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桌上只有一个发展中国家
好了,现在轮到盘点中国的超级公司了。
全球总共53家千亿美元公司,美国22家,日本5家,德国4家,法国3家,英国和荷兰各2家,瑞士、韩国各1家,总共40家。注意到没,以上公司全部来自发达国家。而其余13家千亿美元公司,都是来自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特殊性,那就是我们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全球唯一一个事实上各个产业都在与发达国家竞争,并且在挤压其份额和利润的超大型国家。
看完了国外的企业,我们就可以认识到一个事实,除了银行、保险、金融、零售、医疗保健这些科技含量比较低的产业,同时除了电信行业,发达国家拥有最大的三根支柱:
(1)汽车业:日本有3家,德国有3家,美国有2家,荷兰有1家(意大利人的EXOR集团,旗下包括菲亚特、法拉利、玛莎拉蒂等);
(2)ICT:韩国1家——三星,美国2家——亚马逊、苹果;
(3)能源业:美国3家,英国1家,荷兰1家,法国1家。
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美国是唯一一个三大支柱产业(汽车、ICT、能源)都有千亿美元企业的公司,而且每个产业都有2家以上,什么是超级大国,这就是底气。
接下来盘点下中国的13家千亿美元超级公司,我们也能很容易地发现一个规律,中国和美国一样,也是一个在三大支柱产业中都有千亿美元级别公司的国家。
这13家公司里,首先是7家银行、保险和电信公司。其中4家银行:工行、农行、建设银行、中行;2家保险:平安保险、中国人寿;1家电信:中国移动。
那么剩下的6家呢?对应发达国家三大支柱产业,我们有5家。
能源行业3家:国家电网(世界第2位)、中石化(世界第3位)、中石油(世界第4位);
汽车产业1家:上海汽车集团(世界第41位);
ICT产业1家:鸿海精密(世界第27位),处于下游代工行列。
另外还有1家是什么?是我国作为“基建狂魔”独有的属性,即中国建筑公司。2016年收入144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24位。
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在这三个领域取得优势。
首先是能源。能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输入量。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类使用能源只有种植农作物获取光合作用,使用水力推动水车和船只,以及使用人力和畜力来搬运和生产。“二战”时英美制裁日本,就是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如今西方有BP石油、壳牌石油、道达尔集团、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世界顶级能源企业,它们掌握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能源开采。能源是经济的输入量,如果大多数能源被他人掌握,那么我们在输入量不够的情况下,经济规模很难实现赶超。
这些年,我们为了破解中国的能源困局,付出了巨大的战略资源和代价。曾经我们90%的石油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那时我们还没有强大的海军。我们现在开辟了中俄、中哈陆上石油管道,扶持了委内瑞拉、安哥拉、尼日利亚、苏丹、俄罗斯等石油供给国家。我们在能源方面,必须培养出自己的强大企业和西方能源公司竞争,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的能源保证。
然后是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是人类第一大产业,上下游联系着钢铁、轮胎、玻璃、空调、电子、显示屏等无数的产业。尤其是日本、德国两国,汽车产业是它们的命脉,日本和德国最大的公司,都是汽车公司。即使强大如美国,福特、通用这种千亿美元级别的企业倒闭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我国汽车产业已经有大约60年历史了,至今自主品牌虽然发展喜人,但是还算不上强大,这是我们的遗憾。
第三个是ICT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从美国兴起的,在信息技术方面美国已经远远地把其他国家甩下了。我们在短时间内赶上美国有一定难度,但是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紧跟他们的脚步,从上游的集成电路,到下游的终端品牌,从应用软件到操作系统。只要跟上了跟稳了,凭借规模优势我们可以实现最终赶超。
ICT技术是美国强大的根基,也是美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不断加速,逐渐甩开欧洲和日本的根本。ICT产业的价值在不断放大,我国在这方面实现赶超,不仅能在国内培养出庞大的新的中产阶级阶层,而且将会在国际竞争中扬眉吐气。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第四个大型产业,在这个产业我们已经实现领先,那就是建设国土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我们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建设力量,只要集中力量,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的基建公司,不仅可以保证我们的国土上有全世界最好的基础设施,还可以帮助全人类搞建设,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我们的民族复兴,不只是我们自己要成为全世界最富强的国家,而且是要以能带动人类共同进步为标志。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那些欠发达国家富起来,可以为我国的商品出口打开市场,另外可以输出我们的产能,保证我们持续拥有强大的基建队伍。
