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研究论丛(第十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专论

素质教育与大学的社会责任

吴志攀

【内容提要】 素质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善于动手实干。而现代大学已成为创新的主体,比以前承担着更重的社会责任。开展大学素质教育,要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环境变化;主动地应用新技术;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结合;应与田野实践应用相结合;要与全球化的进程相适应;应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 素质教育;大学;社会责任

首先需要阐释两个概念,第一,什么是“素质教育”?我认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很宽泛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人格教育,要帮助受教育者养成完整的人格,要引导和构建符合社会主流、符合常识、符合人类基本伦理的价值观念体系,同时,素质教育也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在中国,考试有着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命运,这当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但这种体制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附属于考试,考试成为了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必须有助于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提升,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素质教育还应该是一种实践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写、会说,更要善于动手实干,能够与社会的发展变迁相适应。

第二个概念,什么是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我们知道,传统的大学,主要是培养人才、传播和创造知识,这也是大学永恒的核心使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大学承担着比以往时代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大学成为了创新的主体之一,大学通过创新来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引和支撑,应该为解决区域和全球问题、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等等。

上述两个概念,对现代大学而言,应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提倡素质教育,就应该承担与大学的社会责任密切结合;我们要实现大学对社会的责任,也离不开素质教育的开展。

下面我通过一些例子来进一步说明:

比如,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应该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环境变化,并且主动地应用新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大学教育的环境,甚至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今天中国的大学里,当然还有粉笔和黑板,但更多的是电子多媒体设备;我们不仅要阅读书本上的、看上去更体系化的知识,还要接收网络上的海量的碎片信息;大学生们不仅要学习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还不得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因为交叉学科兴起了,传统的学科划分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的扩张。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获得知识的成本更低,与此同时,学生独立思考和挑战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意识也有了明显增强,大学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成为一个为各种知识、各种信息提供交流机会的空间。所以,大学的素质教育也要与这一环境变迁相适应,与时俱进地更新理念和体系,适应技术进步和观念更新带来的新要求。

又比如,素质教育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结合。

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办学行为。例如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工业化水平很低的国家,我们最开始的工业基础,主要来自于苏联的援助,但主要是重工业领域。当时全国人口增长很快,从4.5亿人很快增长到8亿人,为了满足这8亿人最起码的穿衣需求,国家成立了一批专门的纺织学院——比如上海是当时全国的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中心,就在上海建立了纺织工学院(今天改名为“东华大学”)。当然,这些专门的学院,按照英国的标准,它们可能还不能算是“大学”,但在当时的中国,它们却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并且也非常成功的大学。它们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当时这些大学的教育,我认为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某些理念,它们鼓励大学生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要求大学生“向工农兵学习”,服务人民利益而不计个人得失。

最近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纺织中心转移到了山东和浙江,上海成为了金融与科技中心。原来的纺织工学院,现在的东华大学,在原来的化工材料技术学科基础上,发展了航空专用的碳纤维技术,为上海的航空工业服务。这个大学的学科越来越多元化,建立起了很不错的社会科学学科和理科,它的学生也不再是纺织技术专家,而是有宽广知识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整个上海地区,很多这样的大学都进行了快速而成功的转型,这其中有政府的主导因素,更有大学自身面向经济社会变迁所作出的努力。大学为社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大学的教育水平也取得了进步。

第三个例子,素质教育应该与田野实践应用相结合。

素质教育是要帮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并且让他们不再单纯依赖于课堂教学,而是要用知识来指导实践,要更多地面对真实的世界。因此,现代大学的素质教育,应该与田野实践应用相结合,带来更多的实际成果,改造现实世界。毛泽东主席有过非常激进的“教育革命”思想,他曾经要求把大学搬到农村去,教育要与工厂、农村密切结合,这样的思想和实践确实太激进了,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否认,这其中也包含着某些合理性。

我在这里举一些例子:疟疾在东南亚以及非洲很多国家,曾经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中国于1969年开始抗疟药的研究。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1971年10月取得中药青蒿素筛选的成功。1972年从中药青蒿素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这种药物非常便宜,在东南亚和非洲,青蒿素的推广挽救了无数生命。而这种药物的发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的研究者深入到了农村,从中国农村传统的民间验方中得到了启发。

2011年9月,青蒿素的研究者屠呦呦——她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获得了美国纽约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医学大奖。

北大徐光宪院士的稀土萃取技术,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兰州的稀土企业为了解决萃取效率而发明的新工艺,后来获得了全国科学技术一等奖;华罗庚先生提出的优选法,是60年代末他在大学讲学与工农业实践的过程中提出并广泛应用的;还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是70年代他在海南三亚的农场里才找到了突破口,他培育的良种,帮助中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国家实现了大规模粮食增产,造福无数人民。所以,尽管我们未必要赞同毛泽东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但大学素质教育必须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我认为这是没错的。如果我们的大学生不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那大学教育很难说是成功的。

第四,素质教育要与全球化的进程相适应。

近二十年来,新能源、气候变化、环境与生态保护以及文化多元性等全球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学也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本身就是一个跨越国界、超越不同文明背景的学术共同体,大学的国际化程度,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形式、内容与质量。当前,大部分欧美名校的外国留学生比例都在15%以上,耶鲁大学的留学生比例达到了17.5%,哈佛大学则达到29.1%。在中国的优秀大学,留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香港大学的留学生比例就达到了10.2%,北京大学的留学生比例也达到了7%。大学集合了来自不同国度的学者与学生,它的教学和科研就不应该只关心一国的问题,而应该重点关注全球性问题。所以,北大在本科教育阶段,就增设了一些有关环境、气候的全校性课程,在研究生阶段,又给予学生资助,鼓励他们关注全球性问题并参与了各类国际论坛、国际组织之中。

第五,素质教育还应该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人类的科技发展不仅能够带来美好的生活,也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发展是可持续的,这是全人类的福祉,相反,则可能给子孙后代带来毁灭性灾难。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节俭、环保,并努力使享受物质财富的权利更加公平,尤其是要对那些生活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提供帮助,让那里的孩子有清洁的饮用水,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就业岗位等,这都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社会责任。进一步讲,这些理念以及实践能力,更应该成为每位教授和学生所需要剧本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现在和将来的社会上成为各领域的领导者。以北京大学为例,2009年4月,北大成立了校园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大力倡导绿色校园建设。我们的校长亲自领导这一计划,并要求每个院系都研究和制订自己的节能减排指标。此外,北大还在中国贵州省的贵阳市,与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共同创办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2012年已经是第四届,北大校长每年都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讨论全球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英国的前首相布莱尔先生也不止一次到这个论坛上演讲。北大还与台湾大学、云南大学共同在云南省腾冲市共建了“学生社会服务基地”,鼓励三校学子到现场体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项目,并参与服务。

以上我列举了好几个方面的事例,用以说明我对“素质教育与现代大学社会责任”这一主题的理解。中国人讲究“知行合一”,知识应该与实践相结合,我也想传递这样的教育理念,因为只有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教育才可能是有意义的。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教授)

Quality Educ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Universities

Wu Zhipan

Abstract:Quality education is one part of personality education.It contributes to th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nd industrious behavior.The modern university ha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innov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In order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the universities need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apt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to use the new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o closely integrate with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o combine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field,to adapt with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to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University;Social 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