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终于分田到户了!
白家庄社员的积极性,被带动了起来,各家各户,上至八十的老者,下至三岁的孩子,都到地里忙活起来了。
不为别的,皆因为,现在干活,都是在为自己家里干活。只要你愿意干,干好一点,人勤快一点,自己的地里就能多打许多粮食。
王雪为了积攒有机肥料,又买来了三头猪秧子,放到了猪圈里。红霞和大龙,每天放学回来,就会挎着篮子,去地里割青草,回来好喂猪。
王雪尽量的少赶集,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自家的四亩多地上了。李永年只要一回来,就去菜园里,去整理那几分菜地。
白家庄的社员们,脸上挂着从未有过的笑容。唯一感到失落的,就是李永福和李存良他们几个了。
他们总觉得,这上头号召分了地,怎么自己的权利少了呢?走在大街上,许多社员对他们都不再点头哈腰的了,皆雄赳赳气昂昂的,好似翻身奴奴把歌唱。
李存良手里拿着哨子,坐在池塘边上,看着水里面几只鸭子在戏水,他猛地吹了一声哨子。
“吱····”几只鸭子被吓得,赶紧逃离了这片水域。
平常,只要一吹哨子,社员们就会扛着家什,来到自己面前集合,去往地里出工;如今,竟然连鸭子都不听自己的使唤了。
唉,变天了!
李存良将那个用了十多年的,已经黑不溜秋的铁哨子,一扬手,丢到了池塘里面,水面上竟然没泛起一点浪花。
后来,李存良买了一台拖拉机运输石头,竟然翻进了河里,人被石头砸到水里了,再也没能上来。
王雪将积攒下来的猪粪,运到地里面,均匀的摊开,撒均匀了,又买来一些二胺肥料,掺和着,洒到了地里面。
地里种上了麦子,这是社员们,第一次打理自己的地,就像跟姑娘梳头一样,一遍遍的将大一些坷垃打碎,将地里的石头块,仔细的捡出来。
等小麦长到五六公分了,社员们又开始浇灌。有哪家没有浇灌,就会急的睡不着觉,生怕来年收成不如别人家。
刚过了年,麦苗返青了,社员们都扛着锄头,去麦地里松土锄草。
看呢,白家庄的麦子地里,大人小孩,大姑娘和小媳妇,全都出动,都来到地里面了,甚至中午都不回家吃饭,也要坚持把地给整理完了。
终于,麦子熟了!
村头喇叭上,响起了一首歌曲,叫做《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喲荷塘,十里果香!
········
风吹着麦浪,就像那翻滚着的黄河一样,蜜蜂,蝴蝶,在期间飞舞。社员们挥起镰刀,甩开膀子,开始大干快上了。
一车车的麦个子,被从地里运了出来,运到了打谷场上。王雪今年买了一个排子车,用起来非常顺手方便。
王雪家里的打谷场,就在没盖房的宅基地里,边上是买来的石头和砖头,中间空出来一部分,做了打谷场。
生产队里有一台脱粒机,需要排队脱粒。终于排到王雪家里了,已经是凌晨两三点钟,大人小孩齐上阵,开始忙活起来。
三个小时后,麦子脱粒完毕,整整一大堆的麦粒,像小山一样,堆在打谷场上,光是麦秸秆,就垛了一大垛。
大龙和晓峰,这两个货,第一次见这么多麦子,两个非要比赛爬山头,看谁先爬到卖堆上面,谁就胜利,俩人把麦粒弄得到处都是。
将麦粒晒干,然后开始装进袋子里。
王雪准备了三十个袋子,还不够用,又借了邻居的二十个袋子,这才将麦子装完。大龙和晓峰数来数去,数了十几遍,才算是数准了。
俺娘来,整整五十袋子呢!
平均一袋子七十斤,五十袋子的小麦,就是三千五百斤啊!
王雪嫁到白家庄十几年了,加在一起算,生产队也没分这么多的粮食,更别说全是麦子了。
王雪看着一大垛的麦袋子,眼里止不住的泪水向外流淌着。
社员们穷怕了,饿怕了,也吃尽了白眼和刁难。如今,党的政策好啊,再也不会挨饿,再也不会受穷!
可是,王雪突然之间,想起了一个天大的问题。
这么多的粮食,放在哪里呢?
家里到处都是老鼠,天气马上就到雨季了,麦子还怕受潮招虫子,这么多的麦子,一时半会也吃不完。
那三间草房,也不能储存这么多麦子呀,王雪开始又犯愁了。
这早知道,无论如何就先盖起房子来了。唉,步步都是困难啊,挨饿的时候,难,这粮食多了,也难呢!
总算还不错,一个亲戚家,刚刚盖了三间新房子,正好空了一间房。王雪留下五袋麦子,准备交公粮,剩下的四十五袋子,全部寄存在了亲戚家里了。
总算是解决了王雪的一大愁。
李永年整理的菜园地里,也是大丰收啊!
通红的洋柿子,又酸又甜,大龙一顿吃了五个;又大又甜的甜瓜,大龙和晓峰,坐在瓜地里,可劲的造吧,弟兄俩撑得都走不动路了。
这瓜吃多了,真减肥啊!
因为吃瓜太多,大龙拉稀拉了一晚上,呸,没出息!
什么辣椒啊,土豆啦,蒜苗子,黄瓜,茄子之类的蔬菜瓜果,满地里都是。不光是大龙家丰收了,白家庄的各家各户,都取得了大丰收。
唯有一家例外。
那李永才家里,老婆好吃懒惰,不会持家,家里也没有攒下肥料,地里比较单薄,只收了十几袋麦子。
李永才两口子,在打谷场上就干起了架,周围也没人去劝架的。李永才媳妇被打的,倒在地上狼嚎不止。
该,谁让你懒惰,不出力的?这就叫做,人勤地不懒呢!
王雪一家,终于脱贫了,不再是全村倒数第三名了!
村子里的好事者李文学,在一次下雨天里,跟大家拉家常时,将李永年家的位置给提升了不少名次。
但是,全村倒数第一,还是那李永才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