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历史》2019年第6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复活的历史

我欲上九天,御风揽日月

●龙逸

在中国漫长的千年历史中,有两个字就像魔咒一样,出现在每一个时代,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

这个魔咒就是“上天”。嫦娥一吃药,就上天了;敦煌壁画里的女子,跳着舞也飞天了;世界上第一个军火商墨子一任性,就发明了机关鸟;大诗仙李白一喝醉,就嚷嚷“欲上青天揽明月”……即使到了现在,“你咋不上天呢”都变成一句日常用语,可见这个魔咒的力量有多大了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过魔咒的人都干了哪些千古留名的大事吧!

“月亮女孩”与“跑酷男孩”

人们生活在大地上,为大地上的一切忙碌着,可是有一天,当他们抬起头来,看见灿烂的太阳与皎洁的月亮时,电光火石般,一串问题如同一群羊驼一样疯狂地从他们脑海中奔腾而过:这是啥?能吃吗?加糖还是加盐……

带着这样的好奇,他们将“日”“月”的名字赋予了它们。可是有了名字,并不能解决“这是啥”的问题,要是能上天看看就好了……对,上天看看!正常人类当然上不去,那就搞出两个非正常人类来!

嫦娥和夸父荣幸地成为替正常人类去看看日月的非正常人类。

嫦娥是大名鼎鼎的“射日狂魔”后羿的妻子。后羿有了名气之后,得到王母娘娘的不死药,还得到了一个坏心眼儿的徒弟(有关后羿之死,请看本册《中国创世神话》)。这个徒弟想去偷不死药,被嫦娥发现,机智的嫦娥为了保护不死药不被坏人夺走,就全吃下去了。于是,她原地升仙,飞到了月亮上,成为月亮的主人。

夸父是个跑酷男孩儿,长得高,力气大,最爱干的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一天,大地上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夸父脑瓜子一转,觉得这事儿一定是因为太阳太猛烈了,于是正义感爆棚的他,决定追上太阳,把太阳摘下来摁在水里摩擦……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太阳没追上,夸父累死了。

这算得上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次关于“飞天”的试探,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是它成功地将更多人的视线从地上吸引到天上,让更多人对天空、对日月星辰、对宇宙产生了好奇。

较真儿少年与他的《十万个为什么》

有了“月亮女孩”与“跑酷男孩”的开路,关于天空的神话也越来越多了,比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人们读着也挺爽挺满足的。

可是,这时有一个较真儿少年站了出来,他表示很不高兴,你们成天用脑洞编故事算什么科学求真?能学到什么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太阳还是那个太阳,你还是不知道它们到底是啥,到底能不能吃,到底加不加糖!

于是,较真儿少年提笔写下了一连串问题:

天与地是哪儿来的?

为什么会有白天与黑夜?

天有多宽,有多高?

天是谁建成的?

天与地在哪里会合?

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是同一个月亮还是过几天会死亡的月亮?

月亮上的黑点是什么?

晚上的时候太阳藏在哪里?

……

这一连串问题是不是很眼熟,很像你书架上某本《十万个为什么》的目录?

如果我们现代人穿越回去,见到这个较真儿少年,一定能替他全部解答出来。可是,当时的人看到了这些问题,只有一个反应:唉呀妈呀,脑瓜疼脑瓜疼……

他将人们从缥缈浪漫的神话中拉了回来,用一个个现实的问题将人们砸醒,他告诉这个世界,神话故事再美好,也不是真相。

这个少年就是被称为“中华诗祖”的屈原,这本《十万个为什么》的官方书名叫《天问》,大意是“问天”,由于古人对天的崇敬,将“天”字放在了前面。在这本书中,他一连提出了170多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寄托着中华民族亘古不灭的飞天梦想。

军火商是个行动派

这位军火商是与屈原同一个时代的人,所以,也许是屈原的《天问》启发了他,也许是他与屈原不谋而合,总之,他在这个问题上,高歌了一首《我们不一样》。

军火商其实特别爱好和平,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打打杀杀,口头禅是“大家不要打来打去,有什么事情,坐下来喝杯茶,聊聊人生,谈谈诗词歌赋,就解决了嘛”。然而,他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战争就跟吃饭睡觉一样频繁,谁都不听他的。于是,军火商的心态就崩了,干脆自己发明武器!他的想法很简单:最厉害的武器都在我手里,你们谁再打架,我就打谁,哼!

