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当前社会,人们的整体道德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不良现象。例如,近些年来,有色馒头、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化学海带、假牛肉和孔雀绿鱼虾等问题频现;考场惊现作弊神器、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诈等屡见不鲜;幼儿园违规给幼儿喂药、女童摔婴、室友恶意投毒、撞人后故意碾压等现象令人发指,由此可见,现代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现代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本书以明末清初李二曲道德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要内容和实践路径的阐释,试图为现代道德教育困境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李二曲(1627-1705),名颙,字中孚,陕西盩厔(今作“周至”)人,因“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元和郡县图志》卷2, 《关内道二》),故世人又称其为二曲先生。李二曲本名“颙”,在清朝中后期一些提到李二曲的书中,将“颙”改成“容”,是为避讳嘉庆皇帝(颙琰)。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李二曲与富平李因笃、眉县李柏合称“关中三李”,与容城孙夏峰、余姚黄梨洲并称“海内三大儒”。李二曲在学术上主要继承了张横渠、马溪田、吕泾野和冯少墟的关学思想,并对程朱与陆王之学进行调和,同时批判继承了佛老学说,在此基础上返归原儒,其提出的悔过自新说和明体适用说等思想对当前道德教育困境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不过,李二曲的学术地位在历史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代学术界对李二曲思想的挖掘亦不充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梁启超将李二曲视为“王学后劲”,受此影响,今人认为研究王学,从阳明学入手即可。其次,今人以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取代孙(夏峰)、李(二曲)、黄(梨洲)为清初三大儒,由此以往,对孙夏峰、李二曲的研究未能深入,所得也就不及顾、黄、王三家;同时,就作品数量而言,李二曲难与顾、黄、王相比;另外,二曲长期不仕,晚年又隐居家中,其著述流传范围不广,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今人对二曲学说的挖掘不够充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有关李二曲思想的系统研究最早出现于台湾,即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林继平先生的专著《李二曲研究》。此后,有关李二曲思想研究的论文论著逐渐增多,但大多是对其哲学、政治和教育等思想的探讨,目前国内外有关李二曲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尚未有专著出现。从“悔过自新”和“明体适用”等思想体现出的现实价值来看,李二曲的道德教育思想值得后世学人去深入挖掘。