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查的祖先
精彩看点
三位理查——十字军战士理查——约翰国王——当时的王室与贵族——权力起源——人类对大地物产的自然权利——王室统治的好处——受到限制的王室与贵族的权力——继承人的分歧——小亚瑟的例子——与法兰西国王结盟——诺曼底的形势——亚瑟战败被囚——约翰引诱亚瑟退位——谋杀亚瑟——亚瑟之死的多个版本——贵族们的反抗——约翰国王像——大宪章——残暴地压迫犹太人——古代史书中的引文——荒唐的罪名——被钉上十字架的孩子——约翰·莱星顿——贵族与国王间的轶事
曾有三位理查登上过英格兰国王的宝座。
第一位是理查一世,他被称为“十字军战士理查”,他也因此被人们所熟知与称道。他不仅是英格兰至高无上的王,还统治着法兰西的整个诺曼底地区。为了出征圣地,理查一世在自己的领地里招募了强大的军队;为了从异教徒手中夺回耶路撒冷和其他圣地,他与撒拉逊人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在征战途中,理查一世有许多非凡的际遇,这些故事都收录在《理查一世》中。
理查一世的继任者并非理查二世。他们中间还有几位君主统治过英格兰。继承理查一世王位的是国王约翰。约翰是理查的兄弟,在理查出征圣地期间被任命为摄政王,留在了英格兰。
约翰之后是亨利三世和三位爱德华;当第三位爱德华去世后,他的孙子理查二世继承了王位。他当时只有10岁,还不具备统治一个国家的能力。
十字军东征期间的圣地耶路撒冷
当时的国王都是些野蛮而又强横的人,他们之间争斗不断,与贵族之间的战争频发。与此同时,劳苦大众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贵族们住在遍布全国的牢固的城堡里,他们拥有或声称拥有巨大的资产,并强迫劳动人民为他们耕种。这些城堡中有一部分现仍适合居住,但大部分已成一片废墟,经常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前去参观。
国王牢牢掌握着自己的国家,正如那些贵族紧握自己的财产一样——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普通民众也是这么想的。在他们看来,国王有“权力”享受奢侈华丽的生活,有“权力”作威作福,有“权力”强迫人们为了租金和税收而付出他们近乎全部的收入;国王也可以像他的父亲那样拥有强大的军队,无论何时,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士兵就要赶赴沙场,为了他与邻国间的不和而战。但是国王的父亲又有什么权力这么做呢?为什么?因为他的父亲就是这么做的呀。好吧,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时候。第一个人是如何获得这些权力的呢?这是一个无人能够回答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没人知道到底是谁建立了这些贵族家庭,或者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些权力。在君主统治的初期,当时的人们既不会读也不会写,没能留下任何文字记录,也没有任何有关如何处理公共事务的记载。等到文明之光开始照亮中世纪的欧洲时,这些王室与贵族们早已落地生根,遍布四处了。
整个欧洲分成许多王国、侯国、公国以及其他一些割据政权。这些政权中都会有一个古老的家族,他们建立了至高无上、近乎专制的权力。同样,没有人知道他们最初是如何获得这些权力的。
大部分民众通常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些贵族或王室的统治。首先,他们对这些古老的、根深蒂固的家族有着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其次,他们从小就总是被教导说国王拥有统治的权力,而贵族则对自己的财产有所有权;他们自己终身都要辛勤地工作,并允许国王和贵族以租金、税收或其他名义拿走他们的劳动所得,只留下能够勉强维持生活的必需品。民众认为这是造物主赋予他们的责任,他们必须遵从这样的安排,否则就是一种罪过。但是,土地显然是造物主送给全人类的礼物,所以整个社会应当进行公平合理的安排,按劳分配劳动果实,让每个人都获得自己该得的报酬。
从许多方面来说,这些国王和贵族们组成的统治阶层对公众来说是大有好处的。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普通民众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倾向于服从这些世袭的国王和贵族。他们会竭尽所能地维持秩序,惩治犯罪。如果有人结伙抢劫,这些国王或贵族就会派兵去剿灭他们。如果有窃贼入室行窃的话,他们会派出官员去追捕并监禁偷窃者。如果有谋杀案发生,他们会抓到杀人者并处以绞刑。国王和贵族们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如果他们允许抢劫发生,或是让民众总是生活在恐惧中,那么,土地将无人耕种,租金和赋税也将无处征收。所以,国王和贵族建立了法庭,制定了法律,并任命官员来负责执行,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臣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而民众也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除了依靠国王的力量,他们是无法得到安全保障的。