于是,他凭着自己在物理学、数学、机械制造方面的才能,带着一大群粉丝,搞建筑,造武器。他们生产的连弩车、转射机、藉车,是战国时期火力最强大、最抢手的重型武器。这就有了诸子百家里最具“火药味儿”的一家:墨家。这位军火商,就是墨子。

墨子的性格可谓人狠话不多。对于“飞天”这个事儿,他也没有多说,直接造!墨子的思路很清晰,以人类的身体构造,长出鸟类的翅膀是不可能了,那就造一只能把人类带到天空的鸟吧!

他二话不说,带领三百多名弟子专心研究飞行原理,花了三年,造出了一只会飞的木鸟,古书上把它叫作“木鸢”。关于这件事,我国很多古书里都有记载。有的说:“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坏)。”有的说:“墨子削竹为鸟,飞三日不下。”有的人称赞那只木鸟,说它反映了当时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有的人讥笑墨子,说他浪费三年时间造出一只才飞了一天就坏了的木鸟。

没错,墨子花了三年制造这只木鸟,可是它只飞了一天,就坏掉了。

对墨子来说,这是他无数次失败中极其平凡的一次,与其他的武器制造失败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对中国的飞天史而言,它是伟大的第一步。墨子为我们留下了制作木鸟的原理、图纸、实验过程,这些都成为后人的飞天梦中必不可少的奠基石。

无名“大胆哥”的伟大尝试

春秋战国之后是秦汉,当时间来到汉朝时,人们的“飞天梦”不光没有消减热度,反而越来越大胆。大胆到什么地步呢?把自己变成鸟。

“大胆哥”的真实姓名叫什么,历史上没有记载,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收集鸟类的羽毛,做成一双巨大的翅膀,绑在自己身上,然后原地弹跳,居然真的飞了数百步才停下。

此处应有掌声!然而,“大胆哥”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

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建立了新的王朝,需要招募很多能工巧匠组成一个特种兵组。“大胆哥”来了,他觉得自己太优秀了,报名的时候,说:“我能一日飞千里,给你们做空中侦察兵吧!”王莽很高兴,赶紧接见他。他飞倒是飞了,可是并没有达到一日千里的地步,所以王莽觉得他在吹牛,只给了奖励,并没有重用他。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随便拔鸟类的羽毛,要爱护动物——哦,不是,告诉我们不要随便吹牛,牛皮被戳破的时候会很尴尬。

尽管如此,在中国飞天梦的发展史名单里,“大胆哥”必须留下一笔!他的大胆尝试让我们的飞天梦多了一种可能,多了一分希望。

飞起来才能活

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恐怖如鬼的帝王。关于他,我们最熟悉的段子是他把美人的手砍下来,将手骨做成琵琶。他就是北齐文宣帝高洋,一个无恶不作的暴君。

公元559年的一天,他突发奇想,强迫人们乘着用席子做成的风筝,从50多米高的台子上往下跳,让他们表演飞行。50米,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7层高楼。结果好多人都摔死了,文宣帝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所有人都失败了吗?不是。其中有个叫元黄头的人,在起跳之前,对席子做了一些加工,形状和厚度也进行了调整,所以,他的风筝真的飞起来了,不光没有让他摔下来,还带着他飞到了城外,最后安全落地。

这应该是我国风筝载人最早的一次成功飞行记录,为后世

滑翔翼的发明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要放就放最华丽的烟花

唐朝的李世民大概是做噩梦最多的皇帝。有一次,他梦见自己被拉入了十八层地狱,日日夜夜上刀山、下油锅。这个梦太可怕了,吓得他找来了无数道士做法术,可都没有用,最后找到了玄奘和尚,让他替自己去西天取回佛经,才算彻底摆脱了那些地狱之鬼。还有一次,他梦见自己被山鬼缠身,可怕极了,于是写下诏书全国求医。这回来的是个小道士,他在李世民睡觉前,噼里啪啦放了一大通自己发明的烟花爆竹,热闹得跟过年一样。那个晚上,李世民还真没有做噩梦,小道士说,是他的烟花把山鬼赶走了。

由此可见,李世民不愧是伟大的李世民,连他的噩梦都能载入史册。第一场噩梦成就了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二场噩梦成就了烟花爆竹的鼻祖李畋(tián)。

烟花的诞生让人们的节日变得五彩斑斓,缤纷绚丽。那明亮的火星一飞而起,冲入夜空,接着“嘭”的一声,瞬间炸出了火树银花,如同盛开在夜空中的耀世牡丹。人们欢呼着,尖叫着,只有一个人在这样的夜空下思考着。

火药的冲力能把有一定重量的物体带上天空,那么,能不能把更重的物体也带上天呢?

