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与《儒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07年12月1日在《儒藏》主编会议暨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圳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主编、各位专家:

大家好!

这次会议是我们继去年五月在上海召开的“《儒藏》‘精华编’编委会”后的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有两个议题:一是为确保《儒藏》“精华编”的质量和进度,请几位主编介绍他们编纂工作的经验,同时也请韩国、日本、越南学者报告他们的工作经验,在经过讨论后,希望能在确保“精华编”的质量和进度上达成共识。二是为开展“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的研究,我们请了六位学者对当前“易”、“书”、“诗”、“三礼”、“春秋三传”的研究和中国解释学问题作介绍,并请日本、韩国、越南学者对他们的儒学研究的现况作介绍,以此来推动儒学的研究。

自去年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了《儒藏》“精华编”编委会议到现在,又是一年多了,经过各兄弟院校和研究院的各位主编、各位校点专家的共同努力,到11月26日,我们共收到书稿165种,占应收入《儒藏》“精华编”460种的三分之一强,这就是说与2006年相比,在2007年里我们的校点进度加快了,预计今后两年会更快一些。《儒藏》“精华编”的域外部分,韩国学者正在确定校点的书目;日本学者正在进行校点;越南学者将开始进行校点,预计明年8月可以完成。在这次会上他们将介绍进展情况。为了保证书稿质量,我们采取先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根据体例要求进行“初审”,“初审”合乎体例要求的再进入“通审”,“通审”由我们聘请的有经验的古籍整理与研究的专家担任,我们已经在北京和上海两地成立了有20余位专家组成的编审专家组,他们大多是退休的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单位的老编审。这165种中,经过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初审”有151种。已经通过“初审”进入“通审”的有82种,这就是说,有的校点稿,由于不合校点体例要求,要请校点者作修改的有几十种。经过“通审”而发稿到出版社的有53种。这就是说有些校点稿是正在“通审”中,也有些校点稿经编审专家审阅后,仍须校点者再进行修改。到今天,我们完全编好可以正式出版的有4册(包括书18种),正在作最后编定的还有6册,预计在春节后这6册(包括15种书)可以出版,这就是说春节后可以出版的一共是10册。预计在明年底可以再出版26册(包括38种书)。

《儒藏》“精华编”出得比较慢,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首先是要保证书的质量。从收到书稿后,要经过“初审”、“通审”,合乎要求的才交出版社,在排印出清样后,我们还要请编审专家和校点者看清样,根据编审专家和校点者的共同意见,再修订一次,最后由中心检查一遍,这样才算完成,所以花的时间比较长。

其次是,由于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人力有限,开始我们把大部分人力投到书稿的初审上,165种中经我们初审的有151种。现在看来,应集中力量把可以成册的先编好,尽早出版。否则会形成积压,而无法使能够成册的先完成,这样比较被动。

第三是,有些校点者没有按照“校点体例”的要求进行校点,因此需要校点者作修改的书稿数量相当大,使其难以编定成册出版。我们退给校点者,请他们修改的书稿往往也不能及时反馈回来。

第四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校对力量不足,有些稿子压在出版社,对整个进度有一定影响。

第五是,我个人在组织安排和如何整理古籍上缺乏经验,也影响到工作的进度。

为了保证书稿的质量和进度,这一年多我们做了以下几件事:

1.走访了各合作单位,有的和主编见面座谈,有的和校点者直接见面,共同讨论校点中的问题。

2.过去我们和主编联系较多,这一年多中我们加强了和校点者的直接联系,这样有问题可及时解决。

3.近日我们中心聘请了四位合同制人员,增加了书稿初审和校对力量。

4.进一步完善了“校点体例”,并利用《儒藏通讯》交流校点经验。

5.最近,我们对分成281册的“精华编”进展情况,特别是其中可以成册或近期可以成册的书稿加以分析,定出每册的工作流程和进度日程,这样做也许会使原来比较被动的情况,稍有一点主动性。

6.特别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对“《儒藏》编纂与研究”这个项目非常重视,为确保书的质量和进度,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在今年11月7日又给北京大学及项目合作有关高校发了一个文,这份文件已由教育部社科司发送给各合作学校,请各位主编和你们学校社科部联系一下。按原来的计划,《儒藏》“精华编”应在2010年完成,照现在进度看,到那时参与的各单位应该基本上可以把所承担的任务完成,但要达到出版的要求并全部出齐可能会拖两年时间。如果能做到就很理想了。

在这次会议中,将由孙钦善教授做“关于《儒藏》校点工作的报告”,介绍有关《儒藏》校点中遇到的问题;请郑杰文、严佐之、陈俊民三位教授和日本的户川芳郎教授、韩国梁承武教授、越南阮金山教授介绍各单位《儒藏》工作的情况和经验。经过会议讨论,本来最后想请安平秋教授作总结发言,但他因生病,不能来参加会议,将请孙钦善教授作总结。

《儒藏》这项巨大的学术文化工程,我们选择的是比较困难的做法,是采用出版标点排印本并加简明校勘记的办法,这是很花时间、要用心来做的,它是一项很见功力的学术工程。但这样做出的《儒藏》是经过整理出版的校点本,比较实用,难度自然就比较大了。每本书的完成主要得靠各位校点者,也就是说校点者是每本书的第一责任人。当然各位主编和我们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会尽力做好的。我希望各位主编能对《儒藏》“精华编”多多关心和指导,和我们多联系,有什么要求和意见及时与我们沟通,我们打算明年再去各合作单位与校点者、主编和编委见面,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遇到的问题。各位对会议的安排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向会务组反映。谢谢各位远道而来,到深圳参加会议,特别感谢韩国的梁承武、崔珍晳先生,日本的户川芳郎、町泉寿郎先生,越南的阮金山先生,前来参加会议,谢谢深圳大学对《儒藏》这项学术文化工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