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灼热目光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攻略[1]
作者手记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习近平参加了师生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你是否还在为抓不住讲话重点、无法深入理解讲话精神而苦恼?没关系!我们在这里精选了20条讲话重要片段,带你快速把握讲话基本内容与重要内涵。学习讲话,soeasy!
第一部分
【导读】
在第一部分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五四历史与五四精神,回顾了北大在五四中的重要地位与突出贡献,并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在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青年人更应担负起历史重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这也是我们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方式。
1.这是我到中央工作以后第五次到北大,每次来都有新的体会。在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校园里一路走来,触景生情,颇多感慨。
2008年5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体育馆考察奥运会、残奥会乒乓球项目筹办工作情况。
(习总书记五次到访北大)
2009年5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对高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调研。
2012年1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家中看望。
2012年6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进行调研。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访北京大学,视察了北大人文学苑和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在静园草坪聆听了北大学子的青春诗会,并作了精彩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8年之后的六年时间里五次到访北大,充分显示了北大的重要地位和党中央对北大及高等教育的重视与关注。
2.我感到,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
可爱、可信、可贵、可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的赞誉和肯定,也是对广大青年的期许和鞭策,言辞虽平实,要真正达到却并不容易。全社会和每个个体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广大青年个体而言,要成为习总书记所赞誉的“四可”青年,尤需发扬主观能动性,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方面不断砥砺磨炼自我,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成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时代楷模。
(引自《光明日报》:《做“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新青年》)
3.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
——李大钊《青春》(原载1916年9月1日“新青年”2卷1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李大钊《青春》中表达对于青年人希冀的一段话,意在勉励青年使青春之生命焕发更大光彩,希望青年学子为己、为家、为国、为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继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两个一百年”作为奋斗目标铸就“中国梦”。
“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分别是:
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中共新领导集体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追逐“中国梦”。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学子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与中国复兴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5.我说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想讲这个问题”“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我相信”等等,同时讲话中还很多次引用自己之前其他讲话中所谈内容,彰显了新一代领导人鲜明的讲话风格与特色。
第二部分
【导读】
在第二部分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强调了核心价值观的突出意义与价值,而后回溯历史,明确一代有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念,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的,强调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找到民族特色,自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升华,同时他也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点要求,走自己的路,以更为自信的姿态面向未来。
6.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借此机会,我想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交流想法。
“核心价值观”一词在讲话中一共出现了23次,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重点阐释的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先指出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将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的,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同时他也指出,当下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需要有自信,有底气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而非跟随他国亦步亦趋。而走自己的发展道路,需要注重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内核与优秀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国家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契合。
7.我想讲这个问题,是从弘扬五四精神联想到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五四精神诞生于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凝聚着中国青年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精神追求。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8.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中多次使用“最大公约数”这一概念,在我国多人口多民族的国情下,确立一个为大多数人民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团结各族人民、促进社会和平的重要保障,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提供了社会基础。
9.“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张,则君令行。……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管子·牧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古代治国之策,体现了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令整篇讲话有了厚重的历史感。通过展示古代治国对于道德品质即“礼”“义”“廉”“耻”的重视,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必要性。
10.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与四个来源。
三个层面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他也在讲话中阐释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即分别对应了中国古代所说“治国”“齐家”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四个来源即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世界文明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11.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战略定力,要求我们认准长期战略目标,克服短期行为的诱惑和冲动,以相对超然的心态看待发展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
大国崛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过去三十多年实力积累的基础上,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崛起的关键时期。有效发挥崛起战略的作用,既需要准确的战略评估,保持清醒的战略头脑,也需要处理复杂局面的战略定力。
(引自《人民日报》:《大国崛起需要“战略定力”》)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篇讲话中大量用典,引用前人话语达37次。
和而不同
君子喻于义
君子坦荡荡
君子义以为质
言必信,行必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德不孤,必有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
仁者爱人
与人为善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天人合一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民为邦本
——唐·同谷子《尚书·五子之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大量引用古代经典,不仅仅凸显了总书记的传统文化底蕴,为讲话增添历史厚重感,更重要的是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倡和弘扬找到历史基础,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汲取精华,以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更加有力、范围也更广。
13.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屡屡提出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信念,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发展的养分,不照搬他国,不接受别国的说教,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大学的建设同理如此,“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高等教育要走出“全盘西方化、唯西方是举”之沉疴痼疾,既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同时也不忘“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14.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1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自信”。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了青年学子在当今社会中奋勇拼搏的信心,有利于青年学子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5.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谈到青年的价值观形成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16.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一是要勤学;二是要修德;三是要明辨;四是要笃实。
在对学生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要求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他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说“勤学”之重要;引北大蔡元培老校长的话“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谈“修德”之必要;引刘禹锡的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辨”之意义;引用《礼记》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笃实”之重要。
(引自中国新闻网:《习近平北大行勉励学生“人生就像扣扣子”引热议》)
第三部分
【导读】
第三部分主要谈的是大学的发展问题。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保有中国特色,既要吸收他国优秀经验,同时更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习近平总书记还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创新、教师的培养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三个方面具体探讨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后寄语青年学子要担负历史重任,过“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
17.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一出,便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很多人笑称“解决了中国高校几十年来争执不下的排位问题”。
然而这一排位也并非空穴来风。我国对一流大学的建设支持有其历史传统。自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推出了“985”和“211”工程促进大学建设。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
1998年5月4日,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最初,只有北大和清华被确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到2001年底,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5所高校获批进入“985”工程。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获得教育部、学校所在省市和所属部委的两方或三方等额拨款。
这9所高校的“985”工程签约日期均在1999年内完成,国家给予它们的办学定位目标也高于其他“985”工程高校,它们形成了中国的“常青藤院校联盟”,即中国高校九校联盟,简称C9,意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此后,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会再新增高校,于是引入了动态竞争机制,在非“985”工程高校且是部属“211”高校实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1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如下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目前各高校均在校内推进不同程度的改革。
19.“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话出自梅贻琦的清华大学就职演说(原载《国立清华大学校刊》第341号,1931年12月4日)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的访问首先在北大人文学苑同87岁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进行促膝交谈。(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13年汤一介教授主编的《中国儒学史》获“北京市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习总书记了解了《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与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做了亲切交谈。谢晓亮告诉习近平总书记,他已下定决心回国全职工作。总书记连声说“很好,很好,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支持你回国创业。”(谢晓亮1984年毕业于北大化学系、获学士学位,并在本系继续攻读研究生,1985年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博士,1990年获博士学位后在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化学与生物系终身教授,是该校仅有的两位中国的终身教授之一。谢教授曾获美国物理学会的青年光谱学家奖、以色列总统奖等多项殊荣,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客座教授。)
习总书记在北大人文学苑、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等地方与老师的互动,体现了国家对于优秀人才的重视,体现了“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和“要把最好的资源凝聚起来,发挥各类人才的智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决心。
20.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
结语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遵循的基本准则,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1] 周宇诗,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本科生;孙滢,国际关系学院2013级本科生;程歆璐,历史学系2013级本科生;李华雨,中国语言文学系201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