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训练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热身

人们称它为训练,但它是教学。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内 容,更是教给他们内容背后的缘由。

——文斯·隆巴迪(Vince Lombardi)

嘿,是你!对,就是你,正在读这本书的超酷老师,我们觉得你很棒。我们知道你在想:你怎么就认为我很棒?你都不认识我!嗯,我们确实了解你一点点:你买了这本书!(或者是从朋友那里借的,或者是从图书馆查到的,或者是在垃圾箱里找到的,虽然我们真的希望你不是从垃圾箱里找到的这本书)。读这本书就意味着你有兴趣学习新的想法和策略来改进你的教学实践,而这恰恰是成长型思维的一种基本技能。瞧!你已经注意到了!这就像你在SAT考试中写下你的名字就能得到20分一样。(这到底是假的还是真的?)总之,我们知道你是棒棒的。我们了解到一些不合格的老师,虽然数量不多,但总有些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你知道他们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什么吗?他们已经放弃了,退出了,在提升自己方面举步维艰。而我们知道你没有放弃,因为你把这本书从垃圾箱里挖了出来!或者也许是买了这本书。但是,不管你是怎么拿到这本书的,我们都很高兴你在这里,而且为你和我们一道来体会成长型思维的旅程而欣喜。

成长型思维训练

2016年秋季,我们出版了《成长型思维训练》(The Growth Mindset Coach)一书,书中我们采用了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的畅销书《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关于思维的阐释,并将之运用于教学。

我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希瑟长期担任小学教师,曾教过三年级、一年级,最近还教过幼儿园。安妮是个作家,后来转做高中英语教师和图书馆媒体专家。但是,成长型思维几乎适用于所有人群,因而在我们中间产生了共鸣。尽管我们在课堂上的经历各不相同,犹如《猫和帽子》(The Cat and the Hat)和《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的巨大差别一样,但我们认识到,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建立起了牢固的师生关系,培养了重要的非认知技能,帮助学生看到了他们不可否认的潜力,以实现学业和个人的成长,我们便成功地教好了学生。

在写作《成长型思维训练》一书时,我们有幸与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分享我们的教育思想。虽然我们了解我们的努力在自己课堂里所产生的作用,但还未准备好听到那些素未谋面却正在使用或者受益于这本书中思想和经验的人所反馈的好评。你知道当一个老师得知学生掌握了一个困惑他相当长时间的艰涩概念时,他是什么感觉吗?当然你知道,那就是,作为教师,我们就像瘾君子吸了口白粉一样陶醉。好吧,在出版《成长型思维训练》这本书时,我们突然了解了来自许多城市的教师与学生分享的陶醉时刻,尽管这些城市我们闻所未闻。当得知我们微不足道的工作产生的巨大作用后,我们是多么的欣喜和激动!这就是为什么继第一本书后,我们决定写第二本。

《成长型思维训练2》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续集,但也可以自成一体。所以,即使你没有读过第一本书,也不要担心。这本书对任何有兴趣提升课堂成长型思维的理念和价值的教师来说都是有用的。思维,如果能被正确使用的话,是一个强有力的概念,能运用于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里的学校和课堂。

在第一本书中我们就讲到的,在这里再说一遍,即成长型思维并不是万能药,可以治愈公共教育系统的一切问题。从种族隔离、资源的不公平到过度测试、父母教育的缺席,我们可以看到削弱我们教育工作的因素错综复杂,并时刻存在。在当今的教育者中推行思维科学并不能解决这些体制问题,但我们相信它会带来改变。比如,在智利,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低收入学生人群所取得的成就与高社会经济阶层学生之间的差距得到了缩减,而固定型思维的低收入学生人群却没有[1](这个研究我们会在第1章中进一步介绍)。成长型思维甚至还可以改善孩子的健康状况。最近有研究表示,患有I型糖尿病的孩子中,固定型思维的孩子血糖高于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为什么?研究者认为,当孩子对自己的健康持固定型思维时,即认为他们本该这样,自己没有能力进行有力的改变,那么他们就不太配合医生的要求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2]

