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雪琴饭店

“为什么饭店的名字要叫雪琴饭店,不叫尉梁饭店?”

“这个店是我开的,我叫雪琴当然就叫雪琴饭店,又不是你爸开的。”母亲气道。

“可是你都嫁给我爸爸了,而且我爸爸把工资都给你了。”

母亲好气又好笑:“你爸爸赚好多钱叻。”

“但饭店生意也不好。”胡桐耿直道。

“当年我嫁给你爸爸的时候,大家都说鲜花插在牛粪上了,你出去问问,你爸爸这么矮,还五个兄弟,哪个肯嫁给他哦,就你觉得你爸香死叻。”

“那是香的。”

父亲听此深感欣慰:“以后我就跟你住,让你妈跟你姐,你不要等我老了嫌弃我叻。”

“我了是不会的。”胡桐信心满满。

母亲每每谈及她儿时的故事,总是带些无奈。

别人都唤她地主家的女儿,不和她玩,找各种理由欺负她。家里却还有个不听话的弟弟,非要跟着那些人玩,最后还被人头上砸个洞。外婆却哭着骂母亲,怪母亲没有带好弟弟。

后来呀,母亲上到初一便没再上学,去了淳安学厨师。

“那你为什么不读书了?”胡桐疑惑。

“那时候都说我爸爸妈妈是地主家里的,别人都不肯帮他们,还害他们,哪里赚的到钱,只能读一个,只能让给你舅舅读书了。”

“那你不好自私一点的吗,自己读书,让舅舅等几年。”

“他是弟弟啊,我当姐姐的怎么能去争这种东西。”

这是胡桐无法理解的心理,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人,最后过的辛苦的还是自己,别人又有几个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不容易。

那时候学艺不容易,师傅不会直接教你,要偷偷学会,全凭个人修为。正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那时候,母亲总是半夜三点起来就开始练刀工,切的手上都是水泡。可是没有办法,你不早点学会,就会被别人比下去,师傅自然也不屑于点拨你几句。一同学艺的都是男的,你只能比他们还努力,师傅才能注意到你,夸奖一句,“这女孩子学的不错。”那都是无比开心的事情。

就这样学出师以后又去杭州干了好几年。

母亲这时从相册里翻出一张“父亲披着披风,坐在一棕红色的马上”好不威风的照片。

“当时我就在这个附近上班,每天都能看到这匹马。”

“那后来这匹马呢?”

这时父亲插进来:“这匹马后来被你妈妈烧掉吃了。”

“真的假的,为什么要把这匹马杀掉吃掉?”

“这马是我当年做工饭店的老板买下来的,老了没人要了,就只能拿来吃了。”

“好残忍啊。”

父亲这时幸灾乐祸道:“你妈妈么是残忍的,什么都吃的下去。”

母亲白了父亲一眼,继续娓娓道来。

后来这匹马被煮掉没多久,母亲也回到了百江。因为年纪已经23岁,外公可急坏了,深怕母亲嫁不出去。最后别人说父亲会做木匠的手艺,又自己造了房子,以后肯定饿不死,便做了媒,结了婚。

后来就说要自己开店。

外公外婆不支持母亲开饭店,但有这么一句话“不听父母言,快乐好几年”。即使在所有人反对的声音下,父母仍旧将饭店开在了百江老街。那时候的经营许可证不像现在这般容易和正规,因为老实人要走比那些油头滑脑的人多的弯路才能理解那些手握权力的人真实想法。也因为总有人见不得别人的努力,为他人增添阻碍,只为自己能有利可图。幸好当时有个舅公在政府机构工作,最后才顺利办下了这经营许可证。

那时候是租的一个房子,一个单间,楼上一个阁楼可以睡人,主要卖的是卤鸡卤鸭卤牛肉。胡桐没有住过,胡素却住过好一段时间。胡桐出生的时候,政府就允许批地皮造房子了,父母赶紧报上了名,才有了现在的房子。

但是那时候太穷了,造房子没有那么多钱,就向家里长辈借钱。得到的不是帮助,而是一顿奚落。

作罢,这时奶奶提议到,不如向上海的亲戚借借试试吧。

写了信,没几日便收到了上海大伯他们寄来的钱,才造了起来。

气人的是那些所谓的舅公们,见父母已造起来,走过来不咸不淡得说了句:“就这么个夹夹缝里的两间房还要借钱。”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啊?他们不是你的舅舅吗?”

“你爸爸的舅舅外,谁知道他们抽什么风,这种亲戚不要也罢,不帮就算了,还要来给你叹冷气。”

后来奶奶的母亲去世后,逢年过节便也不再走动,算是断了联系,偶尔也会听见说他们的孩子娶媳妇了,嫁人了;生活遇到什么困难了,发达了,但都不再与胡桐家的生活有关。

所以就有了这雪琴饭店,而父母也靠着这饭店营生,将两个女儿拉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