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未离海底千山墨

被十文钱打发的英雄汉

赵匡胤按照父亲的嘱咐,径奔复州而来。

复州防御使王彦超,曾和赵弘殷一同驻守岳州,是对过眼神的哥们儿。王彦超十二岁开始行伍生涯,刀枪丛中拼杀出一条血路,不仅战功赫赫,而且为人谦和,善待下属,口碑挺好。

赵匡胤交了父亲的亲笔信,这信果然管用,王彦超出面接见了他。

王彦超只比赵匡胤大十来岁,长得高大威猛,不怒自威,赵匡胤忍不住在心里点了一个赞。

王彦超颇能识人。他眼里的赵匡胤,是个颀长健壮的小伙子,相貌堂堂,龙行虎步,这么出挑的青年,就算把他扔进一万个人里面,依旧挡不住他的勃勃英气。

这种挡都挡不住的英雄气,如果是装的,能装得这么像,那一定是大恶。如果是真的,那定是大英雄,注定不走寻常路,将会是一条倒海翻江的蛟龙。王彦超一直跟随后唐魏王李继岌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战功显赫。本想着能出人头地,谁知李存勖死于兴教门之变后,本来有望继承皇位的李继岌立时四面楚歌,手下亲随四散逃命,只有他王彦超不离不弃。直到李继岌被杀,王彦超万念俱灰,出家修行,后来在师父的劝说下还俗,才一步步做到复州防御使。复州这个小地方,地瘠民贫,他当下不过是将其作为栖身之地安身立命而已,而眼前这个赵匡胤,他不待在到处是机会的京畿之地,反倒跑到这小地方求出身,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再说了,如果这青年是大恶,他不能容;如果这青年是真英雄,他这小地方也容不下。既然是要得罪人,还是得罪在一切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吧!

想到这里,他拿出一千钱,送到赵匡胤跟前,说:“我这里地瘠民贫,实在没有好的机会供你施展,你还是到其他地方去试试吧!”

说完站起身,手一抬:“送客!”

赵匡胤连一句话都没轮上说,就被送客,“嗖”的一下,脸涨了个通红!

他更接受不了的是眼前的一千钱,当时物价飞涨,一千钱只能抵原来的十文钱,勉强够买三四个馒头,也就能顶两顿饭。

面对这样的轻蔑,赵匡胤却没有半点勇气拒绝,一是他的肚皮真的饿了,很需要这一千钱买馒头充饥,二是他还要顾及王彦超与父亲的关系。

他拿过这一千钱,头也不回地出了王府。

他出门就去了随州。

随州刺史董宗本,也是赵弘殷的知交好友。

董宗本人不错,一眼就喜欢上了赵匡胤,不仅让他住在家里,还马上给他在兵营派了个活儿,守城门,兼着当教习,教兵丁武功。

随州兵营清一色的本地兵,二愣子、三青子扎堆儿,听说来了新教习,一口的京城官话,虽然人高马大看着威风,但这些二愣子、三青子没有一个肯服气的。也就一会儿工夫,这帮小子装作自来熟,赵匡胤往那儿一站,他们马上围上来,凑着个大笑脸,一个接一个说想“练练”。

练练就练练!赵匡胤把齐眉棍往边上一搁,捋起衣袖,不想多费劲,直接给他们来了个“群练”,那些应手招式一群兵弟弟都还没看出个子丑寅卯呢,一个接一个直接就趴地上了。

这一练很有效果,满满一营兵马上服服帖帖的,懂规矩、讲道理了。

拳头下的道理,自然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大哥了。

赵匡胤当起大哥来很习惯,像是又回到洛阳夹马营当孩子王。但他一回董家,就在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那儿碰了个硬钉子。这董遵诲跟赵匡胤同岁,也是在舞枪弄棒中长大,一身好功夫,十分自负,加上又是刺史的独养儿子,上下人等无不让他三分。他还是随州军营的牙校,整个军营都对他服服帖帖。这天他有事不在军营,回到营中听说整个军营全让赵匡胤“练”服了,就像自己碗里的一块肥肉被另一双筷子挟走,他心里特别不舒服:你赵匡胤不就是我爹收留的流浪汉吗?竟然到我的地头上撒野了!

