与燕、齐相持不下,刘邦和项羽之争也就难见分晓了。这些都是你的短处。善于用兵的人,不以自己之短去击敌之长,而应以自己之长去击敌之短。你现在计划攻燕伐齐,正是以自己的短击他人之长,所以这个想法是不妥当的。”韩信连忙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呢?”李左车说:“从你现在的处境看,不如案甲休兵,在赵地收服人心,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厚厚地犒赏将士,以恢复军队的战斗力。然后派一部分军队驻扎在去往燕国的路上,做出要进攻燕国的样子,再派一个能言善辩的使者,带一封信去见燕王,劝他降服汉王。燕王在军事威压面前,一定不敢反抗,会老老实实地归顺。然后再派人去齐国宣传燕王已经投降,韩信的军队就要攻打齐国,这时齐国即使有足智多谋的谋士,也想不出好对策,只有不战而降了。这就是兵法上说的先制造舆论,然后再采取实际行动的道理。”

韩信听了李左车的这一番剖析,非常佩服。他马上按李左车的建议行事,取消进攻燕国的计划,派使者去燕国劝降。燕国迫于韩信的军威,很快就投降了韩信。

西汉青铜剑

韩信破赵降燕以后,项羽几次派兵渡过黄河攻赵,都被韩信和张耳的军队击退。但是这时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一线的战斗,却屡屡失利。刘邦从成皋冲出项羽的围攻后,因为手中没有军队,渡过黄河悄悄地来到韩信的驻地修武(今河南省获嘉县),假装是刘邦派来的使者,闯入韩信、张耳的军帐,趁韩信、张耳还熟睡未起之机会,夺了他们的印信和兵符,召集众将,要他们服从刘邦的指挥。韩信、张耳听说汉王的使者到来,起床以后一看,才知道是刘邦亲自来了,非常吃惊。刘邦这时才向他们宣布,把他们的主力军队调归自己指挥,要张耳驻守赵地,任命韩信为赵相国,让他带领留下的一小部分军队去攻打齐国。

潍河之战

韩信的精锐部队虽然两次被刘邦调走投入与项羽争斗的主战场,但他识大局,体谅刘邦的困难处境。现在,刘邦只给他留下少量的军队,要他率兵东攻齐国,他也认真去执行了。

当韩信率军快到平原(今山东平原南)时,听说刘邦的使者郦食其,已经劝说齐王背叛项羽投降了刘邦,想停止进军,但谋士蒯通向他建议:“你是接受刘邦的命令去攻齐的,而他同时又派使者去齐国劝降,现在你又没有接到让你停止攻齐的命令,怎么好停止攻齐的军事行动呢?况且郦食其只是一介书生,他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劝说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投降了;而你率领着几万军队,一年多才攻下赵国的五十多座城。你当了几年的将帅,难道还不如一个书生的功劳大吗?”韩信觉得有道理,便接受了他的意见,下令继续向齐国进军。

这时刘邦派到齐国的使者郦食其,已经劝齐王背楚降汉。这时齐王正留郦食其在齐国饮酒作乐,庆祝齐、汉的合作。齐国在历下(今山东济南西)驻守的军队,也失去了对汉军的警惕。所以当韩信的军队突然向齐的历下军发起攻击时,齐军没有防备,一战即败,韩信乘胜直捣齐国的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齐王听说韩信的军队攻来,认为是郦食其欺骗了自己,就把他放在油锅里活活烹死,以解心头之恨,然后撤退到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派人向项羽求救。

韩信攻下临淄后,追击齐王至高密西,把他围困起来。项羽接到齐王的求救信,立即派大将龙且率二十万大军,赶到高密来解齐王之困。齐王和龙且的军队会合后,准备与韩信展开决战。这时有人劝龙且说:“韩信的军队远来求战,一路取得胜利,士气很盛,不可与其当面交锋;齐国和楚国的联军,在自己的家乡作战,稍有不利就会纷纷逃回自己的老家。现在最好的战法是坚守不战,让齐王派他的亲信到已被韩信占领的各个齐国城市,告诉他们齐王现正求来楚国的救兵,抗击韩信的军队,这样他们就会起来反对韩信。韩信的军队奔波两千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齐国,如果齐国各城都反抗他们,就很难保证粮饷的供应,不用打,他们就得投降。”

龙且是一个刚愎自用的武夫,对这个建议很不以为然。他说:“我对韩信的才干非常了解,他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力,容易对付。而且我是奉项羽之命来救齐国的,如果不经过战斗就迫使韩信投降,我还谈得上有什么功劳?现在如果经过战斗击败韩信,我就可以得到半个齐国,为什么要坚守不战呢!”龙且就在潍河的东岸摆开阵势,准备与在河西为营的韩信决战。

