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准备大干
第九十五章:大发展
省里专项检查组来了,到了开发区一看,里面光秃秃的,什么厂也没有。
组长当时就说了,这样的开发区严重浪费资源,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陪同的李二海赶忙说:“我们县里最近一直在跟进开发区这个事,已经有了项目,不会超过一个月就进场了,还望领导给宽限几日,不能让我们辛辛苦苦搞来的项目再搁浅。”
检查组组长说:“我们现在下来调查,是先摸个情况,结果要等到一个月后才公布,李县长,不是我们为难你,而是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一位副组长是个戴眼镜的女士,她说:“李县长,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你在一个月内有厂子上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二海心想,刚才我说有个项目,那还是吹牛呢,哪来的项目哟。看来,必须在一个月内找来项目并进场,否则,温定县经济开发区将不复存在了。
全省各县区经济都不行,很多县区的开发区和温定是一样的,只是圈了地,打了围墙,竖了牌子,其它的,基本没有了。
正因为如此,省里的要求也很低,只要有一个正规厂子存在,就不予撤并。
现在,李二海真是脑壳疼,省道那个四千万,和开发区至少一个厂子入驻,这都是火烧眉毛的大事,在这个基本上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想拉个项目,比登天还难。
先前那个老二厂的招商,纯粹是人家白小姐帮的忙。
唉,县长真的不好当!
不好当,但更要当好。
当初到县委办第一天,季柱大会发言稿丢失,李二海江湖救急为陈冰所写的《温定县农业发展及旅游规划》,那个稿子季柱相当满意,也是自己进入政界的敲门砖。
不过,当时想法再好,哪怕是鸿鹄之志,也是空想,自己没那个条件去实现。
现在自己当上了县长,条件就具备了。
重新取出那份规划,从头到尾反复研读了几遍,李二海便开始佩服起自己来,当初胆子真大,初来乍到的,竟然就懵懵懂懂地随手成就了一篇县域规划,还获得了领导的青睐,得到与会者几乎一致的赞同。
现在回过头来一看,虽然当初这篇稿子明显有稚嫩的痕迹,但总体思路还是非常明确的,建议也是非常超前的。
尽管几年过去了,但全省这样搞的,依然寥寥无几,因循守旧依然是大家的风格。
李二海不想再等了,走在前面,敢为人先,才能有发展的机遇。
温定县没有什么优势,如果有优势,那就是创造出来的优势。
李二海向赵恺汇报了自己的思想,提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
那篇稿子赵恺是知道的,也是十分赞同的,自己做县长时就想过要入手,但总觉得走得太靠前了,害怕有些不合时宜,终是没有动作。
现在李二海再次提起,赵恺心里非常感慨,这小子,当初一个小小基层公务员,已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早就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不错不错。
温定要发展,还真要按李二海的来。
赵恺完全同意李二海的计划。
李二海召开了“温定县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动员会,与会者有县政府全体人员、各部委办局负责人以及各乡镇的乡镇长。
会上,李二海强调,温定县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这事已经喊了不少年,但光打雷不下雨,没有任何动静。现在,这个事情已经提上日程,在一个月内,各乡镇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本年内必须落实在行动上,争取年内有行动,明年有成效,让农民增收,让乡镇增效。明年年底没有落实,或者虽然落实但没有成效的,一一问责。
下边的干部一听就炸了膛,就凭我们县这个情况,还想处处有特色?做梦!
但现在已经作为任务布置下来了,这事不干也得干了。好多人在会场上就开始抓耳挠腮,都是一付为难相。
独有一人,敬佩地看着李二海,信心满满,他就是谢闯。
听到李二海的报告,谢闯就觉得,温定的春天就要来了。
他觉得,各乡镇的发展滞后,其实就是观念落后,农民的思想更加落后,他们还是守着老祖宗的模式,单调地种植些口粮,再没有其他想法。
而在报告中,李二海提出的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之观点,正是谢闯也在想的问题。
现状温定就是这么个现状,要改变这个现状,首先要改变的,是人,是人的观念。
一看会场上其他那些人一脸苦瓜相,谢闯知道,这个事的发展阻力并不小,必须有个人拿得出,打得响。
于是,谢闯主动站起来,做了表态:“李县长,各位领导,我们庆丰镇虽然处于全县末端,但我们也最想打破现状求发展,今天这个报告,对我来说,真是醍醐灌顶,也让我茅塞顿开。我保证,我们庆丰一定会凝神聚力,攻坚克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县里这个任务!”