我们具体地来看,这四大产业目前是什么样。
首先是能源行业。国家电网在特高压输变电和智能电网,以及电网可靠性方面都是世界超一流水平,遥遥领先其他电网公司。国家电网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电网,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电网。而不管是欧洲国家、美国,还是日本,都发生过大规模停电事故。
事实上,国家电网现在不仅仅是中国的电网,也在逐渐成为世界的电网,而且对外投资全部盈利,简直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典范。国家电网有三家欧洲电网的大量股份,分别是希腊国家电网24%的股份,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的股份,意大利电力公司35%的股份。国家电网在巴西的子公司先后收购了12家巴西输电企业,是除了巴西国家电力公司之外最大的电力输送和配电企业,也是最大的新能源企业。中国只派出了30人的管理团队(其他全部为本地员工)管理了全巴西电力14%的市场,体现了极高的管理水平。国家电网拥有菲律宾电网公司40%的股权。另外在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的南澳大利亚州,国家电网拥有南澳输电网公司41.11%股权,是第一大股东。
当然,除了国家电网,我们还有2016年营收712.4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00位的南方电网公司。仅南方电网公司2016年售电量就高达8297亿度电,这已经超过了德国、法国、英国的发电量,是日本电网的83%。南方电网还是越南的电力供应商,从2004年开始,累计送电已经数百亿度。中国企业在越南最大的投资项目,就是南方电网投资建设的越南永新燃煤电厂,未来将极大地缓解越南南部的缺电状况。
此外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前文已经讲过,油气资源开采是高科技行业,是欧美霸权工业,这两家是欧美以外仅有的拥有全产业链的高科技公司,下面有大量的石油装备制造、炼油和化工制造公司。
像石油钻机这种价值上亿人民币的石油开采装备,我国就已经累计出口了数百台。中石化在中东获取的钻井项目,部署一台钻机的项目合同总金额就高达4亿元人民币。再强调一次,油气资源开采是绝对的高科技行业,陆地开采成本已经非常高,海上开采对技术要求更高。中石化还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乙烯、合成树脂的产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
除了中石化、中石油以外,中国还有两家巨头公司在从事石油天然气开发。一家是2016年营业收入658.9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15位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另一家是中化集团,这家公司是化工产品公司,但是2002年,中化集团成立了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业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化集团的石油上游业务已经成为一个具备较强自主发展能力的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目前,公司已经在哥伦比亚、巴西、美国、中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5个油气合同区块,分布在沙漠、丘陵、雨林、海上等多种地域,包含轻质油、重油、天然气、页岩油等多种资源类型,覆盖从勘探、开发到管道运输等各类业务形态,权益内剩余可采储量超过10亿桶(油当量)。
在能源方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四大石油公司都在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目前在电网方面,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我国在电动汽车时代实现大赶超创造了基础条件。
四大石油公司除了寻找海外油田,以及开通中哈、中俄陆上石油管道以外,2017年中石油旗下的海洋工程公司还和中集集团合作进行了可燃冰开采实验,获得圆满成功,实现连续31天稳定产气,总产气量达到21万立方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可燃冰安全可控开采。中集集团提供了用于开采的“蓝鲸一号”平台,这是目前世界上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从电网和可燃冰开采的成功看,我们要敢于自信地说,我们在很多方面是领先全世界的最先进国家。
另外是汽车行业。我们看到上海汽车公司2016年销售收入1138.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41位,另外中国第二大的东风汽车公司销售收入为861.9亿美元。
汽车产业主要还是要看自主品牌。上汽和东风的自主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轿车,比例还很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将直接抢占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市场份额。
就像中国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一样,以前要是有人说,选择买国产手机,放弃买苹果、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你肯定会认为他在开玩笑。尤其是苹果用户,感觉让他们放弃苹果转向国产手机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事实上,随着国产手机的崛起,确实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买国产手机,国产化占据了绝对优势。