他想了很久,一次又一次做实验,还真发明出来一样东西,这个东西的名字我们现在太熟悉了——火箭!

据《宋史·兵志》记载,北宋开国初期,有一个小官名叫冯继升,他是一个文官,却在皇帝赵匡胤面前献上了自己发明的火箭,并当场做了表演。赵匡胤看后很高兴,奖给他许多衣物和布匹,即史书中说的“时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

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关于那次火箭表演的具体史料了,也不知道他制作了什么样的火箭,将什么物体搭载上了天空,但是,我们知道在那之后,又有一个人在冯继升制造的火箭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在宋真宗时期,神卫兵器军队长官唐福,也向朝廷献上了一种火箭,另外还配有火毯、火蒺藜等物品。

这一次尝试对我们中国的航天史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惊奇地发现,尽管相隔了一千多年,这两个火箭的制造原理与现代火箭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借助燃烧时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而升天。火箭内部的结构与现代的火箭结构也极为接近,就连稳定和定向的装置也非常相似。

可以说,一千年前的冯继升与他的小伙伴们,离现代火箭的距离已经很近很近了。

要命还是上天?上天!

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它命名为“Wan Hoo”。谁能想到这是一个中国人的称呼呢,谁又能想到这个好像不太出名的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太空搏击的人?

万户,并不是他的名字。他叫陶成道,和发明烟花的李畋是同一职业:道士。道士对我们来说不陌生,《西游记》里有不少,太上老君就是。道士平时也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炼丹。太上老君不就是炼了一炉子仙丹,最后被孙悟空偷吃了吗?

炼丹一般需要一座炼丹炉,下面点火,里面放药。有一次,陶成道正在炼丹,突然“嘭”的一声巨响,炼丹炉炸了。这要是放在你家,也许就是一个黑暗料理的爆炸现场,也许你的爸爸妈妈会哆哆嗦嗦地把厨房收拾干净,接着分析问题,找到爆炸的原因,然后这辈子都记住这场爆炸,以免下次再发生这种危险。

然而,我们的主角陶成道注定是一个要走“偶像路线”的人。他惊人的逆向逻辑思维告诉他,这是一件好事!我要分析问题,找到爆炸原因,这辈子都记住这场爆炸,然后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火器!

是的,他找到了爆炸原因,搞明白了爆炸的原理,然后搞了一次又一次爆炸试验,终于发明出可以用来打仗的火器。有了这种“神器”,还当什么道士?不当了,不当了!于是,他带着自己的一群弟子,投入了当时还在打仗的朱元璋的部队,为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赏为“万户”。所以,后来的人们就喊他万户了。

万户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日子过得逍遥快活。他依旧沉迷于他的火器与爆炸,直到他年纪一大把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想去天上看看。

他的想法简单又粗暴,利用火器的巨大推力,把人送上青天!下面这段文字是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讲过的有关万户的故事:

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陶成道面前,心情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陶成道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陶成道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只好服从陶成道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悲剧发生了。只见蓝天上陶成道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陶成道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只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地上。

结果呢?当然是这位豪气壮志的万户爷爷将生命奉献给了飞天。但是,他说的话他做到了,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后世开辟出了一条探索天空、探索宇宙的道路。

他的飞行可以说是人类利用火箭作动力升天的最早试验活动。苏联火箭专家曾高度评价道:“中国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也是首先利用固体燃料火箭把人送到空中的幻想者。”

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美国火箭专家,称万户是第一个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人。万户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飞起来吧,少年!

唐宋元明清之后,时间来到了1896年。一个瘦骨嶙峋的12岁少年偷偷摸摸爬上了去美国的轮船,来到旧金山,成为靠出卖体力换微薄收入的普通劳动者。

当时,美国的《排华法案》刚通过不久,整个美国社会充斥着对华人前所未有的歧视与敌意。少年对这些恶意毫不在意,反而一心钻研机械知识,包括机械制造、机械制图、无线电电话技术……这些神奇的知识,是他每天最大的动力。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首次飞上天空,尽管只飞行了短短的12秒,却是世界工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件事轰动了世界,也震撼着少年的心。他敏锐地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马上要来临,如果美国有飞机,而中国没有,这会使中国沦落成一个被人欺负的国家。

