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之王”李斯特
相对于19世纪欧洲乐坛的大师们,李斯特的爱情经历似乎更加浪漫曲折,惊世骇俗。16岁那年,他爱上了一个贵族的女儿,她是他的学生,两人年龄相仿,情趣相投,又都是品貌出众的俊男美女,堪称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正当两情相悦之时,那位贵族大人粗暴地干涉他们的恋爱,以中止女儿的钢琴学习为代价,断绝了他们的交往……
初恋的失败,对年轻的李斯特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甚至放弃了钢琴,终日埋头于《圣经》,决定献身于宗教。因为只有在上帝面前,才能人人平等!这位9岁就举行过钢琴独奏会,13岁开始在欧洲巡演的音乐天才,突然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管家的儿子,没有显赫的家世,纵然浑身是艺术细胞,也无法高攀贵族小姐。这件事,在他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以致后来功成名就之日,热衷于和崇拜他的贵族女子交往,发生了许多轰动性的风流韵事。
他的第一位情人是美丽多情的达古尔特伯爵夫人。1835年,24岁的李斯特在巴黎的文艺沙龙和她初识,疯狂地迷恋上了这位已经30岁的孀妇,带着她四处旅行和演出。二人如影随形,寸步不离。所到之处,他仍然博得无数佳丽的青睐,但他目不旁骛,视达古尔特夫人为心目中唯一的女神。
那时的李斯特风度翩翩,谦和敦厚,自然受人欢迎和拥戴,尤其是喜欢音乐的女观众,她们对他与伯爵夫人的同居毫不在意,每次看到他在演奏前脱下白手套,就会激动万分,有的甚至晕厥过去……女粉丝们爱屋及乌,连他的鼻烟壶、手绢都争来抢去。
观众的欣赏是对演奏家莫大的鼓舞,李斯特满怀激情,在键盘上自由驰骋,如鱼得水,恨不得把世间的音乐都绝妙地表现出来!他灵思泉涌,得心应手,将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大师的一些著名交响曲、歌剧序曲、奏鸣曲等改编成钢琴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李斯特又是一位天生的指挥家,当他面对三千或更多的观众时,显得英姿勃勃,华彩逼人,只需一个眼神,一缕微笑,一个手势,就能把全场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并推向高潮。著名音乐评论家舒曼如此赞颂李斯特:“他像一位年轻的将军,从眼睛和嘴角流露出非凡的意志力。他的目标是征服和驾驭听众,但不是用危险的战斗武器,而是用平和的艺术手段。”
可贵的是,李斯特并未因观众对他的崇拜和同行的赞赏而沾沾自喜,他继续在音乐的崇山峻岭中跋涉,在奇丽的艺术原野上驰骋,向心目中遥远的目标靠近。1837年,就是他和达古尔特伯爵夫人一起旅行的第二年,或许是爱情的神奇力量,唤醒了内心潜藏的音乐之泉,使之汹涌澎湃地流淌出来,汇聚成一条宏阔绚丽的音乐之河,但丁的诗歌、拉斐尔的绘画、米开朗琪罗的雕塑,都在这条河中交织融合,齐声欢唱,李斯特为之取名为《思想家》或《但丁的启迪》,让标题音乐从此大放光彩。
当然,出众的才华总会招来嫉妒,有位来自瑞士的著名钢琴家塔贝格,也是拥者如云,粉丝无数,他对李斯特很不服气。有人提议公开比赛,一决高下。两位对手之间的“决战”在巴黎的一个文艺沙龙展开了。比赛后不几天,现场观战的乐评家沃克发表评论:“李斯特是现代钢琴独奏会的首创者,他第一个做到了以背谱方式演奏整场曲目,是弹奏从巴赫到肖邦的整套键盘曲目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把钢琴安置在台上正确角度的人……”沃克虽然是李斯特的拥护者,但他的言论却没有丝毫的夸大,即使塔贝格本人也不得不接受,他甘拜下风。两位大师从此消除隔阂,握手言欢。
李斯特不仅能宽以待人,而且能扶持弱者,广结善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德国的一个小城,一位年轻的姑娘要开音乐会,为了招徕听众,她在海报上冠以“著名钢琴家李斯特的学生”的头衔。也是巧合,就在音乐会前一天,李斯特突然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吓得脸色大变,抽泣着诉说了自己不幸的孤儿身世,冒称“大师的学生”完全是为了生计。她跪在李斯特的面前,请求宽恕。李斯特扶起姑娘,态度温和地对她说:“让我们想个弥补的办法吧!”他沉吟片刻,让姑娘把晚间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边听边给她指点。末了,他爽快地说:“好了,你大胆地上台演奏吧,现在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为了证明你的身份,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增加一个节目,由你的老师李斯特来演奏。”第二天,音乐会如期举行,临近结束之时,听众突然欢呼起来,原来,弹奏最后一个曲子的,竟是钢琴大师李斯特。这位姑娘从此刻苦学习,成了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
