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向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革命先驱李硕勋

李硕勋(1903—1931),四川高县人。我国青年学生运动领袖,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1926年与赵君陶在上海结婚。1928年5月赴杭州,曾任浙江、江苏、“两广”党组织领导人之一。1931年6月,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受党的委派,前去海南指导武装斗争。他抵达海口后,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同年9月5日,在海口市东较场英勇就义,时年28岁。2009年,李硕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青年时代出色组织才能 一举成长为全国学生领袖

1903年2月23日,李硕勋诞生在高县庆符镇一个开明绅士家庭。5岁时就读私塾,6岁起读小学,12岁进入县立高等小学。他在这里读书时,就演绎过许多“爱憎分明、正义之举”的少年故事——

一次,驻庆府镇的旧军队,有一个士兵抓了学校老师的鸡,老师敢怒不敢言。而稚嫩的李硕勋知道后就勇敢地站出来,立即跑到驻军营房里,与连长据理力争,毫不胆怯。在事实面前,最后他们只能把士兵抓的鸡清查出来,归还了老师。

又一次,学校的一位李老师,常出面干涉士兵扰乱治安的行为,就被人诬陷窝藏子弹入了牢房。又是这位少年李硕勋,经过“侦察”,发现了窝藏子弹另有其人。旋即,他前往驻军营房,把发现窝藏子弹的人举报了,才让李老师得以无罪开释……

目睹帝国主义入侵、山河破碎和军阀混战的局面,李硕勋从小就萌生了习武从军的愿望,立下了“吾不欲为学者,愿成功一事业”的远大志向,怀揣正义之举、炽热的爱国热忱,一步步地踏上了革命的人生道路。

15岁的李硕勋赴成都报考四川讲武堂,因不到16岁未被录取,便考入储才中学,开始寻求救国真理。在“五·四”运动时期,受新思想的影响,他效法当时的革命者,剪去长发,换上短装,舞枪弄棒,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迅速成长为四川学生爱国运动的骨干,带头参加学生运动,组织号召同学们闹学潮。

学潮越闹越大,惹怒了当局,当局就对李硕勋等人发出通缉。省立一中老师恽代英得到这一消息后,并悄悄为他们办理了转学证,设法把他们安全地送出了成都。

1920年春,李硕勋弃武回乡,入叙联中学读书,被选为“联中”学生会常委。在宜宾读书时他发动领导开展抵制“仇货”的运动,组织学生上街宣传游行,到各商店收缴那些奸商的日货,把学生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影响很大。

在宜宾求学一年后,李硕勋就考入四川省立第一中学校。在这里他开始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恽代英翻译的《政治斗争》等进步书刊。从此,逐渐地树立起新的人生观和理想追求。

在十月革命胜利鼓舞下,李硕勋与老乡阳翰笙等发起成立“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李被当选为四川省学生联合会领导人,积极组织学生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礼教,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在省立一中读书时,李硕勋带头反对军阀强占校舍、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引起军阀当局的极大愤恨,当局就再次通缉李等人,李不得不又离开成都赴北京……

李硕勋到北京入弘达学院学习,与陈毅一起开展学生运动。李始终站在追求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前列,又以此指导武装斗争。

在北京求学一年之后,李硕勋考入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中共创办的上海大学,并被选为学校联合会代表。他与人一起创办《中国学生》周刊,发表“民族解放运动之中国学生”等等反帝反军阀斗争的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特别是在蔡和森、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指引下,李硕勋悉心研读马列的大量著作,进一步地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他还经常到工人夜校帮助工人学文化,提高工人阶级觉悟,组织学生、工人、商界罢课罢工斗争。在学生、工人的集会上,经常能看到他动情演讲的身影。在这期间,他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党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上海求学奋斗中,李硕勋认识了同为川籍的女同学赵君陶,后来结为革命伴侣。

李硕勋沐“五·四”新风成长,由封闭的四川走向京沪,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成为时代弄潮儿中的佼佼者。由于他的出色领导才能,在第7届全国学联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学联总务委员;在第8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上,李硕勋作了总结全国学联的组织发展、宣传学生运动报告,为大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这次会议上,他被当选为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长,并且担任了中共全国学联党团书记,成为20世纪20年代中期全国爱国学生运动名副其实的领袖。

从青年学生领袖 成长为卓越军事指挥员

1926年,李硕勋受中共委派到第4军第25师担任政治部主任。这使从小就酷爱军事、希望当一名军人,开始了步入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军事生涯。

李硕勋和师长李汉魂奉国民政府调令,率25师73、74团从武汉到达河南驻马店后。他们与奉军第12旅在上蔡发生激战。李冒着枪林弹雨亲临前线,鼓励将士发扬猛打猛冲、英勇作战精神,坚决歼灭来犯之敌,把12旅死死围困在上蔡城。