后来,只要他在军营里,就处处跟赵匡胤作对,能让赵匡胤多别扭就让他有多别扭,还要让赵匡胤把所有的别扭全搁心里压着。

有一次,董宗本来兵营开会,会上赵匡胤刚说了两句,董遵诲马上跳出来反对,赵匡胤据理力争,他就嚷嚷着硬找碴,董宗本提醒他注意态度,这小子竟然袖子一甩就走了,连他爸也一起晾了。

这天早上,董遵诲来到随州城门口,登上赵匡胤看守的城楼,一副故作神秘的样子,对赵匡胤说:“真是奇了怪了,我昨晚做了一梦,梦到你看守的这座城楼上空,盘旋一条黑蛇,招来黑压压一片黑云,我拿箭射那黑蛇,那蛇却化作一条巨龙,要来吃我,差点吓死我了!你帮我解解,这到底是个什么梦?”

赵匡胤当然明白,董遵诲说的黑蛇指的是自己,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董遵诲这是嫌自己碍了他的大事呢!这人器量如此狭小,既然不能相容,就把随州这片天让给他吧!

回到董家,赵匡胤收拾好行装,向董宗本一揖到地,感谢他的收留之恩,只说自己另有所求,出了随州,来到岳州。

贩藕识英雄

赵弘殷曾做过岳州防御使,在当地官声颇好。

赵匡胤本想凭一身武艺博取功名出身,不想连连碰壁,进入岳州后,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栖身之所,无奈之下,弄了辆独轮车,在岳州城乡跑起了买卖。

至今,当地还有很多关于赵匡胤的传说和遗迹。

这天,赵匡胤来到岳州北部的一个村子,村里有座大庙,供奉的是轩辕黄帝,黄帝身披黄袍,犹如金身,村民就将这庙称作“金神庙”,村子跟着叫作“金神庙村”。

时值大暑,赵匡胤走得一身大汗,便坐在金神庙前一棵大树下乘凉。他看到田里禾苗枯萎,土地龟裂,一副大旱模样,就拦住路上一位老者打听。老者摇摇头,说:“已经一个多月未下一滴雨,再不下雨,庄稼都要干死,今年就是大荒年喽!”

赵匡胤问:“一点办法也没有吗?”

老者接着摇头:“种田人靠天吃饭,能有什么办法?十年难成庄稼汉,一年做成个买卖人。我们种田人,苦啊!”

赵匡胤说:“我有办法让老天下雨!”

老者忙问:“贵客有何高招?”

赵匡胤指着眼前的金神庙,气不打一处来,说:“把庙里的金神抬出来,抬到太阳底下暴晒,他是黄帝,权力很大,把他晒热了,自然会上天去行云布雨!”

老者吓了一跳,双手直摇:“使不得!使不得!他老人家是保一方平安的大神,怎能惊动!”

赵匡胤二话不说,直接走进庙里,凭着一身力气,把那尊金神扛了出来,放在了太阳底下,对老者说:“他安享百姓香火,却不保地方风调雨顺,晒的就是他!你快叫四个汉子来,把这不尽天职的大神抬起来游街示众!”

老者想不到这外来客如此胆大,细想他的话也在理,便回村喊来了四位小伙,将金神摆在一张八仙桌上,绕着村子,在大太阳下足足走了快两个时辰,才把大神搬回庙里。赵匡胤对神像说:“挨晒的滋味好受吗?再不下雨,明天晒你一整天!”

真是奇怪,晌午一过,天上竟然真的下起了瓢泼大雨,禾苗立竿见影马上返青,四望之地,一片青葱!

全村百姓好不欣喜,直把赵匡胤当作神,请他进祠堂做客,端出金神庙村特有的金神油条请赵匡胤品尝。饿极了的赵匡胤大快朵颐,连连称好!

次日一早,赵匡胤辞别时,金神庙村全村出动,一齐欢送贵客。他们在村里挑选了八名男童,身穿华服,作各路神仙装扮,抬在八仙桌上,浩浩荡荡地把赵匡胤送出去很远。

后来,金神庙村把这个欢送仪式保留下来,经过发展,形成一种名为“抬故事”的民间风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金神庙村必会发起“抬故事”,二十多张八仙桌上,分立各色人物,形神兼备,统领者必是“赵匡胤”,浩浩荡荡地走街串巷,热闹非凡。

这件事也让赵匡胤印象深刻:原来老百姓如此淳朴,只要帮他们实现一点小愿望,他们就能把你当神来敬!

