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再制造的发展
一、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系统建立了3R体系,即Reuse(再利用)、Remanufacture(再制造)、Recycle(再循环)。日本也建立了关于环境保护3R体系,即Reduce(减量化)、Recycle(再循环)、Reuse(再利用)。欧洲通过了有利于再制造工程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近年来,欧盟通过发布法律指令,推动了欧盟再制造的发展。这些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渗入到汽车、工程机械、航空、医疗设备等众多领域。
美国再制造产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目前已经发展成熟,为美国经济、就业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汽车产品再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大量车辆用于作战,损坏率非常高,汽车制造和配件生产厂为满足战争需求而转产军品,致使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严重不足,许多车辆因为配件缺乏无法继续使用。这迫使一些汽车修理商不得不拆下报废汽车的零部件修理后继续使用,从而逐步发展形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得益于旧件的收集和再制造产品的加工,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能够得以生存和快速发展。据此,美国的再制造从国防起步,逐渐发展转到民用,丰厚的利润和社会效益成为再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美国政府宽松的财税政策和法律是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1989年美国通过《再制造法案》,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欧盟通过发布法律指令,推动了欧盟再制造的发展。2015年,欧盟颁布了《循环经济实施方针》,肯定了再制造在欧洲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德国是欧洲主要国家中再制造产业发展成熟的典型,其再制造产业涉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铁路机车、电子电器、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德国再制造产业绝大多数为大型企业控制,工艺水平高,再制造产品质量好,整体效率和质量保证更加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
日本政府部门通过完善法律规定,统筹和规范再制造企业的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环节。1970年,日本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旨在促进报废汽车、家用机器等的循环利用,对非法抛弃有用废旧物采取罚款、征税等惩戒措施。1991年,日本国会签订了《废弃物处理法》,并通过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确定了报废汽车、家用电器等的循环利用需进行基准判断、事前评估信息提供等。2000年,日本颁布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2002年,日本国会审议通过了《汽车回收利用法》,引导汽车用户将废旧汽车零部件交由再制造汽车企业,并对汽车再制造行业加强监管力度。
二、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
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1. 第一阶段:再制造产业萌生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相继出现了一些再制造企业,如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中英合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动力再制造分厂(中德合资)等,分别在重型货车发动机、乘用车发动机、车用电机等领域开展再制造。产品均按国外标准加工,质量符合再制造的要求。但是,为取缔汽车非法拼装市场,2001年国务院307号令规定报废汽车五大总成一律回炉,切断了这些企业再制造毛坯来源,产量严重下滑。
2. 第二阶段:学术研究、科研论证阶段
1999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在西安召开的“先进制造技术”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技术》的学术论文,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再制造”的概念。
2001年5月,总装备部批准立项建设我国首家再制造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2002年9月及2007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先后批准了两项关于再制造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项目。
2003年8月起,国务院组织了2000多位科学家从国家需求、发展趋势、主要科技问题及目标等方面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证研究,其中第三专题《制造业发展科学问题研究》将“机械装备的自修复与再制造”列为19项关键技术之一。
2003年12月,中国工程院咨询报告《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完成,研究结果表明,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基本途径是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其目标是使再利用、再制造部分最大化,使再循环部分最小化,使安全处理的部分趋零化。
2006年12月,中国工程院咨询报告《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中把机电产品回收利用与再制造列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17项重点工程之一。
3. 第三阶段:人大颁布法律、政府全力推进阶段
2005年,国务院颁发的21号、22号文件均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组织相关绿色再制造技术及其创新能力的研发”。同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其中再制造被列为四个重点领域之一,我国发动机再制造企业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被列为再制造重点领域中的试点单位。
2006年,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成立再制造专业委员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再制造行业协会。后续多个国家级协会陆续成立了再制造分支机构或部门,共同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了“全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实施方案评审会”,对全国各省市40余家申报单位中筛选出来的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进行了评审,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重汽、奇瑞等整车制造企业和潍柴、玉柴等发动机制造企业纷纷开始实施再制造项目。
200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生效,第2条、40条、56条中6次阐述再制造,为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同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了“全国循环经济座谈会暨循环经济专家行启动仪式”。
200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包括工程机械、矿采机械、机床、船舶、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等在内的8大领域35家企业参加的再制造试点工作。
2010年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工商总局)确定启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目的在于更好地加强监管再制造产品的力度,进一步推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导全国加快再制造的产业发展,并将再制造产业作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培育。
2010年10月,国务院国发[2010]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单位的验收工作,公布了第一批验收试点单位。
201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启动“以旧换再”试点工作,表示年内率先以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再制造产品为试点,以后视实施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将共同在全国实施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对符合条件的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再制造产品,按照置换价格的10%进行补贴,再制造发动机最高补贴2000元,再制造变速器最高补贴1000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要求推广产品质量应当达到原型新品标准,具备由依法获得资质认定(CMA)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性能检测合格报告,产品合格证书中的质保期承诺不低于原型新品;推广置换价格为产品扣除旧件残值后的价格,不得超过原型新品的60%,即企业的最高销售限价。同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31208—2014《再制造毛坯质量检验方法》、GB/T 31207—2014《机械产品再制造质量管理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公示了具备再制造产品推广试点企业资格10家企业名单及再制造产品型号、推广价格。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委共同在全国开展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再制造产品,按照置换价格的10%进行补贴。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具备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进再制造产品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减免政策,积极支持“以旧换再”产品补贴政策落实。
2015年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再制造产品推广试点企业资格名单及产品型号、推广价格的公告。
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开展再制造产业化示范,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于2016年7月18日发布《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于2016年9月14日发布《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进一步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2017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制定了《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使再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的通知》发布,要求促进区内产业向研发、物流、销售、维修、再制造等产业链高端发展,鼓励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的境内外维修、再制造业务。
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意见的通知》发布,积极推进维修、研发设计、再制造业务试点工作。
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支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投资项目。
2019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允许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再制造业务。
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的通知》,鼓励发展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装备制造。
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拆解的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具备再制造条件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出售给具有再制造能力的企业经过再制造予以循环利用。
2019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