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的未来思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粘在办公椅上的人

在“金钱永不眠”的金融业和“把油门踩到底” 的互联网行业,人们的工作时间普遍超过了每周70小时,拼命追赶的压力不仅来自上司、任务本身,也来自同事。工作的强度达到了人们的极限,某种程度上这一风潮是“科学管理”兴起后流水线上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的一种复辟。长时间工作直接导致白领猝死、过劳死的现象频频出现,同时也在侵蚀着员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微软曾做过一项调查,员工每周高效工作时长不会超过25小时,而延长每周工作总时间,高效工作时长反而会缩短。

过度疲劳不仅导致绩效下降,而且导致员工认知失调、错误率激增,导致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弥补错误和损失,人们普遍感到焦虑、紧张,并难以获得愉悦感和兴奋感。移动设备提供的强大传输功能如藕断丝连般让人们时刻和办公室保持着联系,这直接导致压力增加。研究发现,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生育率越低就是源自于此。长时间忙碌的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睡眠障碍和抑郁,睡眠匮乏对于工作造成的后果无异于酗酒。长期高压工作,如同竭泽而渔,最终可持续性丧失。


当你长大后,会被塞进一个叫小隔间的容器里。残酷的压迫会压弯你的脊梁,摧毁你感受快乐的能力。老板通过教你害怕来催你奋进。

——呆伯特,漫画人物


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后,人们的绩效和生产力普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而超过60小时后,由于认知失调和错误率增加反而导致生产力下降,所以控制工作时长、让员工从长时间无止境的加班中解脱出来,会让公司和员工双方受益。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绩效,过度的压力只能适得其反。这并不是呼吁人们变得懒惰、松弛,而是充分认识精力和认知资源的有限性,过度使用如同弹簧长时间拉伸,结果只能是丧失功能,而所有员工的精力和认知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人力资本。

长时间工作导致的疲劳,也导致人们自律、自控、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下降,甚至难以认真、有效阅读完一篇文章。集中注意力已经成为今天人们最需要培养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能够控制注意力的人感受到的挫折、悲伤情绪更少、更短暂,因为他们能够从负面事务中转移出来。


能够一次又一次自发地将游走的注意力抓回来,从根本上体现一个人的判断力、性格和意志。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心理学之父、美国本土第1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注意力自控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人们可以通过冥想练习和正念课程训练自己。这项能力是人们达到最高效状态——心流(Mental flow)的前提。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定义心流是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同时人处于最高效状态。他认为有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

(1)人们倾向去参与活动。

(2)人们会专注一致地参与活动。

(3)有清楚目标。

(4)有立即回馈。

(5)人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6)在从事活动时忧虑感消失。

(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如可以参与很长时间而感觉不到时间的消逝。

(8)不断优化跨越障碍的能力。对于所参与的活动是力所能及的,且具有一定挑战性,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升清除障碍的能力。

作为管理者,要做的不是滥用员工的心智和认知带宽,无谓地延长工作时间,而是通过控制时间长度,帮助员工调适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最高效的生产力和绩效产出的最大化。

本章小结

(1)人们发出和收到的信息的长度缩短和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的主要趋势之一。今天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特征是“支离破碎”。

(2)长期从事高负荷、长周期的工作,人们的“心智和认知带宽”耗尽,处理复杂事务、深度思考、创意创造的能力,以及专注力、自控力几乎全部丧失,同时烦躁情绪、懊恼情绪,以及挫败感激增。

(3)信息过载,剥夺了人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导致倾向于简单选择和短期导向,最终使得组织长远思维和创造能力消失。

(4)过度疲劳不仅导致绩效下降,而且导致员工认知失调、错误率激增,导致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弥补错误和损失,人们普遍感到焦虑、紧张,并难以获得愉悦感和兴奋感。

(5)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绩效,过度的压力只能适得其反。

(6)员工的精力和认知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人力资本。

(7)心流是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同时人处于最高效状态。

时间变迁带来的认知变化如表4-1所示。

表4-1 时间变迁带来的认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