韩信见龙且在河对岸摆开了阵势,就在夜里让人偷偷地准备了一万多条口袋,里面都盛满了沙土,堵住潍河上游,下流的水就变浅了。然后,他亲自率领军队渡河向龙且军发起攻击,龙且正想寻机与韩信决战,就率领大军进击。韩信假装战败,连忙向河岸撤退。龙且以为韩信果然不堪一击,非常高兴,对部下说:“我早就知道韩信是一个胆小鬼,你们看,一接战他就要逃跑。”马上命令全军渡河,追击韩信。韩信等龙且的追军都进入河漕,就下令掘开上游的沙袋,让积聚的大水滚滚而下,冲向龙且渡河的军队。龙且的军队慌作一团,大半被大水吞没冲走。韩信随即指挥军队,回头掩杀少量渡过河的西岸楚军,楚军大败,龙且被杀。东岸尚未渡河的部分楚军,见主力被消灭,也纷纷逃散。齐王率残卒逃到城阳(今山东莒县),被韩信的军队追杀。韩信全部占领了齐地,共得七十余城。

刘邦争取韩信参加垓下会战

韩信平定齐国后,派人给刘邦送信说:“齐国南边紧靠楚国,一向反复于楚、汉之间,如果不立一个齐王,恐怕难以维持齐地的稳定。我愿意暂时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与项羽在荥阳一带苦战,看到韩信的信,非常愤怒,忍不住当着韩信的使者大骂说:“我现在被项羽围困在这里,日夜盼望韩信来帮助我,现在他反而想当齐王了!”坐在旁边的谋臣张良和陈平,听到刘邦骂韩信,怕引起韩信对刘邦的不满,就连忙偷偷地踩刘邦的脚,暗示他不要再骂下去了,并悄悄对刘邦耳语说:“现在我们正处于不利的局面,你能不让韩信当齐王吗?不如顺水推舟立韩信为齐王,对他表示祝贺,让他为你好好守住齐地。不然的话,可能会引起韩信的猜疑,发生变故。”刘邦立即醒悟过来,机警地改口骂韩信说:“韩信南征北战,平定诸侯,功劳很大,他应当做个真正的齐王,何必还要代理齐王呢!”韩信派去送信的使者,起初心里七上八下的,后来再听下去,才知道他骂的是韩信还不够气魄,心里也就踏实了。刘邦随后派张良去齐国,代表他封韩信为齐王,让其派兵去攻打项羽。

韩信攻占赵、燕、齐之后,雄踞一方,在楚汉之间的斗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刘邦被迫封他为齐王,就是为了争取他的支持。项羽派龙且去援助齐国抵抗韩信,二十万大军被韩信击败,不得已转而去争取韩信。项羽派说客武涉去动员韩信叛汉降楚,武涉见到韩信后,对他分析天下形势说:“大家起兵推翻了秦的统治之后,本来想休兵养力,让百姓能安定下来。但是刘邦主动挑起战争,目的是想吞并天下。”他还指责刘邦说:“刘邦不但非常贪婪,而且不讲信义。他几次落到项羽的手中,都是因为项羽可怜他,才没有把他杀了。但他一逃脱项羽的掌控,就加倍地仇恨项羽,所以他是一个不讲义气,很靠不住的人。你现在虽然很为刘邦尽力,他在表面上也对你很重用,但你迟早要被刘邦暗算的。”他进一步分析韩信在刘邦和项羽斗争中的地位说:“现在他们两人争夺天下,你的地位举足轻重。你支持刘邦,他就会战胜项羽,你支持项羽,他就会打败刘邦。但是你有现在的地位,是因为有项羽存在,如果项羽失败了,刘邦接着就会收拾你的。”他最后给韩信指明出路说:“你过去是项羽的部下,为什么不叛汉与项羽讲和,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王呢?你放过现在的好机会,继续替刘邦攻打项羽,这难道是聪明人的做法吗!”

韩信很客气地回答了武涉的劝说,他回顾自己的遭遇说:“我做项羽的部下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郎中,为他执戟站岗,虽然有时也向项羽献过计策,但并没有引起重视,所以我对项羽感到失望,才离开他而投靠刘邦。刘邦重用我,授予我上将军印,让我统率几万军队,对我解衣推食,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地位。刘邦这样尊重我,相信我,我就是死,也不能不讲情义而背叛他!”