从此,善待百姓的心愿,就在赵匡胤心里扎了根。

这天深夜,在外行走了一天的赵匡胤回到住处,饥肠辘辘,便到街上找吃的,但大多数店铺已经打烊,只有不远处一简陋的食肆还有微光。他上前一看,店家正在收拾,见赵匡胤进来,忙说:“客官,实在抱歉,小店要打烊了。”

赵匡胤饿得很,便说:“不论好歹,你给我做点,能充饥便好!”

店家好心,见全天食材差不多用光,只剩几片莲藕、一点面糊和肉末,便将莲藕切开,把肉末夹在藕片之间,裹上面糊,放入油锅煎好,端给赵匡胤。赵匡胤一口下去,唇齿生香,一时风卷残云,把满盘莲藕吃了个精光,连嘴都顾不上擦,就问店家:“你这莲藕做得实在好吃,这菜叫什么名字呀?”

店家临时凑合着专为赵匡胤做的,哪有什么菜名,就随口说:“就叫‘藕夹’吧!”

从此,藕夹成为湖北孝感的一道民间小吃,流传至今。

吃了藕夹,赵匡胤干脆做起莲藕生意,用独轮车贩卖岳州莲藕。

这天,外地来了个大客户,专收岳州莲藕,出价公道,而且有多少就收多少。赵匡胤推着独轮车,一趟接一趟给这位大客户运莲藕,脚不沾地般一路小跑,旁人一天运个六七趟,他少说也要运个十来趟。这客户见他这样能吃苦,不禁多看几眼。

晚上,累了一天的赵匡胤到一间酒楼吃饭,进门便见那位客户坐在里面。正巧那位客户也看到了他,便站起来朝他招手,请他过去。

赵匡胤过去,作了一揖,客户说:“我正好一人,我们一起喝个痛快吧!”

赵匡胤见此人气宇轩昂,浑身无一丝商人气,反倒隐隐然透出一股豪迈,让他觉着亲近,也不客气,打横头坐下。

原来这客户姓郭名荣,从山西来岳州,做南北货生意。他问赵匡胤:“我见你干活肯下死力,赚的是辛苦钱,却大大咧咧毫不在乎蝇头小利,很不一般呢!”

赵匡胤道:“我只想挣些盘缠,多些历练。”

郭荣一听,来了精神:“兄台只想挣盘缠历练,莫非志在四方?”

赵匡胤点头称是,将在复、随二州的遭遇顺便说了。

郭荣点头,说:“天下向来不缺英雄,是英雄缺了出头天!”

他又问赵匡胤:“英雄多起于草莽,初时,也能一呼百应,但多像一阵风,狂飙一过,便寂然无声,能成大事者,终究寥寥无几。岳州莲藕,天下一绝。藕是何物?荷之根也!荷上承雨露,下扎泥实,所以叶茂根深,乃成其大!观天下英雄者,个个豪迈,多能气贯长虹,然气虽满,根未实,所以难成其大!”

赵匡胤问:“敢问英雄根从何来?又如何化根成藕?”

郭荣端起杯,跟赵匡胤一碰,手在头顶画了个大圈:“天下就是英雄的大池塘,百姓便是池底泥,英雄生根,当生于天下百姓。知百姓根,学百姓智,惜百姓食,怜百姓苦,更要安百姓命。如此,方能根深叶茂,成为大英雄!”

赵匡胤站起身,长揖及地,道:“今日聆听高论,茅塞顿开!”

郭荣连忙起身还礼。

赵匡胤道:“功名富贵,不过狂飙卷地,终不可恃。唯有为天下苍生,扶危济困,方为大英雄、真豪杰。立志当立天下志,求名当求万世名!”

郭荣大赞。

两人谈得好不开心。赵匡胤问郭荣:“足下谈吐不凡,定非凡人,怎会甘于经商呢?”

郭荣笑道:“家父乃行伍之人,常年在外带兵,少问家事,一大家子经年累月,坐吃山空啊!没法子,我只好出来做点买卖,补贴家用!”

赵匡胤好生佩服。当下带兵在外的人,谁不是家财万贯、财源滚滚。这郭家竟然只凭以前积蓄养家,用度不够要靠经商贴补,这样的人品襟怀,真是了不得!