培养成长型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要研究这些作用,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成长型思维可以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在此,我们认为:花总会开在你种植过的地方。有时,你最好能结合自身情况,从实际出发。我们想做的就是帮助你理解成长型思维,掌握如何教授与培养成长型思维的一些策略,同时了解一系列与成长型思维相关的非认知技能,它们可以帮助你和学生将生活变得更为充实。

生活和学习上演着剧本

秋日的早晨走进当地的足球场或者夏日的晚风中前往社区棒球场,你都会看到孩子们在进行球类活动,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是家长们,他们扮演着各种角色,如教练、粉丝,有时甚至是裁判。他们在观众席上大声地喊着“加油”“三分球”,或者发出各种指令。场上失分后,他们会将某个孩子拉到一旁,反复强调某一点。这些大人们做着、说着许多他们在学校里经常连看都看不到的东西。如果守门员未能守好门,你不会听到家长说:“咳,他不能做守门员。”或者,一个小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第三次被撞倒,你不会听到教练说:“咳,她将来不会有出息的。”通常,你听到大人们说的都是成长型思维的语言:

“你行的!”

“集中精神!”

“下次你会成功的!”

然而,一旦谈到学习,家长们就表现出了学习偏见或者固定型思维,这在球场上很罕见。在球场上,你永远也不会听到某个家长说:“儿子,我的投球水平也很烂,放弃了算了!”这样的话你绝对听不到。

成长型思维是一种存在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当你跌倒能让你把自己扶起来的方式。成长型思维体现了各种非认知特性,比如坚毅、不屈不挠、毅力、韧性以及其他可贵的品质。当孩子开始明白只要自己想做,就有能力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这些品质就会浮现出来。在运动场上,家长们注重的就是这些品质,事实上,成长型思维的语言体现了我们训练孩子的方式。可到了学习上,家长们就更注重认知上的鼓励。在运动场上,他们鼓励坚毅和韧性,而他们却认为学业的成功依靠先天的智力、本能、遗传基因或天资。家长和教练们不会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运动场上的胜利。事实上,他们通常努力打消这种念头。但到了学习上,这些都被抛开,而将重心转向好的成绩、高的分数,本质上,就是注重课堂上的成功。

你能在这本书中发现什么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分享更多的策略、技巧、思想和研究成果,这些会帮助你理解思维模式,并辅助你的学生获得积极的成果。为了保护与我们合作的老师和学生,书中涉及的许多名字和细节都作了调整。

另外,我们自己多彩多姿满有成效的教学实践主要是在农村的贫困学校开展的,以白人和土著印第安人为主要对象。尽管我们的授课内容、教学年级或者学生对象与读者所面对的存在差异,但我们试图挖掘学生中存在的共同点。我们更关注人类整体的状况,而不是某个学校的条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要为学生们准备他们的人生,就是要向他们灌输所有能让他们活得明白、活得开心、活得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样做的前提是,要让学生真切地明白:他们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每天所做的选择会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复加效应,还有就是,他们一生中可能取得的成就是没有上限的。

为了追求这个目标,虽然我们相信强大而全面的教育必须要有健全的教学方法和严格的学术准备,但我们不会太关注教学的认知层面。如果学生没有机会在一个提供挑战、课程设置完善且具有优质教学指导的环境下运用成长型思维,教会学生成长型思维的作用也没法展示出来。

课程设置和教学法对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学生在校学习的非认知能力也同样重要。通常我们深信考试分数高自然就会有所成就,但研究并不能证明这一点。事实上,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曾在他的《美国的不平等:人力资本政策的角色是什么?》(Inequality in America: What Role for Human Capital Policies?)一书中写道:“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证明,高智商的人因为缺乏自律而一无所成,低智商的人因为毅力、可靠性和自律而获得成功”[3]如果你曾从事过教学,你很有可能会找到证据证明赫克曼的论点。我们已经碰到过这种高分学生却完全缺乏学习动机,或者是几乎“不是读书这块料”的学生通过努力掌握知识,最终凭借勇气和决心取得了成功。

