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语言是人类交际、思维和认知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创造的最大文化成果,它记录、传承着人类文化。语言作为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标志,因其文化凝聚性、超越时空的传承性以及在历史过程中动态的发展和融合性等天然优势,成为研究一个地区民族历史文明发展和地区间民族交往的最好的材料。因此,要了解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甚至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等,都可以通过研究其语言的形成、发展和结构规律来实现。正如洪堡特所说的“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1]。在他看来,语言是民族的最重要特征,民族语言的内在形式与该民族的精神密不可分。语言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它既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又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萨丕尔也说过:“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地根据人类集团的语言习惯建立起来的。”[2]因此,上个世纪后半期形成的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新兴学科都打破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框框,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来研究,揭示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研究语言应该同创造、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同时也是多种文明汇聚的中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进程,各民族发展演化,各种语言文化密切接触、激烈碰撞,逐渐融汇演变,形成了多民族语言文化共生共存共荣的局面。现今仍在使用着的新疆世居民族的语言,其中无疑凝聚了最为丰富和鲜活的文化,是最为理想的研究新疆文化交流发展历史和现状的材料。
维吾尔族发源于亚洲北部草原的游牧部落,成长于文化积淀深厚的西域绿洲,其文化既受惠于草原游牧文化、绿洲农耕文化和丝绸之路商业文化的养育,同时又受到东西方文化、各民族文化的熏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维吾尔民族作为新疆十三个世居民族之一,其语言中必然凝聚着大量的新疆原生态文化元素。
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一种定型而习用的现成用语,是人民大众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浅近、简练生动、有韵有致的短句。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谚语在用特定的语言结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容。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谚语是技术不发达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人类认知的产物。在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探索中,谚语始终保持着人与世界的原始关联,作为一种体验、一种情感方式,诠释着人类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理解。
在语言的文化信息里,谚语是重要的文化信息的载体,它记载和表达了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把它储存起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因此,谚语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揭示谚语蕴藏的文化信息,了解其反映的文化现象,不仅对于准确、全面掌握谚语的文化内涵,正确无误地运用谚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广泛地认识社会文化现象,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也具有不容忽略的作用。
总之,学习、研究谚语是使用语言的高级需求,同时也是了解、掌握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维吾尔语[3]谚语不仅是维吾尔语言艺术的结晶,也是根植于维吾尔社会土壤和源远流长的西域文明沃土的智慧花朵。它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词语,短小精悍、节奏鲜明的句式充分展示了维吾尔语之精华。维吾尔谚语说得好:“男人之美在胡须,语言之美在谚语。”不同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及性格特征,这些都在谚语中鲜明地反映出来,形成了维吾尔谚语独特的文化品格。
研究维吾尔民族,研究维吾尔语,不能不研究其谚语。研究谚语就是抓住了维吾尔语中最精练、最富生活气息、最有生命力和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同时,谚语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浓缩了的文化。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与精神都表现在它的谚语中。” 因此,对谚语的研究,又是对民族文化精要的研究。
维吾尔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同地域和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接触了不同的文化、宗教,从事过不同的社会生产活动,在地理自然环境、风俗、生活习惯、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及文学作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谚语,这些谚语同时也存在大量不同的文化表达。作为一种承载丰富文化的语言现象,谚语有其自成一格的结构系统。对维吾尔语谚语语言结构的研究,将会揭示出一个独特的语言构造系统,为人们认识各种不同的语言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谚语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出自广大民众之口,是人民群众经验、智慧的结晶。谚语既反映了广泛多样的民众生活,同时也集中了渗入民心的传统文化观念。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探析维吾尔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将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维吾尔民族传统文化,这对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华民族这个统一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只有进行充分的文化交流,才能达到更进一步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共同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古今中外,人们出于各种目的都很重视谚语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我们在维吾尔语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深感学习、研究维吾尔语谚语的重要,因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六千余条维吾尔语谚语,构建了维吾尔语谚语语料库,并据此对维吾尔语谚语进行梳理、描述和阐释工作,以期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拓展或突破:
第一,对维吾尔语谚语的语言特征进行梳理、描述和归类。利用作者所具备的良好的维吾尔语水平和新疆丰富的语言资源,结合语言学研究方法,从维吾尔语谚语的结构特征、韵律特征、修辞特征、语义特征等四个方面对维吾尔语谚语的语言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并在语料库的支持下,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为维吾尔语谚语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紧密结合新疆这一多元文化社会背景,充分尊重维吾尔语谚语中体现的文化多元融合的事实,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透视新疆及维吾尔民族社会变迁与维吾尔语谚语发展变化的相互关系。透过维吾尔语谚语可以窥见维吾尔族特定的社会背景,揭示蕴含其中的维吾尔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文化模式、认知心理和表现特征,以及维吾尔语谚语语义形成、引申、发展的文化轨迹。
第三,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结合维吾尔语谚语的文化性质、文化价值及文化气质,利用文化语言学研究方法,对维吾尔语谚语中的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绿洲农耕文化、园艺文化、手工业文化、商业文化和宗教文化进行阐释,展现出维吾尔族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和区域特征的传统文化蕴涵,为新疆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丝路文化研究拓宽路径和视野。
[1] [德]威廉·冯·洪堡特著,姚小平译:《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3页。
[2] [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13页。
[3] 谚语是一种语言现象,首先是属于某种语言的,考虑到习惯用法以及行文的方便,正文用“维吾尔谚语”的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