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极端自卑的征兆

有时,我们会见到有些人急躁不安,因为他们不能耐心地去克服困难。当一个人总是处于躁动不安的状态,并且脾气暴烈,激情难抑,我们可以断定这个人有着极端的自卑感。一个确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的人是不会急躁的,即使他并不总是能够如愿以偿。傲慢、鲁莽和好斗的儿童也显示了强烈的自卑感。我们必须寻找他们的自卑感的原因——寻找他们的困难之所在——以便对症下药,对他们施以治疗。但我们绝不对原型的生活风格中存在的错误加以批评甚至惩罚。

对于儿童身上存在着的这些原型特点,我们可以用非常独特的方式来加以辨认。儿童对事物表现出各自特殊的兴趣;他们计划着要超过别人,并为达到此目的而不懈努力;他们在不断地建立和追求自己的优越目标——所有这一切活动都能够使我们辨认出其中隐藏的原型特点。有一类人,他们对自己的行动和表达能力极不自信,于是他们倾向于尽可能地排斥他人。他们不愿去面对新的环境,而只愿待在自己感到安全的小圈子里,在学校、生活、社会以及婚姻诸方面,无不如此。他们总是希望在他所处的狭小的范围内获得大量的成功,以此达到优越的目标。我们发现许多人都具有这种特点,他们不明白要取得成果,就得准备遇到各种情况,就必须面对多重困难。谁若是排除掉接触某些环境和某些人的机会,那么,鉴定他自己行为的标准就只有他个人的见识了。这是远远不够的,人需要与社会接触,需要常识。

如果一个哲学家想完成他的著作,他就不能老是与人一道去赴午餐或晚宴,因为他需要长时间地独处一室,以便概括自己的观点,采用正确的思路。但在这之后,他就必须在与社会的实际接触中发展自己的思想。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必须记住他这两方面的需求。我们还得记住,他既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是无用的,因而要仔细地辨别他有用的行为和无用的行为之间的差异。

整个社会进程的关键,在于这样一个事实之中,即人们总是苦心孤诣地寻找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他们具有比别人更优越的地位。因此,自卑感重的儿童总是想排斥比他强势的同伴,而与那些比他弱并能被他控制的儿童一道玩耍。这是自卑感的一种反常的和病理性的表现。自卑意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特征和程度。

这种反常的自卑感被称为“自卑情结”。但对于渗透到了整个人格之中的这种自卑感来说,“情结”并不是一个十分确切的名称。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结,而几乎是一种疾病,其危害性随情况的不同也有所变化。因此,有时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发现不了他的自卑感,因为他对自己的工作是自信的。另一方面,他可能在社交中或者在与异性的关系方面感到不自信,于是,我们由此就能发现他真正的心理状态。

我们发现,在紧张或者困难的环境中,错误往往会变得更为严重。正是在困难或者陌生的环境中,原型才能如实地表现出来。事实上,困难的环境几乎总是陌生的。这就是为什么社会兴趣的程度是在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中才得以凸显,我们在第一章里曾经谈到这一点。

试将一个儿童送到学校去,然后将他在学校里的社会兴趣作为他在一般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兴趣来加以观察。我们能够看到他与伙伴们是相处融洽呢,还是回避伙伴们。对于活动量过度的、顽皮而聪明的孩子,我们必须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以究其原因;对于那些迟疑不前,或者只有附带某些条件才能使他们有所行动的儿童,我们则必须密切注视那些以后也会出现在社交、个人生活及婚姻等方面的相同特征。

经常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总是说:“要是我,就要这样做”,“我本来要做那件工作的”“我本可以打败那个人……不过……!”所有这种“是的——不过”的话都是深刻自卑感的标志。实际上,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这些话,就可以从诸如怀疑之类的某些感情中发现新颖的东西。我们知道,一个犯疑心病的人往往耽于怀疑而一事无成。如果一个人总是说“我不干”,他实际上可能什么事都不去做。

一个心理学家,如果他深入观察,便会发现一些人身上充满了矛盾。这些矛盾可以被看作是深刻自卑感的标志,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观察构成我们眼前问题的这些人的举动,从而可以发现他们接近人、对待人的方式是如何的贫乏;我们必须观察他们接近人时是否犹豫不决,是否伴随着某种身体的特殊姿势。这种犹豫的态度在其他的生活环境中也常常会表现出来。许多人常常进三步,退两步,优柔寡断。这也是深刻自卑感的标志。

我们的任务是训练这类人摆脱他们那种犹豫不决的态度。对待他们的适当方法是鼓励,而不是打击。我们必须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困难,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这是建立自信心的唯一途径,也是对待自卑感的唯一正确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