武涉劝说韩信背叛刘邦不成,他走后又有一个谋士蒯通,去动员韩信背叛刘邦。他一语双关地对韩信说:“我相你的面,不过是封侯的相,还带着危险;相你的背,则有不可明言的大富大贵。”韩信装作对“面”“背”的含义不理解,要蒯通解释。蒯通这才明言说:“现在楚汉相争已经三年,双方还相持不下,胜负难分,而百姓却遭了大害。刘邦、项羽的胜败,决定在你的手里。我推心置腹地对你说,你如果能听我的意见,不再拥戴刘邦,自己独立,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这时你再好好治理自己的地盘,取得百姓的支持,谁敢不听从你的指挥!”蒯通还引用古语“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认为现在的形势对韩信非常有利,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将来可能反受其害。

韩信还是念念不忘刘邦对他的厚遇,不忍心背叛刘邦。蒯通又给他反复举例,说:“一些生死之交,后来因为利害冲突、反目成仇者比比皆是。现在刘邦所以对你好,是因为他还用得着你。你现在为刘邦立了大功,如果投降项羽,项羽不会相信你是出于真心真意;继续在刘邦的统率下,你有这么大的功劳,刘邦对你也会放心不下。你现在处在臣子的地位,但功劳和势力却压过了君主,我实在很为你的处境担忧!”韩信听到这儿,没有再反驳蒯通,只是说:“你不要说下去了,让我再想一想。”

过了几天,蒯通又去劝说韩信:“办事果断是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犹豫不决必然坏事。机会难得,时不再来。你如果老是拿不定主意,就会失去大好时机。”韩信考虑再三,还是不忍背叛刘邦,而且他自以为给刘邦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刘邦怎么也不会夺了自己齐王的位子。所以,他最后还是谢绝了蒯通的劝说。

刘邦与项羽的战争,由于刘邦不断得到关中人力物力的支援,又不断派人扰乱项羽的后方,所以项羽逐步由优势转变为劣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十月,当刘邦追击项羽到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的时候,派人通知韩信,要他带兵按期去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共同围歼项羽。但刘邦的军队到了固陵后,却不见韩信率军来会合。刘邦只得挖壕筑垒据守,等待韩信等人的援军。项羽见刘邦孤军深入,就回头进行反击。刘邦处境艰难,问张良道:“为什么韩信、彭越的军队不按期前来会合?”张良分析说:“眼看项羽就要被打败,但韩信等人的封地还没有确定,他们心里不踏实,所以不听从调遣。”刘邦马上把从陈(今河南淮阳)以东直到东海的地区划为韩信的封地。韩信得了封地,认为自己的封赏有了着落,就率兵去与刘邦的军队会合。在其他各路诸侯军的支援下,汉军将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力战兵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

“汉并天下”瓦当

刘邦战胜项羽后,率军回到定陶(今山东菏泽市)。他对韩信很不放心,就用突然袭击的方法进入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军权。这时刘邦的统治还没有稳定下来,所以没有敢处治韩信,只是以韩信对楚地比较熟悉为理由,改封韩信为楚王。

多多益善的将兵法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曾与群臣讨论战胜项羽的原因。他认为自己的军事才干远远比不上韩信,但自己能重用韩信这样有军事才干的人,这是战胜项羽的一个原因。刘邦对韩信的军事才能,是非常佩服的。所以,让韩信这样的人在楚地为王,刘邦是很不放心的。

韩信就任楚王后,每次出巡都带着军队,戒备非常森严。他有个老朋友叫钟离眜,原是项羽的部将,项羽兵败自杀后逃奔韩信。刘邦非常憎恨钟离眜,听说他逃到韩信那里,就要韩信逮捕他,但韩信没有照办。刘邦对韩信的所作所为,一直很注意。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十月,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刘邦与诸将研究对策。有人主张派兵征讨,刘邦征求陈平的意见。陈平认为,刘邦的军队没有韩信军队的战斗力强,刘邦身边将领也没有一个比得上韩信的才干,如果派兵去讨伐,就等于迫使韩信举兵全力反抗,那样前途非常危险。不如趁现在韩信还不知道有人告发他谋反的事,用巧计把他抓起来,然后再想处置的对策。

刘邦派人通知各诸侯国,说他要到云梦泽(今洞庭湖一带)游猎,顺便到陈地会一下诸侯,请他们到时都去。韩信接到这个通知,心里非常矛盾。他知道刘邦对自己放心不下,怕刘邦借机收拾自己,可是他又一想,自己也没有对不起刘邦的地方,去见一见他也不会出事。这时有人对韩信说:“你不是窝藏了钟离眜,得罪了刘邦吗?你杀了钟离眜去见刘邦,他一定会高兴,你也就没有事了。”韩信找钟离眜商量,钟离眜对韩信说:“刘邦之所以没有敢用武力攻打你,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你杀了我去向刘邦讨好,我今天死,明天你也就完了。”说罢,他骂韩信是不讲信义的小人,然后就在韩信面前自杀了。

刘邦到陈地后,韩信带着钟离眜的人头去拜见他。刘邦见韩信中计了,马上令武士把他捆起来,装到一辆囚车上。韩信这时才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他在囚车上感叹说:“果然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刘邦当了皇帝,我已经没有用,应当杀头了。”