民众常常告诫自己应当为此而感到心满意足,愿意为了国王去征战沙场,也愿意为国王和贵族付出自己近乎全部的收入。要是他们不这样做的话,整个社会都会陷入一片混乱,强盗与窃贼也会四处横行,而自己将会无处安身。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开明的国度中,民众都可以选举政府部门来约束和惩罚抢劫与谋杀等罪行,制定并执行所有必要的法律来促进公众福利的改善与提高。但是在古代,这是很少或从未发生过的事。虽然当今社会对行政管理的理解也不够完美,但在当时,这根本就是没有人能够明白的事情。因此,人们除了服从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不仅要服从他们的国王,还要尽全力来拥护这些世袭国王和贵族们的统治。
但是,我们决不能误以为这些世袭贵族的权力是绝对的。事实上,他们的权力也要受到王国古老的习俗和法规的制约。除非国王和贵族们悖逆天道,否则,这些习俗和法规是不可违背的。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必须建立在这些古老习俗的基础之上。跟这些习俗一起传承下来的对权力的限制,自然也和这些权力本身一样是有效的。
尽管如此,这些国王仍然会不断地越过权力的边界,从而引起连绵的战火,他们的领土也总是因此而长期处在混乱当中。有时,不同的王位继承者之间的竞争就会导致一场战争的爆发。如果一位国王离世时只留下一个年幼的、还没有能力治理国家的儿子,那么,他的某一位兄弟——小王子的叔父——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伺机篡位。这时,贵族与朝臣们就会做出选择,有的会支持这位王侄,有的则会选择追随那位王叔,这就有可能触发一场漫长的内战。这正是理查一世过世后的局面。在临终前,他指定他的侄子亚瑟,一位只有12岁大的男孩,作为王位的继承人。亚瑟的父亲乔弗里是理查的兄弟,年长于约翰,因此他拥有合法的继承人身份。但是,理查一世在出征圣地时曾任命约翰为摄政王,赋予他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所以约翰决定取代他的侄子,改由他自己来继承王位。
于是,约翰自立为王。虽然他当时还在诺曼底,但他很快就亲率一支军队赶赴英格兰。
英格兰的王公贵族们立刻决定抗击约翰,维护小亚瑟的地位。他们宣称亚瑟才是合法的国王,约翰只不过是篡位者罢了。他们把所有人都撤回了城堡以加强防御。
在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人争夺王位,邻国的国王们都会参与进来。在他们看来,支持其中一方并协助他夺得王位,就可能获得日后利用他的筹码,可以对他施加影响了。当时的法兰西国王是腓力二世。他决定在这场王位之争中支持小亚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向约翰开战的借口,从而占领部分诺曼底地区并划归到自己的疆域之中。
于是腓力二世邀请亚瑟来到自己的宫中,问他是不是不想成为英格兰之王。亚瑟回答说事实上他非常愿意称王。“很好,”腓力二世说,“我给你一支军队,你去向约翰宣战。我也会带着另一支军队前去;到时候,从约翰手里得到的一切,凡是属于诺曼底的东西都是我的,而整个英格兰都将是你的。”
腓力二世加冕
腓力二世认为,约翰与亚瑟在英格兰大战时会分身乏术,无暇顾及自己这边。这样,他就可以轻易地占领大部分诺曼底,并据为己有。
作为一个只有14岁的孩子,亚瑟当然还无力对这样的问题做出判断,所以他欣然接受了腓力二世的建议。很快,腓力二世就集结了一支以亚瑟为首的军队,他们朝着诺曼底进发,正式向约翰开战。当然,亚瑟只是个傀儡而已,真正拥有指挥权的是一些年长而又富有经验的将军,只不过他们的所有命令都是以亚瑟的名义发出的。
漫长的战争开始了,最终亚瑟战败被囚。一天晚上,约翰和他凶残的军队占领了亚瑟所在的城镇,这个可怜的男孩是在自己的床上被抓住的。一队骑兵带走了他,并把他关在了著名的法莱滋堡的地牢里。
不久,约翰决定去牢里拜访亚瑟,看看能否与他达成一些协议。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特意又等了一段时间,直到他认为这个男孩的精神已被监禁和苦难所摧毁。他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想着只要亚瑟同意放弃王位并承认自己为王,他就释放亚瑟,甚至可以给他大量财产。但他发现,即便亚瑟是如此年幼,即便是独处地牢之中如此无助,他的内心并未屈服。对于约翰的提议,他的答案只有“把我的国家还给我”。最终,在发现自己无法引诱这位王子放弃权力之后,约翰气急而去,他决定要杀了亚瑟。在他看来,只要亚瑟死了,就再也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止自己登上王位了。因为他自己就是下一个合法继承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法莱滋堡是法国北部战略要地。图为埃米尔·阿佩的水彩画《法莱滋堡》