已经有研究表明,坚持和自律是与学业成绩以及以后的成功分不开的。但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说明他们今日,比如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他们所做的微小选择会长远地影响他们今后的成功,这一点却不容易做到。明确教授学生非认知技能在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专门对成长型思维进行广泛研究的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项目(Project for Education Research that Scales :PERTS)的研究表明,如果我们明确教会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概念,告诉他们学习的方式,明确他们目前的学习理由和方式会帮助他们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未来获得成就,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得到提高,比较起那些没有得到这方面明确指导的学生来说,他们也更能获得较多的正面体验。[4]

这项研究重申了我们关于综合教育应该包含非认知教育的理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接触着各种信息并与世界连接,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它将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氛围,让他们离校后仍然受益。当学生了解了思维模式,他们就会明白未来是否有成就取决于他们自身。将成长型思维运用于实践,需要一系列的技能、本领和经验,需要锻炼勇气和韧性,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当学生有了成长型思维,他们就会体会到完全的改变。这就证明为什么教会成长型思维不仅仅是告诉学生如何学习或者对学生的努力表示肯定:作为一个成长型思维导向的教师,意味着你要形成自己的成长型思维,并真实地示范给学生。你的示范会让学生改变自己固定的想法,开始将失败作为提升的机会,面对挑战时更加大胆而不是受到恐吓,并以他们未曾想到的方式成长。

思维模式回顾

如果你此前从未听说过思维模式,我们建议你马上将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加入你的书单。

作为一名20世纪70年代的年轻研究人员,德韦克研究了学生如何应对失败。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在面对有难度的挑战时,有些学生跃跃欲试,而有的学生却意志消沉。进而,她发现在学习过程中那些愿意接受挑战、与失败作斗争的学生往往比那些选择逃避困难的学生成绩会更好。德韦克迅速将研究重心转向这种现象,并发现这种现象四处可见——学校教育、家庭育儿、商务往来,甚至体育活动。最后,她给这个现象命了一个名,叫思维模式。

德韦克在她的研究和观察中,区分了两种常见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认为人出生时具有固定量的才智与能力。采取固定型思维的人倾向于回避挑战与失败,从而剥夺了自己过上富于体验与学习的生活。[5]

成长型思维:认为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人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无限潜力。采取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够接受挑战,因为他们知道犯错和失败对于成长至关重要。[6]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相信他们生来在智力、技能和天资方面就已经固定了。通常,在面对挑战时,这种人会非常努力地避免失败或者避免看起来很愚蠢,这样做自然就剥夺了自身体验丰富生活的机会。相反,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凭借练习、坚持和努力,他们具备无限的潜能进行学习和获得成长。在这种思维模式里,只要人们愿意,智力、技巧和才能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具备这种思维的人更容易接受挑战,他们相信犯错和克服困难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认为,了解自己的主导思维类型(固定型还是成长型)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你从来没有进行过思维评估,很简单,只要在下面选出最能表达你想法的陈述即可。

1._______ 有些事情我真的不擅长。

2._______ 我不介意失败,因为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3._______ 当别人做得比我好时,我会觉得自己很差劲。