以后在汽车产业也会是一样的。随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越来越好,越来越贵,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多的人会放弃丰田、本田、福特、通用,也一定有人会像放弃苹果手机一样放弃宝马、奥迪、奔驰而转向以后的高端国产汽车。
实际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已经从2014年的626.49万辆(中国市场上占有率为33.9%)提高到了2016年的1052.9万辆(销量比2014年增长了68%,占中国市场份额上升到了43.2%)。在汽车产业里面,上汽、吉利、广汽、长安、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正在逐渐脱颖而出,尤其是前面4家,发展速度惊人。
电动汽车将是中国实现大超越的机遇。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成本结构完全不同,发达国家占据优势的关键零部件成本比例,在电动汽车里要低很多。比如燃油汽车内燃机不可或缺的变速箱,纯电动汽车就可以不需要,成本为零。
实际上,我们如果看2017年电动车的全球销量排行榜,会明显发现和燃油车全球销量排行榜完全不同,前10名竟然有3家中国公司,预计上汽很快也会进入世界前10,请注意,这些电动汽车全部是自主品牌。
4家中国汽车公司进入世界前10位,这在燃油车排行榜上简直不可想象。像中国最大的上汽,光看销售收入可以进世界前10位,但是看自主品牌就差太远了。2016年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只有32万辆,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大众和丰田两家的三十分之一。
ICT行业,鸿海精密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公司,做的是代工业务,和ICT也只是沾边而已。如果不算鸿海精密,还会不会有中国ICT千亿美元级别企业诞生呢?
当然有,首先是华为。2016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818亿美元,增长了32%。实际上在2018年,华为全年营收达到1085亿美元,首次成功地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在电子行业,华为成为继苹果和三星之后,全球第3家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的电子公司。
那么中国除了华为,还会不会有千亿美元ICT科技公司诞生呢?不算中国移动,也有1家,就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2016—2017财年的营业收入为1582.73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大约240亿。这么一看,阿里巴巴离千亿美元还很远啊!事实上,我们如果看下增速,该财年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速为56%。这个速度意味着阿里巴巴最快2020年就可以跻身千亿美元俱乐部行列。事实上,2018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的单季度营收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增长依然高达56%。
阿里巴巴在代表人类未来的量子通信、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在中国都处于领先地位,阿里巴巴利用自身平台、杭州的自然环境以及资金的优势,到处挖业界顶级科学家。例如2017年9月,阿里云方面确认了世界知名量子计算科学家、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施尧耘入职的消息。施尧耘将担任阿里云首席量子技术科学家,成为阿里巴巴集团量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在此之前,阿里云还挖来了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金榕,IEEE院士华先胜,亚马逊最高级别华人科学家、华盛顿大学计算机客座教授任小枫,微软研发合伙人周靖人,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和统计系终身教授漆远等。
另外是大众忽略的量子通信,我们都知道中科大的潘建伟团队在不断推进量子通信技术和量子计算机研制,而企业界在搞量子通信的,就是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在2013年开始涉足量子通信技术研究,是中国第一家投资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公司,阿里巴巴首席通信科学家谢崇进就是在2014年加入阿里,开始量子通信的研究。谢崇进博士来自美国贝尔实验室,就是那个出了很多诺贝尔奖的部门。
201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在上海宣布,我国科研团队成功构建的光量子计算机,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能力。实验测试表明,该原型机的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运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潘建伟说,这台光量子计算机标志着我国在基于光子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这台计算机的研制就有阿里巴巴的参与。虽然具体参与多深我们并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合理推断,阿里巴巴肯定对研发进行了投资,以便为未来新产业的启动做技术储备。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长距离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开通,首批使用该干线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司就有阿里巴巴,另外两家是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
