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在狱咏蝉·并序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1]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2]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3]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4],岂人心异于曩(nǎnɡ)时,将虫响悲于前听?[5]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6]故洁其身[7]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8]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9]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10]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11]。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mò)。[12]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huì)蛄(ɡū)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13]见螳螂之抱影[14],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15]道寄人知,悯余声[16]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17]蝉声唱,南冠[18]客思深。

不堪玄鬓[19]影,来对《白头吟》[20]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21]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1] 余禁所禁垣西:我被囚禁的处所是宫墙的西边。法厅事:审理诉讼的公堂。

[2] 《晋书·殷仲文传》记,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借此自叹不得志。这里用此典故,表明自己虽有生意,但已形同古树一般。

[3] 这里用召公听讼的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燕召公世家》。周代召伯巡行,听民讼而不烦百姓,就在甘棠树下断案。这里用槐树比甘棠。

[4] 有切尝闻:蝉叫声之凄切超过了以前所听到过的。

[5] 曩时:从前。将:抑或。

[6] 蝉叫声足以感动人,蝉的节操足以与贤人相比。

[7] 洁其身:蝉餐风饮露,古人认为其品性高洁,具有君子情操。

[8] 审:洞见。藏用:进与退。之机:机宜,时机。

[9] 蝉张开眼睛,不因黑夜来临而闭目。比喻人不能因世事昏暗就视而不见。

[10] 蝉翼虽薄,不因世俗厚重而改变体态。比喻人不可因权势而改变节操。

[11] 清畏人知: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胡质传》。晋武帝颇看重荆州刺史胡质的忠清,问其子胡威:“卿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这里说蝉恐人知其清。

[12] 仆:我。失路:迷失道路。艰虞:遭遇不幸。徽纆:绑囚犯的绳索。

[13] 蟪蛄:蝉。这两句用隽不疑的典故。东汉班固《汉书·隽不疑传》记,隽不疑为京兆尹时,“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当得知不疑多有平反就很高兴。这里指听到蝉鸣,感到生命之短暂,方才懂得隽母高兴的原因。

[14] 螳螂之抱影:螳螂准备捕捉蝉,比喻自己处境危险。

[15] 庶:希望。物:指蝉。弱羽:蝉。

[16] 余声:指蝉声。

[17] 西陆:秋天。

[18] 南冠:楚冠,这里指囚徒。用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这里是诗人自喻。

[19] 玄鬓:黑发,指蝉的黑色翅膀。

[20] 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这里作者指自己也清直遭谤。白头,作者自指,在狱中忧愁而白头。

[21] 响:蝉鸣。

评析

这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以贪赃罪名被诬下狱。诗人以蝉的高洁自喻,表达蒙冤受屈的愤慨之情。全诗语意双关,用典巧妙,又如盐着水,无迹可寻。本诗的洋洋诗序,以骈体行,用事信手拈来,取譬明切,襟怀洒落,文采斐然,真才子文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