4._______ 我喜欢尝试新事物,即使这意味着我不再处于舒适区。

5._______ 当我向别人展示自己擅长的事物时,我觉得自己很成功。

6._______ 别人的成功会给我以启发。

7._______当我周围的人都做不了的事情而我能做的时候,我的感觉很好。

8._______提升自己的智力是可能的事情。

9._______ 我认为人生来智力就定下来了,很难对此做出改变。

10._______ 受挫后我会更加努力。

在这个评估中,奇数位(1,3,5,7,9) 的陈述通常属于固定型思维,而偶数位 (2,4,6,8,10) 的陈述则属于成长型思维,要记住,这些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因为明白自己主导的思维模式,只是开展成长型思维导向教学的第一步。很多情况下,你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完成一些任务时可能你用到的是成长型模式,而另一些任务则可能激发你的固定型思维。不管你的出发点是哪种思维,我们知道:在这方面你成长与改变的能力取决于你完成工作的意愿,如果你一心想成为一个具有真正成长型思维的教师,我们确信你可以成功。

关于思维模式的更多知识

德韦克列举了五种情形用以说明思维模式所产生的巨大差异:挑战、挫折、努力、批评和他人的成功。[7]她观察了在以上几个体验中人们的举动,并得出结论说,人们在应对某个特定情形时采用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所导致的结果具有巨大的差异。

持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往往表现得精明能干,避免尴尬或失败,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希望获得成长和发展,不在意是否可能失败。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德韦克区分的五种情形中,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人所作出的典型反应。

校园里的思维模式

既然你已经明白了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差异,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如何在校园里或者课堂上展示出来的。下面,你会看到在几个假定的例子中,具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自我对话,注意他们在相同情形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观点。

希望你已经看到了一个规律。固定型思维的教师会将自己遭遇的情形看作一成不变,不理想的情形则要么被看成是个人攻击,要么归咎于某个人的过错。现在将之与成长型思维教师的自我对话并排放置,可以看出,成长型思维教师会用完全不同的观点去看待这些相同的情形。固定型思维的教师很快就选择放弃,将责任归结于其他因素。相比而言,成长型思维的教师则试图弄明白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一堂课或者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好,固定型思维的教师会寻找谴责的对象,而成长型思维的教师则忙于回顾问题,没有时间指指点点。当管理人员对教学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时,固定型思维的教师将之视为对个人的批评,或者完全歪曲这种建议,而成长型思维的教师则重视反馈,即使是批评性的反馈,并将这种反馈看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进教学铺垫道路。

花一周的时间检测你在课堂里表现出来的思维模式。听听你内心的独白和大声说出来的话语。你使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频率是多少?什么会激发你的固定型思维?尤其注意你思维模式浮现的方式和时间。很好地了解你自己的思维模式对于你教授他人思维模式的成败至关重要。当你的学生有一个有力的角色模仿对象时,他们将更可能展示出成长型思维的特征。

当心假性成长型思维

德韦克的著作出版并取得成功以后,她曾警告我们当心“假性成长型思维”。[8]随着她的思维模式理论的不断流行,她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倾向:对成长型思维概念和如何在青年人中培养这种思维的高度简化。她发现教师们表扬学生们的努力,即使这些努力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收获。这种无用的表扬其实是与成长型思维相悖的,更像是对自尊的狂热追求,在德韦克看来,这与她所主张的思维运动是相矛盾的。

对努力的过分表扬存在问题,认为缺乏成长型思维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则更有问题。举个例子说,在一个白人就读的大学中进行的一个调查发现,学生们认为其他肤色的同伴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缺乏努力,这种短浅的视角没有把其他肤色学生所经历的各种教育不公考虑在内。这就说明有必要不把成长型思维看作是通往成功的万能钥匙,而是一种微妙的切入点。[9]

