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编年(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清世祖顺治十年 南明永历七年 鲁王监国八年 癸巳 1653年

钱澄之41岁。

按:张舜徽《潜虚先生文集》说:“桐城经学文章之绪,开自钱澄之。方苞与名世继起,有志昌大。而学问识力,皆不逮澄之远甚。名世与苞,治学途径,又有不同。苞勤于治学,于《易》、《春秋》,训诂不依傍前人,辄时有独得;而名世平居好言史法,每论古人成败得失,往往悲涕不能自已。”(《清人文集别录》卷四)。

按: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七十五节说:“桐城文何以能成派?桐城文之成派,即因桐城文人之论有其一贯的主张之故。清代文论以古文家为中坚,而古文家的文论,又以‘桐城派’为中坚。有清一代的古文,前前后后,殆无不与桐城生关系。在‘桐城派’未立以前的古文家,大都可视为‘桐城派’的前驱,在‘桐城派’方立或既立的时候,一般不入宗派或别立宗派的古文家,又都是桐城的羽翼与支流。由清代的文学史言,由清代的文学批评言,论到它散文的部分,都不能不以桐城为中心。”(新文艺出版社1954年)

姚士晋卒,后,姚鼐作《姚休那先生墓表》。

戴名世(—1713)生。

按:戴名世生于安徽桐城。“吾戴氏系出微子,为神明之胄,支裔最为蕃昌,蔓延于天下而莫盛于新安。吾桐之戴迁自新安,已三百余年于今。家世躬耕读书,仕宦皆不显,而十余世谱系皆存。”(戴名世《戴氏宗谱序》)戴名世之嗣子梦沧有《仓前墓记》,记戴氏迁居桐城之地点,曰:“戴氏始迁居东郭之仓前,遂相沿曰仓前戴。仓前者,合族发祥之始基也。自二世祖仕谦开葬于兹,三世祖祯公及四世祖子璋,并子琼、子瓒、子珉、子□,五世祖文杰、文清诸公俱葬于兹,因为住城,而六世、七世补葬者,不可胜举。”八世祖曰时章,时章为名世高祖。时章有四子:震、露、霄、霖。九世祖曰戴震,为名世曾祖父。戴震,字东鲜,号孟庵。震有兄弟四人,他与仲弟露、叔弟霄,皆年逾弱冠而入县学为诸生,文名藉甚,一时比之为“王氏三珠树。”震有二子:宁、宗文,宗文早卒。十世祖曰戴宁,为名世祖父。戴宁,号古山,有文名,曾任新淦县令、抚州乐安县令。宁有四子:硕、磻、砢、岷。十一世祖曰戴硕,叔父曰戴磻。其父戴硕,字孔万,诸生,担囊授徒庐江,于康熙十九年客死舒城陈家洲,尝为诗百余卷。硕生子二,长名世,次平世,女三。硕妻,名世母方氏也,“为方苞从姑母。温恭贤淑,年十八归戴氏,敬事舅姑,敬礼夫子,和睦家人,内外无闲言,姻娅族邻,群奉为女宗”。田有与望溪(方苞,字望溪)系姻亲关系而长后者15岁,故戴公为表兄,方公为表弟。至名世辈业已第十二世矣。长子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因家居桐城东北之南山冈砚庄,后人遂称“戴南山”,晚年自号“栲栳”,后因南山集案,其作品遭禁毁而世称“宋潜虚”。名世无子,叔父磻有六子(辅世、传世、安世、经世、济世、卜世);辅世(堂弟)为长且与名世最善。从《桐陂赵氏宗谱》知,名世有一女为好友赵良冶第四子之妻,生于康熙二十三年,死于五十九年。名世先后有两妻一妾,俱无子,仅一女。从梦沧于《南山集》案中幸免于难推测,其为名世之嗣,盖为其死后所追认(石钟扬《戴名世家世考》)。

按:黎庶昌为“补姚氏姬传《古文辞类纂》所未备”,于光绪十五年编成《续古文辞类纂》,实为桐城派文章源流汇集。上编收先秦两汉之文,下编收“方(苞)、刘(大櫆)前后之文”(240多篇)。其中戴名世的古文即有六篇(“书说类”收《答伍张两生书》、《与刘言洁书》,“传状类”收《王养正传》、《一壶先生传》、《画网巾先生传》、《薛大观传》),戴名世本当立于“桐城派”作家之林。

按:宣统二年,上海扶轮社将戴名世与方苞的文章汇为一集,名之曰《方戴合钞》,使长期被罢黜文名的戴名世,取得与被奉为“桐城派”创始人的方苞并驾齐驱的历史地位。

按:梁启超说:“他(戴名世)本是一位古文家,桐城派古文,实推他为开山之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按:柳亚子说:“戴氏与方苞齐名,为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开山鼻祖,论者谓其才学实出方苞之右。”(《南明史料书目提要》)

按:戴名世是桐城派先驱,因后来发生了“《南山集》案”,戴名世被杀,方苞亦受牵连,所以桐城派后学就不再提及这位先辈了。近年学界对戴名世在桐城派中的地位重新做了评价,将其列为“桐城四祖”之一,故本书从其生年开始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