一天凌晨,李硕勋率领73团从西洪桥出发,以优势兵力猛攻位于张庄附近的敌炮兵阵地和指挥所。数小时后,敌防线被全部突破,敌人溃不成军。李带领部队一鼓作气,又在上蔡以南十里铺一带,一举击溃来援的段国璋部,尔后与部队合力进攻上蔡。上蔡守敌已成瓮中之鳖,见大势已去,全部缴械投降。

南昌起义前夕,周恩来就派聂荣臻到25师驻地马回岭部署起义。李硕勋等按照“前委”的部署和指示,沿南浔铁路向南昌开进。他们到达南昌,编入以叶挺为军长、聂荣臻为党代表的第11军,仍沿用第25师番号,由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任党代表、兼任书记等职。

南昌起义后,由于形势所迫,起义部队决定南下。部队要开拔了,可赵君陶怀有身孕,又身患有病,不可能随队行军。李硕勋只好安排妻子迅速离开南昌,返回上海。队伍开拔前一天的晚上,赵对丈夫说,你放心去吧,我会坚强的,要不是我怀有身孕,行军不便,我真想与你们一道出征。第二天一早,李告别妻子,带部队南下。

25师这次南下担任后卫,他们撤出南昌后,沿着江西东部的山区,冒着酷暑盛夏行军,先后经抚州、石城向南挺进,日夜兼程,奔赴起义军大部队所在地瑞金。

起义军占领瑞金之后,敌军南路总指挥钱大钧部集结于会昌一带,桂军黄绍约7个团聚集在附近的白鹅墟一带,成掎角之势,企图狙击起义军。“前委”当即决定:集中兵力,消灭会昌之敌,再挥师南下广东。

李硕勋、周士弟接到战斗命令后,他们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人不停步向会昌进发。当他们与周恩来会合时,周看着他们风尘仆仆、满身泥水时说:“部队很疲劳了,可是会昌一定要打下来,你们有没有信心?”李硕勋他们当即表态:“我们向党保证,一定打下会昌!”

会昌战斗打响了,激烈的战斗从早晨一直进行到中午,双方呈胶着对峙状态。李硕勋的部队开进会昌城时,听到激烈的枪炮声,他就迅速下达了战斗任务,将师指挥所移至前线,指挥部队采用迂回包围、两面夹击的战术,灵活机动地向敌军发起阵地攻坚战。敌人遭遇猛烈的攻击就开始溃退。下午4时,终于攻下了会昌城。

打下会昌城后,部队本来按原计划应该翻越广东、江西交界的筠门岭,然后下惠州占领东江流域。但考虑到会昌一战下来伤员很多,而筠门岭山高路险,带着众多伤员行军困难、运输不便,给养也成问题,于是做出了向福建挺进的决定。

25师到达广东省大埔县的三河坝。三河坝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若敌人居高临下发起进攻,起义军只能背水一战。起义军到达这里后,主力部队由周恩来、贺龙等率领,直奔潮州、汕头。而李硕勋率领的部队则留在三河坝,以牵制、防御梅县和闽西方向的敌人,掩护主力攻取潮州、汕头。

李硕勋在当地农民和船工的帮助下,挥师渡河,在三河坝对岸构筑工事、布设防线,倚仗着奔腾湍急的江河天险,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在会昌城被打败的钱大钧部,收集残兵败将,补充新兵,增强援军,于10月1日向留守在三河坝的25师发起了攻击。李硕勋冒着枪林弹雨,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次日,钱部经过几次强攻不下,请求增援。下午大批敌军从梅县方向进入三河坝。

当天晚上,几十只船满载敌兵,企图偷渡登岸。见状,朱德、周士第和李硕勋部署部队先不要开枪,待敌船划到江心、实施“半渡而战”。

第二天拂晓,茫茫大雾笼罩着大地,数十步外不见人踪影,只听江水声。敌人组织了强大的兵力,破雾过江。幸好起义军早有警惕,打退了敌人潮水般的冲锋,保卫了阵地。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经朱德、李硕勋、周士第研究,决定不再硬拼,迅速转移部队。于是,25师边打边撤,摆脱了敌军的追击,往东南方向开拔,与主力部队会合。

为了解决革命前途和部队向何去的问题,朱德在茂芝主持召开了会议。李硕勋、周士第等20多名军官参加了这个重要军事会议。他们在深入分析敌我情况后,做出了“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军事决议。

当日,李硕勋跟随朱德率领的第一师从茂芝出发,向湘南进军,后与党失去了联系,部队就像一群孤儿东撞西碰,缺粮没药,饥寒交迫。鉴于李曾在上海学习、工作多年,具有战斗经验。朱德就当即决定,派李专程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部队情况,请示今后行动方向。