刘邦以“有人告发你要造反”为名,给韩信戴上刑具,带回洛阳。后来找不到韩信谋反的证据,就又释放,把他降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刘邦忌恨他的才能,对他不放心,但是他又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整天在洛阳闷闷不乐,不愿意与其他大臣往来。他常常借口自己身体不好,不愿意去朝见刘邦,也拒绝跟随刘邦去打猎。

有一次,韩信陪刘邦聊天,谈到各个将领的优缺点。刘邦故意问韩信:“你看我能统率多少人马?”韩信回答说:“你只能带十万兵。”刘邦反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呢?”韩信很自豪地说:“多少兵我都能率领,多多益善。”刘邦嘲笑韩信说:“既然你有那么大的本事,可为什么还被我所擒呢?”韩信坦然回答说:“你不善带兵,却善带将,这就是我被你擒拿的原因。”临末,他还补充一句说:“你靠的是天意,并不是你的能力。”刘邦听了,笑而不语。

吕后斩韩信于长乐宫钟室

汉高祖十年(前197年)九月,赵相陈豨起兵背叛刘邦,并自立为代王。据说当初陈豨离开洛阳去就任时,曾与韩信密谋,要里应外合共同反对刘邦。刘邦亲自率兵讨伐陈豨时,要韩信也去,他借病推辞了。刘邦率军离开首都后,韩信派人给陈豨送信说:“你举兵反叛,我在这里支援。”韩信与他的家臣密谋,想趁刘邦不在,在夜里假传刘邦的圣旨,释放奴隶和犯人,把他们组织起来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方案研究好之后,就等待陈豨的消息,以便配合行动。

韩信有一位门客,因得罪了韩信,被囚禁起来,韩信准备把他杀掉。这位门客的弟弟,为了给哥哥报仇,就向吕后告发韩信的密谋。吕后很吃惊,他想马上召韩信进宫,借机把他杀掉,又怕韩信不会上当,于是就找萧何商量办法。韩信本来是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的,这时他听说韩信要谋反,就又向吕后提供了一个消灭韩信的办法。他们假称刘邦派人,向京城报告陈豨已被打死的喜讯,要大臣进宫祝贺。萧何还怕韩信不去,亲自对他说:“你尽管有病,这样的大事也应去庆贺一下。”韩信不知是圈套,他到了长乐宫,便被吕后命令武士捆绑起来,随即处斩。韩信在临刑前,自叹说:“我后悔不用蒯通的计谋,竟落入小儿女子的圈套,这也是天意吧!”

刘邦平定了陈豨的叛乱回到京城后,听说杀了韩信,心里一方面为除去自己的一个隐患而高兴;另一方面又觉得韩信可怜,他是个帅才又有大功,杀掉实在可惜。刘邦问吕后:“韩信死的时候有什么话留下吗?”吕后说:“韩信自恨没有用蒯通的计谋。”刘邦立即下令,到齐国把蒯通抓来。蒯通被押送到京城,刘邦当面质问他:“是你给韩信出主意要反叛我吗?”蒯通回答得很爽快:“是的,我给他出过这个主意。但是他没有听我的话,结果现在被夷三族。如果他当时听我的话,采纳我的计策,你还能把他抓住杀掉吗?”刘邦听了这样毫不隐讳的回答,非常愤怒,下令把蒯通烹掉。蒯通说:“你把我烹了,太冤枉!”刘邦说:“你教唆韩信谋反,还有什么冤枉的?”蒯通辩护说;“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谁都想取得天下。那时我只知道韩信是个英雄,还不知道你刘邦。而且当时想争夺天下的人很多,只不过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你难道能把这些想争天下但没有成功的人都杀掉吗?”刘邦听了,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把他放了。

韩信墓

韩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他从小就研究兵法,苦练武功。刘邦得天下,在军事上主要依靠了韩信,连刘邦自己也承认,韩信是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的军事天才。韩信曾经结合自己的军事实践,整理过古代的兵法著作。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在权谋类兵书中,还有《韩信》三篇,可惜均已失传。但从韩信的用兵特点和前人留下的只言片语中,仍可看出韩信在兵法上特别是在夺谋、设伏、变诈等方面的贡献。

后来,有人在韩信墓前祠庙上写过一副对联,谓:“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指的是萧何,韩信被刘邦重用出自萧何的引荐,被吕后所杀也出自萧何的计谋;“两妇人”指漂母(洗衣服的老太太)和吕后,一个在韩信困难时给予帮助,一个是诛杀韩信的主谋。在韩信的一生中,这几个人对韩信确实都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桂海

作者李桂海,光明日报社理论部高级编辑。主要著作有《对农民一个历史侧面的考察》、《现代人与历史的现代解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