李二海带头鼓起掌来,下边那些人,也跟着鼓掌,可他们心里想,你个小杆子,大话可说,到时候完不成,大家再看你的洋相。
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是要签军令状的,明年年底完不成任务,屁股上是要打板子的。
散会以后,谢闯去了李二海办公室。
最近李二海遇到了一点问题,尽管有惊无险,可毕竟是弄得满城风雨,谢闯心里也替他抱不平。
作为老同学,谢闯觉得有必要当面和李二海聊聊。
看到谢闯进来,李二海非常高兴,绕过大办公桌,和他一起坐到长沙发上。
秘书侯力群进来,给谢闯上了一杯茶,便退了出去。
李二海伸手一拍谢闯的肩膀,说:“老同学,还是你给力啊,刚才会上的表态,非常及时,恰到好处,不仅是你敲响了庆丰的战鼓,对那些漫不经心的乡镇,也是一种鞭策啊。”
谢闯说:“其实,我是非常赞同你的报告的,我正好也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有启动,现在被你这么一鼓动,我是更加有信心了。”
李二海问:“你是有什么成熟的想法了吗?”
喝了一口茶,谢闯说:“在你们丰南村,山上有几座历史悠久的山庙,还有建国不久修建的战备坑道,这些都是旅游资源,我们如果对它们进行深度挖掘,找专业人员来包装包装,打造一个综合型景区,是不成问题的,只要后期推介得好,经济效益肯定不错。”
李二海表示赞同,他说:“现在全省旅游行业没有发展起来,是重视不够。一般人都认为,旅游业投资大,见效慢,前景不稳定。其实,这东西搞起来,那是一劳永逸的事,以后只需管理管理就行,可是给当地带来的综合收入却是非常可观的,一个游客来了,他要住宿吧?要买门票吧?在山上渴了饿了,要吃喝吧?我们有土特产,可以销售吧?这么一条龙下来,要安排不少人就业吧?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利益。”
谢闯频频点头,一分析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
李二海接着说:“要就不搞,要搞就尽快搞起来,现在是大家都没搞,我们先行一步,没什么竞争,客源不成问题。如果哪天大家一窝蜂地上马开发旅游,那时候就不吃香了。我们先搞,成了气候,作为老景点,还是有吸引力的。”
谢闯真是服了他,好像什么都懂似的,说什么像什么。
中午回了一趟家,和父亲谢桐边吃饭边谈心。
谢桐笑着说:“听说你现在和李二海走得很近啊。”
谢闯点了点头,说:“爸,这李二海不服他不行啊,人家考虑事情都是高瞻远瞩,干起来又是痛痛快快的,我考虑过了,这就是格局。”
看着儿子能说出这一番话来,谢桐觉得,他真的成熟了,心下非常高兴。他说:“格局就是眼界,一个人,如果总是盯着脚面,那他的格局怎么会大呢?如果总是昂首挺胸的,这样的人,才有眼界,也才有格局。”
“李二海虽然出身贫寒,但此人胸怀大志,看问题能洞察要害,思想放得开,思维不僵化,这样的人,天生就是做干部的料子。”
“其实,你谢闯出生在我们家庭,本应受到官场的熏陶,这些基本素质也应该是在高位的,但从你工作以来,没什么大的建树,那就说明你的格局太小。”
谢闯很是同意父亲的说法,确实没法和人家李二海再比,起点比人家高,但现在已经被人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他说:“父亲,我现在非常崇拜李二海,现在就把他当作自己的目标,跟着他干。今天开会,李二海要搞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我很赞同,准备在庆丰大干一场。”
谢桐一拍大腿,兴奋地说:“这就对喽。跟着李二海后面干,至少你能学到东西。乘着这个机会,你要把项目好好搞起来,不要单干,不要蛮干,有什么事要和李二海通气,懂吗?”
谢闯终于明白父亲谢桐是如何一步步从基层干到县人大主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