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学习手册(第六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案例讨论

案例1 怎样使大学不留遗憾

“大学,是一场没有彩排的舞台剧,散场时每个演员都有遗憾。或痛惜浪费的时间,或不舍与最爱别离,或与同学断了联系……”近日,《大学生活十大遗憾你占几个》的微博引起网友感叹,已告别校园生活的网友,这些遗憾只能成追忆,于是好心劝诫即将开学的新生:看看,你们还来得及。

大学生活十大遗憾

一、没有把握那些可以把自己变得更好的时间;二、没有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三、没有不为学分纯为兴趣旁听过任何课程;四、没有听过图书馆的闭馆音乐;五、没有主动加入任何一个社团组织;六、没有一次青春的疯狂;七、没有常回家看看父母;八、没有谈过一场恋爱;九、没有和室友推心置腹地恳谈过;十、没有毕业旅行。

晒遗憾的同时,也有人写出忠告。坚持给全国大学生用微信答疑在网络走红的“秋叶大叔”——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张志,一口气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们写了5篇长微博,共155条忠告,这些针对性很强的忠告,在微博上得到了大学生以及高校官方微博的热情转发。

十大遗憾之——学习篇:没有听过图书馆的闭馆音乐、没有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没有不为学分纯为兴趣旁听过任何课程。

秋叶语录忠告 大一:请收起被录取的喜悦,新学校,你的优秀需要重新证明;大二:班上的同学已经开始分化了,有的早已是学霸,不妨仔细记录你和别人每周每天每个小时的时间安排,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大三:别抱怨专业课太难,不能让你的智商充值的课程,都对不住“专业”两个字;大四: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不抄袭,不敷衍。

十大遗憾之——室友篇:没有和室友推心置腹地恳谈过。

秋叶语录忠告 大一:学会和你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室友一起生活,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大二:已经走过的一年,争吵过、疯狂过、颓废过。不管怎样,他是你逃课时默默替你签到的那个人;关键时刻,他会为了你做别人不肯去做的事情。大三:那些和你玩得来的人,大部分已经习惯晚睡晚起,过着白天点卯、晚上游戏的生活,想成为积极的人,那就开始做有价值的事情。大四:这一年,有很多酒要喝,有很多经历要在一起回忆,有很多入学时的梦想让人纠结。那些你曾经怨恨过喜欢过的室友和同学,感谢还有一年的时间,让你还能有机会对这些兄弟姐妹们好一点。

十大遗憾之——父母篇:没有常回家看看父母。

秋叶语录忠告和父母真的缺乏共同语言,但你又离不开和牵挂他们,在他们面前,你才可以无所顾忌地甩脸子发脾气,可以不掩饰自己的气急败坏却不担心被抛弃。在捡起这个学期的行李时,给父母一个拥抱吧。很多人是在大学一年后才发现爸爸妈妈突然老了,因为这一年,思念和牵挂都变成了皱纹。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2013年8月20日,新浪教育、荆楚网,作者朱蕾)

案例点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校园里每一年都上演着新老接替的一幕。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大学毕业时不留下太多的遗憾?固然每个人的成长无法替代和重复,但是如果每个同学都能把他人的忠告、经验化成对自己的人生有益的养分,或许就不至于重复那些无谓的遗憾,人生的起点就会更高一些。

思考与讨论:

1.你想象或理想中大学生活应该是怎样的?进入大学后你对大学有什么印象?它们有何差异?

2.你认为怎样度过大学时光将来才不会留下遗憾?

案例2 失败的好处

J·K·罗琳

回顾21岁刚刚毕业时的自己,对于已年届42岁的我来说,并不太舒服。可以说,我人生的前部分,一直挣扎在自己的雄心和周围人对我的设定中。我一直深信,自己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写小说。不过,我的父母——他们都出身贫寒、没有上过大学,坚信我过度的想象力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怪癖,并不足以让我支付按揭或取得足够的养老金……他们希望我去拿个职业学位,而我却想攻读英国文学。最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不甚满意的妥协:我改学现代语言。可是等到父母一离开,我立刻放弃了德语,而报名学习古典文学。

我想澄清一下,我不会因为父母的观点而责怪他们。埋怨父母给你指错方向是有一个时间段的。当你成长到可以控制自我方向的时候,你就要自己承担责任了。尤其是,我不会因为父母希望我不要过穷日子而责怪他们。他们一直很穷,我后来也一度很穷,所以我很理解他们。贫穷并不是一种高贵的经历,它带来恐惧、压力,有时还有绝望,它意味着许许多多的羞辱和艰辛。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穷,确实可以引以为豪,但贫穷本身只有对傻瓜而言才是浪漫的。

