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求学圆梦
王新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一起分到这个岗位的另外三名青工,通过父母及亲属的关系陆续被调到机关工作。这对王新的打击太大了。她难过了好几天,同时也思考着自己何去何从。她想辞职,重新参加高考,可又担心自己已经扔了这么久了,再捡起来,怕是拼不过应届高中生。难道自己就这样?在这里当一辈子的倒班工人吗?三位同事的调走,激发了王新的斗志。她心不甘啊!琢磨了几天,王新想好了出路。她决定自己边工作边自学,走成人高考这条路。她向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敏静的妹妹,借来高中各科的课本及习题集等全部资料,制定了学习计划,开始着手复习。
王新工作的岗位,每个班配二位工人。王新和一位还有两年就退休的夏师傅一个班。这个岗位很清闲,职责就是看仪表,缺点就是噪音大。出力的活就是下班一个小时前清扫岗位的卫生。王新对夏师傅说:“夏师傅,他们三位都调机关工作了,我们家没有这个能力,我想自学参加成人高考,凭我自己的能力调走。我俩这个岗位打扫卫生的活我全包了,您不用干。其他时间我到休息室学习。夏师傅您帮帮我行吗?”夏师傅说:“行,太好了!我支持你。年轻人就应该有上进心和斗志。”王新感激地对夏师傅说:“太谢谢您了!夏师傅。没想到您这么理解我,支持我。您的关照我会永远铭记的!”王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郑帅,郑帅也非常支持王新这样做。俩人并约定:一个星期只约会一次。
那个年代,由于科班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企业的特别少,企业缺乏技术人才。所以几乎每年都要在企业职工中选拔人才,通过成人高考的青工,由企业负担学费,带薪脱产委培。毕业后再回企业,充实到机关或车间技术岗位。王新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用一年的时间复习,参加成人高考,考取院校成人委培班。王新每天都忘我地学习,有时和郑帅的约会她都能忘了。每天,她在工作岗位学习六个小时。上下班坐车时间,她也充分利用上,记忆需要背的公式,定理,古文,诗词等。下班回到家,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她用单位记账的废账页,订了几个厚厚的本,在废账本背面做习题。这一年的时间,王新做的数理化习题,八开的废账本约有两寸多厚,每页上的习题写得都非常整洁清晰。
1985年3月,企业发布公告:为了企业的发展,考试筛选人才,定向培养。毕业后,充实到财务,车间技术部门等重要岗位。厂里35周岁以下的职工,工作两年以上,都可以参加考试。这次筛选考试文理科一张劵。按成绩报自愿,文科录取前四名,这四名参加全国统一成人高考。成人高考录取后,厂里只允许成人高考成绩前两名的脱产学习三年;理科录取五十名,这五十名参加成人高考录取后,只允许录取成绩前三十名,脱产学习三年。
布告一贴出,全厂青工报名踊跃,报名人数达三百多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这次考试中,王新考取了第一名,而且大比分领先第二名。数学只有王新一人及格,并取得了97分的好成绩。为此,出题的教育处长,特意到车间去看王新。见到王新,教育处长说:“你不仅学习好,长的还这么漂亮。你数学怎么学得这么好啊?”王新拿出她做的习题集递给教育处长说:“您出的所有题型,我做的这本习题集里都有。”
王新选了文科,因为财务专业非常适合女孩子。其实王新的强项是理科,文科是王新的弱项。只有三个半月备战成人高考的时间,王新要想在成人院校学习,必须在这四名中考进前两名。如果毕业后想到财务处工作,必须考第一。这三个半月的时间,王新没有和郑帅约会。家里人多没地方学习的时候,她就到外面路灯下学。单位师傅也很照顾她,尽量给她提供方便,让她专心学习。经过三个半月的刻苦努力,王新终于如愿以偿,以四名中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向往的成人院校———电视中专工业会计专业。
1985年9月———1988年9月,王新以优异的成绩从电视中专工业会计专业毕业了。她回到厂里,本以为能顺理成章地到厂财务处工作。没料到,她被有关系,走后门的人给顶了。被分配到车间做核算员工作。她心里非常不平,思前想后,她决定找厂长评评理。晚饭后,她壮胆来到厂长家。开门的是厂长夫人。厂长夫人说:“他还没下班呢!他每天都很晚到家。”王新说:“没关系,我等他。阿姨您有什么活,我帮您干。”厂长夫人说:“不用,谢谢你啊!”快半夜了,厂长终于回来了。王新紧张地站起来,深深地给厂长鞠了一躬,委屈的泪水也不由自主地流下:“您好!马厂长。我叫王新,这么晚打扰您了!”厂长说:“别哭!有什么事你说?”王新说:“我就是三年前以全厂第一的成绩,考取了电视中专工业会计专业的那位。”厂长说:“有印象。”王新说:“当初厂里定的,我毕业回来到财务处工作。可我现在毕业回来,被走后门的给顶了。厂长,这三年我非常努力地学习,就想毕业后能为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贡献我的专业力量。我的父亲是车间倒班工人,今天我壮胆来找您,真渴望您能给我一个公平的机会!给您添麻烦了!如有冒犯敬请您谅解!”厂长说:“你明天早上八点到财务处报道!”王新高兴极了,激动地连连给厂长行了好几个礼!“谢谢您!谢谢您!”就这样,王新靠自己的努力,进了让人羡慕的财务处工作。几天后,厂长见到王新的父亲,对他说:“王新是你的女儿啊!”父亲说:“是。”厂长说:“她可真是个能敲得响的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