还有另一种方法可以使约翰成为合法的继承人。在当时,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任何眼不能视、耳不能听、口不能言的人是不能继承王位的。把小亚瑟弄瞎和杀了他一样可以使他失去继承权。因此,约翰决定毁掉小王子的眼睛,让他无法继承王位。他派了两个人去地牢里执行这个残忍的决定。
负责看守城堡的是休伯特。他是一个善良仁慈的人,非常怜悯这位不幸的囚徒。所以,当执行者来到的时候,他跑去牢房里告诉亚瑟他们此行的目的。亚瑟跪在他的面前,失声痛哭,祈求他的怜悯。救救我!哦,救救我!听到如此可怜的哭声,休伯特被感动了。他决定在再次见到国王之前,一定要阻止这可怕的行径。
当发现有人违背了自己的命令之后,约翰非常愤怒。他立刻决定把亚瑟送到鲁昂的另一座监狱去,他知道那里的守卫是一个残忍的没有道德原则的人。不久之后,亚瑟的死讯就传遍了整个王国,所有人都认为是约翰谋杀了他。关于这件事的传言还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据说,约翰当时就在囚禁亚瑟的鲁昂,在一次狂欢晚宴后,他在酒精的作用下变得非常兴奋,于是就跑去亲手杀死了亚瑟。之后,他命人在尸体的脚上绑上重重的石块,打算沉尸塞纳河。但是,尸体浮了上来并漂到了岸边,被几位修道士发现,偷偷地埋在了修道院里。
另一个版本是这样的。约翰假装与亚瑟和好,带他出去和其他的骑士们一起骑马。当时,他们一起骑在队伍的前面。到了晚上,他们到了河边的峭壁上,那里荒无人烟。此时,约翰拔出佩剑,策马赶上亚瑟并刺穿了他的身体。亚瑟大喊着从马上摔了下来,连连求饶。但约翰并未理会,直接把他拖到悬崖边,硬生生地扔了下去。
第三个故事是这样的。约翰决定要了亚瑟的命。有一晚,他亲自来到塞纳河边的鲁昂,进了关押亚瑟的城堡。守卫去到亚瑟的房间,叫醒他并让他起床。
“起来,”守卫说,“跟我走。”
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图为《塞纳河风光》,阿尔弗雷德·西斯利绘
亚瑟起身,战战兢兢地跟着守卫下楼。到了塔底,他看见那儿有一扇朝向塞纳河边的门敞开着。在出来的路上,亚瑟发现楼梯边有条船,里面坐着他的叔父和其他一些人。他立刻明白了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他十分恐惧,跪下来祈求他的叔父放他一条生路。但约翰还是命人杀了他,并把他抬出去扔进了河里。也有人说是约翰亲手杀了亚瑟并扔进河里的。
到底哪一个故事是真的,现在已经无从知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为了清除亚瑟,约翰促成了这起谋杀。他假称理查一世在临终前把王国交给了他,这样一来,他的王位看起来就合法了。但是,没人相信他的说辞。
无论如何,约翰获得了王位,而且统治了许多年。但是,他的统治却非一帆风顺。虽然亚瑟死后没有人再质疑他的继承权,但是人们却十分憎恨他的残暴与罪恶。最终,他属下的王公贵族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反对他,希望能够把他的王权限制在一个更加合理的范围内。
有一段时间,国王同这些叛乱者(他是这样称呼他们的)间爆发了战争,但是他却不断战败。最终,国王被迫屈服。这些王公贵族们把自己的要求完整、正式地写在羊皮纸上,胁迫国王在上面签了字。这份文件被命名为大宪章,即伟大的章程。《大宪章》的签署与发布被看作是英格兰历史上一次至关重要的事件。这是英格兰民众与国王之间达成的第一份协议。时至今日,《大宪章》中的条款仍被认为是有效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当今英国人民所享有的公民权的基础。
国王约翰签署这一协议的仪式是在距温莎城堡不远的泰晤士河边一片宽阔美丽的草地上举行的。
温莎城堡是英国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也是现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个。图为《温莎城堡日出》,保罗·桑比绘
然而,签署一份这样的协议貌似并不能约束英格兰国王。此后,国王与贵族间总是为此而争吵不休,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国王拒绝遵守约翰以国王的名义签署的这份协议。他们认为这并不是约翰自愿签署的。他们说,因为当时的贵族们处于强势,约翰是被迫就范的。当然,一旦国王觉得自己的力量强于贵族时,他们是非常善于违反协议的。曾经,有一位国王从教皇那里获得了豁免权,免除了他履行协议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贵族们希望国王能够表现出诚意,双方因此不断产生争执,有时甚至引发内战。这些战争往往以贵族的胜利而告终。他们坚持要战败的国王重新签署并正式批准《大宪章》。据说,在四五位国王在位期间,这项协议被重订、确认了至少30次,从而最终成为这个国家不可动摇的、无可争议的法律。自此之后,英格兰国王的权力就要受到这些条款的限制与约束。
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在理查二世继位之前。