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最害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失败。像你们这样大时,我明显缺乏在大学学习的动力。我花了太多时间在咖啡馆里写故事,而用在课堂的时间就很少了……我不会愚蠢地假设因为你们的年轻、富有天赋,并且受过良好教育,就从来没有困难或心碎的时刻。才华和智商从来不会对命运的反复无常有所准备。我也不会假设大家坐在这里,理性地欣赏自身的优越感。然而,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一事实暗示着你们并不十分熟悉失败。驱动你们前行的对于失败的恐惧可能更为接近对于成功的渴望。事实上,你们心目中的失败很可能与普通人设想的成功相差无几,毕竟你们在学业上的成功已经高到遥不可及。

最终,我们都要按自己的想法给失败下一个定义,但是如果你允许的话,这个世界会迫不及待地为你设定一套标准。因此我觉得,不管按照什么惯行标准,仅仅在毕业七年之后,我都确确实实地失败了,而且败得彻彻底底。我那罕见的短暂婚姻走到了尽头,自己又失业了。一个单身母亲,沦落到当代英国最为贫困的境地,只不过还没到无家可归的程度而已。我父母害怕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害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降临了。无论按照什么标准来看,我都是我所知道的最大失败者。

现在,我站在这里,告诉你们失败是件一点也不好玩的事情。那个时候,我的人生被黑暗笼罩,根本想不到在未来的时光里这段经历竟会被报道为神话般的坚定意志。那时候我不知道黑暗的隧道何时才是尽头,而尽头的任何光亮都像是渺茫的希望而非稳固的现实。

为什么我还要谈起失败的好处呢?简单地说,是因为失败会为我们揭去表面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终于重新做回自己,不再装模作样。我开始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自己唯一在意的事情中。如果此前我在其他任何地方有所成功,恐怕都会失去在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获得成功的决心。我最大的恐惧终于成为现实,而我却因此获得自由。我还活着,还有我深爱的女儿,我还有一架老式打字机和一个宏大的梦想。这片顽固的低谷成为我脚下坚定的基石,在此之上,我重筑了自己的人生。

你也许不会像我摔得这样惨,但是人生路上总会有些失败。你也许可以毫无失败地度过一生,但你将活得如此小心翼翼,就好像你几乎没有活过——不管从什么意义上讲,你都注定要失败的。

失败赋予我内心的安全感,而这是考试及格不能让我感受到的。失败让我明白关于自己的一些东西,这是除了失败以外我绝不可能获得的。我意识到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而且比我以前设想的还要自律;我还发现我拥有的朋友们是如此宝贵,其价值连宝石也不能媲美。

你在挫折中成长,更聪明、更强壮,这意味着从此以后你已拥有牢不可摧的生存能力。直到通过逆境的考验,你才会真正了解自己,以及你周围的人赋予你的力量。这些认知都是宝贵的财富,我历经艰辛才获得的财富,这比我得到的任何资格证书都更有价值。

如果能够让时光倒流,我会告诉21岁的自己,幸福在于懂得人生不是收获和成就的清单。你的资格证书或你的简历,并不是你的生活,尽管你将遇到很多到我这样年纪甚至比我更老的人,他们却还分不清楚两者间的区别。生活是严酷的也是复杂的,更不处于任何人的掌控。谦逊地懂得并接受这一点,会帮助你安然度过生活中的风浪。

(J·K·罗琳:《2008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8/06e。本书有删改)

案例点评:

要适应大学生活,往往意味着需要接受一些以往从未经历过的挫折与痛苦,或前或后,或早或晚。《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受邀在哈佛大学毕业生典礼上做了演讲,为人们呈现出她希望告知哈佛大学学子的人生经历和她的看法。罗琳并没有重点讲述她如何成功的光荣经历,反而坦诚地暴露了她早年那些失败。学业失败、婚姻失败、失业、贫穷、单身母亲……其中任何一样都能将她击倒,摧毁她的自尊。而罗琳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功,恰恰是因为这些失败让她能够看清真实的自己,明白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揭去伪装,脚踏实地,做回自己。罗琳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者依靠的并非那些似是而非的优越条件。高学历、高收入、优越地位、荣誉,甚至爱情,都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决定成败的关键乃是我们自己是否拥有强大的内心——从容面对世事变化,承受失败而不怨天尤人,坚定目标永不放弃。

思考与讨论:

1.在你的人生经历中,失败曾给你带来哪些好处?

2.你如何理解“幸福在于懂得人生不是收获和成就的清单”?

