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五彩石印考
一、五彩石印技术考
据研究[1],至迟在元代,中国就已发明彩印术,至元六年(1340)资福寺所刊朱墨两色《金刚经注解》,乃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木刻套色印本。到明代末期,套印术获得长足发展,不仅所套色彩增至四色、五色,而且还出现了更为先进的“饾版”“拱花”技术,印制出了一批十分精美的彩色书籍,其中有湖州凌闵两氏的套色印本、江宁吴发祥的《萝轩变古笺谱》及休宁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等代表之作。其后,木刻彩印术流传不断,直至20世纪晚叶的荣宝斋、朵云轩,依旧在使用这一技术复制古代书画、笺谱。然而,必须要指出的是,由于木刻彩印具有工序复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等诸多不足,其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限制,很难适应社会日益蓬勃的出版需求。晚清以降,随着西方现代印刷术的传入,一种操作较为简便、投资相对低廉的彩印技术——五彩石印术,遂开始传入我国。
五彩石印术传入我国的确切时间,今难详考,综合前人所述,主要有三种说法:①王念航《彩印业创建史话》云:“后有鸿文五彩书局,为西洋人所创设,华经理为邬金亭,有石印机一部专印彩色钱票等。又有中西五彩书局,备石印机二部,系购自同文书局,西洋制造,较旧制已有进步,创办者为魏允文、魏天生,时在一八八二年,专印钱票及月份牌等。”[2]②贺圣鼐《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印刷术》谓:“当时上海无彩色石印,市上发行之彩色石印月份牌,悉由英商云锦公司以原画稿送至英国彩色石印局代为印刷。迨富文阁、藻文书局及宏文书局等出,上海乃有五彩石印。”[3]③范慕韩主编《中国印刷近代史初稿》第七章第二节“平版印刷工艺”则称:“1904年,上海文明书局聘请日本技师,始办彩色印刷。”[4]
就现有资料来看,贺氏之说,似较为可信。笔者查阅晚清时期的《申报》,找到了富文阁的开业广告,时在光绪十四年(1888)五月二十八日,题为“上海富文阁专印中西颜色仿单、图画、新样铅板、石印书籍画谱法帖”,广告提及岭南人卢海灵,曾远赴英国伦敦跟随“大书院啊山打先生”学习五彩石印技术,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富文阁彩印书局,开业一年,即赢利一千三百余两白银。可惜不知何故,富文阁仅经营了两年多,就倒闭了。
富文阁时期的五彩石印品,“色彩无浅深之分,单调粗浊,所谓平色版而已”[5]。至光绪三十年(1904),两家较具经济实力的书局——文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斥资雇用日本五彩石印技师来华工作,上海地区的五彩石印技术始有明显提高,“色彩能分明暗,深淡各如其度”, “仿印山水花卉人物等古画,其设色能与原底无异”[6]。当时来华的日本技师著名者有和田满太郎、细川玄三、冈野、松冈、吉田、武松、村田、丰室等多人,他们不仅亲自动手制版,还带教了一批中国徒弟,上海彩印业资深职员徐志放,曾在《近代彩色平印制版的发展历程》中回忆道:“我师傅一辈,很多人都是日本人,如津金、渊上等的徒弟。”[7]
据贺圣鼐文,日本所传彩色石印制版方法,有所谓“光石”与“毛石”两种。光石法,可细分为二:“一为汽水纸(即转写纸)及特制墨料绘画然后落石;一为彩色制版,先用玻璃纸(即胶纸)按照底样,以一种尖钢笔从而描刻之,嗣即落石,再翻印红粉色纸多张,视底样若干色,于是将红粉色分落若干石,既落石后,再将各石各色之应深应浅、或浓或淡,亦按照底样描而点之,藉以表示一版之印色。深浅版成之后,即可依次套印完全彩色图画。”
毛石法,“则不用汽水纸,只用玻璃纸,其翻印、落石等法,与光石无甚分别;其所异者,不用钢笔描绘,而以一种油墨条从事绘画,即可应用,套成彩色图画”;自十三岁便学习彩色制版的徐志放,对此亦有颇为详细的描述:“首先将约半毫米厚度全透明的胶膜薄片(时称玻璃纸),覆在画稿上用针尖对其轮廓用实线和虚线刻出,四周居中刻好十字规线,嵌入黑墨,粘上红粉,转印到印石上”[8],再“用腊笔状的油条墨,在每块色版上,根据色量要求作涂布描绘,借助版面砂目,能反映出浓淡层次,替代网目的作用”[9]。
五彩石印技术主要用于印制钱票、月份牌、各种质地的商品牌子(有棉、丝、纱、布等类)、仿单、舆图及书画等物,根据印制工艺的繁简,有所谓“大生活”“小生活”之分[10]。这些印刷物,大多具有色彩鲜明、字画清楚等特点,因而深受欢迎。譬如商务印书馆印制的五彩地图《大清帝国全图》(价洋每幅四元)、《坤舆东西半球图》(价洋每幅三元五角)、申昌书局五彩石印年画《众神全图》(价洋每轴二元)等[11],虽价格昂贵,却仍旺销海内。
五彩石印术在书籍印刷业中的作用并不很大,主要用于印制书籍的彩色插图,这类书籍以通俗小说、戏曲居多[12]。光绪十七年(1891),上海的文玉山房书局委托画印五彩有限公司,石印《五彩增图东周列国志》小说[13],此书阿英先生曾有收藏,其《清末石印精图小说戏曲目》[14]载:
五色增图石印本,书名《五色增图列国志》,亦是蔡元放本翻印。刊印年代不详。据杨家源序,似为光绪十七年(1891)。图仿点石斋本,绘像四十八幅,每回插图二幅。图像每页印一种颜色,六色替换。文字页,间有加图案边另色印者。书签阴版绿印,美观别致。八册。曾见有壬辰(1892)五彩石印公司大本,图目一如此本,只是单色印,不知两书是否一家所刊也。亦八册。