除了与贵族间的争斗外,当时的国王也经常与普通大众发生矛盾。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办法组织在一起进行抵抗,所以民众往往是屈服的那一方。他们经常会受到残忍的迫害和虐待。统治阶层最大的目标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来榨取大众的血汗钱,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把税额提得很高,只给人们留下一些勉强维持生计的活命钱。在逼迫人们交税时,往往会采用一些极其残酷的手段。不幸的犹太人是他们强取豪夺的特殊目标。在当时的欧洲,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把犹太人排除在外,他们只能靠买卖动产或是放贷为生。通过这种方式,很多犹太人都变得非常富有,而且他们的财富都极易隐藏。与犹太人往往装穷不同,统治阶层往往装富。为了维持奢华生活,统治阶层采取残忍的手段来逼迫犹太人纳税。以下这段文字节选自当时一位史学家的文章,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些残忍的例子。同时,这段文字也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编写史书时所采用的奇特古雅的创作风格与拼写方式。
国王向犹太人征收赋税,折磨并囚禁他们,因为他们当中有人并不情愿缴纳税款。其中,在布里斯托有一个人,他拒绝为获释而付罚款;因此,按照国王的诫命,他被判接受惩罚。也就是说,每天拔掉他一颗牙,直到他同意把查获的10000马克上交国王。在头8天,他坚强地忍受了。但到了第8天的时候,他的第8颗,也是最后一颗牙(他总共只有8颗牙)要被拔掉的时候,他还是付了钱,留下了那颗牙齿。那些稍微聪明一点儿的人早就会这样做了,可以少受点儿罪,还可以保留另外7颗在痛苦折磨中失去的牙齿,而那些平庸的拔牙者极有可能在操作时什么技巧都没用。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可怜的犹太人只能任由国王宰割。当时的基督徒非常厌恶和蔑视犹太人。无论他们受到怎样的不公或暴行,都不会有人为他们说话或是维护他们。有这么一个故事。犹太人习惯每年把一名基督教儿童钉死在十字架上。有一年,一位母亲丢了孩子,她四处寻找,最后在一口井底发现了孩子的尸体。有人回忆说在孩子失踪前不久,他看到这个孩子在一家犹太人的门前和几个犹太孩子一起玩耍。这个犹太人的名字是约翰·莱星顿。立刻就有传言说这个孩子是被犹太人抓走并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当然,约翰·莱星顿是最大的嫌疑人。警察立刻逮捕了他。他被警察的警告和威胁吓到了,表示只要能饶他一命,他愿意认罪。他们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约翰·莱星顿就承认了罪行。有102名犹太人因为这份供词而被捕,他们被带往伦敦,关押在了伦敦塔里。
虽然约翰·莱星顿认了罪并得到了承诺,但还是有人不打算放过他,要处死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觉得万分痛苦,表示愿意招出更多的人。因此,他又招认了更多的细节和许多参与了犯罪的人。但是,一切都是徒劳。他还是和另外18个犹太人一起被处决了。
从这起案件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所谓的罪行极有可能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在痛苦与恐惧之下做出的证词往往是不能够被采信的。在古时候,对嫌疑人严刑拷打,逼迫他们认罪或是供出同谋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段。没有什么事比这样的行径更为残忍不公了。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被极度的痛苦与恐惧逼疯,只要可以减轻痛苦,尽快结束非人的折磨,他们什么话都可以说。
普通人是无法抵抗统治者的压迫的,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力量,不能组织在一起创造一个新政权。所以,他们很容易被制服。但贵族不同,他们经常会抵制国王。当时有法律规定,任何无人认领的财产都是属于国王的。当然,如果国王觉得财产拥有者的所有权凭证有问题的话,他也可以宣布财产归自己所有。有一次,一位国王要求一位贵族出示他的财产所有权凭证,他打算要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问题。这位贵族没有拿出文件,反而是拔出了自己的佩剑,横在国王面前。
伦敦塔是英国的标志性宫殿、要塞,始建于征服者威廉时代。伦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图为百年战争时期,法国占领伦敦塔“这就是我的凭证。”他说道,“陛下应当记得,就算诺曼底的威廉,他也不是独自一人占领这片土地的。”
还有一次,一位国王想派两位伯爵去国外打仗,但是这两人并不想去。所以,他们拒绝了这项任务。
“我向上帝起誓,”国王说,“你们要么去,要么被绞死。”
“我向上帝起誓,”一位伯爵回答道,“我们既不会去,也不会被绞死。”
这些贵族们经常会大范围地、有力地组织在一起对抗国王,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能够成功地迫使国王屈从于他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