案例3 钱理群:警惕大学中的利己主义者

2012年,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为批评近年来高校校园出现的急功近利的趋势,希望当代的年轻人重塑道德信念,坚持理想情怀,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提出来一个颇具话题意味的概念——“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下是他发言的内容节选:

新生未入学,家长和学生就忙成一团,通过一切途径,找各种关系以求打点、照应。据说很多大学生,还没上大学,就开始打听,大学英语课,是某某老师教的?哪个给分数高?团委和学生会哪一个比较有前途?评奖学金是不是只看成绩还要在学生会混得很好?还没进学校就开始打听这些消息。据说有一个没有正式报到的新生,把学校里主要领导、团委书记、班主任都摸得清清楚楚。这真让我目瞪口呆。公关思维、搞关系思维,已经渗透到大学一年级学生中,这是不能不引起警戒的。

因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和我们北大是有关系的,人们经常说北大是全国的尖子的集中地,北大要培养尖子,要培养精英。我自己并不一般地反对精英,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我更重视非精英,更重视普通的学生。正像鲁迅所说,可能有天才,但是没有泥土就没有天才;而且,“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但是像北大这样的学校,培养精英是无可厚非的。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精英,或者我们每个同学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什么样的尖子?这个问题是更加重大,也许是更加严峻的。

我现在恰好对这些尖子学生非常担心——当然不是全体——但是相当一部分尖子学生,也包括北大的尖子,让我感到忧虑。在我看来,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创造精神,也是上次我在北大中文系演讲时所提出的,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这是我所理解和期待的精英。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我刚才说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指什么呢?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坦白地说,我接触了很多这样的学生,甚至觉得这都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典型,是可以作为一种文学的典型来加以概括的。下面就是我的文学概括,并不具体指某一个人。比如说吧,一天我去上课,看到一个学生坐在第一排,他对我点头微笑很有礼貌,然后我开始讲课。在一个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对教学效果是有一些期待的,讲到哪里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因此,我很快就注意到,这个学生总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点头、微笑,等等,就是说他听懂我的课了,我很高兴,我就注意到这个学生了。下课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我的面前来,说“钱老师,今天的课讲得真好啊!”对这样的话,我是有警惕的,我也遇到很多人对我的课大加赞扬,但我总是有些怀疑,他是否真懂了,不过是吹捧而已。但是,这个学生不同,他把我讲得好在哪里,说得头头是道,讲得全在点子上,说明他都听懂了,自然也就放心,不再警惕了。而且老实说,老师讲的东西被学生听懂了,这是多大的快乐!于是我对这个学生有了一个好感。如此一次,两次,三次,我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到第四次他来了:“钱先生,我要到美国去留学,请你给我写推荐书。”你说我怎么办?欣然同意!但是,写完之后,这个学生不见了,再也不出现了。于是我就明白了,他以前那些点头微笑等等等等,全是投资!这就是鲁迅说的“精神的资本家”,投资收获了我的推荐信,然后就“拜拜”了,因为你对他已经没用了。这是一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他的一切行为,都从利益出发,而且是精心设计,但是他是高智商、高水平,他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我能批评他吗?我能发脾气吗?我发脾气显得我小气,一个学生请你帮忙有什么不可以?这个学生有这个水平啊。但是,我确实有上当受骗之感,我有苦难言。这就是今天的北大培养出来的一部分尖子学生。……这样的人,正在被我们培养成接班人。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我最担心的问题。我讲这番话的意思,也不是要责备他们,这也不是这些学生本身的问题,是我们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这是我们弊端重重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结出的恶果,这是“罂粟花”,美丽而有毒,不能不引起警觉。

我今天讲这番话是希望在座的同学,你们应引以为戒,并且认真思考,自己究竟要追求什么,要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才?不要只注意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而忽略了人格的塑造。这样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问题的要害,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就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这些人自以为很聪明,却恰恰“聪明反被聪明误”,从个人来说,其实是将自己套在“名缰利索”之中,是自我的庸俗化,而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其对国家、民族的损害,是大大超过那些昏官的。而我们的大学教育,我们北大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尖子人才”,就不仅是失职,那是会对未来国家、民族的发展带来不可预计的危害,从根本上说,是犯罪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者对此毫无警戒,而我们的评价、选才机制,又恰恰最容易将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选作接班人。在我看来,这构成了中国大学教育,特别是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至今未引起注意的重大危机。我个人,退休以后,在一旁冷眼观察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北大的教育,最感忧虑的就是这个问题,但我一直没有机会提出来。因此,我要感谢今天的座谈会能让我说出自己郁结已久的焦虑。

案例点评: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钱教授的批评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和讨论,也引起不少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我们的大学,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大学会造就出实用主义的、功利主义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同样,每一个大学生也需要反思:自己对于“成功”的理解是否正确?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是否也会因急功近利而忘记了“初心”?

思考与讨论:

1.我们的大学为什么会出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面对即将展开的大学生涯,你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前途与未来?你希望大学能够带给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