这位郭荣,便是后来的后周世宗柴荣,他和赵匡胤在岳州的相识相会,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双龙会”,为后来的历史进程打下深深的伏笔。

襄阳奇遇

岳州的经商生涯,让赵匡胤更接地气,更加懂得底层百姓的生活疾苦。

后来,赵匡胤离开岳州,又来到襄阳。

在襄阳徘徊多日,没有找到能让他留下的地方,还花光了盘缠,他又到了吃了上顿缺下顿的境地。

襄阳往北,不远就是开封,不几日就能回家,这不是他的选项。

往西北或西南,是后蜀,他细细打听过,蜀地虽富,但从上到下,全是小富即安的心态,这样的小日子不可能长久,更不是有作为的地方。

返身向南,南平国倒也不远,但不过是弹丸之地,国王高从诲人称“高无赖”,靠着偷偷摸摸当强盗混日子。

楚国刚死了皇帝马殷,几个儿子为争皇位斗得热火朝天,你死我活。

再往南是南汉,版图不小,国力也不错,但皇帝刘是个奇葩,只用阉人治国,戾气盈天。

东南两国倒是很有实力。南唐要疆域有疆域,要财力有财力,自西晋末年衣冠南渡起,南朝人文风物就不输中原,残唐之后,更超拔于中原之上,接续传承。但徐温弑杨渥,徐知诰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掏了他的老底,这种乱乎劲儿,也不比中原好多少。

吴越国也是富庶之地,国泰民安。但大老远的,不论中原王朝怎么迭变,每朝新立,都是忙不迭地上表祝贺,俯首称臣,分明只想做关起门来睡太平觉的富家翁。

真是四顾茫然。

但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得填饱肚子。

赵匡胤在襄阳得到一位僧人指点和帮助的传说见于典籍,这次奇遇,是赵匡胤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经历。

传说讲的是赵匡胤扛不住饿,翻墙进入襄阳城北一座寺庙里偷吃莴苣,被寺里一位老僧人发现。老僧人慈悲为怀,把赵匡胤引进厢房,拿出几块菜饼,一碗热水,招待赵匡胤。

赵匡胤感谢僧人相助,僧人却说:“施主宅心仁厚,老僧好生佩服!”

赵匡胤以为老僧在嘲笑自己,刚要说话,老僧便摇手止住,说:“施主长得魁梧壮硕,久饿后步态仍坚稳如山,必非凡人。以此身手,不要说果腹之资,就是万贯钱财,施主只要心里动了念头,只怕容易得很。”

赵匡胤哈哈大笑:“不论这世道多没规矩,我坦荡做人,从来都讲道理。”

老僧抚手称善:“施主有此胸怀,将来大富大贵,不可限量!”

赵匡胤肃然说:“一个人的富贵,能守多久呢?后唐董温其当镇州节度使没多久,就有了万贯家财,可后来部下秘琼杀了他全家,把这笔财产据为己有。但汴州节度使范延光又杀了秘琼,抢了这笔不义之财。范延光以为这下富贵及身,迁往河阳时,这笔财宝装了几大车,结果又被杨光远派儿子在半路劫了这笔横财。这世上只要乱七八糟没规矩,钱财带来的富贵,跟灾祸是一样的!”

僧人摇摇头说:“自安史之乱,至今快两百年了,天下越来越没规矩!无权无势的升斗小民还能守守老规矩,讲点小道理。谁要是有权有势有拳头,都不肯守规矩,讲道理!”

赵匡胤说:“先是烂了规矩,然后才不守规矩。要让天下太平,先得有人出来立规矩,再让人人守规矩,讲道理!”

“善哉!善哉!这两百年来,如施主这般有理想的英雄豪杰,为数亦多。但他们不是半途而废,就是获得富贵后,便在快乐温柔之乡忘了初衷。”

“他们何至如此?”

僧人道:“英雄纵使不凡,也经不得各种消磨!纵使他克服了自己的贪念,可跟随他的兄弟,各自的功名富贵都指望在他身上。如果他不能为手下人谋求财富地位,有谁肯为他出生入死?”

