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河善谷”规划概述
宁夏是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南北差异大,北部为引黄灌区,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干旱缺水,土地贫瘠,属“苦瘠甲天下”的集中连片国家级贫困地区。全区总人口640万,有1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残疾人有42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有35万人口居住在不适宜生存的地方,还有18.1万生活困难的身障人口急需救助,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生态移民是宁夏解决结构性贫困的重要举措之一。宁夏是全国生态移民实施较早、规模较大的省区。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和自治区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帮扶贫困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组织了吊庄移民、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及易地搬迁移民,累计搬迁移民近84万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收入稳定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1]。“十二五”期间,宁夏启动了新一轮的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让35万贫困人口告别西海固,让他们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
在集中安置的移民社区,移民的生计和就业问题以及大量的残疾人口的照顾和安置成为新的问题。同时,像宁夏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相比东南沿海城市而言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同时地方内生性发展动力不足,致使地方的产业经济发展不足,地方财政捉襟见肘。面对困难群众多,政府财政资金少的两难局面,如何动员企业及社会的力量,配置资源,解决与移民安置和扶贫助残相关的议题,逐渐提上日程。“黄河善谷”战略正是宁夏政府从区情出发,立足现代慈善前沿,紧扣发展主题,加速解决民生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黄河善谷”依托沿黄经济区建设,引入现代慈善新理念和新目标,民生目标与经济目标有机统一,聚集慈善资源、发展慈善输血型慈善提升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型、造血型慈善,进行慈善模式创新,通过慈善兴业与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相结合,把社会目标、民生目标与经济目标三者有机统一,聚集慈善资源、发展慈善事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黄河善谷”是一个形象化的概念,“黄河”展示出其区域性和地方性;而“善谷”则与“硅谷”呼应,意在慈善资源聚集的洼地。
具体而言,“黄河善谷”规划涉及“八项工程”,包括政策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慈善园区建设、慈善组织培育、弱势群体救助、慈善城市创建、慈善人才培养、慈善文化建设工程。在八项工程中,政策法规创新和慈善园区建设被确立为两项最基础的工程,认为只有在政策创新的基础上,把慈善园区建设好,有效解决慈善资源问题,才能为慈善事业发展创造条件,慈善事业才可以持续长久发展。八项工程是围绕慈善园区建设,构筑政策平台和慈善事业发展的机制,使产业发展和慈善事业的发展能够得以有机的结合和呈现。六大慈善园区主要包括:红寺堡弘德慈善园、利通区立德慈善园、同心县同德慈善园、海原县厚德慈善园、原州区圆德慈善园和西吉县吉德慈善园。六大慈善园区建设的指导思路是,向宁夏贫困地区倾斜,以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单个县区为主,通过优惠的产业政策,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引入乐善企业和慈善组织,解决残疾人和特困群众的就业。慈善城市创建方面,参照中民中心发布的慈善指数,在沿黄河的石嘴山、银川、吴忠、青铜峡、灵武、中卫以及作为“黄河金岸”延伸带的固原7个城市争创中国慈善城市,形成“善谷”全民慈善的基础环境。
基于此,“黄河善谷”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逐步把宁夏传统的救助型、输血型慈善提升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型、造血型慈善,把“黄河善谷”建设成为民族地区扶贫济困试验区,国家慈善事业创新发展区和具有国际影响的慈善之都,成为我国慈善创新发展的政策洼地、全民慈善的道德高地和慈善家、企业家投资兴业行善的理想之地。围绕这一终极目标,还设置了阶段性目标:短期目标(2011—2012),通过整合统筹公益资源,激活内里,加速解决宁夏民生问题,探索符合宁夏实际的现代公益发展模式;中期(2013—2015),提升宁夏社会生产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远期(2016—2020),建立以“现代公益与社会创新”为基础、各民族团结和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宁夏,使宁夏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创新性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示范区。“黄河善谷”战略希望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残疾人、贫困人口生存、生活、发展等突出问题,初步构建起慈善事业持续发展体系。到2020年,慈善组织、社会慈善企业贡献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预期捐赠额10亿元,6—8个城市进入自治区慈善城市行列,3—4个城市进入全国慈善城市行列,帮助解决全区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和生态移民区困难群众就业5万人,专业志愿者达到1万人。“黄河善谷”规划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可测量的效益实现的模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企业级公益组织的引入,不光要通过招商的方式引入社会慈善企业,还要引入有影响力的公益组织,带动本地的公益组织数量和质量的发展;二是慈善捐赠额的提升;三是志愿服务的普及和志愿者数量的提升,背后隐含的是公益慈善文化的普及和全民公益的概念。
[1] 青海参事室:《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2012年1月31日,http://css.qh.gov.cn/system/2012/01/31/0106301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