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城市的传承与失忆
城市是有生命的,城市记忆是城市居民对城市历史、文化、生活的集体记忆,是一个城市精神和文化的灵魂。城市的地形地貌、森林水力、河流山脉、居住形态、建筑遗址、公共场所、文化气质、民族情调等记忆载体无疑是一种复杂的组成,正是这些文化遗产形成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性,并成为构成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城市是一个民族赓续绵延的记忆载体,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优秀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人文景观,都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1]然而,快速、无序的城市化过程,导致区域景观格局急剧变化,盲目的建设和更新割断了城市历史的文脉——我们的城市正在快速地失去记忆。
杭州,是一座可以让人用心灵阅读的城市,文秀、婉约而又充满动感。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大运河见证了杭州的成长与变迁,奠定了杭州城的城市格局,拓展了城市空间,繁荣了城市经济,丰富了城市文化。京杭大运河是一条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开放之河、繁荣之河、风韵之河、文化之河和生态之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千年传承形成了杭州独特的水文化,而运河文化正是这座城市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运河穿城而过,蜿蜒之势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发展至今,杭州城沿着运河镌刻着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和城市经脉中。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运河两岸。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它独有的个性和身份。
在当今快速的杭州城市化建设中,在“大杭州”的发展进程中,运河文化遗产却不断遭到“脱胎换骨”的改造而逐渐丧失,使人们对曾经熟知的家园感到不知所措。随着老一辈杭州人的渐渐离去和新一代杭州人的成长,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的美好印记也在逐渐地抹去,并失去了以运河为依托的区域自豪感和归属感。如何在保护和建设之间求得平衡,如何在代代相传的杭州人中留有不灭的记忆,如何将早已封存的历史印记活起来、传下去,是我们进行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与开发时不得不面临的紧迫问题,也是我们进行综合保护实践时所要考虑的前提和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现代人类的一种审美化生存状态,休闲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为工作而生活”的传统价值观将被“为生活而工作”所取代,休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趋提升。随着人们休闲观念的不断加强,城市的休闲空间将会得到新的建构和拓展。而存在于城市记忆深处的运河休闲空间,更是因人们现代生活需求而被重新唤醒,并逐渐焕发新的光彩。
杭州是世界著名的休闲之都,运河作为杭州又一张金名片,经过十多年的综合保护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主城区核心区段的空间整治保护,运河两岸形成了大量的基于“城市记忆”传承的休闲空间,并同步实现了“退二进三”,大量工业企业搬迁,在保留运河两岸城市记忆的同时,为进一步创建其两岸休闲空间形态创造了条件。
[1] 任永芳.城市记忆建设中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