这时,赵匡胤话锋一转,道:“要论大英雄,法师便是!脱离尘世,入门清修的一位位高僧大德,都是大英雄!断、舍、离,抛弃人世浮华,清净六根,非大英雄不能为也!然而,你们求的并不是自己的离苦得乐,而是普度众生。这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但是,纷纭尘世,黎民百姓不仅寝食难安,自己的命运也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因此,尘世还需要你们之外的英雄豪杰,敢为天下先,扶危济困,救黎民于水火!”

僧人频频点头:“施主有此胸怀、壮志,就是大英雄!就是活菩萨!将来如能施展抱负,国家有福,黎民有幸!”

接着,僧人得知赵匡胤舍家走江湖的缘由和曲折经历,更为赞赏。又问:“施主下一步,作何打算?”

赵匡胤说:“我一介布衣,只想在天下找一个有抱负的大英雄,以全力助他完成匡济天下的大业,不负平生,也不负天下苍生!”

僧人双手合十,道:“善哉!善哉!愿施主能早日找到心目中的英雄豪杰。但,有一句话,也请施主放在心上:英雄多出于草莽,时势造就英雄!今后,如果有机缘、有时势,特别是苍生有危难之时,施主当见机行事,必要时,一定要想到当仁不让的大道理,还有舍我其谁不甘人后的大气概!仁义,仁义,切不可因小义误了大仁!”

赵匡胤点头称是。

僧人又道:“当今朝廷不断更迭,中原以外又四分五裂,豪强分立。就你看来,天下豪强中,谁最让你佩服?”

赵匡胤将他对后蜀、南平、楚国、南汉、南唐和吴越国各处的观察思考跟僧人细细说了。

僧人点头,说:“这些裂土分疆的豪强虽然相互间征伐不息,但总的来说,不是大乱。他们着眼于保全已有疆域,素无大志,难有作为,都不能作为依附对象。况且国之中枢,素在中原,中原定,天下必安。所以施主着眼处,当在中原。”

赵匡胤又问:“我离开京城汴梁,是觉得那里难有作为。法师以为,我应在中原何处落脚?”

僧人说:“英雄建功立业,应在争锋最锐处。当今之势,内乱之忧、祸患之源,外有契丹,内有河东三晋之地,朝廷用兵,多在此处。”

赵匡胤点头称是:“法师指点极是!我将一路向北!”

僧人留赵匡胤宿了一夜,次日一早,他亲手为赵匡胤烙了一袋菜饼,连着平时积攒的十来贯铜钱,一起交到赵匡胤手上。赵匡胤坚辞不受,僧人道:“施主切勿推辞,这点人情,你若记着,不用记在老僧头上,请记住天下苍生,黎民百姓!”

赵匡胤长揖及地,接过菜饼和铜钱,掉转头向寺外走去。

僧人又叫住他,牵出一头瘦骨嶙峋的老驴,呵呵笑着说:“此驴虽老,还能替替脚力,能为你省些力气。”

赵匡胤不再推辞,牵过毛驴,心里揣着暖暖一团火,一路向北而去。

义送千里

近代专家考证,赵匡胤在投奔郭威前,先在太原投军,随后发生了“千里送京娘”的故事。

赵匡胤按老僧所说,一路向北而行,一口气到了并州。这并州自古以来出了很多皇帝,又称龙城,历代以来,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经常争锋于并州,并州也因此成就不少盖世英雄的功名事业。

赵匡胤一入并州,就发现此地民风剽悍,尚侠好武,很合自己胃口。守并州的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也是当今皇上刘承祐的叔叔。在刘崇的治理下,并州简直就是一座兵城,到处是兵营,时时能听到战马嘶鸣。

凭着一身好武功,赵匡胤很快进了兵营。他一进兵营就很受重用,但他渐渐觉得有点不对劲。在他看来,并州应该是忧患之地,直接面对的是中原大患契丹辽国以及其他蕃落,自古以来兵火不熄,也使并州名将辈出。但现在,并州战备和练兵,好像根本就没契丹什么事,契丹胡骑过来“打谷草”,有些装作看不见,有些花点钱赎回来。主官刘崇倒是经常来军营,很关心军队操练的事,一来就在现场发号施令,老是说:“你们这样不行,郭威一冲就垮了!”或是说:“哪个还在偷懒?难道不怕‘郭雀儿’来摘脑袋吗?”