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于上海三洋泾桥的焕文书局,以五彩石印术印制了一批通俗小说戏曲,计有《五彩绘图梨花雪传奇白头新传奇合刻》(价洋五角)、《五彩绘图儿女英雄传正续》(价洋九角)、《五彩绘图列国志演义》(价洋一元六角)、《五彩绘图荡寇志》(价洋一元二角)、《五彩绘图西游记》(价洋一元)等多种。值得注意者,焕文书局在书刊广告末尾声称:“以上各书墨色绘图,价目不同”[15],可见五彩绘图小说,其价格要高于普通石印小说。这里,不妨再举一个更为明确的例子,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初二日、十月十三日,文宝五彩石印书局分别在《申报》登载书刊广告,前者列有石印大本《绘图廿四史演义》,六册价洋六角;后者则有《五彩绘图廿四史演义》,称“逐节绘图,以西法五彩石印,颜色鲜艳,图画精细”, “连图六大本,暂售工料洋九角”,前后相对比,同一部小说,同样大本六册,但五彩印本要比墨印本贵出二分之一。
[1] 参顾廷龙、冀淑英《套印和彩色印刷的发明与发展》, 《装订源流和补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69页;张秀民《中国印刷史》第二章“明代”之“湖州套印”“南京彩印”等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48、451页;马孟晶《文人雅趣与商业书坊——十竹斋书画谱和笺谱的刊印与胡正言的出版事业》, 《新史学》1999年第10卷第3期。
[2] 原载上海市彩印工业同业公会会刊《彩印工业》1951年创刊号,后经节录收入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丙编,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449页。
[3] 原载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后收入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257页。因贺氏曾任商务印书馆印刷总厂彩印股职员,故其说颇为人所重,净雨《清代印刷史小纪》、张秀民《中国印刷史》等均沿用之。
[4] 印刷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第564页。
[5] 贺圣鼐《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印刷术》,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257页。另外,贺文称商务印书馆聘用日本技师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实误,《申报》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一日登载商务印书馆广告“欲印五彩地图、银钱票、月份牌及照相铜版者鉴”,云:“本馆现从日本东京聘到精致做五彩石印、照相铜版工师十余人,制出各件,极蒙大雅嘉许,各省官商,如有欲做以上所件者,务请光临,无不价廉物美,以副雅意。”
[6] 参见前注贺圣鼐《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印刷术》。
[7] 《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文集》,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第435页。
[8] 参见前注贺圣鼐《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印刷术》。
[9] 参见前注徐志放《近代彩色平印制版的发展历程》。
[10] “大生活”专功月份牌、日历底板、纺织品商标等,多数有人物之类;“小生活”专功香烟牌子、烟壳、小商标包装之类。参见徐志放《近代彩色平印制版的发展历程》。
[11] 分别见《申报》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十二日广告“商务印书馆新出五彩地图”,同年十一月初一日申昌书局广告“新印五彩《众神全图》”。
[12] 间或亦有古代典籍,譬如光绪十七年(1891)画印五彩公司就曾为文玉山房五彩石印绘图郝懿行注《山海经》,见光绪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申报》广告“文玉山房各书出售”。
[13] 光绪十七年六月初十日《申报》登载文玉山房广告“新出石印书”。
[14] 《小说三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6页。
[15] 见《申报》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八日所载广告“上海三洋泾桥焕文书局新出五彩绘图各种闲书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