1927年10月下旬的一天,李硕勋经过一番化装,打扮成商人模样,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部队,告别“铁军”,奔赴上海寻找党中央。谁知这一别,竟成他与“铁军”的永诀。

李硕勋日夜兼程到达上海后,就向党中央汇报了部队在赣湘粤艰苦转战的情况。党中央根据当时情况,决定把李留在上海工作,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浙江省委常委、代理书记等职。

在周恩来、邓小平等的直接领导下,李硕勋组织发动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和战斗。他用“铁军”指挥官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直接领导国统区的武装斗争,战斗在白色恐怖的核心地带……

一次,李硕勋得知江苏省委秘书处被“捕探”发现,仍奋不顾身赶去收藏秘密文件,在阳台发现自己被包围时,就跳到邻楼才得以脱险。他因过去是学生运动中的风云人物,认识他的人很多,其中有人已经叛变,此时上街活动很危险,他却全然不顾,经常乔装打扮后日夜外出。他在白区领导的武装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反革命势力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打破了反动派的严密封锁,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

1930年李硕勋任中央军委委员,在江苏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农村暴动,还在上海各区委内建立了武装组织,并向部分工人纠察队员发武器,对敌特和叛徒形成了有力震慑,为保护党的地下组织功不可没。

1931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李硕勋去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政委。李从上海踏上了驶往香港的客轮。当时,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设在香港。他到达香港时,因为工作需要,党中央把他留在香港工作,任命他为广东省委、军委书记。

李硕勋在香港时患病在身,他一边治疗,一边仍以惊人的毅力,领导开展当地的革命斗争……

告别“铁军”去海南 成了不灭的浩然英灵

1931年夏天,在上海阳翰笙的家门前,来了两个客人,一个妇女牵着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她的脚边放着两只行李箱,是从上海火车站叫一辆黄包车拉过来的。

此时阳翰笙正欲出门上班,听到有人敲门声就顺势打开家门,惊喜地看见来了两个贵客:“君陶,没想到是你呀,快请进门。”阳翰笙热情地把弟妹和侄儿领进家门。

“唐棣华,你快出来看谁来了?”阳翰笙兴奋地喊妻子。听到喊声唐棣华赶紧迎了出来。她惊喜地看到是上海大学的同学赵君陶来了,就立即伸手提起地上的行李箱:“君陶,我好想你哟,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小男孩先是怯生生的,站在客厅里一动不动。唐棣华就伸手去搂抱他:“小鹏长得好乖啊,唐阿姨抱抱。”唐棣华就弯腰抱着小鹏,可他有点认生,从唐的怀抱中挣脱出来。

安顿好了赵君陶和儿子,吃了午饭后阳翰笙就外出办事了。她们两个同学、好朋友就拉开了家常。

“硕勋现在哪里?”唐棣华问。

“他调到香港去工作了,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我们是从北京来的,来上海转道乘船去香港。”赵君陶说。

“对了,硕勋去香港时来看望过我们。那天他们两个男人聚在一起,还把欧阳喝得醉醺醺的。”

“硕勋到了香港后,带信叫我们去看他,我更渴望一家人团圆。”

“这就对了,能过去同硕勋生活在一起,你一方面照料孩子,同时也可以照顾他。他们为了革命,每天都在奔波,真是很辛苦的。”

傍晚,阳翰笙才回到家里,看到赵君陶及孩子,他十分欣喜:“去香港的船票我已经给你们订好了,明天的。”

第二天早上,他们夫妻带着欧阳小华,将赵君陶及孩子送到外滩码头港口的趸船上,两个好朋友好姐妹依依不舍地道别。唐棣华仍然站在那里目送着她们上船。

阳翰笙将她们母子送上船。他一手提个行李箱,到了船里把行李放置客轮上,把她们安坐好就准备下船了:“君陶,你到了硕勋那里,一定要好好照顾他哟,他的身体不好,就辛苦你啦。请你转告他,一定要先把病治好,才能更好地为革命工作。对了,你一定要代我向他问好,祝福他早日恢复健康!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你们两个兄弟感情深厚,令我感动。”赵君陶与阳翰笙分别时,不禁两行眼泪从眼眶里流了下来。见状,阳翰笙索性转身就下船了。因为,他最怕女人流泪了。

赵君陶起身目送着阳翰笙下船的背景。她不知道这次与他们分别后,又到何时才能相见?