赵匡胤一打听,郭威和“郭雀儿”是同一个人,离奇的是,他是后汉大将,和刘崇一样,都是皇帝刘承祐的属下。两人同朝为官,刘崇竟然把郭威视作生死大敌,不是私仇,那就是野心了!

对于这种不把国家大敌当回事,一门心思只打自己小算盘的人,赵匡胤打心眼里瞧不起。在这里官当得越大,将来身上要背的锅也越大,只怕拿命也扛不下来。

二话不说,赵匡胤撩脚上驴,走人!他要去看看,让刘崇这样念念叨叨的郭威,究竟有多厉害。

这天,赵匡胤来到河北曲阳,投宿在一座道观,这道观名叫青幽观,住着一位老观主。赵匡胤睡到半夜,突然被一阵女子的哭声惊醒。赵匡胤觉得蹊跷,“嚯”地起身,循声走去,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便一脚踢开传出哭声的小屋房门,里面果然关着一位年轻女子。这女子虽说容颜姣好,但满脸悲戚和恐惧。这时,观主急匆匆赶来,见赵匡胤踢开了房门,急得直跺脚,说:“这咋办!这咋办!祸事啊!”

赵匡胤一把抓住观主,厉声说:“看你道貌岸然,竟然私底下欺良霸女!”

观主急得双手乱摇,说:“这是两位山大王押在这里,让贫道代为看管的。那两人杀人如麻,横行不二,贫道哪敢违逆他们的安排?”

原来,年轻女子姓赵,年方十七,小名京娘,蒲州人氏,上个月随父亲去北岳恒山进香还愿,返家途中,在曲阳遇到了飞天龙、霸地虎两名强盗。强盗见京娘姿色出众,便动了邪念,劫了京娘,放了京娘父亲回家。京娘实在长得漂亮,两个大盗都想娶京娘为妻,大吵大闹,谁也不肯让步。后来一商量,决定再去抢一名绝色女子,然后每人一个,于是,把京娘送到青幽观,让观主代为看管。

京娘关在青幽观已近一月,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每天哭哭啼啼,一个花骨朵般的姑娘,变得形销骨立。赵匡胤好不痛心,说:“姑娘别怕,管他什么飞天龙、霸地虎,我送你回家,与父母团聚!”

观主说:“她家在蒲州,离曲阳千里之遥,这一路隔山隔水,难啊!”

“千难万难,也要把这落难的女子送到家!”

京娘见赵匡胤如此仗义,朝他深深拜了下去。

赵匡胤急忙扶起京娘,说:“路途遥远,男女多有不便,我收你为义妹,兄妹同行,免得旁人惊诧。”

京娘大喜,甜甜地叫了一声:“哥!”

赵匡胤朗朗地回了一声:“妹!”

一旁的观主吓得身如筛糠。赵匡胤安慰他:“我给那两位大盗留一封书信,再把这间房子的陈设砸烂,就说京娘是被我硬抢走的,你尽可将一切推到我身上!”

次日一早,赵匡胤让京娘骑上那头瘦驴,自己在驴前步行,一路往西,向蒲州而行。

京娘脱得囚笼,很快恢复了活泼率真的天性,一路上看到的山、树、湖、飞鸟、走兽,全是稀奇,问个不停,碰上一点好玩的,就“咯咯咯”笑个不停。赵匡胤心里却搁着飞天龙、霸地虎两块巨石,路上不敢有丝毫大意,四处警惕,对京娘只是应付。京娘有他几个“唔、嗯、哦”的回应就心满意足,其他的都不以为意。

这段经历被不少典籍记载和描写,以冯梦龙在《醒世通言》里记载的《宋太祖千里送京娘》最为有名。在这些记载中,赵匡胤亲手杀死飞天龙、霸地虎两个悍匪,千里跋涉,平安地把京娘送到她父母身边。

在他们途经的河北省武安市,他们夜宿的大湖后来改名京娘湖,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有宋太祖题诗处、宋祖峡、京娘峡、搭衣岩、滴翠潭、梳妆台等景点。在那个眺望日出的清晨,赵匡胤在石壁上题下一首诗,以抒发自己的壮志——

欲出未出光辣挞,

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

赶却残星赶却月。

赵匡胤把京娘送到家中,一家人看到被强盗抢走音讯全无的京娘又安然回来,真是喜从天降,把赵匡胤好一顿谢!