至于李斯特对肖邦的无私举荐,更是乐坛上传诵至今的一段佳话:1831年,当年轻的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小他一岁的李斯特已是闻名乐坛的钢琴演奏家。作为行家的李斯特深知肖邦的价值,那是将来有可能超越自己的一位天才!他毫不忌惮这位潜在的“对手”,而且设法为他赢得机会,让他早日在巴黎乐坛打开局面。那时候,在音乐会上演奏钢琴时,常常要把剧场的灯熄灭,全场一片黑暗,以便让观众聚精会神地倾听演奏。李斯特想出一条妙计:一次隆重的独奏音乐会上,大幕拉开时,李斯特坐在钢琴前面,做好弹奏的姿态。当灯光一熄灭,他悄悄退下,让肖邦上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琴声征服了,沉浸在如幻似梦,如醉如痴之中……演奏完毕,灯光大亮,大家才发现舞台上坐着的是肖邦,大为惊愕,继而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从此,肖邦在巴黎声名大震,一颗耀眼的明星在乐坛冉冉升起!而不遗余力推荐他的李斯特也和肖邦成为挚友,在钢琴键盘上各领风骚,交相辉映,正如德国大诗人海涅所评价的那样:“李斯特是个先知,肖邦是位诗人……”肖邦生病休养期间,李斯特偕达古尔特夫人前往西班牙的马洛卡岛探望,目睹了肖邦和乔治·桑相处不洽的生活细节,为日后撰写《肖邦》一书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肖邦英年早逝后,李斯特亲自扶棺,并为他致悼词,高度评价了肖邦的音乐成就。他俩的友谊,在欧洲乐坛广为传颂。
李斯特为人称道的何止这些!他还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粉碎了顽固的偏见,使表演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从古至今,艺术家一直用不同的方式抗争,最好的待遇也就是走进宫廷,为王室贵胄演奏,海顿和莫扎特都以谦恭换来了这种机会,而贝多芬以傲慢作为对抗贵族的武器。李斯特和前辈大师不同,他是用一种绅士的态度面对权贵,用自己的才华,用艺术的方式解决问题。他谦逊却不卑微,高傲却彬彬有礼;从不拒绝脱帽,却能不动声色地迫使对方先脱帽……他在公众和同行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贵族名流间亦是声名卓著!他巧妙地运用这些无形的东西就赢得了他人对艺术家的尊重,演出的报酬也大大提高了,不仅是对他个人,所有真正的艺术家都受益匪浅。人们由衷地感谢他,歌颂他,将他喻为乐坛的普罗米修斯……
然而,在社会上被誉为“钢琴之王”的李斯特,个人的爱情之路一直充满波澜。他和达古尔特夫人的感情维系了10年之久,最终未能避免分手的结局。或许是两人年龄差距太大,或许李斯特的感情不够专注,反正两人分道扬镳了。不甘沉寂的伯爵夫人出了一本书,杜撰了一部辛酸情史,诋毁舞台上风采依旧的李斯特。可惜她的“希望”破灭了,没人理睬她的书,李斯特仍然是人们的“超级偶像”,仍然活在观众仰视的目光中,一如既往地在音乐海洋中搏击风浪,不停地奔波于欧洲的各个城市,举行义演,发表演讲,辅导学生,接见观众……一刻也停息不下来。
和达古尔特夫人分手数年之后,李斯特再度沉入爱河,又制造了一桩震动欧洲的绯闻。这次的情人是俄国王室成员卡洛琳公主,沙皇时期声名显赫的德裔公爵维特根斯坦的王妃。他俩相识于李斯特在俄罗斯举办的独奏音乐会上。在这场大型义演前,李斯特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有人花1000卢布买了一张票,比贵宾席的票价高出近100倍,这人就是卡洛琳。李斯特怀着感恩之情,专门到她的座位前致谢,不料被王妃高贵优雅的气质所吸引,驻足凝眸,流连忘返。比李斯特小8岁的王妃早已是这位钢琴大师的“特粉”,他那迷人的眼神给了卡洛琳战胜一切障碍的勇气,她抛弃了万贯家资(她家中的农奴就有3万人),放弃了尊贵的身份,一心要嫁给李斯特,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当然,上流社会对这种离经叛道的爱情施以种种责难,一再阻碍这对情人结婚。他俩历尽周折,熬过了漫长的13年岁月,直到李斯特50岁生日来临之际,本来已被教皇允许和卡洛琳结婚,但由于沙皇的干预而搁浅。
在和王妃相爱的时期,李斯特的音乐创作又一次出现“井喷”:他首创了交响诗,其中的《前奏曲》《塔索》《玛捷帕》是最为著名的代表作。这是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也是李斯特对音乐的主要贡献。1849年,他写下了一支流芳百世的管弦乐协奏曲《降E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此外,他完成了最负盛名的《匈牙利狂想曲》,共19首,是一部气势恢宏,独树一帜的钢琴作品,也是献给他的祖国匈牙利的一份厚礼。
李斯特在同时代的音乐大师中,算得上是长寿者,他的音乐生命也足够长。但是,他的感情生活终归是不圆满的,一直熬到1886年,还是未能和卡洛琳走进婚姻的殿堂。或许他在漫无期限的煎熬中心灰意冷,晚年皈依了宗教,以虔诚的信仰抚平这份刻骨铭心的伤痕。但他至死没有放弃卡洛琳,临终前如是表白:“我所有的欢乐都得自于她,我所有的痛苦也总能在她那里得到抚慰……无论我做了什么有益的事,都必须归功于我的卡洛琳,我如此热望用‘妻子’这个甜蜜字眼称呼她!”
李斯特谢世不到半年,卡洛琳也病逝于罗马,追随她的爱侣而去。这对情人尽管未能如愿以偿,但他俩的爱情故事一直在欧洲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