如果你看这本书的时候,认为成长型思维就是表扬孩子们的努力,或者成长型思维可以解决公共教育中的一切问题,你很可能会失望。虽然德韦克的理论简单易懂,在所有时候,或者绝大部分时候实践成长型思维却对任何人,包括我们在内,都不容易。激发学生改变思维模式?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即使孩子们有些时候确实展示出了成长型思维,要在学校成功实践仍然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尤其是对于那些一度被不公平对待或者遭受歧视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德韦克也看到了另一种类型的“假性成长型思维”,有些人宣称自己永久地拥有无可挑剔的成长型思维,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都同时拥有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老师们如果口头呼吁成长型思维,而教学实践中却推行固定型思维是相当有害的。最好向自己和学生们承认,所有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型和固定型思维,他们会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形中浮现出来。当碰到什么事情会激活你的固定型思维时,向自己和他人坦白说明,然后示范你如何在这种情形中继续开展工作。当你用思维模式帮助自身应对困难时,你就在向你的学生展示,你像他们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简单来说,你不能仅仅说说而已,而是要身体力行。宣称自己已经精通成长型思维犹如在说自己得到了一个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能够了解什么事情会激发你的固定型思维,尝试运用相应的策略处理棘手的情形才是成长型思维的真正标志。展示自己的优点,同时在暴露缺点时还能优雅前行,这样会给你的学生们树立很好的榜样,帮助他们理解在体验这个世界时,作为个体所展示出来的复杂性,并鼓励他们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保持优雅。

剧本上演

在这本书里,我们深入探讨了许多算不上与思维模式相关的概念和思想。但我们知道思维模式几乎上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层面。当我们在认知和非认知两个层面寻求自我发展或者培养我们的学生时,运用成长型思维这个工具是非常有用的。在这本书里,我们还将讨论在学校里碰到的那些棘手情形,以及如何利用成长型思维的原则和相关策略来成功地驾驭这些情形,并通过身体力行赋予学生、家长和同事以能量。我们将讨论的话题包括建立关系、应对惩罚、克服困难,挑战传统思维以及一系列学校日常事务,讨论运用成长型思维来应对这些情形会给所有人带来好处。每次你踏入教室,剧本都在上演。这是你的剧本指南,教练。现在,剧本开演。


【注释】

[1] 苏珊娜·克拉罗(Susana Claro),大卫·保内斯库(David Paunesku),与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Dweck),“成长型思维调和贫穷对学业成绩产生的影响”(Growth Mindset Tempers the Effects of Poverty on Academic Achievement),第113卷,第31期: 8664–8669,doi识别号: 10.1073/ pnas.1608207113.

[2] 巴里·沃尔什(Bari Walsh) 与 利亚·沙弗(Leah Shafer),“成长 型思维与儿童健康:不仅适用于学校——积极的思维也潜在地促进 身 体 健 康(Growth Mindset and Children’s Health: Not Just for School— A Positive Mindset Has Potential to Boost Physical Well Being,Too),《可用的知识》(Usable Knowledge)。哈佛大学教育研究 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https://www.gse.harvard.edu/news/uk/17/03/ growth-mindset-and-childrens-health.

[3] 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Heckman)与艾伦·克鲁格(Alan B.Krueger) ,《美国的不平等:人力资本政策的角色是什么?》(Inequality in America: What Role for Human Capital Policies?)剑桥,马萨诸塞: 麻省理工出版社(MIT Press),2003.

[4] 大卫·保内斯库等,“思维干预是学业成绩不良的可测量干预手段”(Mind-Set Interventions Are a Scalable intervention for Academic Underachievement),《第一在线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Online First),2015年4月10日,doi识别号:10.1177/ 0956797615571017.

[5] 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纽约:Ballantine Books,2006),15-16.

[6] 出处同上,16.

[7] 出处同上,245.

[8] 克里斯·格罗斯·罗(Christine Gross Loh),“赞美如何成为安慰奖”(How Praise Became a Consolation Prize),《大西洋》(The Atlantic),2016年12月16日,https://www.theatlantic.com/ education/archive/2016/12/how-praise-became-a-consolationprize/510845/.

[9] 特里·古德里奇(Terry Goodrich),“贝勒研究发现:精英学院的青年白人学生认为亚裔美国人比黑人、西班牙裔美国人更能干”(Young White Students at Elite Colleges View Asian-Americans as More Competent than Blacks and Hispanics,Baylor Study Finds),2016年1月19日,http://www.baylor.edu/mediacommunications/news.phpaction=story&story=16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