可能有人问,阿里巴巴是很厉害,那腾讯呢?可能我们没有注意这样一个细节,几年前,阿里巴巴和腾讯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公司。2011年,阿里巴巴全年总收入64亿元人民币,2011年腾讯全年营收284亿元人民币。腾讯的营收是阿里巴巴的4倍还多,也可以说,腾讯一个季度的营收超过阿里巴巴一年。
最近5年(2011—2016),阿里巴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72%、52%、45%、33%、56%;而腾讯收入同比增速则分别为54%、38%、31%、30%、48%。阿里巴巴年均收入增速在51%以上,而腾讯年均收入增速为40%,阿里巴巴远远比腾讯快。阿里巴巴2016—2017财年的营业收入为1582.73亿元人民币,而腾讯2016年收入为1519.38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已经超过了腾讯。这背后的原因是,现阶段阿里巴巴不管是产业布局,还是科技投入,都比腾讯更优秀。
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来自电商、云计算和娱乐,其中电商是大头。而腾讯目前还是来自游戏和社交(广告,增值),其中游戏还是大头。就市场空间来说,阿里巴巴的市场空间远比腾讯广阔,玩游戏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微信和QQ用户,在中国已经接近饱和了,在国外社交市场都有强劲对手。当然最遗憾的是,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都没有在A股上市,让中国投资者丧失了绝佳的投资机会,让绝大多数中国投资者错过了互联网的投资红利。
在ICT领域,阿里巴巴和华为是未来中国千亿美元公司的绝对主力,当然腾讯也有可能加入。
其他公司,在规模上都比较小,或者科技色彩不浓厚。例如仅次于腾讯的第二大游戏公司网易,仅次于华为海思的中国第二大芯片设计商紫光展锐,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百度,技术都还可以,但是营收离1000亿元人民币都还差得远,更不要说千亿美元了。例如网易2016年收入为381.79亿元人民币,紫光展锐2016年销售收入为125亿元人民币,百度2016年收入705.49亿元人民币。
联想、OPPO、vivo营收倒是大约2000亿元人民币级别,其中OPPO、vivo增长也很快,然而科技色彩不浓。当然,还有京东,2016年其营收为2602亿元人民币,但是其大部分收入来自产品自营,更像是一家零售公司,科技色彩需要加强。小米正在逐渐成为高科技公司,但是营收也只是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个营收只有阿里巴巴和腾讯2016年的70%不到。类似的还有高科技公司中兴,虽然是科技公司,但是2016年营收只有大约1012亿元人民币。
所以在未来5年,ICT领域千亿美元公司还是要看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另外京东预计也会突破千亿美元,还有富士康现在就是千亿美元公司。不算京东和富士康,有3家千亿美元ICT公司,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美国的千亿美元ICT公司也就是亚马逊和苹果2家。
但是,这里要加个但是,美国还有微软、谷歌、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3家接近千亿美元的ICT公司,2016年,谷歌收入为901亿美元,微软收入为857亿美元,IBM收入为778亿美元。这其中微软和IBM增长潜力不大了,事实上2016年这两家收入都是负增长。
谷歌还保持着快速增长,2016年增长了12%左右。另外我们熟知的Facebook(脸书),2016年营收为276.38亿美元,和同样做社交的腾讯1519.38亿元人民币收入规模差不多,而且增速为56%,竟然也和腾讯2016年48%的增速差不多。预计Facebook未来也会成为千亿美元公司。
英特尔公司2016年收入为593.9亿美元,增长7.3%,但是净利润高达103.16亿美元。还有个甲骨文公司,这家软件公司已经停滞多年了,2016年营收为370.47亿美元,下降3.1%,但是净利润竟然高达89.01亿美元,虽然下降了10.4%,仍然可以看作美国ICT产业的支柱。
所以我们做个总结,未来5年,中国千亿美元级别ICT公司有5家: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富士康,这其中华为和阿里巴巴将会在技术方面脱颖而出;美国千亿美元级别ICT公司有5家: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Facebook。
在营收的第二梯队,中国的有百度、网易、紫光展锐、浪潮、小米;美国的有英特尔、甲骨文、IBM、高通、惠普。中国方面只有百度、紫光展锐、浪潮算得上技术型公司,小米和网易在研发方面还需要加强科技色彩,目前来看差距还是很大。
事实上,美国还有NVIDIA(英伟达)、AMD、博通、德州仪器等公司,另外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美国也是绝对优势,比如应用材料公司。美国在ICT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是自“二战”以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打下的深厚根基,我们能做到紧跟已属不易。当然我们也要有信心,在上述公司之外,我国还有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长电科技、寒武纪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