筹备三年后,1906年,22岁的他开始自己制造飞机。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会挑战成功,无论是当地的白人还是华人。和以前一样,他没有把别人的眼光放在心上。他变卖家产,募集资金,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开了一家“广东制造机械厂”。近代中国人起飞的梦想,从这里开始了。

又过了三年,他真的制造出一架飞机!他戴着防风镜,坐在驾驶舱里,飞机旁边围满了想看他笑话的人。发动机发出巨大的轰鸣,飞机启动了,这个大家伙缓缓地开始移动,两米,三米,五米……它离开地面了!现场的人们惊呆了,甚至忘记了鼓掌,当飞机真的飞起来时,现场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的飞机首次试飞,飞了800多米,距离和滞空时间远超莱特兄弟的飞机。多家美国报纸都对这架中国人的飞机进行了报道,报纸中写道:“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远远抛在了后面。”

可是,飞了800米的飞机算飞机吗?尽管人们的赞誉不少,但他觉得这不算什么。

他的第二架飞机问世了。这回,它飞出了时速105千米、航程35千米、飞行高度110米的成绩,这堪称当时世界上飞机的最高水平!很多美国航空公司想重金聘请他,但他的心一直都属于太平洋对岸那个积贫积弱的祖国。

那时,中国大地上刚刚爆发了广州起义,72名烈士葬身黄花岗;武昌打响了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长沙独立、山西独立、昆明起义……那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那是无数富人散尽家财要逃往国外的时代。然而,不到30岁的他,放弃了美国舒适的生活与受人尊重的地位,回到了他满目疮痍的祖国。

他带着一腔滚烫的热血,回来了。他要用自己的技术,自己的飞机,为中国打造一支空中军事力量!

然而,中国的环境却比美国差太多,他连制造飞机的材料和工具都很难弄到。但他从来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他带着图纸,在全国各地展示。他想告诉全中国,中国的航天梦是可以实现的,唯有发展工业才能振兴中华!

经历了一年的奔波,1912年,他用自己能弄到的所有材料与设备,打造了一架简陋的飞机。

那一天是8月25日,广州燕塘大操场上,夏日炎炎。他平静地坐在驾驶室内,静静地看着前方。前方好像什么都没有,只有空空的蓝天与阳光;又好像什么都有,中国腾空的航天梦与星辰大海的未来。素不相识的人们围在操场边,脸上写满了好奇。

驾驶室中的青年深呼吸,启动了发动机。熟悉的轰鸣声中,飞机离开了地面,很快飞到了30米的高度,接着,又平稳向东南绕行了8000米的距离。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着中国人自己造的飞机,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了新的飞行纪录。

围观的人群中爆发了热烈的掌声、欢呼声。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飞机突然在天空中震动了一下,然后从近100米的高度一头扎了下去。当人们在飞机残骸中找到满身是血的青年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他留下了一句话,“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年仅28岁的他,就这样与世长辞。

他的名字叫冯如。后来,人们称他为“中国航天之父”。

冯如的一生,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一生。他把短暂的(也是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在他弥留之际,还不忘嘱咐他的助手们继承他的遗愿,把中国的飞机事业搞上去。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冯如去世后,世界如他所预料的一样,进入了航天工业的黄金时期。飞机制造技术发展迅速,那时的中国却始终原地踏步。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的飞机在中国的领空狂轰滥炸;当美国的喷气轰炸机能在朝鲜灵巧地把炸弹丢进山洞的时候,我们第一批飞机工人大多连真的飞机都没有见过。

也许每一个豪气壮志的中国人心里都有一个永不言弃的冯如。没有飞机,就去造飞机,没有技术,就去学技术!

1919年,由王助设计的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升空。

1923年,在孙中山“航空救国”的号召和支持下,广东自主研发制造出一架飞机。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型初级教练机首飞上天。

195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把喷气推进和火箭技术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0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

2001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试验飞船。

2002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三号”试验飞船,并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

2002年12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四号”飞船。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7年,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奔月。

2008年,“神舟七号”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2011年,“神舟八号”由改进型“长征二号”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2016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016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2018年,16颗“北斗三号”卫星升空。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

……

这一场场中国人的飞天梦,从两千五百年前就开始了,梦里有嫦娥,有屈原,有墨子,有万户,有冯如,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他们是追梦人,也是造梦人。如今,中国的航天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在部分领域甚至超越了美欧。

那些消失在历史中的航天前辈们,这盛世,是否如你们所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