全村人,甚至四里八乡的人听说有这等奇事,都赶来看热闹。

把京娘安顿好,吃了一顿饱饭,赵匡胤执意要走。辞别时,却被京娘父亲和哥哥叫住。京娘父亲说:“你把小女送回,义薄云天。只是,这四里八乡的乡邻都知道这一个多月你们孤男寡女朝夕不离,你这一走,让京娘今后如何做人?”

赵匡胤昂首道:“我与京娘义结金兰,情同兄妹,清清白白!”

京娘的哥哥像是没听见赵匡胤的解释,也说:“我妹容貌,万人中挑不出一个来!她又这么年轻,怎么就配不上你呢?不如你们从此婚配,就算你已有家室,那也无妨的!”

赵匡胤双手直摇:“万万不可!我堂堂正正昂藏男儿,岂会有非分之想,苟且之行!如果因此让京娘依附于我,与强盗何异!”

三个人还在争论,京娘把他们的争论听在心里,为了证明赵匡胤的清白,竟然趁人不备,在室内自缢而亡。身边的布条上,有她咬破手指用血写的一行字——哥哥是大英雄,大豪杰,你们不要冤枉他!

赵匡胤大恸:“傻妹子,你何至如此!”

十三年后,赵匡胤登上帝位,敕封京娘为“义贞夫人”。

邺都投军

回程时,赵匡胤放慢脚步,经过一些较大的集镇,都会停下来,看看风土人情,趁便打探各种消息。

这天,他打听到一个大消息: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凤翔节度使王景崇、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一起造反,天下大乱,枢密使郭威在邺都开帐,亲自招兵买马,马上要打大仗了!

镇上人心惶惶,赵匡胤却莫名兴奋起来。他又一次听到郭威的名字,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邺都不远,赵匡胤没几日便赶到。这座军事重镇,已经变成一个大兵营,到处都是招兵的台子。虽然是极乱世,想当兵吃粮的人还是很多,到处都乱哄哄的,好多人挤挤挨挨地想报上名。赵匡胤对这些视而不见,只找郭威的中军大帐。不一会儿真让他找着了,但守门的士兵却不让他进,赵匡胤说想投军,士兵指着不远处的招兵处,让他去那儿。

赵匡胤却一定要面见郭威,说:“我父亲是将军的老朋友,父亲让我来见他的!”

士兵怕误事,只得进去通报,不一会儿,里面传出话来,让赵匡胤进去。

赵匡胤进了内帐,帐内坐着位身形高瘦的大汉,正埋头看着地图。那大汉知道赵匡胤进来了,头也不抬,只问:“你父亲是谁呀?见我何事?”

赵匡胤单膝跪地行了个大礼,答道:“我父亲是赵弘殷,他让我来投奔您!”

郭威还是不抬头,只是说:“把你父亲的书信呈上来!”

赵匡胤不敢起身,回道:“我父亲说了,书信无非一些面子上的客套话,说您见了我本人,行与不行,您自会定夺!”

郭威这才抬头,说:“你父亲赵弘殷我倒也知道,是个有本事的人,他也在禁军中,他不留你,却让你到我这儿来。我这儿正要打大仗,你不怕死吗?”

赵匡胤朗声说:“男儿立世,当以道义为重,生死为轻!”

郭威盯了赵匡胤一眼:“现在这些吵着闹着来当兵的,不是为了吃口饱饭,便是想求功名,求富贵!你说这些乱七八糟的,有用吗?”

赵匡胤高昂着头:“官禄不堪守,钱财不堪留。在下为人,不想苟且,只想做昂藏丈夫,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只求万世名。如此,方不负平生!”

郭威这才“哦”了一声,抬抬手,示意赵匡胤站起来。郭威绕着赵匡胤走了一圈,又点点头,突然出手,一拳猛地砸在赵匡胤胸口。

赵匡胤身子微微晃了一下,兀自挺立。

郭威又点点头,“嗯”了一声,问:“你在我身边,当一名亲兵侍卫,肯吗?”

赵匡胤昂头应道:“在下求之不得!”

于是,年轻的赵匡胤成为郭威帐下的一名亲兵侍卫。

经过长达一年的跋涉,赵匡胤终于停下流浪的脚步。

他的人生,也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