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书之《孟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一暴十寒

原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无:通“毋”,不要。或:通“惑”,迷惑,奇怪。乎:介词,相当于“于”,对于。②虽:即使。易生:容易存活。③暴(pù):晒。④寒:使寒冷,使处在寒冷的环境。⑤见:指拜见君王。罕:少。⑥寒之者:使君王(行仁政的热情)变冷的人。⑦如……何:拿……怎么样。萌:萌生,发端。有萌焉:指开始发生的状况,即君王刚刚萌生的仁心仁念。⑧夫(fú):那。弈(yì):围棋。数:技艺。⑨专:使单纯,使专一。致志:集中注意力;一心一意。⑩弈秋:名秋,因善于下围棋,所以称作弈秋。通国:全国。⑪诲:教导。⑫惟:副词,唯独,只有。为听:作为听的对象。⑬一心:全部的心思。鸿鹄(hú):天鹅。⑭援:执持。缴(zhuó):用生丝搓成的细绳,系在箭上射飞鸟。弓缴:指弓和系生丝绳的箭。⑮俱:一起。⑯弗若:不如,比不上。⑰为(wèi)是:因为这一点,即因为不如别人。与(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惑、探询的语气。⑱非然:不是这样。

译文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智,不要觉得奇怪。即便有普天下最容易存活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就没有能活下来的了。我见君王的次数少得可怜,我一退出来,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跑到他身边,结果必然是君王刚刚萌生的仁心仁念马上被浇灭了,对此我又能怎么样呢?下围棋作为技艺,只是小技艺;可如果不能专一心思、集中精神,那就学不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讲解;另外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讲解,可全部的心思都在想着有只天鹅将要飞来,琢磨着自己手持弓箭去射天鹅的情景,虽然他跟另一人一起在学,却比不上人家。因为这一点能说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解说

这一章孟子谈话的背景已不得而知,就内容推断,应是孟子针对某个君王最终没有接受他的仁政学说而发的评论,而且这个君王很有可能便是齐王。

孟子深深地感觉到,将仁政的理念灌输到君王的内心,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君王身处权力核心的位置,自然不可避免地受身边臣子的影响。这些臣子与君王朝夕相处,对君王的影响最大,而且他们都坚决反对仁政学说,因此,孟子感慨,凭自己与君王有限和短暂的接触时间,完全无法与君王近臣的影响力相抗衡。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使用了“一暴十寒”的著名比喻。

君王的臣子们为什么普遍反对仁政?因为官场是名利场,唯利是图的臣子们不会以国家和百姓的长远利益为念。接受仁政学说,施惠于民,轻徭薄赋,需要控制和削弱统治阶层的贪欲,必然直接损害到臣子们的利益。

在孟子看来,君王假如能像弈秋那位一心听讲的学生一样,专心致志地实施仁政,就一定能够成功。只可惜君王大都类似那位三心二意的学生,不断被围在身边的臣子们以眼前的名利和感官享乐的刺激所诱惑,心猿意马,结果只能无所成就。孟子虽然反复说并非君王智不如人而导致这样的情形,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能够坚定不移地接受和实施仁政的君王,一定需要有大智慧、大定力。

进一步来说,孟子的仁政学说在当时是否具有实施的客观条件呢?这一点孟子仅仅从人性的角度作了论证,却没有考虑到,在人治的体制下,权力主导一切,因而傲慢和怠惰是其固有的属性;不受任何外力制衡的权力必然任性和随意,因此为政往往不具有连续性。当遭遇执政危机时,他们或许会考虑和容许政策上的相对宽松,向百姓让渡部分利益;一旦危机解除,便马上恢复贪婪无耻的本性。期望拥有绝对权力的执政者不一暴十寒,而专心一意地施行仁政,恐怕无异于痴人说梦。

孟子很少对君臣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认为只要抓住作为权力核心的君王就具备了推行仁政的前提。不过,从“一暴十寒”的比喻可以看出,他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认识到君王受到臣子影响所带来的政治取向上的变化。

由《孟子》此章衍生出两个成语,“一暴十寒”“专心致志”。后世多以为这段话是讲为学的,所以对两个成语内涵的理解和使用,便与学习需要恒心和专心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