呜——船起航了,坐在船舱里的赵君陶眼噙泪花,抱着小鹏,朝他们不停地挥手。待阳翰笙一家人离开趸船后,赵君陶才坐定船舱里,开始憧憬与丈夫团聚的幸福……

7月1日,李硕勋在香港码头接到赵君陶和儿子,兴奋地说:幸好你来了,如果你们来迟了,我就已经到海南去了。他把妻子和儿子接到在九龙中共两广省委军委机关住下。赵临时担任省委军委秘书。一家人在一起过上了团圆幸福、快乐生活的短暂日子。

赵君陶母子到香港同李硕勋团聚生活还不到两个月。李的身体还没有痊愈,他就决定去广东省内最大的苏区琼州(今海南岛),策划组织开展游击战。

1931年7月,李硕勋临行琼州时,赵君陶虽然感到丈夫此去凶吉难卜,但她还是强忍内心不安,抱着3岁儿子李鹏,前来香港码头为丈夫送行。夫妻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10月初,赵君陶从上海去香港4个月之后就返回了上海,又带着儿子来到了阳翰笙的家。

唐棣华见赵君陶满脸憔悴、身心疲惫的样子,比几个月前消瘦了一圈。小鹏也闷闷不乐地依偎在她妈妈的怀中,欧阳小华叫他出去玩,他也摇头不肯。

唐棣华见到她们这个模样,满腹疑惑,这母子俩不是说到香港硕勋那里去吗?咋才4个月就又回来了?但看到她们忧伤不快乐的样子,唐也不好贸然询问原委,马上端来热水请她们洗脸净手,让她们上楼到卧室里先休息,自己则到厨房去准备最好的晚餐。

自从李硕勋调到香港后,阳翰笙就没有得到李的任何消息。这天黄昏时,他回家后听妻子说赵君陶母子从香港转来了。他很高兴,紧接着隐隐觉得情况有些异样,但他没有说什么,只好帮助妻子摆好饭菜,才叫客人起床下楼吃晚饭。

他们在一起吃晚饭时,阳翰笙明显感觉赵君陶的情绪十分低落,也不愿意开口讲话。他以为是赵坐船晕船,或许是在香港时他们两口子闹了别扭,赵生气而走的。

待小孩们都去卧室睡觉了,3个大人才回到客厅,摆谈起分别后的一些事情。赵君陶突然从衣包里拿出一封信,递给了阳翰笙。阳翰笙接过信一看——

陶: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勋。1931年9月4日

“这是这么回事哟?君陶,你快说呀?”阳翰笙看过李硕勋写给赵君陶的信后,方知硕勋被捕遇难了。

“硕勋已经牺牲了!”赵君陶说了这7个字时,就再以忍受不住“哇——”地痛哭起来。

“什么?你说硕勋已经牺牲了?”阳翰笙和唐棣华两人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同时发出怀疑的怒目。

“9月5日,硕勋在海口东较场被敌人枪决了。”赵君陶说完这句捂在胸口的话后,她像终于得到了释放,更加“哇哇哇”地放声恸哭起来。

他们知道了李硕勋英勇就义的不幸消息,阳翰笙一下子就瘫软了,双手紧紧捂着头顶,发出了一个男人“呜呜呜”沉痛悲泣的哭声。

唐棣华也是满脸泪水。她来到赵君陶面前,几乎是跪在地上,搂抱着自己的姐妹,想用自己的身体为其分担一些悲痛,两人搂在一起,放声哭泣起来,让泪水释放出心中的悲凉……

阳翰笙深深地垂下了自己的头,眼泪从眼眶中喷涌而出,串串滴落到自己的大腿裤子上,一会儿就打湿了一大片。仿佛世界在他心中一下子垮塌——老乡没了!同学没了!兄弟没了!战友没了!

万分悲痛的情绪,从低谷慢慢回升。他们3人哭累了,释放完悲哀的苦水,过了良久,阳翰笙才从赵君陶泪眼婆娑的讲述中,得知李硕勋英勇就义的一些细节。

李硕勋在海口下船后,住进秘密联络的旅社准备接头时,因被叛徒出卖,他不幸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后,因自己的身份已被敌人所知,为了保护组织的安全,他“自认不讳”。他自知敌人手辣心狠,为了不连累家乡亲人,他改名李世勋,改了籍贯地址,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在狱中,李硕勋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打得皮开肉绽,腿被打断。但他毫不动摇,立场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贰,誓不降敌。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英雄豪气。

9月4日,李硕勋在即将慷慨赴义的前夕,从狱警那里要来笔墨,在一张信笺上匆匆给妻子写下遗书。这封遗书几经周折,终于送到还在香港的赵君陶手中。

9月5日,腿骨被敌人打断了,无法行走的李硕勋被国民党用竹筐抬到海口市东较场刑场。英勇就义前,李硕勋大义凛然,振臂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壮怀激烈的口号声震荡碧海蓝天。一代英豪,壮烈殉国,英名永忆,浩气长存。

李硕勋以28岁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